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古蹟半城湖'

"

夏虎成 江鳳玉

淮安區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九省通衢,七省咽喉,南船北馬,交會於此。淮安區,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核心保護區,是一座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老城。

“文化名城,偉人故里,運河之都,美食之鄉”是淮安區最具特色的四張城市名片。走進淮安區,驚歎於歷史文化的印記,折服於百位歷史名人,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月湖、蕭湖、勺湖靜臥其中,這座水上之城越發顯得靈動和唯美。

走進淮安區,一邊領略她的厚重歷史,一邊感受她的盛世繁榮。

淮安區是一個旅遊地區。現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9處,其中國家級8處,館藏文物4萬餘件,有27件為國家一級文物。淮安區是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旅遊區,有5A級景區,紅色教育基地周恩來紀念館和周恩來故居,《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故居,全國曆史文化名鎮河下,《老殘遊記》作者劉鶚故居,南舟北車的漕運府署,扼江北之要衝、南北交通之孔道的鎮淮樓等,年接待遊客達300萬人次。

走進淮安區,可以感受到她的勃勃生機。城中之水,獨愛“三湖”。蕭湖的端莊、月湖的柔美、勺湖的秀麗,在這座水上之城共同舞動,格外嫵媚。

勺湖,位於城西北隅,古運河畔,因水面彎曲如勺面得名,歷來為淮上名湖。兩晉後湖中湖畔多築庵觀寺院,舊有勺湖十景,碧水、長橋、畫舫、亭閣、碑園相映成趣,更有文通寶塔聳立湖畔,塔影、波光給勺湖增添了文化的氣息。勺湖的傳說廣為流傳:寒冬剛過,正值人間萬物復甦、草長鶯飛之際,天上的王母娘娘心血來潮,乘著坐騎青鸞鳥沿途欣賞凡間旖旎風光,經過淮安時,被其波瀾壯闊的景色所吸引,流連忘返,一不小心掉下了自己隨手攜帶的手帕。手帕隨風飄落在淮安區西北一隅,幻化成了琅嬛福地——如今的勺湖。

說到月湖,乾隆《山陽縣誌》記載了八景:月映仙橋、雪封鶴井、柳堤煙雨、茆茨燈光、野寺晚鐘、蘆汀雁集、遠浦歸漁、疏林霽雪。淮揚名菜天妃宮蒲菜就盛產於此,夏秋季節,葦蒲飄香,灰白色的蒲花,隨風飄逸,搖曳曼舞,讓人心曠神怡。

蕭湖,又稱蕭家湖,位於城西北隅。湖之南田數百畝,中多菰蒲。其西則韓侯釣臺屹立而聳峙,俯臨清波,東望無際。臺之南有御詩亭,亭後有陳烈婦墓。臺之北有漂母祠,祠側蒹葭亭,遊人多集於此,流連弔古。湖之西北則近古枚裡,為居民稠密之地。湖中有水田數百畝,菰蒲遍長,風光秀美,漁艇往來,鶩霞相逐。

如今的三湖,融人文、歷史、休閒、娛樂、生態自然於一體,整體佈局“一環”“二軸”“五島”“七片區”,蕭湖、勺湖實現水系連通,月湖外接文渠,整個水域面積已恢復至450畝,和城區烏沙乾渠、新泗河、城河等主要灌排河渠相通,真正實現三湖連通、裡外相通,初步建成了滯蓄與排澇、衝汙與生態、旅遊與休閒的生態體系。

走進淮安區,可以感受到她的繁華與寧靜。來到有2500年曆史的河下古鎮,映入眼簾的是22條街、91條巷、13家坊,猶如智者的骨骼和筋脈,阡陌交錯,四通八達,支撐起古鎮不朽的脊樑。古鎮以石板街聞名,石板紋路雖褪,但光滑起伏的青石板路,卻是小鎮最為恆久的記憶。說起石板街,相傳河下古鎮當年住有一戶大鹽商叫程超戶。史載他擁有多處鹽池,每年產鹽2萬擔,他從河下究竟運出多少鹽無法考證。他熟讀孔孟之書,仁義愛人。一天,在大雨中,他看見屋外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摔倒在泥濘裡久久爬不起來,再看看,上下船的民眾經常滑倒,掉入河中。想到此,他召集船老大,擺下酒席,請他們在運鹽返程時,每船帶些長條石回來壓潮。條石備足後,他又自費請來工匠進行鋪設,這樣河下的石板街形成了。小鎮石板街兩邊的店鋪,一色的青磚黛瓦,一色的琉簷翹角,一色的雕樑花窗。桐油色的臨街商鋪,各式賣場應有盡有。蜿蜒的石板小道環繞著城河,綿延近十里。古鎮人家枕河而居,水從橋走,巷隨橋轉,40多座橋樑為河下搭上脈搏,注入血液,讓河下人得盡了溪水的滋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