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耳鳴,是不是“耳聾”在打招呼?醫生給出科學解答!

耳鳴,是指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條件下,耳內有蟬鳴、嗡嗡、嘶嘶、滋滋等單調或混雜的聲音感覺,這其實是在環境中並無相應聲音時,產生的主觀感覺。耳鳴會短暫發生,也可以持續 性存在,會擾人不得安寧,引起失眠或焦慮等問題。耳鳴與幻聽是2類不同性質的現象,耳鳴通常感覺到的是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單調聲音;幻聽則是感覺聽到音樂、人聲,甚至是來自上帝的呼喚。耳鳴問題需要找耳鼻喉科或內科大夫解決,而幻聽則需要接受精神科或心理醫生的幫助。

有些耳鳴是忽來忽去的,多屬於生理現象,不必過於緊張。但是,也有人會出現持續性耳鳴,或者伴有眩暈及頭痛等症狀,這樣就會擔心,耳鳴會不會影響聽力?十聾九鳴以及久鳴必聾的說法,是否靠譜?耳鳴應該如何檢查和治療呢?參加測查,來認識耳鳴吧。

經常耳鳴,是不是“耳聾”在打招呼?醫生給出科學解答!

問題 以下有關耳鳴的說法,您認為哪一項是靠譜的?

備選答案

A多數的耳鳴是耳部疾病留下的後遺症

B慢性疾病與耳鳴沒有關聯

C耳鳴是主觀感覺,因此,沒有必要做檢查

D有多種方法可以治療耳鳴

經常耳鳴,是不是“耳聾”在打招呼?醫生給出科學解答!

正確答案 D有多種方法可以治療耳鳴

經常耳鳴,是不是“耳聾”在打招呼?醫生給出科學解答!

答案解釋

耳鳴可以分為2類,原發性耳鳴與繼發性耳鳴。原發性耳鳴是找不到明確原因的耳鳴,這種情況佔耳鳴中的約90%;繼發性耳鳴是由某些疾病或相關因素引起的。這些導致耳鳴的病因,可以是耳源的,也可以是非耳源的。耳源性耳鳴,是由耳毒性藥物中毒、病毒感染、內耳供血不足等引起,這類耳鳴通常伴有聽力下降;非耳源性耳鳴的病因則更為複雜,可以是疾病因素,比如植物神經紊亂、腦供血缺乏、中風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等全身性疾病引起;也可以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情緒緊張等非疾病因素導致;此外,血管性疾病,比如耳內小血管擴張、血管畸形等,可引起嘈雜性耳鳴;耳部疾病,比如外耳道炎、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外耳問題,或鼓膜穿孔、耳硬化症等中耳疾患,美尼爾氏綜合徵等內耳病症,都可以引起耳鳴。過量使用耳毒性藥物,比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會引起聽力問題,特點是耳鳴比聽力下降出現的早。總體而言,絕大多數的耳鳴不會影響聽力,但可以對睡眠及精神狀態等帶來影響。

耳鳴的客觀檢查方法較少,常規聽力檢查方法對診斷意義不大,主觀測聽也不能提供客觀依據,當前,對耳鳴診斷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正電子斷層成像,可以幫助瞭解耳部的血流情況,其他的影像檢查也可以幫助排除血管畸形等器質性疾病。這些檢查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因此,耳鳴就診時,應聽從醫生意見做相關檢查。

耳鳴的治療有一定難度,對於繼發性耳鳴,能解決病因,耳鳴就可以得到糾正;對原發性耳鳴,有藥物療法及生物反饋療法等,藥物主要是血管擴張、抗驚厥、局部麻醉、神經營養等,其療效不確定。通常的建議是,如果治療6個月沒有效果的原發性耳鳴,則鼓勵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學會放鬆,與耳鳴和平相處,也可以考慮通過掩蔽法來消除耳鳴的影響,比如通過戴耳機,用耳機的聲音來壓住耳鳴聲,但這種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耳鳴,在使用時還要注意控制音量,以防長期使用影響聽力。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