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二仙橋“猢猻愁”嶺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過了峽谷,東北方向兩裡多,拉著鐵索,面朝石壁橫著走一百來步,這個地方就是二仙橋。

橋西就是車廂崖,再走不到一里,有一處奇特峻峭的石壁,被稱為“猢猻愁”嶺。這嶺旁邊有一個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老君犁溝就在“猢猻愁”嶺的左邊,石壁高聳入雲,就像一條筆直的線。一道細細的水流從上面流下來,直得就像有繩子拉著一般,而下面深得就像有人在拽著一樣!

我和嚮導拉著鐵索、扶著石壁慢慢往上爬,單就險峻來說,老君犁溝比百丈峽險多了,而這裡的高度又比百丈崖高多了。

一路上來,令人心驚膽戰的地方,沒有比地上這的!

站在雲臺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貌似隱隱可見

過犁溝一里多,就到了雲臺峰。一座孤峰巍巍而立,四周無依無靠。這雲臺峰端莊大氣、一枝獨秀,果真就像高聳入雲的臺閣一樣。這就是華山的北峰!

峰北五十步,立有一坊,被稱為“白雲仙境”。再數百步遠的地方,就是北峰峰頂。峰頂有十多平米大小,平坦廣寬、宛如手掌。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二仙橋“猢猻愁”嶺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過了峽谷,東北方向兩裡多,拉著鐵索,面朝石壁橫著走一百來步,這個地方就是二仙橋。

橋西就是車廂崖,再走不到一里,有一處奇特峻峭的石壁,被稱為“猢猻愁”嶺。這嶺旁邊有一個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老君犁溝就在“猢猻愁”嶺的左邊,石壁高聳入雲,就像一條筆直的線。一道細細的水流從上面流下來,直得就像有繩子拉著一般,而下面深得就像有人在拽著一樣!

我和嚮導拉著鐵索、扶著石壁慢慢往上爬,單就險峻來說,老君犁溝比百丈峽險多了,而這裡的高度又比百丈崖高多了。

一路上來,令人心驚膽戰的地方,沒有比地上這的!

站在雲臺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貌似隱隱可見

過犁溝一里多,就到了雲臺峰。一座孤峰巍巍而立,四周無依無靠。這雲臺峰端莊大氣、一枝獨秀,果真就像高聳入雲的臺閣一樣。這就是華山的北峰!

峰北五十步,立有一坊,被稱為“白雲仙境”。再數百步遠的地方,就是北峰峰頂。峰頂有十多平米大小,平坦廣寬、宛如手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二仙橋“猢猻愁”嶺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過了峽谷,東北方向兩裡多,拉著鐵索,面朝石壁橫著走一百來步,這個地方就是二仙橋。

橋西就是車廂崖,再走不到一里,有一處奇特峻峭的石壁,被稱為“猢猻愁”嶺。這嶺旁邊有一個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老君犁溝就在“猢猻愁”嶺的左邊,石壁高聳入雲,就像一條筆直的線。一道細細的水流從上面流下來,直得就像有繩子拉著一般,而下面深得就像有人在拽著一樣!

我和嚮導拉著鐵索、扶著石壁慢慢往上爬,單就險峻來說,老君犁溝比百丈峽險多了,而這裡的高度又比百丈崖高多了。

一路上來,令人心驚膽戰的地方,沒有比地上這的!

站在雲臺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貌似隱隱可見

過犁溝一里多,就到了雲臺峰。一座孤峰巍巍而立,四周無依無靠。這雲臺峰端莊大氣、一枝獨秀,果真就像高聳入雲的臺閣一樣。這就是華山的北峰!

峰北五十步,立有一坊,被稱為“白雲仙境”。再數百步遠的地方,就是北峰峰頂。峰頂有十多平米大小,平坦廣寬、宛如手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二仙橋“猢猻愁”嶺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過了峽谷,東北方向兩裡多,拉著鐵索,面朝石壁橫著走一百來步,這個地方就是二仙橋。

橋西就是車廂崖,再走不到一里,有一處奇特峻峭的石壁,被稱為“猢猻愁”嶺。這嶺旁邊有一個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老君犁溝就在“猢猻愁”嶺的左邊,石壁高聳入雲,就像一條筆直的線。一道細細的水流從上面流下來,直得就像有繩子拉著一般,而下面深得就像有人在拽著一樣!

我和嚮導拉著鐵索、扶著石壁慢慢往上爬,單就險峻來說,老君犁溝比百丈峽險多了,而這裡的高度又比百丈崖高多了。

一路上來,令人心驚膽戰的地方,沒有比地上這的!

站在雲臺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貌似隱隱可見

過犁溝一里多,就到了雲臺峰。一座孤峰巍巍而立,四周無依無靠。這雲臺峰端莊大氣、一枝獨秀,果真就像高聳入雲的臺閣一樣。這就是華山的北峰!

峰北五十步,立有一坊,被稱為“白雲仙境”。再數百步遠的地方,就是北峰峰頂。峰頂有十多平米大小,平坦廣寬、宛如手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北峰峰頂上面的石門,看起來像窗戶一樣,透過石門可見華山南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瓊臺別館、天光雲影,貌似皆隱隱可見。

此時此刻,夕陽西下,筋疲力盡,於是與嚮導投宿於北峰上的雲臺觀!

“我看你和這山有緣,可去看看太白山!”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雲臺觀中,有一名德高思精、清新秀雅的老道長,雖然已經一百零四歲了,不過面目清瘦、童顏鶴髮,看起來頂多也就五十來歲的樣子。

老道長聽說我孤身一人,從江南遠道而來,對我十分關切,夜裡與我談到太白山和武當山時,笑著說道:“孔仲尼先生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只可惜他登的只是泰山,要是他登過太白山,還不知道小的到底是誰呢?”

老道長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

《漫遊小記》之五《太華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林散之行走華山北峰路線圖

千尺幢道路很險,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在莎蘿坪休息了一會,就和嚮導從坪左側開始登山。

臺階陡險,山路曲折,道路差不多完全鑲嵌在石頭之中。不久之後,看見坪東邊一塊懸空的石頭上,寫著“青柯坪”三個大字。

繼續又走了差不多一里路,就到了迴心石。迴心石這地方,山上的道路,傾斜著附著在高高的絕壁之上。從這裡開始,山上的路就完全得手拽著鐵索才行了。

從左到右繼續向上走了幾裡之後,我們達到千尺幢,路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高度卻有不下百米高。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前面,巨石阻擋了道路,只在峭壁中間劈出一條大裂縫。人如果要往上走,得一邊緊緊扣住縫中的石窩窩,一邊死死抓住旁邊的鐵索才行。

站在上面俯瞰這懸崖,絕壁中間的這條縫隙宛如一條線,下面就是無底深淵。行人至此,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是老鼠行走在懸空的橫木之上一樣。

我坐在百尺峽,抬頭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瀑布飛流而下

百尺峽在千尺幢上面,這裡也跟千尺幢一樣險。

我們轉向東北方向走一里多,就到達百丈崖。百丈崖崩裂開了,中間的這道夾壁很窄,向上走同樣得拉著鐵索、扯著葛藤、抓住石壁才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峽上面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滾落下來,上面寫了三個大字“驚心石”。

走出這道峽谷,登上望仙台,這裡是一處只有幾平米大的山頂平地,孤懸於天地之間,高遠空曠。

我坐在這裡,抬頭看蓮花、玉女兩道山峽,只見一條數百米高的高山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之水,墜落到半山腰的水簾洞附近後,隨即消失不見,直到流到青柯坪那裡之後,才重新出現在石縫之中。

更遠處,低矮的高山松柏,扭曲的粗大藤蘿,翠影搖搖,飄浮天外,真的是太美了!讓人完全不想離開!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二仙橋“猢猻愁”嶺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過了峽谷,東北方向兩裡多,拉著鐵索,面朝石壁橫著走一百來步,這個地方就是二仙橋。

橋西就是車廂崖,再走不到一里,有一處奇特峻峭的石壁,被稱為“猢猻愁”嶺。這嶺旁邊有一個石窟,裡面供奉著一隻鐵鑄的猿猴。

老君犁溝就在“猢猻愁”嶺的左邊,石壁高聳入雲,就像一條筆直的線。一道細細的水流從上面流下來,直得就像有繩子拉著一般,而下面深得就像有人在拽著一樣!

我和嚮導拉著鐵索、扶著石壁慢慢往上爬,單就險峻來說,老君犁溝比百丈峽險多了,而這裡的高度又比百丈崖高多了。

一路上來,令人心驚膽戰的地方,沒有比地上這的!

站在雲臺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貌似隱隱可見

過犁溝一里多,就到了雲臺峰。一座孤峰巍巍而立,四周無依無靠。這雲臺峰端莊大氣、一枝獨秀,果真就像高聳入雲的臺閣一樣。這就是華山的北峰!

峰北五十步,立有一坊,被稱為“白雲仙境”。再數百步遠的地方,就是北峰峰頂。峰頂有十多平米大小,平坦廣寬、宛如手掌。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北峰峰頂上面的石門,看起來像窗戶一樣,透過石門可見華山南峰。遙遙望去,那仙姑仙女、瓊臺別館、天光雲影,貌似皆隱隱可見。

此時此刻,夕陽西下,筋疲力盡,於是與嚮導投宿於北峰上的雲臺觀!

“我看你和這山有緣,可去看看太白山!”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雲臺觀中,有一名德高思精、清新秀雅的老道長,雖然已經一百零四歲了,不過面目清瘦、童顏鶴髮,看起來頂多也就五十來歲的樣子。

老道長聽說我孤身一人,從江南遠道而來,對我十分關切,夜裡與我談到太白山和武當山時,笑著說道:“孔仲尼先生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只可惜他登的只是泰山,要是他登過太白山,還不知道小的到底是誰呢?”

老道長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秦嶺太華山|“我看你和這山嶽挺有緣分!”104歲的老道長對我說

“您看我能去太白山麼?”我問道。

“我看你和這山嶽很有緣分,可以去。只是這太白山實在是太高了,上面終年積雪,杳無人跡,一個人去不成!若要真去,你得找一個熟悉山路的人,背上足夠的乾糧,帶上禦寒的衣被,方才能去!”老道長說道。

“您是什麼時候去的?”我又問道。

“我去的時候還年輕,才六十歲,是和一兩個一起修行的同伴去的。我們登太白山的時候,正是一年中的盛夏時節,到了山頂還得穿著厚厚的棉衣。那山頂上,千峰競秀、萬嶺爭翠,天高地寒、白雪皚皚,滿目松柏、百物絕跡,實在不像是人間能有的景色呀!如果與華山這樣接近人間的程度相比,太白山就高得太多了!我衷心希望你去看一看!”老道長深情地對我說。

聽老道長從口裡說出來的這些話,那聲音就像敲擊瓷器般清脆悅耳,再細細打量他住的這個地方,好像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之處,我向他求教道家採補和導引之術,老道長只是靜靜地靠著几案假裝睡著覺,臉上笑而不語!

(《漫遊小記》未完待續,點擊左上方關注專業行走,即可閱讀全文)

前四部分遊記鏈接:

  1. 林散之遠山行走|“你這次去西北行遊,必須帶上鋪蓋卷才行呀
  2. 林散之遠山行走|頭戴破草帽,腳穿麻繩鞋,身穿舊布襖,前往嵩山
  3. 林散之遠山行走|嚮導叮囑我不要隨便開口講話,尤其不能問長問短
  4. 林散之遠山行走|嵩山這個地方,婦女纏足之風尚未移除,令人嘆息
  5. 林散之遠山行走|土匪四處劫掠,卻不敢到少林寺為非作歹,為啥?
  6. 林散之遠山行走|嵩山路險,嚮導心裡害怕,好幾次都差點放棄不走
  7. 林散之遠山行走|捉蝨子的一名老僧,樣貌古樸就像是兩百年前的人
  8. 林散之遠山行走|尋訪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9. 林散之遠山行走|十來個客人睡一個炕,夜間老闆竟從外面鎖住房門

第五部分太華山遊記:

  1. 秦嶺太華山|十八盤路險,挽著鐵鏈向上爬,全得靠自己的雙手雙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