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的“僱託排隊”與開發商的“僱託簽約”

黃太吉 牛腩 雕爺牛腩 購房 獨立評房 2017-06-09

文/李坤軍

01

替人排隊,也能做成一門生意,這是這幾天“網紅店”喜茶告訴我們的。

為了營造出熱銷的氛圍,喜茶不但僱傭“黃牛”,還讓“黃牛”去發展下線,也就是以付報酬得方式,招募願意排隊的託。從而將“替人排隊”這件事,做成一門生意。據說大學生和一些安保人員,是最大的從業者。

很多人在喜茶曝出“僱託排隊”後,都義憤填膺,覺得自己被耍了,上當受騙了,或是覺得自己浪費感情了。那些晒在朋友圈的照片,也不再是炫耀,而成了“傻冒”。

喜茶的“僱託排隊”與開發商的“僱託簽約”

我倒覺得大可不必如此。一種食物,值不值得你排隊,最終還是靠食物本身說事,真的好吃,即便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你也會願意;真的不好吃,下次你也不會再去排隊購買了。說白了,這無非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法,雖然低劣了點,但還不需要上綱上線。

當然,若你當初去排隊的目的,不是為了食物本身,而純粹只是為了能在朋友圈裝個X,那就另當別論了。

要不,你向喜茶去討要個精神損失費?

02

好的終究是好的,差的終究是差的。在一個貨品豐富,競爭充沛的市場,一切都會被打回原型的。

現在還有人記得那些“網紅餐飲”的“鼻祖”們嗎?紅遍健身圈的“色拉日記”宣佈停業;很高興遇見你、水貨、小豬豬相繼倒閉;“一代宗師”雕爺牛腩、黃太吉等,更是徒留一地雞毛;名聲大不如從前的,還有“撤思叔叔的蛋糕”。

有人概括過,一年紅火,兩年穩中有降,三年就會開不下去,基本就是這些“網紅店”的宿命。

我一朋友,曾經去北京吃過“雕爺牛腩”,我問他什麼感受,他就回復了我三個字——賊難吃。我又問他,那你怎麼想著要去吃。他回答我一句話:“他們說可以與蒼老師同吃一口咖喱。”後面是一個羞澀的表情。

03

喜茶事件出來後,外婆家有人來問我,大家會覺得他們的排隊也是做假的嗎?我說你多慮了。且不說一杯奶茶几個錢,一頓飯又要多少錢(僱不起人呀);一個雕爺牛腩存活了幾天,外婆家又屹立了幾年。光就形式與內容,兩個都是掉著個來的。

外婆家是先有產品,再招來那麼多人自覺排隊;而喜茶們,是冀望通過僱託排隊,再來把產品賣出去。完全是兩碼子事。

因此,外婆家留存了下來,“黃太吉”們則“皇上吉祥”了。

當然,我不是說,喜茶就會步“王太吉”們後塵去,但如果一開始就把精力投放於品牌運營,而非產品本身,我只能說是非常危險的。

喜茶的“僱託排隊”與開發商的“僱託簽約”

當然,有些品牌也許本根沒想著做“百年老店”,而是折騰出個概念忽悠大家加盟,那就性質惡劣了。“水貨”曾創下一年開52家店的輝煌,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加盟店。對於一個新創品牌來說,我不知道管理層有沒有想過,要做到精細化地管理這52家新店,是根本不可能的。

04

由喜茶,我聯想到一些房企的銷售。說到銷售手法,喜茶這樣的,在房企面前,很多時候只是個小學生。

僱託排隊的事,房企做的更早。那些漏夜去售樓處門口排隊的,有不少都是類似成份。

只是同樣僱託,房企做得更有技術含量。在一個案場,放幾組客戶進去,放更多的托兒進去。托兒在裝模作樣的籤合同,真正的業主或許還在猶豫。這時候,置業顧問就會急切地催促你,感覺你要是不籤,這套房子分分鐘就是別人的了。這種壓迫感的營造,比喜茶僱人排個隊難度高多了。

喜茶的“僱託排隊”與開發商的“僱託簽約”

更有甚者,見競品樓盤的客戶多,就讓自己的人,假裝客戶去競品那裡認個籌,然後以同是購房者的名義,努力策反客戶一起來買自家樓盤。

至於拿著競品的認籌單,來自家樓盤領取價值不菲的禮品,更是小兒科了。

當然,這些都發生在房子不那麼好賣的年代,不像現在這樣,房子都不夠賣了,自然不用這些手法了。

我還是一句話,作為手法,用了也就用了,儘管有時候顯得低劣了點。但交給客戶的,一定要是好的產品。如果喜茶你真的覺得好喝,除了浪費你點排隊時間,你損失的並不多。

房子也一樣,如果到手的是個好房子,時候還能大幅升值,即便被戳穿了,你也就不會去計較這些了。怕就怕,把糟糕的房子通過忽悠的方式賣給業主。這樣的事,賣新房時有,賣二手房時也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