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黃海發現海砂礦床

摘要:在北黃海重點海域,採用海洋地質與綜合地球物理調查等手段,對調查區進行海底地形地貌、底質類型、淺地層結構和海洋沉積動力學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對調查區海砂資源的品位和資源量進行調查和評估,經估算,發現調查區賦存建築級和填築級用砂,為大型海砂礦床。

1.項目概況

“北黃海海砂資源調查”項目,屬於國家海洋地質專項工作項目之一,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主要目標任務是查明海砂資源分佈狀況及海洋動力環境,為進一步開展海砂資源評價和開採提供基礎資料;查明海砂重點規劃區內海砂礦床地質特徵、分佈規律、質量和成礦環境,以及海砂資源分佈狀況和資源量;評價(估)海砂開發邊界條件和勘探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可能影響,分析開採經濟技術效益和可行性,為海砂開採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通過近十年的系統工作,獲得了北黃海重點海域的海砂資源分佈狀況及海洋環境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對調查區海砂資源的品位和儲量進行調查和評估,建立了海砂資源勘探技術方法體系。

2.成果簡介

(1)系統獲取了調查區塊內的淺表層沉積、水文學、生態環境、海底地貌、淺部地層結構等資料信息,調查程度基本達到1∶25萬比例尺,部分地區達到1∶10萬比例尺。

(2)基本查明瞭調查區內的表層沉積物類型及其分佈、元素地球化學組成、礦物組成、沉積動力環境等,建立了3.5Ma以來的地層層序格架和古環境演變過程(圖1)。

北黃海發現海砂礦床

圖1 北黃海3.5Ma以來的地層層序格架和古環境演化歷史

(3)估算了調查區塊內的海砂資源潛力,劃分出淺表層(海底以下40m以內)建築用海砂礦層2個、填築用海砂礦層2個,採用平面塊段法,估算出332級建築用海砂資源量和填築用海砂資源量都超過100億t,為一個大型海砂礦床。試採結果表明本區海砂較易開採(圖2)。

北黃海發現海砂礦床

圖2 海砂試開採現場情況

(4)基本查明瞭調查區內的海洋水文特徵和沉積動力環境,當前調查區塊的海洋環境總體較好,水質良好。採用數值模擬方法,評價了海砂開採可能造成的環境效應,結果表明適度的海砂開採不會對當地和周邊海域、近岸區域造成環境破壞和不良影響,本區適合採砂。

(5)研究表明,調查區海砂以河流相為主,主礦體規模較大,長軸為NE40°方向,最大長度60390m,礦體寬12710m,礦層埋深多為海底以下20m以內。鑽探證實海底以下80~100m內仍具有良好的海砂資源潛力,可作為未來海砂開採的潛在區。

(6)建立了我國海砂資源勘查技術方法體系,將淺地層剖面、單道地震等地球物理測量技術與地質淺鑽等取樣證實相結合,形成了“由淺及深、逐步縮小範圍、兼顧水深限制”的思路,同時將海砂開採環境效應評價作為重要內容。

(7)培養了我國專門從事海砂資源勘查的專業技術隊伍,以中青年技術人員為主,培養出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英才3人,先後有10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的資助。

3.成果意義

本次調查基本摸清了調查區的海砂資源潛力,估算出332級建築用海砂資源量和填築用海砂資源量均超過100億t,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在評估海砂資源量的同時,對海砂開採可能造成的環境效應也進行了評價,避免海砂開採對當地和周邊海域、近岸區域造成環境破壞和不良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