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險華山徒步行'

"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蜂鳥網作者:江南第一燕

出自蜂鳥網-風光攝影,原貼鏈接:https://m.fengniao.com/thread/10750669.html

人生際遇心想事成真的好難,工作不順利,感情不和諧,身體不健康等諸如此類的煩惱往往讓人鬱悶心塞。面對這些,和很多要麼買買買,要麼吃吃吃的人不同,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遠足散心從來都是我緩解壓抑的不二選擇。毋庸諱言這是一種逃避,遠方再美都不是自己的家鄉,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但遠方是我靈魂的伊甸園,那裡有藍天白雲,那裡有青山綠水,那裡更有新鮮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只有身處遠方的那一刻我才是自由的,我才屬於我,我才能覺得我還活著。

命運的溝坎無法預測,地理的險境卻廣為人知。最出名的便是華山。華山又名太華山,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來源於華山,可以說華山是中華民族之根。華山又是五嶽中的西嶽,以險而聞名,號稱中國奇險第一山。古有諺雲“戰勝華山一生平安”,即便這是美好的願望,但挑戰華山也一直是我這揹包客的夢想。因為某次工作原因的憤懣,願望和散心便交織在一起,促成了我的奇險華山徒步行。

五月三十一日,經過一個晚上火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華山。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道觀,也是登臨華山的門戶。和平常佈局規整,沉鬱肅穆的道觀不同,宏偉軒敞的玉泉院碧瓦飛䉚,雕樑畫棟,顯得十分華麗大氣。而庭院內則極為風雅精緻,松竹掩映樓臺參差,畫廊婉轉花徑縈迴,頗具江南園林的神韻。尤其讓人驚喜的是院內盈盈一池碧水,上承天澤,下接地脈,一艘石舫建於其間,和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倒有幾分相似。山風掠過,池水微漾拍打船體,凝神而望石舫彷彿正乘風破浪駛向彼岸。

出玉泉院進入華山峪便是沿山澗而築的進山步道,一路荊莽深深,空山寂寂。旁邊的山澗內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澗中溪水清冽,水流隨著地勢高低跌宕,左右迂迴,忽成一線,忽成小池。於是水聲也因此或急或緩,有如絲竹絃樂般悅耳動聽,再夾雜著空中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讓華山顯得更加靜謐幽邃而富有生氣。從華山門到五里關這段峽谷幽深,山勢平緩,走來十分輕鬆,只是幾大主峰還都看不到。直到過了莎蘿坪險峻挺拔的華山西峰才在山谷的空隙中顯露出一角。

過了毛女洞,山路崎嶇了不少,而華山主峰在視野中也展現的越來越多,驚豔感越來越強。總體感覺整座華山好像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花崗岩。雖然重巒疊嶂,但山峰與山峰間過渡平滑,聯繫非常緊密。山體很多地方近乎垂直,大片岩石裸露在外,紋理剛毅,線條粗獷。老樹野藤從石縫中破壁而出,或昂首問天或垂覆探地,使蒼涼中平添一抹秀色。

穿雲門過青柯坪繞過九天宮,華山步道坡度漸大,走到這裡人比較累,經常要稍微停留下喘口氣休息下。猛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字。來之前我做過攻略, 知道迴心石是個承上啟下的景點。之所以給這塊石頭取名叫回心石,是因為後面的道路陡峭危險,迥異於之前的平緩易行,勸沒有體力和毅力的人在此回頭下山。

“終於要挑戰華山天險了”我心裡既高興又忐忑,低下身重新系下綁腿和鞋帶,整理下揹包,喝了兩口水繼續行進。拐過山角我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只見面前一條筆直的山道以70度的角度直插藍天,山道左側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長石,長石上端向右傾斜,山道就從石下穿過,仰望如一線天開,山道盡頭更猶似井口,華山挺拔險峻之勢盡顯無遺。再看旁邊的景點牌子——千尺幢。

“原來這就是華山三大險之第一險的千尺幢啊!果然名不虛傳。這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如果在上面架上一挺機槍,縱然千軍萬馬都無法通過。難怪當年國軍在此據守,解放軍最初也是一籌莫展,要不是找到另外一條險道,華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來”。我一邊感嘆一邊爬山。千尺幢不過3尺寬,臺階很狹窄,僅容下半個腳掌,要是腳下一滑,這樣的坡度滾下去。。。。我都不敢想。幸好旁邊有鐵鏈可以抓手,即便這樣,這一路也走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懼感一直縈徊不去。

過了千尺幢緊接著就是第二險——百尺峽。其實這更像是千尺幢的翻版,也是四方如削,陡峭壁立的一條崖隙險道,距離短了些,角度卻大了些。挽著鐵鏈小心翼翼的過了百尺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我猛一抬頭,才發現頭頂兩側石壁間一前一後卡著兩塊石頭,搖搖欲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頓時頭皮發麻,冷汗直冒,趕緊加快速度離開險地。再回頭看去但見前一塊石頭刻著驚心石,後一塊石頭刻著平心石,果然很貼切。

百尺峽之後的道路較為平緩,我邊走邊拍,不覺又來到一道陡坡下。這裡野花吐豔,古木交柯,地勢凶險卻和之前的千尺幢百尺峽難分軒輊,甚至長度更長。道路在此分成了左右兩條,右手這條旁邊崖壁非常奇怪,好像被鐵犁犁過一樣,有清晰的犁槽印跡。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太上老君趕青牛挽鐵犁耕出的道路——老君犁溝,華山第三大險關。山路雖然陡峭,但好在有攀山鐵鏈,再加上有了千尺幢和百尺峽的經歷,老君犁溝總算有驚無險的走完,但已經把我累得夠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艱險的山道上不時有擔著水和食品的老年挑山工從我身邊超過。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華山腳下的貧困村民,年老體邁沒有收入,只好給山上的飯店賓館送些物資以換取家用。從山腳到山頂10公里山路,上百斤重擔一個來回不過百元收入。看著他們滿面皺紋上的涔涔汗水,和那條被繩索磨亮了的扁擔,我心裡直髮酸。同時也反躬自問,挑山工們以老邁佝僂的身軀肩挑著一個是苦難家庭的未來,步伐尚且走的沉穩而堅定,對比他們,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算的了什麼呢?

出老君犁溝不久就來到了北峰。北峰又叫雲臺峰,海拔1600多米,是華山五大主峰之一。去北峰頂的山脊上依崖就勢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雲臺山莊。穿過雲臺山莊迎面是一條碩大的石魚,魚嘴魚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約是天然地貌加後天雕琢而成。過了石魚就是北峰頂了。

北峰頂上視野十分開闊,但見四周群山逶迤莽莽蒼蒼,南面的東,南,中,西華山四主峰相互依靠,巋然端坐,形似一朵蓮花,又像一塊元寶。山體刀劈斧削,峰尖直刺蒼穹,山勢之險無與倫比。再看主峰兩側群峰競秀,環肥燕瘦各有風姿。連接主峰和北峰的山脊蒼翠蔥蘢,其壑奇崖秀,林海花潮的景緻又把華山秀麗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那是扯淡,就眼前這雄奇險秀兼而有之的的華山圖景黃山就有所不及,更遑論華山的人文底蘊,厚重歷史了。不經意間我發現北峰南部一角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華山論劍四個字是金庸先生的墨寶。射鵰等武俠小說早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久遠的迷夢,此刻突然在華山之巔看到這小說中的景物,童年記憶不由汩汩而出,欣喜之餘莫名多了些傷感。

下了北峰過紀念亭,就到擦耳崖了。這是一塊巨大的長石,方正嚴整,氣象森然,因古時道路狹窄,行走之間耳朵幾乎要擦到崖壁而得名。擦耳崖過後是日月崖,再穿過都龍廟便來到了了華山又一個標誌性景點——蒼龍嶺。

蒼龍嶺是連接五雲峰和北峰的著名的險道,其勢如游龍,色呈蒼黑,嶺脊遠觀如刃。我大著膽子走上這如刀刃般的蒼龍嶺,小心翼翼向上挪動腳步。山道寬不足三尺,坡度很陡,形若天梯,兩側都是懸崖絕壁,絲絲白雲從腳下飄過,好似漫步雲端御風而行,直讓人心旌神搖,亦懼亦喜。蒼龍嶺盡頭石壁上有“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相傳當年韓愈登華山攬勝,在這蒼龍嶺處心驚膽戰進退維谷,絕望中投書求救,被樵夫發現總算化險為夷,於是華山多了處憑弔先賢的景點。作為後來的遊客,我挺理解韓愈當時的膽怯。試想其所處的唐代莫說沒有欄杆扶手,就連階梯都沒有開鑿。人過天險必須俯身騎嶺,寸移爬行,心裡懼怕可想而知。

過了蒼龍嶺山道依然崎嶇危險,懸崖絕壁總是須臾不離。左手這邊東峰巍然聳立,之下是個90度的懸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面懸崖在風雨剝蝕後呈現出手掌般的景貌。五指分明,中指尤高,生動逼真讓人驚歎。這便是號稱“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仙掌崖。

仙掌崖拐個彎就見一座城樓般的石拱門雄踞路口。門上端方凝重三個字——金鎖關。關隘兩側俱為遙不見底的深谷,非經此關不能上山。看著周邊險惡的地形,想象著古時攻城拔寨的血腥與慘烈,我對華山之險又多了層瞭解,或者說恐懼。不過現在金鎖關上有了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兩側登山鐵鏈上掛滿了遊客祈福求平安的各種鎖具。纏繞鎖具的紅繩綵帶隨風飄舞,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頗像婚慶喜事佈置的現場,但也幾分相似與夕陽下海邊的波濤。

進入金鎖關就進入了主峰區,左手是東峰(朝陽峰)和中峰(玉女峰),右手是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我定的房間在東峰,自然左手而行。不同於來時路,主峰區域植被茂密,古鬆槎枒濃蔭覆地,奇花野蘿搖曳山谷,曲曲折折一條木質棧道穿行其間,芳香馥郁頗饒幽趣,真好一處不染纖塵,怡然清新的所在!

中峰在去東峰的路上,相對於環伺周邊,壯碩高大的其他三峰,纖細的中峰更像位嬌俏玲瓏的少女,玉女峰的雅號倒也應景。中峰頂上有座建立在一塊翼然拋出的岩石上的道觀,而道觀本身也由碎石壘成,顯得古樸而破舊。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中峰旁邊的灰白崖壁上出現了天然平行,深淺不一的溝槽,加上崖頂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正面看起來很像整齊排列的白蘿蔔。啞然失笑下我不停的按動相機快門,把這傳神的華山“蘿蔔圖”定格成永恆的回憶。

到達東峰飯店的時候天色已晚。雙膝痠軟,又累又餓的我原想衝個澡,買點熱食補充下能量,但1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48塊錢一碗的蛋炒飯還真嚇倒我了。咱還是老老實實啃點乾糧吧!誰叫家裡沒礦呢。早就想到華山頂上的條件多半艱苦,沒想到住下了才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樂觀了。180塊可以在山下乃至城裡住標準房,但在這裡只能睡十人間的一張床,就大學宿舍的那種上下鋪。這還不算,走進去我才知道這十人間是男女共住的。幾乎每一個剛進來的人都面面相覷,尷尬不已。衛生間在飯店大門外,冷水限時供應,熱水每個房間只有一壺,電源插座都要靠搶,莫說洗澡,連洗臉都是奢望。看著旁邊房間金髮碧眼的瑞士姑娘都有說有笑甘之若飴,再看看幾個沒有訂到房間的遊客只能裹著60塊錢租來的大衣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鬱悶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

華山頂的夜晚可真冷啊!氣溫都下降到4度了,我和衣而臥躺在動輒吱呀做響搖晃不已的上鋪,顧不得黴味直往被窩裡鑽。門外的山風呼呼的吹著,如同鐘擺般有節律,陣陣倦意不停襲來,我帶著滿身疲憊終於在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外面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和口哨聲。睜眼一看才發現天亮了,“糟糕”!我條件反射般一骨碌爬起,“快點出來,五點半了,馬上就要日出了”。聽到我的嚷嚷,舍友們也都急急忙忙的起床,簡單收拾後衝出大門。

鹹蛋黃似的太陽沉浮在天邊,絲絲縷縷的雲靄彷彿是黑夜最後的希望,總是上下左右阻擋著陽光。但這注定是徒勞的,無孔不入的陽光依然透過雲靄間每一道縫隙映照在雲彩上,山峰上,人臉上。於是彩霞佈滿天空,黛色的山峰鑲上了一條絢麗的金邊,而人臉也變得紅彤彤。似乎沒有多久又似乎等了很久,太陽突然輕輕一越,掙脫了雲靄的拉扯,毫無遮擋出現在半天,所有觀看日出的遊客這一刻都不由自主的扭過頭去,以避開這耀眼的光芒。等回過頭來才發覺天已真正大亮,華山群峰一覽無餘的展現在面前。

這是怎樣的華山啊!群山崔嵬,煙雲嵐岫,晨霧縹緲間奇巖危崖,幽谷險道不知凡幾,與東峰隔壑相望的幾座山峰更是山勢嵯峨,峻極於天。那眾多拔地擎天的崢嶸高峰之下又有座細小孤峰囿於一隅,孤峰之上一座石質涼亭三面臨崖煢煢孑立。這多半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打賭輸掉華山的下棋亭了。再看那東面大地上兩條彎彎曲曲的閃亮光帶又是什麼?我冥思苦想良久,猛然跳了起來,“是黃河,一定是黃河”。黃河在北中國走了個“幾”字形,就在距離我10公里的地方和渭河合流一股,澎湃激盪直奔大海。那匯合點不遠應該就是號稱“三秦鎖鑰”的潼關了吧?兵家必爭之地,千年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如今腥風血雨的戰爭早已化作遠去的煙雲,而那巍巍雄關還依然在否?疊翠的華山,蜿蜒的黃河,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交相輝映,構成眼前奇峻壯麗的畫面。站在萬仞高山,俯瞰大河東去,我不禁陷入遐思。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曆史就如滔滔的黃河水在我腦海裡洶湧流過,每一次朝代更迭不過是前浪方歇後浪湧起,每一次民族沉淪不過是漩渦打轉瞬息平復,至於那些駕馭時代的風雲人物更不過是借勢潮頭的細小浪花,凌空一躍便不知所蹤。無論強漢盛唐還是弱宋蠻清,風雨百年後都隨東逝之水不復回頭,唯有這巍峨華山閱盡興亡,永恆不滅。

鷂子翻身是東峰到下棋亭的一段懸崖,是華山最危險的景點之一,入口就在東峰飯店的院內。在生死協議書上簽字畫押後,我被工作人員綁上了兩根保險繩。來到懸崖邊,轉過身面對巖壁,把保險繩的兩個釦子掛在鐵鏈上,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下挪動腳步,不敢有絲毫懈怠。這路實在難走了,因為崖壁呈圓弧形,眼睛看不到腳下,而且腳下也沒有臺階,只有石窩,要命的是石窩少還經常偏在一邊。遊客只能不停的扭動身軀,緊抓鐵鏈,摸索著把腳往下探,以便讓腳尖能插入石窩站穩身子,行進動作頗似撲稜著翅膀的鳥兒,鷂子翻身大約取意於此吧。真不知道古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是怎麼敢下去的。在目的地下棋亭周邊拍了N張照片後,下來的遊客們再按次序往回爬。直到踩到東峰實土我才感覺又回到了人間。

下了東峰我向南峰而行。南峰有個我最想打卡的景點——長空棧道,號稱華山第一險,位居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景區之首。到達南峰的時候不過8點,可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我要排隊4個小時以上,那都要午後了,必然會對我以後的行程構成影響。斟酌良久,我無奈只能放棄。不能上長空棧道就在旁邊的升表臺看看也好。一望之下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棧道處於200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由一些石窩和不足30公分寬的木板構成。石窩光滑,那木板更是枯朽不堪,處處晦暗斑駁,浸潤著歲月的痕跡。好在上面還有道鐵索可以抓握,有保險繩可以懸掛。可即便如此,有幸踏上長空棧道的遊客閉著眼睛不前行,貼著石壁直哆嗦,拽住鐵鏈不撒手,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仍然大有人在。此情此景,羨慕嫉妒恨的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轉過頭來我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升表臺另一側有塊大岩石頗為奇特,三面懸空,上面鑿有臺階,與黃山鯽魚背有幾分相似,但危險程度遠有過之。因為其上沒有鐵鏈,沒有扶手,更沒有什麼保險繩,風也比較大。“這才是隱藏的華山第一險啊”!我感嘆不已,嘗試著想上去,可直面本心的恐懼讓兩股戰戰,怎麼也跨不出第一步。

離開長空棧道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終於看到一座高大雄偉,金碧輝煌的道觀——金天宮。這是供奉華山神白帝的地方,穿過金天宮,便是南峰頂了。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米,此刻峰頂站滿了遊客,都在等著和標註南峰高度的一塊石碑合影。很奇怪的是這南峰頂上居然還有個浴缸大小,盈滿了水的石窪。都多少天不下雨了,這華山絕頂哪裡來的水呢?難道水窪底部有泉眼?我百思不得其解。

南峰下來往西峰走,一路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紮根於破巖中的百年古鬆。虯枝盤曲,蒼勁古拙,姿態之優美和黃山迎客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西峰是華山最美的山峰,抬眼望去,但見一峰矗立刺破青天,危崖如牆絕壁千仞,其陽剛挺拔和險峻陡峭的山形讓人目眩心驚。再看那西峰山脊猶如巨龍,和之前的蒼龍嶺頗為相似。到了西峰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圓形的巨石——蓮花臺,上面鐫刻有各色字體的碑文,都是詠歎華山美景和艱險的內容。臺頂一棵蒼松與路途所見不同,其正直向上冠蓋如雲,氣勢之凜然如偉岸男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之間。蓮花臺旁邊是木石結構的絳紅色道觀——翠雲宮,當年智取華山時候的匪軍司令部,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盡顯滄桑,但依然秀麗典雅綻放著昔日的光華。

從翠雲宮出來有塊像是被刀斧等利器砍成兩爿的大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才發現旁邊有“斧劈石”的題字。石頭下面居然還真放了把長柄大斧頭。“原來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所在啊”!我想起來了。神話【寶蓮燈】中玉帝外甥女三聖母因為和凡人劉彥昌婚配而觸犯天條被哥哥二郎神楊戩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法力高強,戰勝了二郎神並用斧頭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母親。欣賞著華山的自然美景,對應著各個古老的傳說,我迷思於華山歷史文化中良久良久。

離開斧劈石,我拽著鐵鏈爬上了西峰峰頂。站在這直立如刀削的華山之巔,我再次震撼於他的壯美,左側群山連綿峰巒如聚,右側平疇沃野廣袤無垠,上看,頭上是高遠的藍天,下看,腳下是絲縷的白雲。身處這廣闊的天地間,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的猶如宇宙間一粒細小的塵埃,所有的煩惱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此刻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的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腳底的骨刺更是痛如骨髓,但每天重複又重複毫無新意的工作生活而導致的麻木軀體也因此被悄然喚醒,精神上的壓抑和憤懣也因為征服了天下至險的華山而像陽光下的冰雪被逐漸消融。不經意間有一種豪氣,一種喜悅,一種激情蕩然於胸,終於我找到了生活的動力,終於我停滯的生命被激活。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閒來無事,聊以記之。

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奇險華山徒步行

歡迎關注 蜂鳥網微信公眾號:fengniaoweixi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