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丹:籌建新中國等三件大事在香山完成

“共商國是”浮雕,反映了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20位民主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景。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平和平解放以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從西柏坡啟程前來北平,於3月25日晨到達北平清華園火車站。毛澤東等領導人當日下午在西苑機場同前來歡迎的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一千多人見面,並乘車檢閱部隊。當晚即入住北平西郊的香山,以這裡作為中共中央的臨時駐地。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半年時間,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礎。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要進行了國共和平談判,指揮渡江戰役和解放全中國,以及籌建新中國三件大事。

選擇香山作為中共中央駐地是出於兩方面考慮

新京報:1949年3月中共中央進駐香山,當時北平是什麼情況?

霍海丹:由於北平長期以來是國民黨統治華北的大本營,1949年1月底才剛剛獲得解放,所以中共中央來到北平的時候,這裡的社會情況是十分複雜的。

當時北平街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特務多,散兵遊勇多,搶匪多,小偷多,銀元販子多。”城裡的敵特分子、反動黨派成員、會道門分子仍然蠢蠢欲動,妄圖破壞以至顛覆新政權。總之,北平的社會治安尚處於不穩定的狀況。

新京報:為什麼選擇香山作為中共中央駐地?

霍海丹:在北平復雜的情勢下,中共中央選擇香山為臨時駐地,主要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是安全考慮,這是最重要的。香山地處偏僻,社會情況相對簡單,而且與西山山脈相連,有利於警衛,也有利於防空。

第二是滿足辦公和生活用房的考慮。當時香山慈幼院有3000多間房屋,可以滿足中央機關相對集中的辦公和居住需求。而且慈幼院的很多房子空置荒廢已久,裡面人員安置的問題也比較好處理。

中共中央在香山做了三方面重要工作

新京報:在香山的半年中,中共中央主要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霍海丹: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重要工作:進行國共和平談判,指揮渡江戰役和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國民黨當局在遭受沉重打擊後開始製造“和談”煙幕,伺機捲土重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毛澤東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同時在堅持人民利益的原則下提出“八項條件”,聲明中國共產黨願意以此為基礎同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盡最大的誠意和努力爭取和平。

隨後,1949年4月1日至20日,國共在北平進行了和平談判。由於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談判宣告破裂。隨後,毛澤東、朱德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渡江戰役打響;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至9月底大陸大部分國土解放。

此時,籌建新中國的工作也提上了議事日程,主要是通過新政治協商會議(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會來進行的。1949年6月15日至19日,在北平召開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和《關於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定》。會後,建立新中國政權的工作全面展開。9月17日,又舉行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將“新政治協商會議”改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新京報:香山時期,毛澤東留下了哪些重要思想?

霍海丹:毛澤東在香山辦公居住共181天,先後起草了179封電報,撰寫了21篇重要文章、社論、新聞稿。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已經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

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的國家政權是什麼性質,政權內部各階級的地位及其相互關係是怎樣的,當時在黨內外不少人中還存在模糊認識。為了從理論上回答這些問題,同時也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週年,6月下旬,毛澤東用兩天時間寫出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毛澤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28年的經驗。他指出,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政權。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

《論人民民主專政》的發表,標誌著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基本形成,為新中國的建立和作為新中國臨時憲法的《共同綱領》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和政策基礎。

新京報:在香山的半年中,毛澤東會見了40多名民主人士,對於新中國的成立有什麼作用?

霍海丹:毛澤東在香山期間,與李濟深、張瀾、沈鈞儒、黃炎培、陳叔通、何香凝、馬敘倫、柳亞子、陳嘉庚、司徒美堂、賽福鼎等40多位民主人士(包括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會見談話,商討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事宜。

這些民主人士身份背景多不相同,經過曲折或痛苦的摸索,逐漸認識到舊民主主義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從而轉向擁護共產黨,相繼成為共產黨的朋友。毛澤東在會見中,與他們推心置腹地交談,鼓勵他們告別既往,為成立新中國和以後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

從與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交往中,這些民主人士深深感受到了共產黨人虛懷若谷、不計前嫌、坦誠相待、廣納群賢的寬闊胸懷。這樣,就使新政治協商會議得以廣泛地團結這些民主人士所聯繫的政治、軍事、經濟、文教各界以及各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多方面力量。

例如,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同中國的關係》白皮書,掩蓋其對華政策的失敗,歪曲事實,公然聲稱美國將鼓勵“中國民主個人主義者再顯身手”,以推翻中國新政權。中國民主建國會領導人黃炎培組織民建會同仁針鋒相對地撰寫文章,批駁白皮書,得到毛澤東高度肯定,在國內各界尤其是工商業界產生了良好影響。

在香山籌備的新政治協商會議有三個特點

新京報:新政治協商會議也是在香山籌備的,新政協有什麼特點?

霍海丹:新政治協商會議(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也是新政治協商會議的領導力量。二是廣泛的代表性,參加者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一切愛國民主人士,幾乎包括了所有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三是議事的民主性,新政治協商會議實行“新民主”的議事方式,即反覆協商、充分討論,達成共識。

新政治協商會議體現的治國方略,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就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民主協商;通過民主協商,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推進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新政治協商會議於1949年9月改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月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光榮歷史使命。

新京報記者 倪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