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

三國良將系列之馬超(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雲

上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歸順曹操,到鄴城為官頤養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荊州望風而降之時,馬騰的決定看起來也是順應大勢。不曾想僅僅數月之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勢突然再次有了懸念。

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馬超對於赤壁之戰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後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打算攻取益州後再聯合馬超對抗曹操,可知馬超不甘於人下的心思並不是祕密。

"

三國良將系列之馬超(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雲

上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歸順曹操,到鄴城為官頤養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荊州望風而降之時,馬騰的決定看起來也是順應大勢。不曾想僅僅數月之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勢突然再次有了懸念。

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馬超對於赤壁之戰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後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打算攻取益州後再聯合馬超對抗曹操,可知馬超不甘於人下的心思並不是祕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很多喜歡三國的朋友習慣把馬超為首的勢力稱為涼州軍閥,其實是不準確的,前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馬超父子既非涼州人,也非以涼州為根據地,他們的大本營其實在關中腹地,馬騰在三輔地區經營十多年,給馬超留下的基業就在長安周邊,與涼州相距甚遠。真正把馬超與涼州綁定起來的因素更加戲劇化,具體原因以後再詳談。

駐紮在三輔之地的馬超尚且不服曹操,更西部的涼州當然也不受曹操控制,如此廣大的地區僅在名義上服從曹操,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鍾繇、夏侯淵西征張魯。馬超為首的關中眾軍閥懷疑曹操在玩假途滅虢之計,於是起兵對抗,關中聯軍與曹操的大戰由此展開。

對於這場大戰,《三國演義》可謂濃墨重彩,雙方鬥智鬥勇上演了多場精彩橋段,諸如許褚裸衣戰馬超、曹操割須棄袍、賈詡離間計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不過在歷史上,針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起因,歷來眾說紛紜,看法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曹操就是假途滅虢,藉故逼反關中諸侯,製造開戰理由,以便徹底控制關中及涼州。另一種觀點認為,曹操真的只想打張魯而已,但卻忽略了馬超等人的感受,雙方戰略誤判導致戰端。

"

三國良將系列之馬超(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雲

上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歸順曹操,到鄴城為官頤養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荊州望風而降之時,馬騰的決定看起來也是順應大勢。不曾想僅僅數月之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勢突然再次有了懸念。

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馬超對於赤壁之戰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後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打算攻取益州後再聯合馬超對抗曹操,可知馬超不甘於人下的心思並不是祕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很多喜歡三國的朋友習慣把馬超為首的勢力稱為涼州軍閥,其實是不準確的,前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馬超父子既非涼州人,也非以涼州為根據地,他們的大本營其實在關中腹地,馬騰在三輔地區經營十多年,給馬超留下的基業就在長安周邊,與涼州相距甚遠。真正把馬超與涼州綁定起來的因素更加戲劇化,具體原因以後再詳談。

駐紮在三輔之地的馬超尚且不服曹操,更西部的涼州當然也不受曹操控制,如此廣大的地區僅在名義上服從曹操,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鍾繇、夏侯淵西征張魯。馬超為首的關中眾軍閥懷疑曹操在玩假途滅虢之計,於是起兵對抗,關中聯軍與曹操的大戰由此展開。

對於這場大戰,《三國演義》可謂濃墨重彩,雙方鬥智鬥勇上演了多場精彩橋段,諸如許褚裸衣戰馬超、曹操割須棄袍、賈詡離間計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不過在歷史上,針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起因,歷來眾說紛紜,看法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曹操就是假途滅虢,藉故逼反關中諸侯,製造開戰理由,以便徹底控制關中及涼州。另一種觀點認為,曹操真的只想打張魯而已,但卻忽略了馬超等人的感受,雙方戰略誤判導致戰端。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司隸校尉轄區,即關中地區,馬超大本營槐裡與長安非常近

對於曹操西征的真實企圖,筆者有以下觀點與大家分享,僅供參考。

第一點,曹操在關中、涼州的控制力。在這片廣大地區,自李傕倒臺,西北軍閥群龍無首後,長期處於群雄並起,大小軍閥各自為政的鬆散狀態。最強大的兩隻力量就是韓遂、馬騰,這兩人起兵早、威望高,勢力最大,但其他小軍閥與其並非上下級,而是各自割據郡縣,時而互相攻伐,時而把酒言歡。

在諸侯林立的雍涼地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雍涼諸侯雖然兵強馬壯,但因為每個人力量都有限,又互為牽制,加上該地區中始終沒有一個真正雄才大略之人出現,所以曹操借朝廷名義滲透雍涼地區擁有很大空間。

不同於其他各州刺史、州牧被袁譚、袁尚、劉備、孫權等實力派佔據,涼州、關中的要職則由曹操空降,最為著名的就是司隸校尉鍾繇。在不能實際控制關中的前提下,關中的最高軍政長官司隸校尉並非由地方軍閥上表擔任,而能夠讓曹操空降,本身就說明這裡的抵抗意志並不是鐵板一塊。至於涼州刺史韋康為首的忠於朝廷(曹操)一派,在馬超席捲涼州時拼死抵抗,也反映出曹操對雍涼地區本身有一定控制力,馬超、韓遂等軍閥只是“半割據”,與孫權、劉備有本質不同。

第二點,關中、涼州軍閥抵抗曹操的決心。接著“半割據”思路往下講,能夠允許曹操空降地方首長,本身就說明關中軍閥們反曹意志並不堅決。他們的實力大小是另一回事,起碼他們從來不是劉備那種反曹死硬派。甚至他們中實力最強之一的馬騰自己都跑去曹操那裡,這最能說明問題。

韓遂、閻行也各自有家屬在曹操處為人質,可以見得他們並非天然反曹派。

第三點,攻打張魯是否必要。對於志在天下的曹操來說,沒有哪一塊地盤是多餘的,漢中這塊要地更無需贅言。但是,筆者說的必要性實際是指緊迫性,從用兵的輕重緩急來看,漢中真的有必要在當時出兵嗎?

這個時期,曹操需要越過關中攻打漢中,對於關中諸侯們的擔憂,曹操真的沒考慮過?張魯佔據漢中多年,對外界並未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意願,本身幾乎不構成威脅。冒著刺激馬超、韓遂的巨大風險遠征張魯,實在不合常理。

"

三國良將系列之馬超(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雲

上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歸順曹操,到鄴城為官頤養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荊州望風而降之時,馬騰的決定看起來也是順應大勢。不曾想僅僅數月之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勢突然再次有了懸念。

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馬超對於赤壁之戰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後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打算攻取益州後再聯合馬超對抗曹操,可知馬超不甘於人下的心思並不是祕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很多喜歡三國的朋友習慣把馬超為首的勢力稱為涼州軍閥,其實是不準確的,前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馬超父子既非涼州人,也非以涼州為根據地,他們的大本營其實在關中腹地,馬騰在三輔地區經營十多年,給馬超留下的基業就在長安周邊,與涼州相距甚遠。真正把馬超與涼州綁定起來的因素更加戲劇化,具體原因以後再詳談。

駐紮在三輔之地的馬超尚且不服曹操,更西部的涼州當然也不受曹操控制,如此廣大的地區僅在名義上服從曹操,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鍾繇、夏侯淵西征張魯。馬超為首的關中眾軍閥懷疑曹操在玩假途滅虢之計,於是起兵對抗,關中聯軍與曹操的大戰由此展開。

對於這場大戰,《三國演義》可謂濃墨重彩,雙方鬥智鬥勇上演了多場精彩橋段,諸如許褚裸衣戰馬超、曹操割須棄袍、賈詡離間計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不過在歷史上,針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起因,歷來眾說紛紜,看法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曹操就是假途滅虢,藉故逼反關中諸侯,製造開戰理由,以便徹底控制關中及涼州。另一種觀點認為,曹操真的只想打張魯而已,但卻忽略了馬超等人的感受,雙方戰略誤判導致戰端。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司隸校尉轄區,即關中地區,馬超大本營槐裡與長安非常近

對於曹操西征的真實企圖,筆者有以下觀點與大家分享,僅供參考。

第一點,曹操在關中、涼州的控制力。在這片廣大地區,自李傕倒臺,西北軍閥群龍無首後,長期處於群雄並起,大小軍閥各自為政的鬆散狀態。最強大的兩隻力量就是韓遂、馬騰,這兩人起兵早、威望高,勢力最大,但其他小軍閥與其並非上下級,而是各自割據郡縣,時而互相攻伐,時而把酒言歡。

在諸侯林立的雍涼地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雍涼諸侯雖然兵強馬壯,但因為每個人力量都有限,又互為牽制,加上該地區中始終沒有一個真正雄才大略之人出現,所以曹操借朝廷名義滲透雍涼地區擁有很大空間。

不同於其他各州刺史、州牧被袁譚、袁尚、劉備、孫權等實力派佔據,涼州、關中的要職則由曹操空降,最為著名的就是司隸校尉鍾繇。在不能實際控制關中的前提下,關中的最高軍政長官司隸校尉並非由地方軍閥上表擔任,而能夠讓曹操空降,本身就說明這裡的抵抗意志並不是鐵板一塊。至於涼州刺史韋康為首的忠於朝廷(曹操)一派,在馬超席捲涼州時拼死抵抗,也反映出曹操對雍涼地區本身有一定控制力,馬超、韓遂等軍閥只是“半割據”,與孫權、劉備有本質不同。

第二點,關中、涼州軍閥抵抗曹操的決心。接著“半割據”思路往下講,能夠允許曹操空降地方首長,本身就說明關中軍閥們反曹意志並不堅決。他們的實力大小是另一回事,起碼他們從來不是劉備那種反曹死硬派。甚至他們中實力最強之一的馬騰自己都跑去曹操那裡,這最能說明問題。

韓遂、閻行也各自有家屬在曹操處為人質,可以見得他們並非天然反曹派。

第三點,攻打張魯是否必要。對於志在天下的曹操來說,沒有哪一塊地盤是多餘的,漢中這塊要地更無需贅言。但是,筆者說的必要性實際是指緊迫性,從用兵的輕重緩急來看,漢中真的有必要在當時出兵嗎?

這個時期,曹操需要越過關中攻打漢中,對於關中諸侯們的擔憂,曹操真的沒考慮過?張魯佔據漢中多年,對外界並未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意願,本身幾乎不構成威脅。冒著刺激馬超、韓遂的巨大風險遠征張魯,實在不合常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那麼曹操到底為何西征,馬超為何執意起兵?

從曹操的角度,他並非假途滅虢,而是真的要攻打張魯。馬超的父親、韓遂的兒子都在自己掌控下,官渡之戰時馬超、韓遂還曾派兵相助,自己派到關中、涼州的地方長官名義上也得到諸侯們的承認,這一切都表明雍涼地區對曹操是支持的。赤壁之戰確實造成很大打擊,但經過幾年修整,曹操已經恢復元氣,關中諸侯更加沒理由反叛自己。

從邊章到董卓再到李傕,西北軍閥給人的印象都是有勇無謀,胸無遠略。既然他們多年來已經服從曹操,赤壁戰後都沒有反叛,那麼可以相信他們已經滿足於現狀,不會在此時反叛。就算心中不服,那麼多親屬在曹操手中,也只能乖乖聽話。

等到拿下漢中,就等於切斷了關中軍閥的對外聯絡,使關中、涼州完全與其他地區隔開,這樣可以慢慢繼續滲透,實現對這一地區以和平方式完全控制。

從馬超的角度,則要分兩層意思分析。首先從關中軍閥整體,馬超敏銳地發覺,不論曹操進攻張魯是真是假,關中都將陷入危機,曹操對關中的下手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本質區別。曹操對漢中的進攻,不論曹操主觀上為何種意圖,客觀上都對關中諸侯們的割據造成巨大威脅。

關鍵在於諸侯們究竟是否願意放棄自己的割據權力,轉而支持重建一個有序的國家,並且服從曹操的調遣。願意,很簡單,順其自然即可;不願意,那就要開戰。

從馬超個人去分析,關鍵在於他究竟選擇自己的父親、兄弟全家老小几十口人;還是選擇割據關中,為手中權力放手一搏。

"

三國良將系列之馬超(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雲

上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歸順曹操,到鄴城為官頤養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荊州望風而降之時,馬騰的決定看起來也是順應大勢。不曾想僅僅數月之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勢突然再次有了懸念。

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馬超對於赤壁之戰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後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打算攻取益州後再聯合馬超對抗曹操,可知馬超不甘於人下的心思並不是祕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很多喜歡三國的朋友習慣把馬超為首的勢力稱為涼州軍閥,其實是不準確的,前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馬超父子既非涼州人,也非以涼州為根據地,他們的大本營其實在關中腹地,馬騰在三輔地區經營十多年,給馬超留下的基業就在長安周邊,與涼州相距甚遠。真正把馬超與涼州綁定起來的因素更加戲劇化,具體原因以後再詳談。

駐紮在三輔之地的馬超尚且不服曹操,更西部的涼州當然也不受曹操控制,如此廣大的地區僅在名義上服從曹操,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鍾繇、夏侯淵西征張魯。馬超為首的關中眾軍閥懷疑曹操在玩假途滅虢之計,於是起兵對抗,關中聯軍與曹操的大戰由此展開。

對於這場大戰,《三國演義》可謂濃墨重彩,雙方鬥智鬥勇上演了多場精彩橋段,諸如許褚裸衣戰馬超、曹操割須棄袍、賈詡離間計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不過在歷史上,針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起因,歷來眾說紛紜,看法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曹操就是假途滅虢,藉故逼反關中諸侯,製造開戰理由,以便徹底控制關中及涼州。另一種觀點認為,曹操真的只想打張魯而已,但卻忽略了馬超等人的感受,雙方戰略誤判導致戰端。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司隸校尉轄區,即關中地區,馬超大本營槐裡與長安非常近

對於曹操西征的真實企圖,筆者有以下觀點與大家分享,僅供參考。

第一點,曹操在關中、涼州的控制力。在這片廣大地區,自李傕倒臺,西北軍閥群龍無首後,長期處於群雄並起,大小軍閥各自為政的鬆散狀態。最強大的兩隻力量就是韓遂、馬騰,這兩人起兵早、威望高,勢力最大,但其他小軍閥與其並非上下級,而是各自割據郡縣,時而互相攻伐,時而把酒言歡。

在諸侯林立的雍涼地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雍涼諸侯雖然兵強馬壯,但因為每個人力量都有限,又互為牽制,加上該地區中始終沒有一個真正雄才大略之人出現,所以曹操借朝廷名義滲透雍涼地區擁有很大空間。

不同於其他各州刺史、州牧被袁譚、袁尚、劉備、孫權等實力派佔據,涼州、關中的要職則由曹操空降,最為著名的就是司隸校尉鍾繇。在不能實際控制關中的前提下,關中的最高軍政長官司隸校尉並非由地方軍閥上表擔任,而能夠讓曹操空降,本身就說明這裡的抵抗意志並不是鐵板一塊。至於涼州刺史韋康為首的忠於朝廷(曹操)一派,在馬超席捲涼州時拼死抵抗,也反映出曹操對雍涼地區本身有一定控制力,馬超、韓遂等軍閥只是“半割據”,與孫權、劉備有本質不同。

第二點,關中、涼州軍閥抵抗曹操的決心。接著“半割據”思路往下講,能夠允許曹操空降地方首長,本身就說明關中軍閥們反曹意志並不堅決。他們的實力大小是另一回事,起碼他們從來不是劉備那種反曹死硬派。甚至他們中實力最強之一的馬騰自己都跑去曹操那裡,這最能說明問題。

韓遂、閻行也各自有家屬在曹操處為人質,可以見得他們並非天然反曹派。

第三點,攻打張魯是否必要。對於志在天下的曹操來說,沒有哪一塊地盤是多餘的,漢中這塊要地更無需贅言。但是,筆者說的必要性實際是指緊迫性,從用兵的輕重緩急來看,漢中真的有必要在當時出兵嗎?

這個時期,曹操需要越過關中攻打漢中,對於關中諸侯們的擔憂,曹操真的沒考慮過?張魯佔據漢中多年,對外界並未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意願,本身幾乎不構成威脅。冒著刺激馬超、韓遂的巨大風險遠征張魯,實在不合常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那麼曹操到底為何西征,馬超為何執意起兵?

從曹操的角度,他並非假途滅虢,而是真的要攻打張魯。馬超的父親、韓遂的兒子都在自己掌控下,官渡之戰時馬超、韓遂還曾派兵相助,自己派到關中、涼州的地方長官名義上也得到諸侯們的承認,這一切都表明雍涼地區對曹操是支持的。赤壁之戰確實造成很大打擊,但經過幾年修整,曹操已經恢復元氣,關中諸侯更加沒理由反叛自己。

從邊章到董卓再到李傕,西北軍閥給人的印象都是有勇無謀,胸無遠略。既然他們多年來已經服從曹操,赤壁戰後都沒有反叛,那麼可以相信他們已經滿足於現狀,不會在此時反叛。就算心中不服,那麼多親屬在曹操手中,也只能乖乖聽話。

等到拿下漢中,就等於切斷了關中軍閥的對外聯絡,使關中、涼州完全與其他地區隔開,這樣可以慢慢繼續滲透,實現對這一地區以和平方式完全控制。

從馬超的角度,則要分兩層意思分析。首先從關中軍閥整體,馬超敏銳地發覺,不論曹操進攻張魯是真是假,關中都將陷入危機,曹操對關中的下手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本質區別。曹操對漢中的進攻,不論曹操主觀上為何種意圖,客觀上都對關中諸侯們的割據造成巨大威脅。

關鍵在於諸侯們究竟是否願意放棄自己的割據權力,轉而支持重建一個有序的國家,並且服從曹操的調遣。願意,很簡單,順其自然即可;不願意,那就要開戰。

從馬超個人去分析,關鍵在於他究竟選擇自己的父親、兄弟全家老小几十口人;還是選擇割據關中,為手中權力放手一搏。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筆者一再強調過,馬騰歸順曹操發生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勢力最鼎盛之時,馬騰以身來投自然是真心實意,萬萬不會想到馬超後來會不顧全家安危一意孤行。

《三國志·張既傳》裴松之注引《典略》載:馬超等結反謀,舉約為都督。及約還,超謂約曰:“前鍾司隸任超使取將軍,關東人不可覆信也。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這裡的“約”指韓遂原名韓約,“鍾司隸”即司隸校尉鍾繇,文意非常清楚,就不逐句翻譯了。您沒看錯,在《三國演義》裡以為父報仇為由起兵的馬超,正史上恰恰相反,他完全做好了放棄父親馬騰性命的打算,而且勸說韓遂放棄兒子,他們倆結為父子。

這還不算,更雷人的是,馬騰與韓遂雖然曾結為兄弟,後來卻互相攻殺,韓遂更是曾殺死過馬騰的老婆和孩子,而這也是馬騰離開關中投奔曹操的一大直接原因。儘管估計這個女人不是馬超生母,但這種情況能放下血仇提議結為父子,實在毀三觀。

曹操與韓遂,誰是馬超的仇人不言而喻。馬超在這種情況下一意孤行,只能說是被權力迷住了眼睛,他對於失去唯我獨尊的諸侯權力的恐懼更甚於失去父親兄弟甚至全家人的痛苦,這種行為,用任何戰略戰術的動機分析都很蒼白。

關中諸侯,任何人都可以叛變,唯有馬超不該。而馬超不叛,其他人群龍無首,也不會掀起波瀾。這就是曹操敢於西征張魯的根本原因,曹操是按照正常思維進行決策,沒想到馬超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行動起來異常無情、堅決。

有人認為,曹操執意攻取漢中意在防止劉備先下手,這是不對的。因為鍾繇出兵在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此時劉備還未入蜀。

《三國志·先主傳》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討張魯,內懷恐懼…鬆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所以,曹操這次用兵並未考慮益州,主要目的仍然在關中、涼州。筆者說曹操未料到馬超反叛,也有史料依據。

《三國志·馬超傳》載: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討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

鍾繇、夏侯淵出兵為三月份,馬超反叛後曹操先從荊州徵調曹仁至潼關防守,至七月份才親率大軍趕到。這明顯是初期準備不足的表現,否則如果曹操本來就要逼反關中諸侯,不會抽調曹仁到西部戰線,畢竟荊州直面孫劉聯軍,壓力比關中只大不小。

"

三國良將系列之馬超(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雲

上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歸順曹操,到鄴城為官頤養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荊州望風而降之時,馬騰的決定看起來也是順應大勢。不曾想僅僅數月之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勢突然再次有了懸念。

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馬超對於赤壁之戰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後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打算攻取益州後再聯合馬超對抗曹操,可知馬超不甘於人下的心思並不是祕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很多喜歡三國的朋友習慣把馬超為首的勢力稱為涼州軍閥,其實是不準確的,前一篇文章筆者介紹過,馬騰、馬超父子既非涼州人,也非以涼州為根據地,他們的大本營其實在關中腹地,馬騰在三輔地區經營十多年,給馬超留下的基業就在長安周邊,與涼州相距甚遠。真正把馬超與涼州綁定起來的因素更加戲劇化,具體原因以後再詳談。

駐紮在三輔之地的馬超尚且不服曹操,更西部的涼州當然也不受曹操控制,如此廣大的地區僅在名義上服從曹操,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鍾繇、夏侯淵西征張魯。馬超為首的關中眾軍閥懷疑曹操在玩假途滅虢之計,於是起兵對抗,關中聯軍與曹操的大戰由此展開。

對於這場大戰,《三國演義》可謂濃墨重彩,雙方鬥智鬥勇上演了多場精彩橋段,諸如許褚裸衣戰馬超、曹操割須棄袍、賈詡離間計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不過在歷史上,針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起因,歷來眾說紛紜,看法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曹操就是假途滅虢,藉故逼反關中諸侯,製造開戰理由,以便徹底控制關中及涼州。另一種觀點認為,曹操真的只想打張魯而已,但卻忽略了馬超等人的感受,雙方戰略誤判導致戰端。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司隸校尉轄區,即關中地區,馬超大本營槐裡與長安非常近

對於曹操西征的真實企圖,筆者有以下觀點與大家分享,僅供參考。

第一點,曹操在關中、涼州的控制力。在這片廣大地區,自李傕倒臺,西北軍閥群龍無首後,長期處於群雄並起,大小軍閥各自為政的鬆散狀態。最強大的兩隻力量就是韓遂、馬騰,這兩人起兵早、威望高,勢力最大,但其他小軍閥與其並非上下級,而是各自割據郡縣,時而互相攻伐,時而把酒言歡。

在諸侯林立的雍涼地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雍涼諸侯雖然兵強馬壯,但因為每個人力量都有限,又互為牽制,加上該地區中始終沒有一個真正雄才大略之人出現,所以曹操借朝廷名義滲透雍涼地區擁有很大空間。

不同於其他各州刺史、州牧被袁譚、袁尚、劉備、孫權等實力派佔據,涼州、關中的要職則由曹操空降,最為著名的就是司隸校尉鍾繇。在不能實際控制關中的前提下,關中的最高軍政長官司隸校尉並非由地方軍閥上表擔任,而能夠讓曹操空降,本身就說明這裡的抵抗意志並不是鐵板一塊。至於涼州刺史韋康為首的忠於朝廷(曹操)一派,在馬超席捲涼州時拼死抵抗,也反映出曹操對雍涼地區本身有一定控制力,馬超、韓遂等軍閥只是“半割據”,與孫權、劉備有本質不同。

第二點,關中、涼州軍閥抵抗曹操的決心。接著“半割據”思路往下講,能夠允許曹操空降地方首長,本身就說明關中軍閥們反曹意志並不堅決。他們的實力大小是另一回事,起碼他們從來不是劉備那種反曹死硬派。甚至他們中實力最強之一的馬騰自己都跑去曹操那裡,這最能說明問題。

韓遂、閻行也各自有家屬在曹操處為人質,可以見得他們並非天然反曹派。

第三點,攻打張魯是否必要。對於志在天下的曹操來說,沒有哪一塊地盤是多餘的,漢中這塊要地更無需贅言。但是,筆者說的必要性實際是指緊迫性,從用兵的輕重緩急來看,漢中真的有必要在當時出兵嗎?

這個時期,曹操需要越過關中攻打漢中,對於關中諸侯們的擔憂,曹操真的沒考慮過?張魯佔據漢中多年,對外界並未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意願,本身幾乎不構成威脅。冒著刺激馬超、韓遂的巨大風險遠征張魯,實在不合常理。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那麼曹操到底為何西征,馬超為何執意起兵?

從曹操的角度,他並非假途滅虢,而是真的要攻打張魯。馬超的父親、韓遂的兒子都在自己掌控下,官渡之戰時馬超、韓遂還曾派兵相助,自己派到關中、涼州的地方長官名義上也得到諸侯們的承認,這一切都表明雍涼地區對曹操是支持的。赤壁之戰確實造成很大打擊,但經過幾年修整,曹操已經恢復元氣,關中諸侯更加沒理由反叛自己。

從邊章到董卓再到李傕,西北軍閥給人的印象都是有勇無謀,胸無遠略。既然他們多年來已經服從曹操,赤壁戰後都沒有反叛,那麼可以相信他們已經滿足於現狀,不會在此時反叛。就算心中不服,那麼多親屬在曹操手中,也只能乖乖聽話。

等到拿下漢中,就等於切斷了關中軍閥的對外聯絡,使關中、涼州完全與其他地區隔開,這樣可以慢慢繼續滲透,實現對這一地區以和平方式完全控制。

從馬超的角度,則要分兩層意思分析。首先從關中軍閥整體,馬超敏銳地發覺,不論曹操進攻張魯是真是假,關中都將陷入危機,曹操對關中的下手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本質區別。曹操對漢中的進攻,不論曹操主觀上為何種意圖,客觀上都對關中諸侯們的割據造成巨大威脅。

關鍵在於諸侯們究竟是否願意放棄自己的割據權力,轉而支持重建一個有序的國家,並且服從曹操的調遣。願意,很簡單,順其自然即可;不願意,那就要開戰。

從馬超個人去分析,關鍵在於他究竟選擇自己的父親、兄弟全家老小几十口人;還是選擇割據關中,為手中權力放手一搏。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筆者一再強調過,馬騰歸順曹操發生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勢力最鼎盛之時,馬騰以身來投自然是真心實意,萬萬不會想到馬超後來會不顧全家安危一意孤行。

《三國志·張既傳》裴松之注引《典略》載:馬超等結反謀,舉約為都督。及約還,超謂約曰:“前鍾司隸任超使取將軍,關東人不可覆信也。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這裡的“約”指韓遂原名韓約,“鍾司隸”即司隸校尉鍾繇,文意非常清楚,就不逐句翻譯了。您沒看錯,在《三國演義》裡以為父報仇為由起兵的馬超,正史上恰恰相反,他完全做好了放棄父親馬騰性命的打算,而且勸說韓遂放棄兒子,他們倆結為父子。

這還不算,更雷人的是,馬騰與韓遂雖然曾結為兄弟,後來卻互相攻殺,韓遂更是曾殺死過馬騰的老婆和孩子,而這也是馬騰離開關中投奔曹操的一大直接原因。儘管估計這個女人不是馬超生母,但這種情況能放下血仇提議結為父子,實在毀三觀。

曹操與韓遂,誰是馬超的仇人不言而喻。馬超在這種情況下一意孤行,只能說是被權力迷住了眼睛,他對於失去唯我獨尊的諸侯權力的恐懼更甚於失去父親兄弟甚至全家人的痛苦,這種行為,用任何戰略戰術的動機分析都很蒼白。

關中諸侯,任何人都可以叛變,唯有馬超不該。而馬超不叛,其他人群龍無首,也不會掀起波瀾。這就是曹操敢於西征張魯的根本原因,曹操是按照正常思維進行決策,沒想到馬超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行動起來異常無情、堅決。

有人認為,曹操執意攻取漢中意在防止劉備先下手,這是不對的。因為鍾繇出兵在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此時劉備還未入蜀。

《三國志·先主傳》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討張魯,內懷恐懼…鬆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所以,曹操這次用兵並未考慮益州,主要目的仍然在關中、涼州。筆者說曹操未料到馬超反叛,也有史料依據。

《三國志·馬超傳》載: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討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

鍾繇、夏侯淵出兵為三月份,馬超反叛後曹操先從荊州徵調曹仁至潼關防守,至七月份才親率大軍趕到。這明顯是初期準備不足的表現,否則如果曹操本來就要逼反關中諸侯,不會抽調曹仁到西部戰線,畢竟荊州直面孫劉聯軍,壓力比關中只大不小。

馬超起兵抗曹前的關中局勢,以及馬超與曹操各自的開戰動機

當發現關中聯軍規模太大,夏侯淵、曹仁已經不足以確保安全,曹操才親自出馬,這足以說明事態並非按照曹操預計發展。對於關中,曹操勢在必得沒有錯,但並非以這種大決戰的方式,如筆者之前所說,曹操更希望和平滲透,逐漸強化控制。

曹操志在天下,馬超決意自立,自漢獻帝東遷後已經沉寂許久的關中即將迎來一場大戰。對於關中大戰的經過以及馬超之後的事蹟,筆者還將繼續為您講述。

感興趣的朋友請點個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感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