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以來退市的數量以及目前為止有多少退市公司,退市率是多少?

2019年以來退市力度大幅加強,4家直接退市、9家暫停上市、68家帶帽。

5月17日晚間,上交所公告,對*ST保千作出暫停上市決定。5月10日晚間,深交所就一次性發布了樂視網、千山藥機、*ST龍力、*ST凱迪、金亞科技、*ST皇臺、*ST德奧等7家公司的暫停上市公告。算上今年3月份被暫停上市的*ST長生,今年以來截至5月18日,總共9家公司被暫停上市。而整個2018年,暫停上市的公司只有*ST眾和、*ST上普、*ST海潤、*ST華澤4家,且4家公司此次全部被終止上市。再往前看,2011年以來,每年暫停上市的公司數量維持在2-3家左右。歷史上2004年、2006年、2007年暫停上市公司數量較多,分別是13家、12家和18家。

統計表明,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截至2019年4月30日,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八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最終退市的僅62家,A股3610家個股,退市率1.71%。

2、為何此時加大退市力度?對整體市場影響如何?

回答:此時加大退市力度並不奇怪,其實早在科創板設立討論之時就可窺見。原因很簡單:科創板施行註冊制,作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一環,儘管設立之初僅針對科創型企業,後期一旦運行有效,很可能迅速向其他板塊和行業鋪開。既然註冊制給企業“上市端”放了綠燈,那麼處於盤活“堰塞湖”的考慮,“退市端”自然也要加大力度。

長久以來,上市公司的退市問題一直是證券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現階段我國的上市公司退出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退市機制的失靈,體現為“只進不出”或“進多退少”。市場充斥大量劣質股,使得資金未能集中於優質上市公司,不利於股市資源配置功能的實現和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註冊制和退市制度的完美配合,其核心就是讓市場來實現優勝劣汰,充分迸發市場活力,將資本市場中的造假、欺詐行為降至最少,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殼價值的存在是我國股票市場不可忽視的存在。我國股票市場現行的IPO制度是核准制,前期退市力度也不大,退市率僅為1.71%。有些公司選擇在二級市場買殼上市,使得上市公司的“殼”有了價值。股本越小的上市公司單位股價中含有的殼價值越高。但是,殼價值的存在是以IPO的行政審批和退市端“高枕無憂”為前期的,如果實現註冊制和強退市的有效結合,殼價值就不存在了。殼價值的消失意味著當前中小市值的股票將面臨大幅縮水。證監會也多次表示,殼資源價格較此前已有較大幅度下跌,市場“炒小”、“炒爛”等殼資源炒作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市場反應積極正面。

3、退市上市公司有哪些共同特點?

終止上市並不等於直接退市。今年以來終止上市的公司往往具有三個特徵:淨資產為負、業績連續虧損、年報連續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歷史上看,退市的原因較為複雜,排名最多的是業績連續虧損、吸收合併和私有化;此外,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證券置換和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都可作為退市條件。

今年退市的四家上市公司,都屬於業績差的公司。有3家是因為連續虧損觸發退市機制,有1家是因為無法出具審計意見造成的。*ST上普、*ST華澤、*ST眾和連續三年虧損,被暫停上市後退市。*ST海潤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股票自2018年5月29日起被實施暫停上市。2018年年報發佈後,觸發退市機制。

4、面對*ST股票,投資者在選股時應如何注意?

首先要明確,終止上市不等於直接退市。由於退市觸發情形不一樣,此次公佈的4家公司後續退市流程也不一樣。具體來看,*ST海潤、*ST華澤、*ST眾和三家公司將進入退市整理期,而*ST上普屬於主動終止上市,依規不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內可以交易,正式退市後還可進入全國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交易,且退市股以後如滿足相關條件,可以重新申請上市。只是從以往案例看,重新上市概率極低,而且需要漫長等待。所以總體來看,如果不幸踩中退市股票,極大概率出現鉅額虧損。

因此,投資者在選股時,切忌炒小炒炫,只有價值投資才是決勝股市最牢靠的基石。具體來講,首先看宏觀基本面和行業基本面,挖掘最有投資價值的行業。其次是公司基本面,瞭解公司內在價值,綜合分析公司財務報表、未來成長性、安全邊際以及有無突發利空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