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陷入“失語狀態”應自省

環境保護 摩托車 職場 禕敏談演講 禕敏談演講 2017-10-17

談起“領導”二字,無論在酒桌上,還是在牌場上,他們的“口才”那是相當好,順口溜一個接一個,葷段子信手捏來,要指責他們不會講話,似乎不合情理。那麼換個主題、換個場合,一切就不一樣了。領導們習慣於說官話、套話,看起來一副“理直氣壯”“豪言壯志”的架勢,似乎沒有了這種外在顯露,就無法體現其所謂的“權威”和“水平”。有時候,原本是很不錯的主題和內容,一旦他們開啟“官話系統”,講話內容就會變得流於表面,索然無味。可以離開這套“系統”,講話內容又會不倫不類,離開“系統”就會“死機”,遭遇尷尬。所以,領導者要做到不“失語”,才會不“失態”,也就不“失職”。

2009年7月13日、14日這兩天,網上瘋傳河南的某縣“鈷-60洩露事件”,這在網上引起熱議。後來被證實是被曝光了一起虛假消息,並沒有發生洩漏,只是發生了“卡源”故障,16日當地的環保部門發佈消息,確認環境沒有被輻射汙染的現象。

然而在該縣,那則報道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17日,隨著“放射源將爆炸”謠言的不斷傳播和擴散,當地群眾紛紛開始撤離“避難”,三輪車、摩托車、拖來機等各種車輛在公路上發生擁堵,阻礙了該縣通往周邊縣市的道路,出現了現代版“杞人憂天”的一幕。

這起大規模的社會恐慌事件表面上看是由謠言引起的,實際上確是因為當地政府延遲發佈消息造成的。如果當地的領導能夠及時處理謠言,“早說話、多說話、說明白話”,也就不會有“杞人憂天”這件事情的發生。

講話屬於領導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會議部署、傳達旨意、團隊激勵。。。哪一個環節都需要領導講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領導一旦到了需要講話的場合,就會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稿子照本宣科,導致有的領導已經對稿子產生依賴,自認為“帶中有稿,心中不慌”,以至於被提問時,沒了稿子就會不知所言,要麼含糊不清、詞不達意,要麼邏輯混亂、答非所問,甚至陷入“失語”的尷尬境地。

領導陷入“失語狀態”應自省

一般情況下,領導者“失語”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 對自己的工作和會議的議題心裡沒底

有些領導平時將工作重心放在迎合上級領導上,脫離基層和群眾,不能專注於自己分管的工作,久而久之,業務荒疏,存在“三少”(即調查研究少、分析問題少、謀劃對策少)的傾向,導致對情況不瞭解、不熟悉,講話時雲山霧罩,只能依賴演講稿。但這些講稿大多“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缺乏腳踏實地的落實細則,缺少深思熟慮的創新思維,只能用漂亮的口號、“宏觀”的“指導”來掩飾其工作的不足和思維的貧乏。

  • 怕說錯話,怕擔責

領導要對自己講話所產生的後果負責,一些領導擔心即興發揮表述不準確,容易引成是非,產生不良的後果,就事先準備好講話稿。這些講話稿雖然各方面都考慮周全,四平八穩,不會犯錯誤,但這種沒有實際內容的八股文式的講話,其實根本言之無物。

為什麼很多人在脫稿講話時會心裡沒底呢?是因為準備得不夠充分,還是因為缺乏自信呢?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為第二個,缺乏自信。其實,仔細想想,或許有這一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準備得足夠充分,又怎麼會心裡沒底呢?歸根結底還是對自己要說的話不熟悉,不知道該講些什麼,怕自己所說的話得不到聽眾的認可,怕犯錯誤,甚至害怕在眾人面前讓自己的光輝形象受損等。

要想做到脫稿講話,首先要瞭解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要知道,對工作沒有進行深入調研,沒有掌握一手資料,講話就會言之不實;對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瞭解、分析和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講話就會言之無物。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調查權!反之,講出來的話才能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講話也才會有底氣,才能得到聽眾的贊同和認可。

領導陷入“失語狀態”應自省

那我們如何做到脫稿演講、即興發言呢?

面對大量聽眾,在臺上講話時,如果一個人能做到談笑自如、幽默風趣,就算髮生突發事件,也能從容鎮定、隨機應變,那麼,這樣的人,無論臺上臺下,走到哪裡,他都是人群中視線的聚焦點,他一旦開口講話,聽中必定會不自覺地被吸引。而這種表現都源於講話者擁有良好的心態,這也是恰恰是講好話的保障,這種心態無形中也會增加講話者的個人魅力。

脫稿,要有良好的心態

  • 自我減壓,舒緩情緒

感覺有壓力的時候要學會自我減壓,舒緩情緒。比如,上臺之前,做做深呼吸,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我一定能做好,我的準備很充足”。講話過程中,多與聽眾互動,使現場氣氛融洽,自己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 當別人不存在

有些人雖然在臺下也練習了,而且練得很好,但一到臺上還是很緊張。因為在臺下練習的時候沒有人關注你,而站在臺上所有人都在看著你,感覺不一樣,壓力自然就出來了。其實,這時你可以強迫自己假想這些聽眾是不存在的,自己還是在對者空氣講。這種方法雖然被動,但很有效,很多人都是這麼練成的。需要切記的是,可以在心裡把聽眾看成不存在,但不能仰著頭對著牆壁或天花板講。而應該把目光對著下面的人群,否則,會給人以傲慢無禮的感覺。

  • 看淡結果,關注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看事情只看結果,有一位智者曾經告誡年輕人應該多關注過程,少為結果掛懷:“在你成功之前,是沒有資格向別人訴說你的痛苦的,沒有人會同情你。只有默默奮鬥,把難關渡過去,獲得了成功,你所經歷的磨難才會成為一種談資,讓別人更加敬佩你。當你對別人說,你看,當年那麼困難的情況,我挺過來了,我成功了......這時,那些磨難已經不再是磨難了,而是一種榮耀、一種資本”。

領導陷入“失語狀態”應自省

過程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做完一次演講時,朋友祝賀你演講非常成功,你告訴他:“其實你不知道我當時有多緊張,手心裡全是汗......”朋友卻驚訝的說:“是嗎?一點都看不出來。講的確實很好。”

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自己嚇倒了或者退縮了。例如,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擔心講得不好會怎麼樣......還沒有開始呢,你就已經被自己假想出來的、可能出現的不好結果壓的喘不過氣來了。這樣,在講話時,又怎樣自信、怎麼能從容呢?

今天的分享結束啦~有對上臺發言有疑惑、有困惑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禕敏幫您解答

更多幹貨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下期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