八專家看華為'備胎'轉正:科技自立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必然選項

八專家看華為'備胎'轉正:科技自立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必然選項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加入管制“實體名單”。這是美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持續打壓華為的最新一步,而華為也做出有力反擊,表示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華為總裁辦致員工的一封信中寫道,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決定,是美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持續打壓華為的最新一步。對此,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並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華為發佈媒體聲明表示,華為反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的決定。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華為將盡快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採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

隨後,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對員工發佈內部信表示: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

何庭波表示,多年前,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為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今後,華為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的決定。中方一貫要求企業認真嚴格執行國家出口管制相關法律法規,履行中方所承擔的相關出口管制國際義務,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但是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自己的國內法對中國的實體實施單邊制裁,也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陸慷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停止錯誤做法,為兩國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避免對中美經貿關係造成進一步衝擊。中方將採取必要的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八專家看華為'備胎'轉正:科技自立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必然選項

面臨困境,華為何庭波在信中表示,前路更為艱辛,但華為決定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毫無疑問,這也將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阻礙,美國供應鏈也將因此受挫。在今年3月,華為宣佈將其工廠撤離美國,美國百萬民眾就表現出極大不滿。

華為被列為“實體名單”以及何庭波的信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也引發了業界關於自主創新的思考。為此,《通信產業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八位業界專家通過事件表象,分析事件背後的意義、影響及未來走勢。

資深通信專家、教授級高工

李進良

中國企業要挺直脊樑

今早7點就收到華為友人發來華為總裁胡厚菎、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兩封信,震驚美國商務部將華為以及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就在5月2日美國組織西方32個國家發佈了一份關於5G安全的“布拉格提案”,緊接著5月6日,特朗普突然變臉宣佈,要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美國想方設法,利用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方式,表明企圖遏制中國,確保其5G必贏的決心。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的黑暗時刻,何庭波一個弱女子挺身而出莊嚴宣佈:華為十年磨一劍,為生存打造的諸多“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挽狂瀾於既倒地確保華為大部分產品連續供應。

儘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何庭波宣稱為實現構建萬物互聯的5G理想,儘管前路艱辛,華為仍將挺直脊樑,堅持“科技自立”,奮力前行!說得多麼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我為這位湖南師大附中的學妹表現了後輩英雄兒女的大無畏精神點贊!

清華大學教授

吳金希

重視非美國產業鏈建設

美國是全球的軍事、金融、文化、製造和科技霸主,其中科技是所有霸主的基礎和核心。美國製裁中國,除了大打貿易戰,同時全方位阻斷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在美國看來,華為一枝獨秀,是中國創新的旗幟。

任正非和華為的成功不僅是技術創新的成功,不僅是5G領先,這套企業經營模式徹底顛覆了工業革命以來英美主導企業管理。

至於這次備胎和華為有可能全面封鎖這件事,美國用的是自殺式襲擊,冒著自己損失巨大的風險。華為面對與整個產業鏈和美國產業界的鬥爭,其困難可想而知,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企業與一個國家斗的案例,過去大英帝國也沒有。

一方面,備胎說明了任正非的戰略遠見。但是,我們要清醒,華為沒有實力與美國及美國影響的產業鏈全面戰鬥,備胎沒有被檢驗過,如果真的發生了,華為有可能大受影響,戰略收縮,有可能打成上甘嶺慘烈戰鬥,雙方損失都巨大,其他企業乘機而起。因為備胎BUG沒有暴露過。(至少這一點外界不知道),奢望華為備胎能頂替美國所有的上游關鍵技術供應商是不現實的。同時,通過這次事件要吸取教訓,讓中國所有的企業必須重視非美國產業鏈建設,通過中國巨大市場扶持日歐產業上游。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曾劍秋

中國還有眾多中小企業自主創新

華為是一家善於學習、善於創新的公司。比如,從標準上面來看,3G時代,TDS-CDMA成為國際三大3G標準之一,這其中有華為的貢獻;4G時代,TDD LTE成為國際兩大4G標準之一,而5G時代,中國在標準制定方面的貢獻更大,特別是華為專利持有量在國際通信廠商中居於前列,這些都是通過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但事實上,在中國通信產業發展過程中,華為僅僅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中國還有很多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近10年來在自主創新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未來可以通過自主創新,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發展,使中國高科技產業追趕上世界的先進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可以引領。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

王世江

企業供應商要多元化

企業發展都會面臨供應商管理問題,企業要良性發展必須要保證供應商多元化,分清楚主要供應商和次要供應商,技術來源、產品來源都要合理化,各種技術儲備要有多個方案,這樣才能規避風險。

這個方面華為做的很好。同時,從國際上看,英特爾、微軟等跨國電信企業都在投資未來5—10年的技術,進行技術儲備。當然,這對於企業來說也需要有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建議中小型企業在個人能力還不夠的時候可以抱團取暖解決問題,形成多家聯盟,這樣能夠共同應對風險,打通上下游企業,助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溫曉君

核心技術化緣不來

美國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限制其實是終於落地的另一隻靴子,業界早有預期。華為作為我國在電子信息領域特別是5G領域的代表企業,較早在網絡通信設備芯片、智能手機芯片、智能電視芯片等領域開展了自主研發和生產,特別是消費電子芯片已經“備份”成為了“主力軍”,極大保障了期供應鏈的安全。

這一事件再次說明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才能避免受制於人。在美國和全球市場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國內企業要加緊推動核心技術國產化進程,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和高端轉型。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王雷

邁過走向主導式發展前的難關

當今通信世界協同創新的大環境下,單獨依靠全部自給自足的創新方式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此次出口管制不但給華為構成影響,也對美國供貨商本身造成重大損失。

在專利非常重要的通信領域,難以想像第一篇中國自主申請的無線通信標準重要專利在1997年就出現,而華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通信企業專利申請第一名,擁有最多的5G標準必要專利。獲得成績的背後是中國通信人和華為人的辛勤汗水。

我曾經很多次去過華為公司,每個同事在辦公室都有一張加班的床,至今還有貢獻給公司的很多休息時間。華為在全世界和美國的發展道路從不平坦,華為人以勤奮,智慧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我相信這次同樣難不倒華為人。度過這個難關,中國產業發展將真正進入主導式的新發展階段。

野村綜研(上海)總監

陶旭駿

中國企業從市場優勢轉為技術優勢時間點已到

華為有備品儲備,也有技術儲備,這是有先見之明。未雨綢繆地做好技術儲備工作,才能突破產業瓶頸。

企業為了長遠發展,需要在發展過了初創期以後,進行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投入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以及通過投資和專利部署,建立技術生態圈。以防被競爭對手卡住技術脖子。甚至於,通過自身產品的規模化,降低新技術引入的成本門檻,向上遊創造出新的行業增長點來。比如三星、Sony這樣的日韓企業,在手機研發方面雖不如以前一樣那麼獨步天下,但是各自在屏幕、鏡頭等領域有極強的統治力。

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力,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儲備。還需要文化優勢、品牌塑造能力,以及快速推陳出新。市場上總是輪迴。Sony、蘋果各領風騷若干年。華為、小米,現在風頭正起。但是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加持,總也有起伏下沉的一天。中國企業利用市場優勢,轉為技術優勢的時間點已經到了。甚至已經有點晚了。全部行業都是如此。需要投入到行業基礎的技術研發上,哪怕一時半會沒有很大的經濟效益,也要眼光放長遠了。

《通信產業報》(網)全媒體總編輯

辛鵬駿

科技自立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必然選項

全球化協作,本應是信息通信科技發展的基本特徵。近二十年全球通信科技的高速創新迭代和全球數字鴻溝的消弭,也正是得益於此。然而人為的政治因素,為全球化產業技術協作設置藩籬,是違背發展規律,將不利於整體技術進步和人類數字化。相反,人為封閉,既阻擋不了別人進步,也難以維繫自身優勢地位的“江山永固”。華為開放化的全球協作和在基礎領域的持續研發,是全球科技企業發展的範例。華為“備胎”的轉正,再次警醒業界,任何時候,開放協作之下,自主創新、科技自立永在路上。補短板、夯基礎,應是中國科技企業走向全球的必然選項。

另一方面,華為事件也提醒產業鏈,為產業上下游留下支撐研發的足夠利潤空間,涵養和富育良性可持續的產業生態,利人利己利國,應是產業共識。在這方面,扮演產業鏈支配角色的成員,更具產業生態責任。

八專家看華為'備胎'轉正:科技自立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必然選項

推薦閱讀

政治歸政治,技術歸技術:看華為分析師大會如何回答全球媒體發問

從華為供應商名單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兩大問題

華為副董事長喊話全球分析師:不止於技術,攜手構建全連接智能世界

文 / 通信產業報(網)王欣

採訪:王欣 崔亮亮 高超

編輯 / 王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