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高鐵速度則完美詮釋了這種速度。

2014年,中車研製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試驗檯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時的試驗速度。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鐵路技術裝備由此躍入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成為代表中國智造的新“國家名片”。

中車從追趕到領跑

從2010年開始,以研製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為標誌,中國的機車事業跨過從無到有、從落後到比肩的階段,真正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支撐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創新資源和能力。

中車有一支3萬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3年,中車每年專利申請量均保持在4000件以上,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萬餘件。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併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703項,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高鐵速度則完美詮釋了這種速度。

2014年,中車研製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試驗檯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時的試驗速度。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鐵路技術裝備由此躍入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成為代表中國智造的新“國家名片”。

中車從追趕到領跑

從2010年開始,以研製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為標誌,中國的機車事業跨過從無到有、從落後到比肩的階段,真正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支撐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創新資源和能力。

中車有一支3萬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3年,中車每年專利申請量均保持在4000件以上,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萬餘件。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併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703項,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以中車株洲所為例。創立於1959年的株洲所,60年的發展,就是一部追求發展、自主創新、超越期待的奮鬥史。科技創新,則是貫穿這部史詩的主線。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經歷近20年磨礪和積澱後,株洲所將目光瞄準世界前沿技術,以交流傳動為特點的機車牽引新技術進入視野。

“當時,交流傳動牽引系統是個新鮮事物,但國外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究並已經商業運營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識到這項先進技術,在‘文革’結束後就開始研究了。”曾擔任過株洲所副所長的黃濟榮說。敏銳的嗅覺,為株洲所開啟了一扇通往交流傳動時代的大門。

研究交流同步調速系統,試製大功率變流器、同步電機,完成20千瓦異步電機系統研究,通過300千瓦交直交試驗系統成果鑑定……一系列基礎研發項目的推進,成為株洲所進軍交流傳動的“橋頭堡”。

1989年3月,株洲所交流傳動研究室成立,陸續承擔包括“電力機車三相交流傳動800-1000千瓦機組地面系統試驗”、“4000千瓦交直交傳動電力機車”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交流傳動技術的研究進入了“攻堅期”。

“做交流傳動系統電機電壓試驗的時候,經常發生器件燒壞,燒得我後來手都有點發抖。”中國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當年親歷了這一艱難過程。燒壞的電路板堆積如山,對於當時只有幾百萬利潤的株洲所來說,無異於“燒錢”。

“燒壞了不要緊,科研沒有不失敗的,繼續幹!”株洲所決策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最終,苦戰7年,1996年,我國第一臺交流傳動原型電力機車AC4000誕生。

2004年,國務院為鐵路裝備事業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戰略部署。株洲所成為200公里動車組項目技術受讓方,對口承擔日本三菱電機牽引變流和網絡控制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任務。

歷史證明,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株洲所面對的,是一場比拼智慧和耐力的激烈博弈。

“為了擺脫對日方的依賴,我們組織了最優秀的技術骨幹,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丁榮軍說,根據統計,短短3年中,株洲所先後引進和消化各類技術文件1374份,各類製造圖紙50套25726張,完成了包括電子生產工藝、結構工藝、系統組裝等多項全新工藝技術的引進、掌握和創新,先後實現116種材料的國產化。

“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浩大和複雜工程中,株洲所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設計平臺,非常好的製造和質量體系,歷練了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隊伍。我們將在鐵道裝備交流傳動技術創新方面,完全、真正做到不受制於人。”丁榮軍自豪地說。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高鐵速度則完美詮釋了這種速度。

2014年,中車研製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試驗檯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時的試驗速度。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鐵路技術裝備由此躍入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成為代表中國智造的新“國家名片”。

中車從追趕到領跑

從2010年開始,以研製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為標誌,中國的機車事業跨過從無到有、從落後到比肩的階段,真正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支撐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創新資源和能力。

中車有一支3萬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3年,中車每年專利申請量均保持在4000件以上,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萬餘件。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併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703項,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以中車株洲所為例。創立於1959年的株洲所,60年的發展,就是一部追求發展、自主創新、超越期待的奮鬥史。科技創新,則是貫穿這部史詩的主線。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經歷近20年磨礪和積澱後,株洲所將目光瞄準世界前沿技術,以交流傳動為特點的機車牽引新技術進入視野。

“當時,交流傳動牽引系統是個新鮮事物,但國外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究並已經商業運營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識到這項先進技術,在‘文革’結束後就開始研究了。”曾擔任過株洲所副所長的黃濟榮說。敏銳的嗅覺,為株洲所開啟了一扇通往交流傳動時代的大門。

研究交流同步調速系統,試製大功率變流器、同步電機,完成20千瓦異步電機系統研究,通過300千瓦交直交試驗系統成果鑑定……一系列基礎研發項目的推進,成為株洲所進軍交流傳動的“橋頭堡”。

1989年3月,株洲所交流傳動研究室成立,陸續承擔包括“電力機車三相交流傳動800-1000千瓦機組地面系統試驗”、“4000千瓦交直交傳動電力機車”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交流傳動技術的研究進入了“攻堅期”。

“做交流傳動系統電機電壓試驗的時候,經常發生器件燒壞,燒得我後來手都有點發抖。”中國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當年親歷了這一艱難過程。燒壞的電路板堆積如山,對於當時只有幾百萬利潤的株洲所來說,無異於“燒錢”。

“燒壞了不要緊,科研沒有不失敗的,繼續幹!”株洲所決策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最終,苦戰7年,1996年,我國第一臺交流傳動原型電力機車AC4000誕生。

2004年,國務院為鐵路裝備事業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戰略部署。株洲所成為200公里動車組項目技術受讓方,對口承擔日本三菱電機牽引變流和網絡控制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任務。

歷史證明,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株洲所面對的,是一場比拼智慧和耐力的激烈博弈。

“為了擺脫對日方的依賴,我們組織了最優秀的技術骨幹,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丁榮軍說,根據統計,短短3年中,株洲所先後引進和消化各類技術文件1374份,各類製造圖紙50套25726張,完成了包括電子生產工藝、結構工藝、系統組裝等多項全新工藝技術的引進、掌握和創新,先後實現116種材料的國產化。

“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浩大和複雜工程中,株洲所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設計平臺,非常好的製造和質量體系,歷練了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隊伍。我們將在鐵道裝備交流傳動技術創新方面,完全、真正做到不受制於人。”丁榮軍自豪地說。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永磁高鐵便是代表之作。

“永磁技術代表著未來牽引方向。早在2003年,我們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永磁牽引系統研發團隊。”永磁高鐵項目負責人、株洲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馮江華說。

3年後,國內首臺電動汽車永磁電機誕生;8年後,永磁牽引系統在地鐵首次應用;11年後,第一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2年後,第二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3年後,第三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一個新的時代誕生了,中國高鐵動力技術的“永磁時代”到來了。從直流到交流再到永磁系統,從“追趕”到“領跑”,創新速度世界矚目。

在此過程中,高鐵形成了從整車製造、關鍵零部件和配件製造到運營維護的完整產業鏈,帶動了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精密儀器、機械、電力等高鐵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高鐵成為區域甚至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比如,一列動車組有4萬個零部件,輻射20多個省市、600餘家一級核心配套企業、1500餘家二級供應商企業,能夠帶動鋼鐵、鋁型材、機械、電子、電氣、精密儀器等10餘個產業發展,拉動經濟效應比例1:5。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高鐵速度則完美詮釋了這種速度。

2014年,中車研製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試驗檯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時的試驗速度。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鐵路技術裝備由此躍入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成為代表中國智造的新“國家名片”。

中車從追趕到領跑

從2010年開始,以研製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為標誌,中國的機車事業跨過從無到有、從落後到比肩的階段,真正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支撐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創新資源和能力。

中車有一支3萬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3年,中車每年專利申請量均保持在4000件以上,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萬餘件。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併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703項,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以中車株洲所為例。創立於1959年的株洲所,60年的發展,就是一部追求發展、自主創新、超越期待的奮鬥史。科技創新,則是貫穿這部史詩的主線。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經歷近20年磨礪和積澱後,株洲所將目光瞄準世界前沿技術,以交流傳動為特點的機車牽引新技術進入視野。

“當時,交流傳動牽引系統是個新鮮事物,但國外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究並已經商業運營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識到這項先進技術,在‘文革’結束後就開始研究了。”曾擔任過株洲所副所長的黃濟榮說。敏銳的嗅覺,為株洲所開啟了一扇通往交流傳動時代的大門。

研究交流同步調速系統,試製大功率變流器、同步電機,完成20千瓦異步電機系統研究,通過300千瓦交直交試驗系統成果鑑定……一系列基礎研發項目的推進,成為株洲所進軍交流傳動的“橋頭堡”。

1989年3月,株洲所交流傳動研究室成立,陸續承擔包括“電力機車三相交流傳動800-1000千瓦機組地面系統試驗”、“4000千瓦交直交傳動電力機車”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交流傳動技術的研究進入了“攻堅期”。

“做交流傳動系統電機電壓試驗的時候,經常發生器件燒壞,燒得我後來手都有點發抖。”中國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當年親歷了這一艱難過程。燒壞的電路板堆積如山,對於當時只有幾百萬利潤的株洲所來說,無異於“燒錢”。

“燒壞了不要緊,科研沒有不失敗的,繼續幹!”株洲所決策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最終,苦戰7年,1996年,我國第一臺交流傳動原型電力機車AC4000誕生。

2004年,國務院為鐵路裝備事業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戰略部署。株洲所成為200公里動車組項目技術受讓方,對口承擔日本三菱電機牽引變流和網絡控制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任務。

歷史證明,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株洲所面對的,是一場比拼智慧和耐力的激烈博弈。

“為了擺脫對日方的依賴,我們組織了最優秀的技術骨幹,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丁榮軍說,根據統計,短短3年中,株洲所先後引進和消化各類技術文件1374份,各類製造圖紙50套25726張,完成了包括電子生產工藝、結構工藝、系統組裝等多項全新工藝技術的引進、掌握和創新,先後實現116種材料的國產化。

“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浩大和複雜工程中,株洲所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設計平臺,非常好的製造和質量體系,歷練了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隊伍。我們將在鐵道裝備交流傳動技術創新方面,完全、真正做到不受制於人。”丁榮軍自豪地說。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永磁高鐵便是代表之作。

“永磁技術代表著未來牽引方向。早在2003年,我們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永磁牽引系統研發團隊。”永磁高鐵項目負責人、株洲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馮江華說。

3年後,國內首臺電動汽車永磁電機誕生;8年後,永磁牽引系統在地鐵首次應用;11年後,第一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2年後,第二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3年後,第三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一個新的時代誕生了,中國高鐵動力技術的“永磁時代”到來了。從直流到交流再到永磁系統,從“追趕”到“領跑”,創新速度世界矚目。

在此過程中,高鐵形成了從整車製造、關鍵零部件和配件製造到運營維護的完整產業鏈,帶動了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精密儀器、機械、電力等高鐵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高鐵成為區域甚至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比如,一列動車組有4萬個零部件,輻射20多個省市、600餘家一級核心配套企業、1500餘家二級供應商企業,能夠帶動鋼鐵、鋁型材、機械、電子、電氣、精密儀器等10餘個產業發展,拉動經濟效應比例1:5。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車從“一窮二白”到“千億航母”,從“萬國機車”到“走向全球”,位居2019財富世界500強第359位、2018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254位。《財富》發佈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榜單上,中車排名央企和製造業首位。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高鐵速度則完美詮釋了這種速度。

2014年,中車研製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試驗檯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時的試驗速度。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鐵路技術裝備由此躍入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成為代表中國智造的新“國家名片”。

中車從追趕到領跑

從2010年開始,以研製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為標誌,中國的機車事業跨過從無到有、從落後到比肩的階段,真正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支撐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創新資源和能力。

中車有一支3萬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3年,中車每年專利申請量均保持在4000件以上,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萬餘件。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併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703項,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以中車株洲所為例。創立於1959年的株洲所,60年的發展,就是一部追求發展、自主創新、超越期待的奮鬥史。科技創新,則是貫穿這部史詩的主線。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經歷近20年磨礪和積澱後,株洲所將目光瞄準世界前沿技術,以交流傳動為特點的機車牽引新技術進入視野。

“當時,交流傳動牽引系統是個新鮮事物,但國外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究並已經商業運營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識到這項先進技術,在‘文革’結束後就開始研究了。”曾擔任過株洲所副所長的黃濟榮說。敏銳的嗅覺,為株洲所開啟了一扇通往交流傳動時代的大門。

研究交流同步調速系統,試製大功率變流器、同步電機,完成20千瓦異步電機系統研究,通過300千瓦交直交試驗系統成果鑑定……一系列基礎研發項目的推進,成為株洲所進軍交流傳動的“橋頭堡”。

1989年3月,株洲所交流傳動研究室成立,陸續承擔包括“電力機車三相交流傳動800-1000千瓦機組地面系統試驗”、“4000千瓦交直交傳動電力機車”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交流傳動技術的研究進入了“攻堅期”。

“做交流傳動系統電機電壓試驗的時候,經常發生器件燒壞,燒得我後來手都有點發抖。”中國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當年親歷了這一艱難過程。燒壞的電路板堆積如山,對於當時只有幾百萬利潤的株洲所來說,無異於“燒錢”。

“燒壞了不要緊,科研沒有不失敗的,繼續幹!”株洲所決策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最終,苦戰7年,1996年,我國第一臺交流傳動原型電力機車AC4000誕生。

2004年,國務院為鐵路裝備事業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戰略部署。株洲所成為200公里動車組項目技術受讓方,對口承擔日本三菱電機牽引變流和網絡控制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任務。

歷史證明,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株洲所面對的,是一場比拼智慧和耐力的激烈博弈。

“為了擺脫對日方的依賴,我們組織了最優秀的技術骨幹,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丁榮軍說,根據統計,短短3年中,株洲所先後引進和消化各類技術文件1374份,各類製造圖紙50套25726張,完成了包括電子生產工藝、結構工藝、系統組裝等多項全新工藝技術的引進、掌握和創新,先後實現116種材料的國產化。

“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浩大和複雜工程中,株洲所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設計平臺,非常好的製造和質量體系,歷練了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隊伍。我們將在鐵道裝備交流傳動技術創新方面,完全、真正做到不受制於人。”丁榮軍自豪地說。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永磁高鐵便是代表之作。

“永磁技術代表著未來牽引方向。早在2003年,我們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永磁牽引系統研發團隊。”永磁高鐵項目負責人、株洲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馮江華說。

3年後,國內首臺電動汽車永磁電機誕生;8年後,永磁牽引系統在地鐵首次應用;11年後,第一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2年後,第二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3年後,第三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一個新的時代誕生了,中國高鐵動力技術的“永磁時代”到來了。從直流到交流再到永磁系統,從“追趕”到“領跑”,創新速度世界矚目。

在此過程中,高鐵形成了從整車製造、關鍵零部件和配件製造到運營維護的完整產業鏈,帶動了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精密儀器、機械、電力等高鐵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高鐵成為區域甚至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比如,一列動車組有4萬個零部件,輻射20多個省市、600餘家一級核心配套企業、1500餘家二級供應商企業,能夠帶動鋼鐵、鋁型材、機械、電子、電氣、精密儀器等10餘個產業發展,拉動經濟效應比例1:5。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車從“一窮二白”到“千億航母”,從“萬國機車”到“走向全球”,位居2019財富世界500強第359位、2018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254位。《財富》發佈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榜單上,中車排名央企和製造業首位。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8萬餘人,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產品出口到105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解構這個巨無霸,我們實地探訪了中車旗下兩家一級核心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口 宋春雨/攝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達株洲,僅需3個小時,車上餐廳、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全程熱水供應。座椅下方有插座、USB接口,還有WIFI。

這樣舒適的旅程體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在廣州工作的粟小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高鐵開通後,她回株洲老家的頻率大大增加,這是她今年第5次回老家。“很快,方便,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有的人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很任性,想家了就馬上買票。”在深圳安家的黃女士,則帶著一雙兒女,準備去長沙玩,孩子們正在座位前面攤開的小桌板上趕著作業,“這個暑假,我們已經去了雲南與廈門旅遊,都是坐高鐵。”

高鐵,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株洲田心,培育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公司三家軌道交通優質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超級電容低地板有軌電車、全球首款智軌電車等“明星”產品均誕生於此。

中車株機: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佼佼者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進行總裝。“這些鋼結構支柱,80多年前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在這裡,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該車間工作了43年的全國勞模路克難,拍拍廠房內的鋼構件感嘆道。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2014年7月,這個車間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總理為員工們鼓勁。

株機人心裡清楚,“走出去”並不容易,“走出去”責任重大。

路克難清楚記得他送株機第一批電力機車出口國外的情景。

“當時是把機車送到上海再轉海運。”路克難介紹,在上海碼頭,來接貨的國外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比如驗收機車外殼油漆質量時,他們用臉貼著車體外殼擦過去,而不是用手摸過去,“因為手相對粗糙,對油漆表層的細小疙瘩感知沒臉那麼靈敏”。

從沒見過這場景的株機人感到有點緊張。

“OK,OK!”幸好,外方代表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的大門徐徐打開,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舞臺。目前,株機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衍生產品,已出口近20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中車株洲所:高鐵“心臟”和“大腦”的提供者

坐落於田心鎮時代路上的佳佳酒店,從外觀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老舊,挨著大馬路,隔音又很差,標間價格在100元~200元,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酒店,卻常有國內名企的HR人員下住,長期包房。據說他們住進來以後,會掏出通訊錄,比對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邀請對方過來面談、面試。

電話那頭的,是中國中車的員工。酒店與中車株洲所的距離,僅有幾百米。是什麼讓名企放下身段,跑到一個三線城市角落的小鎮,跑到工廠門口挖人呢?這與中車株洲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實力有關。

中車株洲所,為機車提供牽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堪稱高鐵的“心臟”和“大腦”,非常核心且科技含量高。

近年來,株洲所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8%作為科研經費,比肩世界一流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截至2018年,株洲所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中心,累計申請專利8178項,其中發明專利5484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5%以上,專利技術實施率達到95%以上。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研究院和科技文化展示中心 宋春雨/攝

在中國高鐵引進、消化、吸收這一發展歷程中,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鐵永磁牽引系統技術的國家。

這兩家公司是中國中車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中車的產品實現了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的飛躍,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高端市場,並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倫敦、蒙特利爾等世界知名城市獲得訂單。從學習到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落後到領跑,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中國中車:“國家名片”詮釋中國速度

2019年8月14日,在波士頓金融區、哈佛大學等站點乘坐地鐵的人發現:地鐵換新車輛了!新地鐵車輛正是由中車製造,接下來還有400多輛中車製造的地鐵,將陸續上線,替代波士頓市部分已運行數十年的舊列車。

“國家之強始於交通之強,交通順則百業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穩健增長,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交通方面,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佔全世界總里程的2/3。

更令國人自豪的是,這些在鐵路網上跑的列車,基本上都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它們出自同一家企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而且,中車的產品,不僅跑在中國的鐵軌上,還跑上了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百年中車駛上世界舞臺

株洲,田心。

中車株機公司電力機車總成車間門口,“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合廠房”一行字低調錶明,此車間“輩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鋼結構車間內,多個機車臺位有序排開,“復興號”等多種產品正在總裝。“你看那邊的鋼結構支柱,是80多年前從英國採購過來的,現在還在使用。”工作人員指給證券時報記者看車間旁邊的立柱與橫樑。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電力機車廠廠志》記載,1936年,當局鑑於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路交會要衝,決定在株洲田心地區成立蒸汽機車修理廠。這就是此車間的來歷。幾經修繕、擴建,這個車間內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中國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世界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等多箇中國機車、世界機車“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多次重要歷史性蝶變,堪稱記錄中國鐵路機車發展的“活史書”。

這,只是中車歷史悠久的成員之一。中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的中車唐山公司,已有138年。此外,中車旗下超過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來,南北各地多家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先後成立、聚合,隨後於1986年成立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從鐵道部分離,成立南車、北車兩大集團公司。2015年,南北車實施重組整合,組建成中國中車。

合併後的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按照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的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中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目前,中車產品已出口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中車近年來為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為老撾提供的機車、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為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等,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產品。

中車速度世界第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代詩人李白的想象,隨著呼嘯而行的高鐵而成為現實。每小時350公里,是世界上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鐵半日內可到達54個城市;京津、滬寧、杭甬、廣珠、長吉、昌九、滬杭等高鐵沿線,早上坐30分鐘高鐵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鐵下班回家買菜做飯,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高鐵速度則完美詮釋了這種速度。

2014年,中車研製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試驗檯上跑出了605公里/小時的試驗速度。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鐵路技術裝備由此躍入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成為代表中國智造的新“國家名片”。

中車從追趕到領跑

從2010年開始,以研製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為標誌,中國的機車事業跨過從無到有、從落後到比肩的階段,真正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支撐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創新資源和能力。

中車有一支3萬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3年,中車每年專利申請量均保持在4000件以上,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萬餘件。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併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703項,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以中車株洲所為例。創立於1959年的株洲所,60年的發展,就是一部追求發展、自主創新、超越期待的奮鬥史。科技創新,則是貫穿這部史詩的主線。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經歷近20年磨礪和積澱後,株洲所將目光瞄準世界前沿技術,以交流傳動為特點的機車牽引新技術進入視野。

“當時,交流傳動牽引系統是個新鮮事物,但國外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究並已經商業運營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識到這項先進技術,在‘文革’結束後就開始研究了。”曾擔任過株洲所副所長的黃濟榮說。敏銳的嗅覺,為株洲所開啟了一扇通往交流傳動時代的大門。

研究交流同步調速系統,試製大功率變流器、同步電機,完成20千瓦異步電機系統研究,通過300千瓦交直交試驗系統成果鑑定……一系列基礎研發項目的推進,成為株洲所進軍交流傳動的“橋頭堡”。

1989年3月,株洲所交流傳動研究室成立,陸續承擔包括“電力機車三相交流傳動800-1000千瓦機組地面系統試驗”、“4000千瓦交直交傳動電力機車”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交流傳動技術的研究進入了“攻堅期”。

“做交流傳動系統電機電壓試驗的時候,經常發生器件燒壞,燒得我後來手都有點發抖。”中國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學家丁榮軍當年親歷了這一艱難過程。燒壞的電路板堆積如山,對於當時只有幾百萬利潤的株洲所來說,無異於“燒錢”。

“燒壞了不要緊,科研沒有不失敗的,繼續幹!”株洲所決策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最終,苦戰7年,1996年,我國第一臺交流傳動原型電力機車AC4000誕生。

2004年,國務院為鐵路裝備事業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戰略部署。株洲所成為200公里動車組項目技術受讓方,對口承擔日本三菱電機牽引變流和網絡控制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任務。

歷史證明,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株洲所面對的,是一場比拼智慧和耐力的激烈博弈。

“為了擺脫對日方的依賴,我們組織了最優秀的技術骨幹,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丁榮軍說,根據統計,短短3年中,株洲所先後引進和消化各類技術文件1374份,各類製造圖紙50套25726張,完成了包括電子生產工藝、結構工藝、系統組裝等多項全新工藝技術的引進、掌握和創新,先後實現116種材料的國產化。

“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浩大和複雜工程中,株洲所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設計平臺,非常好的製造和質量體系,歷練了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隊伍。我們將在鐵道裝備交流傳動技術創新方面,完全、真正做到不受制於人。”丁榮軍自豪地說。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圖為中國中車株機制造中心車間 宋春雨/攝

株洲所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堅持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條腿”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永磁高鐵便是代表之作。

“永磁技術代表著未來牽引方向。早在2003年,我們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永磁牽引系統研發團隊。”永磁高鐵項目負責人、株洲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馮江華說。

3年後,國內首臺電動汽車永磁電機誕生;8年後,永磁牽引系統在地鐵首次應用;11年後,第一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2年後,第二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13年後,第三代高鐵永磁牽引系統裝車試驗……2018年,永磁高鐵完成30萬公里運營考核,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需求。一個新的時代誕生了,中國高鐵動力技術的“永磁時代”到來了。從直流到交流再到永磁系統,從“追趕”到“領跑”,創新速度世界矚目。

在此過程中,高鐵形成了從整車製造、關鍵零部件和配件製造到運營維護的完整產業鏈,帶動了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精密儀器、機械、電力等高鐵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高鐵成為區域甚至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比如,一列動車組有4萬個零部件,輻射20多個省市、600餘家一級核心配套企業、1500餘家二級供應商企業,能夠帶動鋼鐵、鋁型材、機械、電子、電氣、精密儀器等10餘個產業發展,拉動經濟效應比例1:5。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車從“一窮二白”到“千億航母”,從“萬國機車”到“走向全球”,位居2019財富世界500強第359位、2018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254位。《財富》發佈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榜單上,中車排名央企和製造業首位。

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中國中車:最美的中國“智”造名片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