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如何做到“別胖了自己,餓了寶寶”?

孕媽如何做到“別胖了自己,餓了寶寶”?孕媽如何做到“別胖了自己,餓了寶寶”?孕媽如何做到“別胖了自己,餓了寶寶”?

懷孕期間,如何做到營養均衡,其實很不容易,孕媽本身由於身體的變化,飲食和胃口比懷孕前發生了很多變化。另外,懷孕了,成為家裡關注的焦點,每家都有自己的“營養祕方”,奶奶說懷孕了要吃豬肝補血養胎;婆婆說孕期不能吃西瓜,容易導致流產;朋友說一定要喝孕婦奶粉不然會營養不良……神一樣的指導方案,真的讓人很難拒絕喔~

孕媽對於這些建議,也會為補充營養而發愁。從現代營養和科學角度說,有些營養指導方案為人熟知,廣為流傳的方法很可能就是孕媽的營養誤區。

孕媽需要補充的營養有多少?

懷孕期間需要攝入全面的營養才能夠讓胎兒健康成長,除了補充維持胎兒生長髮育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基本營養外,孕媽還需要補充關係胎兒優生、預防出生缺陷的各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9(葉酸),以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其中0.4毫克小劑量的葉酸,主要針對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預防。

孕期需注意: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鈣、鋅、鐵等礦物質需求增加,而孕期血液中的許多礦物質、維生素含量會隨著胎兒發育吸收而逐漸降低。如果不注重這些營養的補充容易造成胎兒營養不足,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甚至造成寶寶的出生缺陷。

六個孕期營養誤區,孕媽可以收藏保留,對照自己營養補充。

誤區一:營養多總比少強,孩子胖就健康。

殊不知營養過剩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肥胖,不僅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發生危險,還可能導致巨大兒出生,增加難產,容易出現產傷;而且巨大兒生後容易發生低血糖、低血鈣、紅細胞增多症等,同時也是成年後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潛在因素。

誤區二:孕期補鈣,多多益善。

大多數孕婦孕期都補鈣,這多是一種盲目行為。超量補鈣,會增加腎結石和奶-鹼綜合徵(是指因長期進食大量牛奶或鈣劑,並服用大量可吸收的鹼劑引起的高鈣血癥、鹼中毒及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等一組臨床症候群)的危險,還可能對其他因素誘發的癌症有促進作用。故正常孕婦應儘量從膳食中獲取鈣,缺鈣孕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製劑。

誤區三:維生素補充要早,多點沒關係。

孕早期是胎兒器官發育最為活躍的階鍛,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對胎兒危害非常大,維生素A在早期攝入過量有致畸作用,維生素C超大量可導致流產。所以,應從孕中期開始補充維生素製劑,提倡優先選擇食物補充。

誤區四:拒絕主食。

主食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維持血糖。準媽媽和寶寶腦細胞的代謝和胎盤也都要靠消耗血糖來得到能量。主食吃得過少,易發生低血糖,產生對神經系統有毒性作用的酮體。

誤區五:體重增加沒關係,產後再減肥。

這種想法非常錯誤,孕婦的體重是孕期判斷營養狀況的指標之一,孕婦吃得過多,熱量超標,營養失衡,導致媽媽肥胖,胎兒過大,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兒過大,妊娠糖尿病可導致嚴重的母嬰合併症和併發症。

誤區六:孕期要大量吃水果。

很多孕婦一天吃好幾斤水果,吃很多核桃等堅果類食品,認為多吃堅果孩子的頭髮長得好。攝入過多的熱量、脂肪和糖,容易誘發妊娠期肥胖、妊娠糖尿病、巨大兒等。提醒準媽媽們,孕期吃水果和堅果類食品要適度,一般來講,每日水果不宜超過250克,核桃等堅果適量即可。

孕媽如何做到“別胖了自己,餓了寶寶”?

更多孕知識,請聯繫微信yer40060免費獲取

寶寶過早吃成人飯菜,不是寶寶能幹,是你糊塗!

產科醫生經常說的這些暗語,生過娃的都明白,孕媽可一定要搞清楚

☟☟☟點閱讀原文,更多孕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