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近5年時間,一直在家鄉陝西進行訪古,總想將文字和圖片整理成有脈絡的合輯,但是由於缺乏知識及時間不足等原因,雖屢有嘗試整理均淺嘗輒止,一直未成形。去年國慶假期,我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從西安出發一路東去,赴渭南市合陽縣和澄城縣進行為期2日的訪古。合陽、澄城兩縣地處渭北高原,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讓人略感不適,唯有尋找到古蹟時的興奮感才能讓人振奮。

晚上回到酒店,看著白天旅行中所拍照片,腦海中有了思路,何不從陝西關中的最東頭開始,以縣為單位進行訪古呢?這種點狀微觀訪古更有趣味,更能具象感受陝西的古蹟地域性特點和差別。我打算將這次渭南之行作為起點,今後的日誌也按此梳理,當然,這不是一項簡單的訪古計劃。

關中地區,總面積5.55萬平方公里。包括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五個省轄地級市,共54個縣(市、區)。如此規模的旅行需要時間、物力、精力的付出,考慮到各種影響因素,決定不給計劃設置時間截點,因為感覺一旦變為硬性任務,就失去了訪古旅行的實際意義,隨性而為倒有可能迎來夢想實現的那天。

合陽縣(2018年10月2日)

10月2日清晨,從西安出發,先赴渭南市合陽縣進行第一日的訪古。行車至約7時,路過灞河,太陽從東邊漸漸升起,陽光把最後一線陰暗趕走,太陽倒映在灞河水中,河水與天空的互動,繪出一幅充滿和諧與生機的畫作,這樣的好天氣是對旅行者最好的賞賜。

行車近3小時到達目的地——渭南市合陽縣。陝西關中地區有東府、西府之說,其以西安為中心,以東的渭南稱為東府,以西的寶雞稱西府。關於這些別名我沒有深入瞭解,但是在清代、民國關中置有東府同州(治大荔,轄今渭南諸縣)、西府鳳翔(治鳳翔,轄今寶雞諸縣)和西安府(治長安,轄今西安、咸陽、銅川諸縣),行政劃分應當是根據之一。東、西兩府雖同屬關中地區,但在很多方面還是有所差別。如展開敘述,扯至天南海北也講不完。

迴歸正題,合陽、澄城縣兩縣均屬東府地區,合陽縣古稱莘國,地處陝西關中盆地東北部、黃河西岸,與山西省臨猗縣隔河相望。眾所周知,山西是中國現存古建築最豐富的省份,與它一河之隔的陝西東府地區古建築也保存較好,例如韓城市就有12座建築國寶。此次合陽之行,我尋訪了文廟、千金塔、玄武廟青石殿、羅山寺塔、靈泉村明清古建築群、大像寺塔、壽聖寺塔。可以看出訪塔居多,也側面說明了陝西是中國保留古塔較多的省份之一。下面,我按照尋訪順序介紹。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晨光照耀下的灞河,這樣的好天氣是對旅行者最好的賞賜。

1

合陽文廟(明)

合陽文廟,創建於北宋元枯八年(1093年),前廟後學,規模宏大。《合陽縣全志》載:“廟之櫺星門內即為學之泮池。泮之北為戟門,戟門之內為東西廡。其正北為大成殿。而明倫堂建於正北,與殿直。堂後為敬一亭,亭後為尊經閣,閣後有折桂臺,學制止此。”現存建築群仍包括文廟建築與學宮建築兩部分。戟門和戟門以外諸建築已毀。現如今廟內重要看點為尊經閣和大成殿, 合陽縣博物館也在文廟內。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合陽文廟正門,縣博物館也在文廟內。

尊經閣建於高臺之上的三層樓閣式木構建築,創建於明萬曆初年, 原為珍藏儒家經書的樓閣。據清乾隆三十四年所撰《合陽縣全志》載:“萬曆三十八年(1610)邑紳範副使燧,以泮池、尊經閣未修,捐宅基易地而增之。”以此確定了此閣建造年代。尊經閣閣有三層、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閣體輯高約二十米,拱鬥交互,飛簷凌空,高大宏偉,十分壯觀。最上一層橫方上有“轉角”、“柱頭”、“補間”三種斗拱。下面兩層無補間。所有斗拱均為五踩雙下昂,昂形豬嘴,各翹角均掛鋼鈴。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尊經閣正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尊經閣左側飛簷斗拱。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尊經閣右側飛簷斗拱。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尊經閣頂部裝飾構件。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尊經閣頂部補間鋪作。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文廟外所拍尊經閣,氣勢宏偉。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文廟外所拍尊經閣背面。

大成殿始建於北宋大觀年間,重建於明洪武二年,建築為單簷歇山頂,面闊3間,進深3間,五踩雙下昂斗拱,是明代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殿前西側豎有復刻的《漢合陽令曹全碑》,東側豎有清乾隆32年鐫刻的《重修學宮碑記》。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正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背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側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左側飛簷斗拱。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殿前西側豎有復刻的《漢合陽令曹全碑》。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正面補間鋪作。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正面局部。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正面局部,建築構件歷經滄桑,這是歷史帶來的質感。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文廟內放置的宋金古墓磚雕。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成殿背面車下打盹的小狗。

明倫堂是過去先生宣講儒家的君臣、父子、尊卑等人倫關係的殿堂,是向生員灌輸儒家道德核心的講堂, 合陽文廟內有明倫堂五間,其詳實資料缺乏。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明倫堂正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明倫堂背面。

2

千金塔(明)

千金塔,又名白衣寺塔,位於合陽縣天合園廣場內,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相傳該塔是合陽縣城槐裡一叫康守己的大貴人為補合陽文脈,捐資千兩銀子建造而成,故名“千金塔”。

千金塔為疊澀密簷式八角形空心磚建造,共十三層,高約35米。第一層向北有券門,簷下有斗拱、額枋及垂花柱;第二、六、十層,南、北各有券窗各一;第四、八層東、西有券窗各一;北面券門正中上額處有“千金塔”三字。塔向東北方向傾斜,據專家稱,是黃河河道地層切割和地球自轉影響原因所致。塔頂長一柏樹,高三米有餘,根扎磚縫之間,亦是一大奇觀。此塔屬風水塔類建築,是研究關中東部渭北地區明代的塔幢建築、民間文昌信仰提供了實物資料。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千金塔正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千金塔位於合陽縣天合園廣場,此廣場也是老百姓聚集活動的場所。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千金塔頂長一柏樹,高三米有餘,根扎磚縫之間,亦是一大奇觀。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千金塔側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千金塔底部。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千金塔也算合陽縣城的地標性建築,夜幕降臨少不了燈光的點綴。

觀千金塔後,以至中午,品嚐了當地特色美食羊肉煳餑,關中美食以麵食居多,煳餑也不例外。渭北地區氣溫要低於西安,吃一碗溫暖的羊肉糊餑可驅散身體內的寒氣。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這家黑池羊肉煳餑很正宗。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熱氣騰騰的羊肉煳餑,吃完後身體內的寒氣全無。

3

玄武廟青石殿(明)

吃過午飯後,前往玄武青石殿參觀,這是我此次訪古最為期待的建築古蹟。之前在網上查閱過相關資料,這座雕刻精巧石房子的構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讚歎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

玄武青石殿位於合陽縣城西南10.5公里處的王村鎮南王村西北的玄武廟內的一座土崗上 。自明萬曆四年開始修建,至三十二年(1604年)竣工,歷時二十八年,是陝西省僅見的純青石大型建築。

青石殿高約10米,佔地面積64平方米,用700餘塊巨石砌成。殿仿木結構,重簷歇山頂,殿門向南,正面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 殿門抱框升龍;券門正中上方刻一單龍戲珠,龍頭在外,龍尾藏於門楣之內。殿東、北、西三面刻老子八十一化生故事。殿內下半部為方形,從約兩米高處開始起券,至殿頂形成一個八卦形藻井,中間有垂連珠。 殿內北面有神座,銅鑄玄武帝像,但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圖中最高處白色屋頂為玄武青石殿。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登上70級石階,到達青石殿。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高約10米,佔地面積64平方米,用700餘塊巨石砌成。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正面左右側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正面左右側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殿門抱框升龍;券門正中上方刻一單龍戲珠,龍頭在外,龍尾藏於門楣之內。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石刻仿木飛簷斗拱。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正面左側仿木石刻飛簷斗拱。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頂部。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正面右側石刻仿木飛簷斗拱。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殿東、北、西三面刻老子八十一化生故事,人物雕刻精細,神態生動,眉目傳神。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背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青石殿建在大浴河東塬畔的一座土崗上,四周視野開闊,林木蔥鬱,風景秀麗。

4

羅山寺塔 (唐)

赴羅山寺塔,一路全是土路很不好走,其中有一段大下坡,險而陡,駕車需一點點挪騰,就這樣屏住呼吸,慢慢悠悠找到羅山寺塔。

羅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於合陽縣和家莊鎮岱堡村北乳羅山東峰,據說唐代羅山寺是與法門寺齊名的大寺,羅山寺塔建於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十二年(847~858) 據現在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羅山寺塔為樓閣式空心方形,原為九級,頂已毀,現存八級,殘高約30米。二層以上塔身四面均做枋木構三間,用磚砌出倚柱、闌額,二層東西面,三層南北面、五、七層北面,四層西面,六層東面塔身當心間闢有券門。二、五、七層南面,三、六、層西面,二層北面,三、四層東面塔身當心間闢有假券門。層間疊澀出簷,簷下磚施菱形牙子,椅子四層簷下施斗拱。八層損毀過半,塔身整體損毀嚴重,輕微向北傾斜,塔磚常有掉落。塔內原架木質樓板,沿梯可登塔頂,今已不存,塔內壁殘留有有少量壁畫痕跡和標語,塔室在解放戰爭中時曾作為工事使用。

在塔的左右兩側各有土塔一座,三塔並立,形如筆架。過去講究風水,羅山寺塔選址高敞,在合陽縣南、東南都可以看到,稱為合陽文峰,但又覺一峰太孤,遂有在明代任過察院的仵魁倡議,於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築此兩座土塔,以補合陽文脈。 (陝西渭南地區的風水塔居多,主要為了保佑風調雨順、多子多福。除了磚塔造型外,有些地方受經濟條件制約便就地取材夯土修塔,稱為土塔,也算一特色)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赴羅山寺塔,一路全是土路很不好走,其中有一段大下坡,險而陡,開車需一點點挪騰。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於合陽縣和家莊鎮岱堡村北乳羅山東峰。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身整體損毀嚴重,輕微向北傾斜,塔磚常有掉落。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身整體損毀嚴重,輕微向北傾斜,塔磚常有掉落。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側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西面。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為中空,塔室在解放戰爭中時曾作為工事使用。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左面土塔,三塔並立,形如筆架。遂有在明代任過察院的仵魁倡議,於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築此兩座土塔,以補合陽文脈。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羅山寺塔右面土塔,三塔並立,形如筆架。遂有在明代任過察院的仵魁倡議,於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築此兩座土塔,以補合陽文脈。

尋訪完羅山寺塔去遊覽黃河 ,之前在延安、三門峽看過黃河,在關中游覽黃河屬第一次,很有紀念意義。所謂登高望遠,在高處俯瞰蜿蜒的黃河才能領略其氣勢,黃河岸邊的高地已經被開發為景點,看著長龍般的隊伍等待進入景區,我索性放棄排隊,直奔黃河岸邊,當然遊覽的效果沒有高處體驗感佳,但也能看到、感受到黃河的寬大和宏偉氣魄。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黃河岸邊,遊覽效果沒有高處體驗感佳,但也能看到、感受到黃河的寬大和宏偉氣魄。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黃河對岸為山西地界,附近往來的車輛不少掛有“晉”字牌。

5

靈泉村古建築群(明清)

靈泉村距合陽縣城約18公里。據史料記載: 靈泉村的建築格局,分內城、外城兩部分,城內東西北三面環溝,並修有城牆保衛村莊;城門一共有三座,東西南各一座,除城門外,城牆為土製作,高處約7米高,厚半米到4米不等,周長約三千餘米;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部分城牆已經倒塌斷裂,只剩南面甕城城門及城牆尚完好。

明初黨氏家族從山西移民來靈泉村後,至晚明時部分族人的商業經營已經小有起色,隨之陸續修起建築,漸有規模。村中民居大部分為四合院形式建築,大的宅院通常是兩進式,從門房、腰房到上房依次升高。民居位置、朝向等等都十分注重風水。黨氏家族重視教育,大戶人家門兩側的看牆上凹、陽凸雕刻著家訓或警世格言。

歷史上,靈泉村有數次劫難,清末同治年間的回民起義而引發的連年戰亂,靈泉村的商業活動大受挫折,到了民國初年,又被部隊搶走金銀財寶,靈泉村徹底衰落了。抗日戰爭爆發後,敵機不時來合陽轟炸,炸燬了一些民房。有的民房是被自家主人拆掉了,將木料送到前線去。文革期間,村民為了保護牆上的磚雕,用泥把牆糊平,使許多磚雕得以保存到現在,但也有許多珍貴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被破壞。由於時間關係,在靈泉村遊覽時間較短,總體看建築保護欠佳,有關部門要引起重視。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靈泉村土城牆。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靈泉村土城牆內。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戶人家的宅邸,門兩側的看牆上凹、陽凸雕刻著家訓或警世格言。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村中的老建築,需適度整修。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村中的老建築,雕樑畫柱間可看出昔日的輝煌。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城門旁的老建築,保存較好,估計是整修過的。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村中的老建築。

6

大象寺塔(宋)

大象寺塔位於合陽縣城關鎮楊家窪村東北大象寺(亦名“大雲禪院”)舊址,寺毀於抗日戰爭期間,獨留此塔。塔建於宋代,為疊澀密簷式方形磚塔,下有4.8米見方的基座,底層西向有神龕,十三級,高約30米。第一層簷下普柏枋上設有斗拱,仿木結構,懸空出挑,有承重作用,為其它同類建築中所罕見,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此塔又是一座迴音塔,站在塔北的衚衕裡用兩塊瓦片輕輕敲擊,便可清晰地聽到“咯哇——咯哇——”類似青蛙的叫聲,其它三面均無此現象。該塔向東北方傾斜,塔頂已偏離重力中心5度,但仍安然無恙,是名副其實的“斜塔”。

尋訪大象寺塔時,見塔周已被圍起準備整修,還望誤整修過度。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像寺塔位於高地之上,遠處就可觀之。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像寺塔南面,可以看出是應該進行整修。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像寺塔側面,典型的疊澀密簷式方形磚塔。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大像寺塔正面,人不敢走進,害怕磚瓦掉下。

7

壽聖寺塔(唐)

壽聖寺塔,俗稱百良塔。位於合陽縣城東北十六點八公里處百良鎮中學內。據清康熙二年邑人王又旦《重修壽聖寺浮圖記》所述,塔建於唐貞觀(627~649)間,年久倒塌。其祖與寺僧商議,助捐重修。康熙元年(1662)八月,霪雨連旬,牆舍傾頹,雨後隨即動工,次年告成。

壽聖寺塔為密簷式方型十三級磚構實心塔,高三十一點七三米。每級四邊出簷,簷仿宮殿結構,古樸典雅。除底層外,每級四角懸有風鈴。塔頂方形,呈朝天昇天狀,取承受上天雨露之意。正南方有門可通其上,門額題“慈雲洞天”四字。塔身底層西面嵌有王德榮所書《維修百良塔記》。一九八五年維修拆去護牆,暗加鐵箍九道,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原貌。百良壽聖寺塔型造型玲瓏秀氣,是古代建築傑作。百良塔雄踞百良河南岸塬畔,南俯徐水,東望黃河,北瞰芝原,是合陽名勝之一。

由於聖壽寺塔在學校內,又遇國慶期間學校放假,大門緊閉,故只能遠遠觀望。第一天的訪古結束,整整一天馬不停蹄,需要好好休息,準備明天的行車。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壽聖寺塔,俗稱百良塔。位於合陽縣城東北十六點八公里處百良鎮中學內。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由於此塔在學校內,又遇國慶期間學校放假,大門緊閉,故只能遠遠觀望。

關中渭北訪古實錄

▲由於吃麵過多,下午調劑胃口,食麻辣魚,不料第二天便上火了。

作者:豐樂君

訪古愛好者

版式設計:霹靂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