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在這裡,很多地方的路邊大屏幕上,總能看到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採訪楊壽海的橋段反覆播映。當地老百姓也都對紅太陽這個世界八強、亞太三甲以及中國十三冠的品牌,耳熟能詳。

正如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所述,紅太陽是“中國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這讓當地人自豪於出了楊壽海這樣的鄉親大企業家。

凌晨三四點,會議結束後,楊壽海會在紅太陽產業園區的涼亭裡坐上一會,看著四周栽種的金絲楠木,思忖許久。

這些名貴的樹種,是楊壽海五六年前去四川扶貧時,機緣巧合的為解決當地農戶和政府之間的債務問題,“包銷”了這批樹種。

國內最好的金絲楠多產於巴蜀川中,在南京卻是鮮見的植株,因為並不容易成活。但在高淳紅太陽集團的產業園區裡,這些金絲楠卻生長旺盛。

楊壽海說他有耐心看著這些金絲楠真正成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在這裡,很多地方的路邊大屏幕上,總能看到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採訪楊壽海的橋段反覆播映。當地老百姓也都對紅太陽這個世界八強、亞太三甲以及中國十三冠的品牌,耳熟能詳。

正如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所述,紅太陽是“中國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這讓當地人自豪於出了楊壽海這樣的鄉親大企業家。

凌晨三四點,會議結束後,楊壽海會在紅太陽產業園區的涼亭裡坐上一會,看著四周栽種的金絲楠木,思忖許久。

這些名貴的樹種,是楊壽海五六年前去四川扶貧時,機緣巧合的為解決當地農戶和政府之間的債務問題,“包銷”了這批樹種。

國內最好的金絲楠多產於巴蜀川中,在南京卻是鮮見的植株,因為並不容易成活。但在高淳紅太陽集團的產業園區裡,這些金絲楠卻生長旺盛。

楊壽海說他有耐心看著這些金絲楠真正成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所謂的財富絕非紙面意義上的數字,就如同他近三十年所打造的紅太陽品牌一樣,時間所積澱出來的內涵,決不是朝夕能至的。

從農業技術員到專家型的官員,再到下海成為創業者、公司上市的企業家,人中顯貴的楊壽海早已可稱功成名就。但對於他來說,自己就像這些金絲楠樹一樣,還在生長。

這些年,完全可以志得意滿的他從未放棄學習,互聯網、大數據,他不只是會說道,因為產業互聯網就是他的方向。

從綠色農藥、農資到產業鏈、產業生態佈局,再到科技型公司、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企業,紅太陽正是通過產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從綠色農業到大健康產業遞進和延伸的。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楊壽海的計劃中,到2025年,紅太陽集團要原創出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六家千億級企業和八個獨角獸公司。

“十年之後,中國肯定會湧現出一批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企業家。我可能無法達到他那樣的哲學思想高度,但也不會差太多,而像我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比比皆是。”楊壽海說。

關於這個“2025計劃”,楊壽海絕非是臆想,因為紅太陽今日佈局已經奠定了其龐大產業發展的牢固根基。

01 | 農藥版“華為”

相比很多產業,農藥化工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全球市場規模550億美元),但這並不妨礙其產生偉大的公司。

2015年5月末的一天,南京還未到炎熱的季節。拜耳集團總裁沃納·保曼在楊壽海的陪同下參觀紅太陽集團,不一會兒沃納·保曼便滿頭大汗。

“我搞了40年化工,當了20年拜耳的總裁,全世界前100的化工企業我都看過,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自卑。你竟然把一個農藥廠建的跟公園一樣,這就是中國人!”

沃納·保曼的恭維話也許有些誇張,但讓一家老牌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能感慨自己“老了”,其中也不是沒有更深層的緣由。

因為正是在這個園林式產業園區裡,紅太陽自主研發成功了被國外公司壟斷全球市場半個多世紀的“三藥”(農藥、醫藥、獸藥)中間體“芯片”的吡啶鹼。

吡啶鹼不僅是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的“芯片”,同時也是日用化工、食品香料、飼料添加劑、子午輪胎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而圍繞著這樣的核心技術,加上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鏈條的延展,意味著這家叫做紅太陽的中國公司改寫了世界環保農藥技術、生產和市場的格局。

“話語權”,這個楊壽海口中時常蹦出的高頻詞,在紅太陽的核心產品上不斷湧現。

過往29年時間,紅太陽也如同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走過了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和仿製創新的重要積累階段,更為重要的一步是自主創新。

“我們的生化農藥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能夠引領全球的水平。差不多相當於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地位。”

曾經師從杜邦、拜耳等國際巨頭的紅太陽,在擁有了“自主可控”的技術資本之後,更是深挖全產業鏈。

“新型除草劑產業鏈”、“生化吡啶鹼產業鏈”、“擬除蟲菊酯產業鏈”,這三條產業鏈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養成,取得68種擁有全球話語權的核心產品,楊壽海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在這裡,很多地方的路邊大屏幕上,總能看到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採訪楊壽海的橋段反覆播映。當地老百姓也都對紅太陽這個世界八強、亞太三甲以及中國十三冠的品牌,耳熟能詳。

正如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所述,紅太陽是“中國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這讓當地人自豪於出了楊壽海這樣的鄉親大企業家。

凌晨三四點,會議結束後,楊壽海會在紅太陽產業園區的涼亭裡坐上一會,看著四周栽種的金絲楠木,思忖許久。

這些名貴的樹種,是楊壽海五六年前去四川扶貧時,機緣巧合的為解決當地農戶和政府之間的債務問題,“包銷”了這批樹種。

國內最好的金絲楠多產於巴蜀川中,在南京卻是鮮見的植株,因為並不容易成活。但在高淳紅太陽集團的產業園區裡,這些金絲楠卻生長旺盛。

楊壽海說他有耐心看著這些金絲楠真正成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所謂的財富絕非紙面意義上的數字,就如同他近三十年所打造的紅太陽品牌一樣,時間所積澱出來的內涵,決不是朝夕能至的。

從農業技術員到專家型的官員,再到下海成為創業者、公司上市的企業家,人中顯貴的楊壽海早已可稱功成名就。但對於他來說,自己就像這些金絲楠樹一樣,還在生長。

這些年,完全可以志得意滿的他從未放棄學習,互聯網、大數據,他不只是會說道,因為產業互聯網就是他的方向。

從綠色農藥、農資到產業鏈、產業生態佈局,再到科技型公司、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企業,紅太陽正是通過產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從綠色農業到大健康產業遞進和延伸的。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楊壽海的計劃中,到2025年,紅太陽集團要原創出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六家千億級企業和八個獨角獸公司。

“十年之後,中國肯定會湧現出一批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企業家。我可能無法達到他那樣的哲學思想高度,但也不會差太多,而像我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比比皆是。”楊壽海說。

關於這個“2025計劃”,楊壽海絕非是臆想,因為紅太陽今日佈局已經奠定了其龐大產業發展的牢固根基。

01 | 農藥版“華為”

相比很多產業,農藥化工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全球市場規模550億美元),但這並不妨礙其產生偉大的公司。

2015年5月末的一天,南京還未到炎熱的季節。拜耳集團總裁沃納·保曼在楊壽海的陪同下參觀紅太陽集團,不一會兒沃納·保曼便滿頭大汗。

“我搞了40年化工,當了20年拜耳的總裁,全世界前100的化工企業我都看過,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自卑。你竟然把一個農藥廠建的跟公園一樣,這就是中國人!”

沃納·保曼的恭維話也許有些誇張,但讓一家老牌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能感慨自己“老了”,其中也不是沒有更深層的緣由。

因為正是在這個園林式產業園區裡,紅太陽自主研發成功了被國外公司壟斷全球市場半個多世紀的“三藥”(農藥、醫藥、獸藥)中間體“芯片”的吡啶鹼。

吡啶鹼不僅是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的“芯片”,同時也是日用化工、食品香料、飼料添加劑、子午輪胎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而圍繞著這樣的核心技術,加上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鏈條的延展,意味著這家叫做紅太陽的中國公司改寫了世界環保農藥技術、生產和市場的格局。

“話語權”,這個楊壽海口中時常蹦出的高頻詞,在紅太陽的核心產品上不斷湧現。

過往29年時間,紅太陽也如同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走過了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和仿製創新的重要積累階段,更為重要的一步是自主創新。

“我們的生化農藥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能夠引領全球的水平。差不多相當於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地位。”

曾經師從杜邦、拜耳等國際巨頭的紅太陽,在擁有了“自主可控”的技術資本之後,更是深挖全產業鏈。

“新型除草劑產業鏈”、“生化吡啶鹼產業鏈”、“擬除蟲菊酯產業鏈”,這三條產業鏈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養成,取得68種擁有全球話語權的核心產品,楊壽海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而紅太陽的這三大綠色農藥產業鏈覆蓋了全球農藥材料的八成,如果取得70%的市場那就是380億美金的市場。

對於這個目標,楊壽海信誓旦旦,其自信也源於紅太陽在全球農藥行業的地位:世界前八、亞太三甲、連續13年冠絕國內。

用木薯、紅薯、秸稈製造綠色環保農藥,無論是中間體還是終端產品,紅太陽不僅打通了產業鏈,也貫通了從技術、產品到市場的整個供應鏈鏈條。

由於技術突破和規模化生產,紅太陽的成本優勢也逐漸顯現。

七八年前,楊壽海遊說一些跨國巨頭關掉在華的生產基地,直接購買更便宜的紅太陽的產品。漸漸地,這種“替代”讓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

曾經依賴進口跨國公司農藥產品的中國,漸漸成為綠色農藥出口全球的輸出型大國。至少在中國市場,那些巨頭跨國公司要恢復生產,沒個三五年時間是根本做不到的。

現在,紅太陽所擁有的專列和專有技術、國際市場準入“雙超”千件,產業佈局8國36市,產品銷往108個國家和地區。

“紅太陽農藥已經成為世界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類公司”,楊壽海當年做農業技術員的夙願,在他成為企業家之後,變成了現實。

而這個現實在今天又有著極其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這三十年,楊壽海曾跑過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美國去過12次,都是去看別人家的農村田地是怎麼搞的,哪裡沒有手機信號就去那裡看。

“如果不施農藥,全球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水果等,要減產32%-40%。換句話說就是這世界上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鬧饑荒。”

在楊壽海看來,未來引起世界性戰爭的未必是邊界爭端或者石化能源問題,而是糧食危機,畢竟眼下的世界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的狀態。

如果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沒飯吃,這個世界肯定會亂套。所以,擁有農藥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全球話語權,就變成了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

即便是中美的貿易摩擦升級,美國人也不敢輕易加徵農藥產品關稅。

“對於世界上任何要種植綠色農產品的國家來說,我的產品都是不可或缺的!”

02 | 性感的數字化

儘管在A股上市公司的分類中,紅太陽(000525.SZ)被劃在農業化工板塊中,但實際上自2012年完成對寧天龍A重組,實現農藥產業整體上市時,楊壽海就已經在籌謀轉型。

那一年的12月28日,在紅太陽集團的年度工作會議上,楊壽海激情澎湃的做了題為《大創新、大轉型、大變革》的講演。

正是在這次講演之後,紅太陽集團將構築“大健康產業鏈生態圈”作為其新的戰略路線,致力於綠色生命科學產業。

從環保農藥到綠色生命科學產業,這是一次難度係數極高的跨越。

六年之後,紅太陽集團已經從傳統的農業化工企業,開枝散葉的向植保科學、植物營養、醫藥保健、健康食品、健康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八大產業擴散。

“小楊同志,在中國,一個人能把一個產業做到中國第一就很了不得了,你現在做這麼多東西,哪有那麼多腦袋?”

一位南京市老領導在聽了紅太陽的產業佈局後,驚訝的問詢楊壽海。而楊壽海的回答很簡單:“其實我還是做一件事,就是用大農業+大數據,創造大健康。

2016年,紅太陽大數據中心落地完工。這座華東地區化工製造行業中規模最大的數據機房,正是楊壽海“從大農業到大健康”最為關鍵的一“鏈”。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在這裡,很多地方的路邊大屏幕上,總能看到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採訪楊壽海的橋段反覆播映。當地老百姓也都對紅太陽這個世界八強、亞太三甲以及中國十三冠的品牌,耳熟能詳。

正如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所述,紅太陽是“中國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這讓當地人自豪於出了楊壽海這樣的鄉親大企業家。

凌晨三四點,會議結束後,楊壽海會在紅太陽產業園區的涼亭裡坐上一會,看著四周栽種的金絲楠木,思忖許久。

這些名貴的樹種,是楊壽海五六年前去四川扶貧時,機緣巧合的為解決當地農戶和政府之間的債務問題,“包銷”了這批樹種。

國內最好的金絲楠多產於巴蜀川中,在南京卻是鮮見的植株,因為並不容易成活。但在高淳紅太陽集團的產業園區裡,這些金絲楠卻生長旺盛。

楊壽海說他有耐心看著這些金絲楠真正成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所謂的財富絕非紙面意義上的數字,就如同他近三十年所打造的紅太陽品牌一樣,時間所積澱出來的內涵,決不是朝夕能至的。

從農業技術員到專家型的官員,再到下海成為創業者、公司上市的企業家,人中顯貴的楊壽海早已可稱功成名就。但對於他來說,自己就像這些金絲楠樹一樣,還在生長。

這些年,完全可以志得意滿的他從未放棄學習,互聯網、大數據,他不只是會說道,因為產業互聯網就是他的方向。

從綠色農藥、農資到產業鏈、產業生態佈局,再到科技型公司、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企業,紅太陽正是通過產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從綠色農業到大健康產業遞進和延伸的。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楊壽海的計劃中,到2025年,紅太陽集團要原創出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六家千億級企業和八個獨角獸公司。

“十年之後,中國肯定會湧現出一批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企業家。我可能無法達到他那樣的哲學思想高度,但也不會差太多,而像我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比比皆是。”楊壽海說。

關於這個“2025計劃”,楊壽海絕非是臆想,因為紅太陽今日佈局已經奠定了其龐大產業發展的牢固根基。

01 | 農藥版“華為”

相比很多產業,農藥化工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全球市場規模550億美元),但這並不妨礙其產生偉大的公司。

2015年5月末的一天,南京還未到炎熱的季節。拜耳集團總裁沃納·保曼在楊壽海的陪同下參觀紅太陽集團,不一會兒沃納·保曼便滿頭大汗。

“我搞了40年化工,當了20年拜耳的總裁,全世界前100的化工企業我都看過,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自卑。你竟然把一個農藥廠建的跟公園一樣,這就是中國人!”

沃納·保曼的恭維話也許有些誇張,但讓一家老牌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能感慨自己“老了”,其中也不是沒有更深層的緣由。

因為正是在這個園林式產業園區裡,紅太陽自主研發成功了被國外公司壟斷全球市場半個多世紀的“三藥”(農藥、醫藥、獸藥)中間體“芯片”的吡啶鹼。

吡啶鹼不僅是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的“芯片”,同時也是日用化工、食品香料、飼料添加劑、子午輪胎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而圍繞著這樣的核心技術,加上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鏈條的延展,意味著這家叫做紅太陽的中國公司改寫了世界環保農藥技術、生產和市場的格局。

“話語權”,這個楊壽海口中時常蹦出的高頻詞,在紅太陽的核心產品上不斷湧現。

過往29年時間,紅太陽也如同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走過了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和仿製創新的重要積累階段,更為重要的一步是自主創新。

“我們的生化農藥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能夠引領全球的水平。差不多相當於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地位。”

曾經師從杜邦、拜耳等國際巨頭的紅太陽,在擁有了“自主可控”的技術資本之後,更是深挖全產業鏈。

“新型除草劑產業鏈”、“生化吡啶鹼產業鏈”、“擬除蟲菊酯產業鏈”,這三條產業鏈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養成,取得68種擁有全球話語權的核心產品,楊壽海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而紅太陽的這三大綠色農藥產業鏈覆蓋了全球農藥材料的八成,如果取得70%的市場那就是380億美金的市場。

對於這個目標,楊壽海信誓旦旦,其自信也源於紅太陽在全球農藥行業的地位:世界前八、亞太三甲、連續13年冠絕國內。

用木薯、紅薯、秸稈製造綠色環保農藥,無論是中間體還是終端產品,紅太陽不僅打通了產業鏈,也貫通了從技術、產品到市場的整個供應鏈鏈條。

由於技術突破和規模化生產,紅太陽的成本優勢也逐漸顯現。

七八年前,楊壽海遊說一些跨國巨頭關掉在華的生產基地,直接購買更便宜的紅太陽的產品。漸漸地,這種“替代”讓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

曾經依賴進口跨國公司農藥產品的中國,漸漸成為綠色農藥出口全球的輸出型大國。至少在中國市場,那些巨頭跨國公司要恢復生產,沒個三五年時間是根本做不到的。

現在,紅太陽所擁有的專列和專有技術、國際市場準入“雙超”千件,產業佈局8國36市,產品銷往108個國家和地區。

“紅太陽農藥已經成為世界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類公司”,楊壽海當年做農業技術員的夙願,在他成為企業家之後,變成了現實。

而這個現實在今天又有著極其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這三十年,楊壽海曾跑過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美國去過12次,都是去看別人家的農村田地是怎麼搞的,哪裡沒有手機信號就去那裡看。

“如果不施農藥,全球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水果等,要減產32%-40%。換句話說就是這世界上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鬧饑荒。”

在楊壽海看來,未來引起世界性戰爭的未必是邊界爭端或者石化能源問題,而是糧食危機,畢竟眼下的世界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的狀態。

如果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沒飯吃,這個世界肯定會亂套。所以,擁有農藥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全球話語權,就變成了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

即便是中美的貿易摩擦升級,美國人也不敢輕易加徵農藥產品關稅。

“對於世界上任何要種植綠色農產品的國家來說,我的產品都是不可或缺的!”

02 | 性感的數字化

儘管在A股上市公司的分類中,紅太陽(000525.SZ)被劃在農業化工板塊中,但實際上自2012年完成對寧天龍A重組,實現農藥產業整體上市時,楊壽海就已經在籌謀轉型。

那一年的12月28日,在紅太陽集團的年度工作會議上,楊壽海激情澎湃的做了題為《大創新、大轉型、大變革》的講演。

正是在這次講演之後,紅太陽集團將構築“大健康產業鏈生態圈”作為其新的戰略路線,致力於綠色生命科學產業。

從環保農藥到綠色生命科學產業,這是一次難度係數極高的跨越。

六年之後,紅太陽集團已經從傳統的農業化工企業,開枝散葉的向植保科學、植物營養、醫藥保健、健康食品、健康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八大產業擴散。

“小楊同志,在中國,一個人能把一個產業做到中國第一就很了不得了,你現在做這麼多東西,哪有那麼多腦袋?”

一位南京市老領導在聽了紅太陽的產業佈局後,驚訝的問詢楊壽海。而楊壽海的回答很簡單:“其實我還是做一件事,就是用大農業+大數據,創造大健康。

2016年,紅太陽大數據中心落地完工。這座華東地區化工製造行業中規模最大的數據機房,正是楊壽海“從大農業到大健康”最為關鍵的一“鏈”。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從農資、農產品到食品行業,大農業所涵蓋的這三大行業雖然很傳統,但也意味著可以改變的地方有很多。

在楊壽海眼中,新零售、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都可以讓這些個傳統行業變得性感起來,但如何從大的產業邏輯上統籌、協同全產業鏈條創新,需要更先進的“工具”。

“世界上有796萬種農產品,有176萬種食品。中國供給側改革,農產品、食品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我想利用數字化來把整個產業鏈鏈接起來。”

通過產業大數據平臺的構建,紅太陽實現了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鏈數字化,每一個產業鏈條上的切換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融合,都需要“無縫對接”。

有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一切都好“鏈接”了。

過去六年裡,紅太陽大批引進搞數據平臺、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供應鏈、冷鏈物流的專業技術人才。

“我把這些專業人才整合到一起,把大數據變成我的工具來管理我的產業,把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融合成為一個新型的產業。”

楊壽海說,紅太陽做的不僅僅是“B2B2C”,還有“C2B2F”、“F2B”……,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的融合,遠比概念化的產業互聯網複雜的多。

全產業鏈管理疊加“新”要素,技術、產品、市場、服務的貫通,以及品牌和消費習慣的形成,“數字化生存”是個必然的進程。

而這個進程也帶來了楊壽海所述的“新型產業”機會,比如溯源產業。

農產品、食品溯源一直是個市場的核心痛點,產業機會就擺在這裡,趨之若鶩者多,但真正能完整溯源者少之又少。

核心問題並不在於互聯網、大數據等工具的運用,而是在於對全產業鏈條的控制力。這恰恰是紅太陽著力打造產業鏈生態圈的目的之一。

“我們在全國建立了1000多個溯源中心,就像把農產品、食品的官方工廠建到老百姓家門一樣。溯源就是老百姓買到的產品都是‘三G一碼’的。”

所謂“三G一碼”就是GAP(農業生產規範標準)、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GSP(產品流通規範標準)集成在一個條碼上,一掃條碼,溯源結果就一目瞭然。

楊壽海說他已經起草了1萬多個標準,在農業部的指導下,與綠色食品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等合作,先搞國家標準,再接駁國際標準。

在楊壽海的“2025計劃”中,紅太陽的“百國農產品溯源工廠”將會是千億級的營收規模。

03 | 一部政治經濟學

“你們誰要是能攻克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又保證食品安全這個歷史難題,誰就是英雄!”

30多年前,楊壽海還在縣農業局工作的時候,一次開座談會,農業部領導的一句話讓他在心裡默默起誓。

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三農問題、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因此,農藥產業實際上也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當。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在這裡,很多地方的路邊大屏幕上,總能看到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採訪楊壽海的橋段反覆播映。當地老百姓也都對紅太陽這個世界八強、亞太三甲以及中國十三冠的品牌,耳熟能詳。

正如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所述,紅太陽是“中國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這讓當地人自豪於出了楊壽海這樣的鄉親大企業家。

凌晨三四點,會議結束後,楊壽海會在紅太陽產業園區的涼亭裡坐上一會,看著四周栽種的金絲楠木,思忖許久。

這些名貴的樹種,是楊壽海五六年前去四川扶貧時,機緣巧合的為解決當地農戶和政府之間的債務問題,“包銷”了這批樹種。

國內最好的金絲楠多產於巴蜀川中,在南京卻是鮮見的植株,因為並不容易成活。但在高淳紅太陽集團的產業園區裡,這些金絲楠卻生長旺盛。

楊壽海說他有耐心看著這些金絲楠真正成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所謂的財富絕非紙面意義上的數字,就如同他近三十年所打造的紅太陽品牌一樣,時間所積澱出來的內涵,決不是朝夕能至的。

從農業技術員到專家型的官員,再到下海成為創業者、公司上市的企業家,人中顯貴的楊壽海早已可稱功成名就。但對於他來說,自己就像這些金絲楠樹一樣,還在生長。

這些年,完全可以志得意滿的他從未放棄學習,互聯網、大數據,他不只是會說道,因為產業互聯網就是他的方向。

從綠色農藥、農資到產業鏈、產業生態佈局,再到科技型公司、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企業,紅太陽正是通過產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從綠色農業到大健康產業遞進和延伸的。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楊壽海的計劃中,到2025年,紅太陽集團要原創出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六家千億級企業和八個獨角獸公司。

“十年之後,中國肯定會湧現出一批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企業家。我可能無法達到他那樣的哲學思想高度,但也不會差太多,而像我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比比皆是。”楊壽海說。

關於這個“2025計劃”,楊壽海絕非是臆想,因為紅太陽今日佈局已經奠定了其龐大產業發展的牢固根基。

01 | 農藥版“華為”

相比很多產業,農藥化工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全球市場規模550億美元),但這並不妨礙其產生偉大的公司。

2015年5月末的一天,南京還未到炎熱的季節。拜耳集團總裁沃納·保曼在楊壽海的陪同下參觀紅太陽集團,不一會兒沃納·保曼便滿頭大汗。

“我搞了40年化工,當了20年拜耳的總裁,全世界前100的化工企業我都看過,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自卑。你竟然把一個農藥廠建的跟公園一樣,這就是中國人!”

沃納·保曼的恭維話也許有些誇張,但讓一家老牌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能感慨自己“老了”,其中也不是沒有更深層的緣由。

因為正是在這個園林式產業園區裡,紅太陽自主研發成功了被國外公司壟斷全球市場半個多世紀的“三藥”(農藥、醫藥、獸藥)中間體“芯片”的吡啶鹼。

吡啶鹼不僅是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的“芯片”,同時也是日用化工、食品香料、飼料添加劑、子午輪胎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而圍繞著這樣的核心技術,加上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鏈條的延展,意味著這家叫做紅太陽的中國公司改寫了世界環保農藥技術、生產和市場的格局。

“話語權”,這個楊壽海口中時常蹦出的高頻詞,在紅太陽的核心產品上不斷湧現。

過往29年時間,紅太陽也如同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走過了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和仿製創新的重要積累階段,更為重要的一步是自主創新。

“我們的生化農藥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能夠引領全球的水平。差不多相當於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地位。”

曾經師從杜邦、拜耳等國際巨頭的紅太陽,在擁有了“自主可控”的技術資本之後,更是深挖全產業鏈。

“新型除草劑產業鏈”、“生化吡啶鹼產業鏈”、“擬除蟲菊酯產業鏈”,這三條產業鏈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養成,取得68種擁有全球話語權的核心產品,楊壽海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而紅太陽的這三大綠色農藥產業鏈覆蓋了全球農藥材料的八成,如果取得70%的市場那就是380億美金的市場。

對於這個目標,楊壽海信誓旦旦,其自信也源於紅太陽在全球農藥行業的地位:世界前八、亞太三甲、連續13年冠絕國內。

用木薯、紅薯、秸稈製造綠色環保農藥,無論是中間體還是終端產品,紅太陽不僅打通了產業鏈,也貫通了從技術、產品到市場的整個供應鏈鏈條。

由於技術突破和規模化生產,紅太陽的成本優勢也逐漸顯現。

七八年前,楊壽海遊說一些跨國巨頭關掉在華的生產基地,直接購買更便宜的紅太陽的產品。漸漸地,這種“替代”讓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

曾經依賴進口跨國公司農藥產品的中國,漸漸成為綠色農藥出口全球的輸出型大國。至少在中國市場,那些巨頭跨國公司要恢復生產,沒個三五年時間是根本做不到的。

現在,紅太陽所擁有的專列和專有技術、國際市場準入“雙超”千件,產業佈局8國36市,產品銷往108個國家和地區。

“紅太陽農藥已經成為世界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類公司”,楊壽海當年做農業技術員的夙願,在他成為企業家之後,變成了現實。

而這個現實在今天又有著極其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這三十年,楊壽海曾跑過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美國去過12次,都是去看別人家的農村田地是怎麼搞的,哪裡沒有手機信號就去那裡看。

“如果不施農藥,全球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水果等,要減產32%-40%。換句話說就是這世界上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鬧饑荒。”

在楊壽海看來,未來引起世界性戰爭的未必是邊界爭端或者石化能源問題,而是糧食危機,畢竟眼下的世界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的狀態。

如果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沒飯吃,這個世界肯定會亂套。所以,擁有農藥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全球話語權,就變成了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

即便是中美的貿易摩擦升級,美國人也不敢輕易加徵農藥產品關稅。

“對於世界上任何要種植綠色農產品的國家來說,我的產品都是不可或缺的!”

02 | 性感的數字化

儘管在A股上市公司的分類中,紅太陽(000525.SZ)被劃在農業化工板塊中,但實際上自2012年完成對寧天龍A重組,實現農藥產業整體上市時,楊壽海就已經在籌謀轉型。

那一年的12月28日,在紅太陽集團的年度工作會議上,楊壽海激情澎湃的做了題為《大創新、大轉型、大變革》的講演。

正是在這次講演之後,紅太陽集團將構築“大健康產業鏈生態圈”作為其新的戰略路線,致力於綠色生命科學產業。

從環保農藥到綠色生命科學產業,這是一次難度係數極高的跨越。

六年之後,紅太陽集團已經從傳統的農業化工企業,開枝散葉的向植保科學、植物營養、醫藥保健、健康食品、健康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八大產業擴散。

“小楊同志,在中國,一個人能把一個產業做到中國第一就很了不得了,你現在做這麼多東西,哪有那麼多腦袋?”

一位南京市老領導在聽了紅太陽的產業佈局後,驚訝的問詢楊壽海。而楊壽海的回答很簡單:“其實我還是做一件事,就是用大農業+大數據,創造大健康。

2016年,紅太陽大數據中心落地完工。這座華東地區化工製造行業中規模最大的數據機房,正是楊壽海“從大農業到大健康”最為關鍵的一“鏈”。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從農資、農產品到食品行業,大農業所涵蓋的這三大行業雖然很傳統,但也意味著可以改變的地方有很多。

在楊壽海眼中,新零售、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都可以讓這些個傳統行業變得性感起來,但如何從大的產業邏輯上統籌、協同全產業鏈條創新,需要更先進的“工具”。

“世界上有796萬種農產品,有176萬種食品。中國供給側改革,農產品、食品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我想利用數字化來把整個產業鏈鏈接起來。”

通過產業大數據平臺的構建,紅太陽實現了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鏈數字化,每一個產業鏈條上的切換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融合,都需要“無縫對接”。

有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一切都好“鏈接”了。

過去六年裡,紅太陽大批引進搞數據平臺、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供應鏈、冷鏈物流的專業技術人才。

“我把這些專業人才整合到一起,把大數據變成我的工具來管理我的產業,把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融合成為一個新型的產業。”

楊壽海說,紅太陽做的不僅僅是“B2B2C”,還有“C2B2F”、“F2B”……,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的融合,遠比概念化的產業互聯網複雜的多。

全產業鏈管理疊加“新”要素,技術、產品、市場、服務的貫通,以及品牌和消費習慣的形成,“數字化生存”是個必然的進程。

而這個進程也帶來了楊壽海所述的“新型產業”機會,比如溯源產業。

農產品、食品溯源一直是個市場的核心痛點,產業機會就擺在這裡,趨之若鶩者多,但真正能完整溯源者少之又少。

核心問題並不在於互聯網、大數據等工具的運用,而是在於對全產業鏈條的控制力。這恰恰是紅太陽著力打造產業鏈生態圈的目的之一。

“我們在全國建立了1000多個溯源中心,就像把農產品、食品的官方工廠建到老百姓家門一樣。溯源就是老百姓買到的產品都是‘三G一碼’的。”

所謂“三G一碼”就是GAP(農業生產規範標準)、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GSP(產品流通規範標準)集成在一個條碼上,一掃條碼,溯源結果就一目瞭然。

楊壽海說他已經起草了1萬多個標準,在農業部的指導下,與綠色食品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等合作,先搞國家標準,再接駁國際標準。

在楊壽海的“2025計劃”中,紅太陽的“百國農產品溯源工廠”將會是千億級的營收規模。

03 | 一部政治經濟學

“你們誰要是能攻克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又保證食品安全這個歷史難題,誰就是英雄!”

30多年前,楊壽海還在縣農業局工作的時候,一次開座談會,農業部領導的一句話讓他在心裡默默起誓。

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三農問題、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因此,農藥產業實際上也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當。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按照聯合國數據,如果停止施用農藥,中國將有3.5億人口要捱餓。

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中國“三農”就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戰:一方面糧食安全對於農藥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場卻被高毒農藥和國外高價環保農藥壟斷。

高毒農藥不僅對於土壤、水源、環境破壞極大,農作物中也會存在農藥殘留,這是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

歐美環保農藥的技術壟斷與價格的高昂,讓楊壽海意識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

1989年“辭官下海”的楊壽海在旁人的嘲笑聲中,揣著借來的5000塊錢,帶著十來個農民開啟了追逐國際巨頭的馬拉松賽。

也恰恰是環保農藥這條路,讓紅太陽在“借船出海”,引進吸收世界先進技術之後終得突破。

2007年初,農業部辦公廳發文全面禁止一批高毒農藥的使用,讓已經取得技術突破和趨於成熟的紅太陽迎來爆發的機會。

替代高毒害、替代高安全風險,替代進口。紅太陽正是在“三高三替”的產業政策導向下,成為市場“主力軍”的。

楊壽海當年心中起誓可不僅僅是“進口替代”,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一定會產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藥企業,這才是他心中所願。

從技術引進到進口替代,再到產品輸出到全球,這足夠意味全球市場格局和話語權的變化。

“未來20年內,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替代紅太陽,我們已經是世界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型公司。”

這句話“原版”出處是在巴拿馬世界農藥大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祕書長的發言中出現的。但在楊壽海的心中,這代表著“壁壘”和“標準”已經在握中國人的手中。

中國綠色農資惠及全球的同時,也為健康中國做著重要的鋪墊。這是楊壽海的一部“政治經濟學”。

目前國內水果生鮮進口基本是走陸路,80%的水果和70%的生鮮均是由東盟十國進口而來。紅太陽不僅在國境線上有五個關口,還在越南等東盟國家有“倉”。

生產、運輸、傳輸、兩國檢驗以及境內的冷凍冷藏、溯源、加工、包裝運送全國,“一氣呵成”,而且所用的各種標準東盟都是按照中國標準來做的。

“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決不能掌握在別人手裡。所以,全球佈局冷鏈物流的戰略意義非同尋常。”

在楊壽海看來,農產品、食品的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是與國家競爭力、國家戰略安全是直接相關的。

通過合資合作或者併購收購,紅太陽在全球鋪建了100個“海外倉”冷鏈中心,然後通過國際農產品溯源中心和“百國千商”的國際電商平臺,接駁國內的智慧零售和物流配送系統。

而在國內,紅太陽同樣也有“百縣萬鎮”農村大市場連鎖網絡,覆蓋“百市千區萬店”、“千廠萬貿十萬店”。

04 | “團隊交班”

“創造兩塊世界名牌,原創三家世界500強,五家上市公司,造就六家千億級產業企業,培育八家獨角獸公司,市值銷售雙超萬億……”

在紅太陽的基本佈局和盤面之上,楊壽海設定的紅太陽“2025計劃”如此。

不僅如此的是,楊壽海還給紅太陽劃定了一個“責任擔當目標”:扶貧濟困十縣百鄉、成就千名企業家、幸福萬名員工、成就十萬能人、致富千萬農民、健康億萬市民。

所有的這一切計劃,本質上都是與人有關。

在這些年紅太陽實施產業轉型、模式換檔的同時,楊壽海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制度變革和團隊接班培養之上。

如果說從大農業的一隅向數字化和大健康的產業鏈式縱深,鋪墊了紅太陽“2025計劃”的格局深度,那麼制度變革激發團隊成長,則決定著紅太陽未來所能到達的高度。

很多企業家問過楊壽海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讓兒子接班?

“兒子有本事,他要我的錢幹嘛?兒子沒本事,我給他錢也沒用。”中國民營企業“兩代交班”的各種版本故事,楊壽海早就心境清明。

所以,很早之前他就定下了“團隊交班”的計劃,並親自選拔出186名精英骨幹,作為團隊交班者。

光有團隊還不夠,必須輔以機制的變革來激發人。“人聚財聚、人散財散”,這個規律,楊壽海說他明白得很。


"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 作者 | 嚴睿

◎ 編輯 | 劉煜

幾乎每週都有至少2、3天,楊壽海會和紅太陽集團管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鐘,1957年生人的楊可以一站六七個小時不間斷的用略帶吳語口音的腔調主持會議。

從29年前5000塊錢創業起家至今,一分一分的掙出個500億資產的集團公司,楊壽海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講空話,不放牛話,要說實話。

對於公司的每一個發展節點,每一個重要的數字、時間,每一處管理細節,楊壽海都瞭然於胸,即便長時間的會議之後,也沒誰能蒙得了他。

有時,楊壽海會很認真的跟人說,因為高淳這地兒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所以他能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南京南的高淳區號稱“江南聖地”,地貌豐富、水網密集,是國際慢城聯盟的中國總部所在,華東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基地、長三角製造業服務樞紐。

高淳這塊風水寶地是楊壽海起家的地方,如今紅太陽集團是高淳最大的民營企業。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在這裡,很多地方的路邊大屏幕上,總能看到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採訪楊壽海的橋段反覆播映。當地老百姓也都對紅太陽這個世界八強、亞太三甲以及中國十三冠的品牌,耳熟能詳。

正如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所述,紅太陽是“中國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這讓當地人自豪於出了楊壽海這樣的鄉親大企業家。

凌晨三四點,會議結束後,楊壽海會在紅太陽產業園區的涼亭裡坐上一會,看著四周栽種的金絲楠木,思忖許久。

這些名貴的樹種,是楊壽海五六年前去四川扶貧時,機緣巧合的為解決當地農戶和政府之間的債務問題,“包銷”了這批樹種。

國內最好的金絲楠多產於巴蜀川中,在南京卻是鮮見的植株,因為並不容易成活。但在高淳紅太陽集團的產業園區裡,這些金絲楠卻生長旺盛。

楊壽海說他有耐心看著這些金絲楠真正成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所謂的財富絕非紙面意義上的數字,就如同他近三十年所打造的紅太陽品牌一樣,時間所積澱出來的內涵,決不是朝夕能至的。

從農業技術員到專家型的官員,再到下海成為創業者、公司上市的企業家,人中顯貴的楊壽海早已可稱功成名就。但對於他來說,自己就像這些金絲楠樹一樣,還在生長。

這些年,完全可以志得意滿的他從未放棄學習,互聯網、大數據,他不只是會說道,因為產業互聯網就是他的方向。

從綠色農藥、農資到產業鏈、產業生態佈局,再到科技型公司、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企業,紅太陽正是通過產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從綠色農業到大健康產業遞進和延伸的。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楊壽海的計劃中,到2025年,紅太陽集團要原創出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六家千億級企業和八個獨角獸公司。

“十年之後,中國肯定會湧現出一批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企業家。我可能無法達到他那樣的哲學思想高度,但也不會差太多,而像我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比比皆是。”楊壽海說。

關於這個“2025計劃”,楊壽海絕非是臆想,因為紅太陽今日佈局已經奠定了其龐大產業發展的牢固根基。

01 | 農藥版“華為”

相比很多產業,農藥化工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全球市場規模550億美元),但這並不妨礙其產生偉大的公司。

2015年5月末的一天,南京還未到炎熱的季節。拜耳集團總裁沃納·保曼在楊壽海的陪同下參觀紅太陽集團,不一會兒沃納·保曼便滿頭大汗。

“我搞了40年化工,當了20年拜耳的總裁,全世界前100的化工企業我都看過,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自卑。你竟然把一個農藥廠建的跟公園一樣,這就是中國人!”

沃納·保曼的恭維話也許有些誇張,但讓一家老牌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能感慨自己“老了”,其中也不是沒有更深層的緣由。

因為正是在這個園林式產業園區裡,紅太陽自主研發成功了被國外公司壟斷全球市場半個多世紀的“三藥”(農藥、醫藥、獸藥)中間體“芯片”的吡啶鹼。

吡啶鹼不僅是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的“芯片”,同時也是日用化工、食品香料、飼料添加劑、子午輪胎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而圍繞著這樣的核心技術,加上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產業鏈條的延展,意味著這家叫做紅太陽的中國公司改寫了世界環保農藥技術、生產和市場的格局。

“話語權”,這個楊壽海口中時常蹦出的高頻詞,在紅太陽的核心產品上不斷湧現。

過往29年時間,紅太陽也如同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走過了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和仿製創新的重要積累階段,更為重要的一步是自主創新。

“我們的生化農藥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能夠引領全球的水平。差不多相當於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地位。”

曾經師從杜邦、拜耳等國際巨頭的紅太陽,在擁有了“自主可控”的技術資本之後,更是深挖全產業鏈。

“新型除草劑產業鏈”、“生化吡啶鹼產業鏈”、“擬除蟲菊酯產業鏈”,這三條產業鏈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養成,取得68種擁有全球話語權的核心產品,楊壽海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而紅太陽的這三大綠色農藥產業鏈覆蓋了全球農藥材料的八成,如果取得70%的市場那就是380億美金的市場。

對於這個目標,楊壽海信誓旦旦,其自信也源於紅太陽在全球農藥行業的地位:世界前八、亞太三甲、連續13年冠絕國內。

用木薯、紅薯、秸稈製造綠色環保農藥,無論是中間體還是終端產品,紅太陽不僅打通了產業鏈,也貫通了從技術、產品到市場的整個供應鏈鏈條。

由於技術突破和規模化生產,紅太陽的成本優勢也逐漸顯現。

七八年前,楊壽海遊說一些跨國巨頭關掉在華的生產基地,直接購買更便宜的紅太陽的產品。漸漸地,這種“替代”讓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

曾經依賴進口跨國公司農藥產品的中國,漸漸成為綠色農藥出口全球的輸出型大國。至少在中國市場,那些巨頭跨國公司要恢復生產,沒個三五年時間是根本做不到的。

現在,紅太陽所擁有的專列和專有技術、國際市場準入“雙超”千件,產業佈局8國36市,產品銷往108個國家和地區。

“紅太陽農藥已經成為世界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類公司”,楊壽海當年做農業技術員的夙願,在他成為企業家之後,變成了現實。

而這個現實在今天又有著極其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這三十年,楊壽海曾跑過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美國去過12次,都是去看別人家的農村田地是怎麼搞的,哪裡沒有手機信號就去那裡看。

“如果不施農藥,全球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水果等,要減產32%-40%。換句話說就是這世界上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鬧饑荒。”

在楊壽海看來,未來引起世界性戰爭的未必是邊界爭端或者石化能源問題,而是糧食危機,畢竟眼下的世界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的狀態。

如果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沒飯吃,這個世界肯定會亂套。所以,擁有農藥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全球話語權,就變成了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

即便是中美的貿易摩擦升級,美國人也不敢輕易加徵農藥產品關稅。

“對於世界上任何要種植綠色農產品的國家來說,我的產品都是不可或缺的!”

02 | 性感的數字化

儘管在A股上市公司的分類中,紅太陽(000525.SZ)被劃在農業化工板塊中,但實際上自2012年完成對寧天龍A重組,實現農藥產業整體上市時,楊壽海就已經在籌謀轉型。

那一年的12月28日,在紅太陽集團的年度工作會議上,楊壽海激情澎湃的做了題為《大創新、大轉型、大變革》的講演。

正是在這次講演之後,紅太陽集團將構築“大健康產業鏈生態圈”作為其新的戰略路線,致力於綠色生命科學產業。

從環保農藥到綠色生命科學產業,這是一次難度係數極高的跨越。

六年之後,紅太陽集團已經從傳統的農業化工企業,開枝散葉的向植保科學、植物營養、醫藥保健、健康食品、健康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八大產業擴散。

“小楊同志,在中國,一個人能把一個產業做到中國第一就很了不得了,你現在做這麼多東西,哪有那麼多腦袋?”

一位南京市老領導在聽了紅太陽的產業佈局後,驚訝的問詢楊壽海。而楊壽海的回答很簡單:“其實我還是做一件事,就是用大農業+大數據,創造大健康。

2016年,紅太陽大數據中心落地完工。這座華東地區化工製造行業中規模最大的數據機房,正是楊壽海“從大農業到大健康”最為關鍵的一“鏈”。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從農資、農產品到食品行業,大農業所涵蓋的這三大行業雖然很傳統,但也意味著可以改變的地方有很多。

在楊壽海眼中,新零售、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都可以讓這些個傳統行業變得性感起來,但如何從大的產業邏輯上統籌、協同全產業鏈條創新,需要更先進的“工具”。

“世界上有796萬種農產品,有176萬種食品。中國供給側改革,農產品、食品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我想利用數字化來把整個產業鏈鏈接起來。”

通過產業大數據平臺的構建,紅太陽實現了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鏈數字化,每一個產業鏈條上的切換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融合,都需要“無縫對接”。

有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一切都好“鏈接”了。

過去六年裡,紅太陽大批引進搞數據平臺、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供應鏈、冷鏈物流的專業技術人才。

“我把這些專業人才整合到一起,把大數據變成我的工具來管理我的產業,把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融合成為一個新型的產業。”

楊壽海說,紅太陽做的不僅僅是“B2B2C”,還有“C2B2F”、“F2B”……,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的融合,遠比概念化的產業互聯網複雜的多。

全產業鏈管理疊加“新”要素,技術、產品、市場、服務的貫通,以及品牌和消費習慣的形成,“數字化生存”是個必然的進程。

而這個進程也帶來了楊壽海所述的“新型產業”機會,比如溯源產業。

農產品、食品溯源一直是個市場的核心痛點,產業機會就擺在這裡,趨之若鶩者多,但真正能完整溯源者少之又少。

核心問題並不在於互聯網、大數據等工具的運用,而是在於對全產業鏈條的控制力。這恰恰是紅太陽著力打造產業鏈生態圈的目的之一。

“我們在全國建立了1000多個溯源中心,就像把農產品、食品的官方工廠建到老百姓家門一樣。溯源就是老百姓買到的產品都是‘三G一碼’的。”

所謂“三G一碼”就是GAP(農業生產規範標準)、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GSP(產品流通規範標準)集成在一個條碼上,一掃條碼,溯源結果就一目瞭然。

楊壽海說他已經起草了1萬多個標準,在農業部的指導下,與綠色食品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等合作,先搞國家標準,再接駁國際標準。

在楊壽海的“2025計劃”中,紅太陽的“百國農產品溯源工廠”將會是千億級的營收規模。

03 | 一部政治經濟學

“你們誰要是能攻克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又保證食品安全這個歷史難題,誰就是英雄!”

30多年前,楊壽海還在縣農業局工作的時候,一次開座談會,農業部領導的一句話讓他在心裡默默起誓。

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三農問題、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因此,農藥產業實際上也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當。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按照聯合國數據,如果停止施用農藥,中國將有3.5億人口要捱餓。

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中國“三農”就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戰:一方面糧食安全對於農藥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場卻被高毒農藥和國外高價環保農藥壟斷。

高毒農藥不僅對於土壤、水源、環境破壞極大,農作物中也會存在農藥殘留,這是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

歐美環保農藥的技術壟斷與價格的高昂,讓楊壽海意識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

1989年“辭官下海”的楊壽海在旁人的嘲笑聲中,揣著借來的5000塊錢,帶著十來個農民開啟了追逐國際巨頭的馬拉松賽。

也恰恰是環保農藥這條路,讓紅太陽在“借船出海”,引進吸收世界先進技術之後終得突破。

2007年初,農業部辦公廳發文全面禁止一批高毒農藥的使用,讓已經取得技術突破和趨於成熟的紅太陽迎來爆發的機會。

替代高毒害、替代高安全風險,替代進口。紅太陽正是在“三高三替”的產業政策導向下,成為市場“主力軍”的。

楊壽海當年心中起誓可不僅僅是“進口替代”,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一定會產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藥企業,這才是他心中所願。

從技術引進到進口替代,再到產品輸出到全球,這足夠意味全球市場格局和話語權的變化。

“未來20年內,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替代紅太陽,我們已經是世界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型公司。”

這句話“原版”出處是在巴拿馬世界農藥大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祕書長的發言中出現的。但在楊壽海的心中,這代表著“壁壘”和“標準”已經在握中國人的手中。

中國綠色農資惠及全球的同時,也為健康中國做著重要的鋪墊。這是楊壽海的一部“政治經濟學”。

目前國內水果生鮮進口基本是走陸路,80%的水果和70%的生鮮均是由東盟十國進口而來。紅太陽不僅在國境線上有五個關口,還在越南等東盟國家有“倉”。

生產、運輸、傳輸、兩國檢驗以及境內的冷凍冷藏、溯源、加工、包裝運送全國,“一氣呵成”,而且所用的各種標準東盟都是按照中國標準來做的。

“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決不能掌握在別人手裡。所以,全球佈局冷鏈物流的戰略意義非同尋常。”

在楊壽海看來,農產品、食品的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是與國家競爭力、國家戰略安全是直接相關的。

通過合資合作或者併購收購,紅太陽在全球鋪建了100個“海外倉”冷鏈中心,然後通過國際農產品溯源中心和“百國千商”的國際電商平臺,接駁國內的智慧零售和物流配送系統。

而在國內,紅太陽同樣也有“百縣萬鎮”農村大市場連鎖網絡,覆蓋“百市千區萬店”、“千廠萬貿十萬店”。

04 | “團隊交班”

“創造兩塊世界名牌,原創三家世界500強,五家上市公司,造就六家千億級產業企業,培育八家獨角獸公司,市值銷售雙超萬億……”

在紅太陽的基本佈局和盤面之上,楊壽海設定的紅太陽“2025計劃”如此。

不僅如此的是,楊壽海還給紅太陽劃定了一個“責任擔當目標”:扶貧濟困十縣百鄉、成就千名企業家、幸福萬名員工、成就十萬能人、致富千萬農民、健康億萬市民。

所有的這一切計劃,本質上都是與人有關。

在這些年紅太陽實施產業轉型、模式換檔的同時,楊壽海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制度變革和團隊接班培養之上。

如果說從大農業的一隅向數字化和大健康的產業鏈式縱深,鋪墊了紅太陽“2025計劃”的格局深度,那麼制度變革激發團隊成長,則決定著紅太陽未來所能到達的高度。

很多企業家問過楊壽海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讓兒子接班?

“兒子有本事,他要我的錢幹嘛?兒子沒本事,我給他錢也沒用。”中國民營企業“兩代交班”的各種版本故事,楊壽海早就心境清明。

所以,很早之前他就定下了“團隊交班”的計劃,並親自選拔出186名精英骨幹,作為團隊交班者。

光有團隊還不夠,必須輔以機制的變革來激發人。“人聚財聚、人散財散”,這個規律,楊壽海說他明白得很。


“中國造”紅太陽董事長楊壽海的“狂人日記”


楊壽海曾一次性拿出30.2%的原始股,對價分配給交班團隊作為“身股”,現在這些擁有“身股”的精英,身價超過1億的已經有56人。

“五年以後,紅太陽集團裡身價超過10億的得有20人,超過1億的要有200人,超過1000萬的起碼有5000人以上……”

除了“身股”之外,楊壽海還分別在團隊所經營的公司中劃出10%-30%的“經營股”和“期股”作為團隊的期權激勵。

為什麼五年前中國小微企業平均壽命還有2.5年,現在只有1.9年?現在年輕人創業越來越難了,一個好點子,想出來就已經有十個人在做了!

楊壽海體察到如今的創業環境已經與他29年前的創業有很大的不同,但現在,他可以為有想法、有衝勁、有創意、有擔當、有執行力的年輕人創造創業的平臺。

這也正是紅太陽“團隊交班”的可能性保障。

“你們紅太陽都是年輕人,跟你年輕的時候一模一樣,都是瘋子,但凡我們的門有縫,他們就能擠進來,這就是幹勁兒。”

一位發改委老領導跟楊壽海感慨說起紅太陽的團隊,這讓整天泡在年輕人堆裡的楊壽海無不得意。

現在,紅太陽已經完成了“60後主控、70後主戰、80後主峰”的經營管理團隊“梯級建設”。但這仍然不是楊壽海退休的理由。

“要帶動10萬能人,就是夫妻老婆店,加盟‘百國鮮到家’,致富千萬農民,健康億萬市民。到那個時候我就退休,爭取70歲之前完成。”

說這話的時候,62歲的楊壽海傲嬌的像個00後。

05 | 後記

與楊壽海董事長深談的6個小時,讓我們對中國製造業企業,對中國實體經濟有了一次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讓我們也有充分自信,自信中國經濟會展開新的一輪成長週期。

在中美經濟往來摩擦不斷仍在升溫的時間段上,我們特別需要像華為、像紅太陽這樣的企業,挺起身板不負重壓的帶動更多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以更開放的心態和姿態擁抱世界。

今天,“中國造”已經深度嵌入到了全球產業鏈條當中,並且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國崛起靠的不是互相博弈而是合作共贏。“綠色農資服務全球,綠色農產品健康中國”,從一個企業家的格局,我們能感覺到很多超越產品、商品本身的內涵。

過去中國企業低調務實的踐行發展,現在我們需要一批能夠代表“中國品牌·世界共享”的大國品牌形象,將中國企業品牌與文化理念,深植全球消費者心中。這亦需要依靠CCTV《大國品牌養成記》等中國媒體界聲量傳播。

這篇文章僅僅是走馬觀花式瀏覽之後的一個小結,實際上,我們聽到看到的內容遠比呈現的文字要豐富的多。楊壽海的“狂人日記”乍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每一個細節問題上,他無時不刻的在大腦裡做著“演算”。

創業29年,楊壽海身上最抹不去的就是實業家的印記。就如同他所說,他把他當年說過的“牛話”都一一變現成了“實話”,現在如此,未來亦會如此。

一點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