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明史

是啊,數九寒冬,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的人們,早已鼾聲四起,像以往一樣度過漫漫長夜。突然之間,關中地區天地變色、飛沙走石,聲如轟雷、勢如簸盪,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場特大地震來臨了。在世界地震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死亡人數最多、烈度最大和波及面最廣的地震之一。

根據現代地震學專家的科學推測,華縣地震的震級至少達到了8級,直接烈度為11度。根據震後各個州縣官府上報的統計數據,至少有85萬有名有姓之人喪生於此次地震之中。因此,清代官修《明史》中如此記載,頗見大概情況:

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

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關中天變,民不聊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名單裡,有一位西安府咸寧縣人秦可大,祖輩屬於朝廷匠籍。他的父親秦登舉人出身,在朝廷做了幾年官員之後,辭官回到西安照顧年邁的母親。

1556年地震發生之時,秦可大正在任職蒲州地方,倖存了下來,震後寫下了著名的《地震記》。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明史

是啊,數九寒冬,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的人們,早已鼾聲四起,像以往一樣度過漫漫長夜。突然之間,關中地區天地變色、飛沙走石,聲如轟雷、勢如簸盪,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場特大地震來臨了。在世界地震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死亡人數最多、烈度最大和波及面最廣的地震之一。

根據現代地震學專家的科學推測,華縣地震的震級至少達到了8級,直接烈度為11度。根據震後各個州縣官府上報的統計數據,至少有85萬有名有姓之人喪生於此次地震之中。因此,清代官修《明史》中如此記載,頗見大概情況:

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

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關中天變,民不聊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名單裡,有一位西安府咸寧縣人秦可大,祖輩屬於朝廷匠籍。他的父親秦登舉人出身,在朝廷做了幾年官員之後,辭官回到西安照顧年邁的母親。

1556年地震發生之時,秦可大正在任職蒲州地方,倖存了下來,震後寫下了著名的《地震記》。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嘉靖皇帝

事實上,秦可大一生的仕途並不算太通暢,但是卻因此書名留千古。這次地震有多慘烈呢?秦可大如此寫道,讓人身臨其境:

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重複不能貼褥,聞近榻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

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根據秦可大的觀察,在地震的中心地帶,死者竟然達到了七成之多。難能可貴的是,秦可大已經觀測到距離震中越近,傷亡越大的道理。明朝之時,人們防震意識還比較薄弱,而且陝晉地區農民多住在窯洞之中,地震發生之時容易坍塌,故而傷亡極大。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明史

是啊,數九寒冬,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的人們,早已鼾聲四起,像以往一樣度過漫漫長夜。突然之間,關中地區天地變色、飛沙走石,聲如轟雷、勢如簸盪,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場特大地震來臨了。在世界地震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死亡人數最多、烈度最大和波及面最廣的地震之一。

根據現代地震學專家的科學推測,華縣地震的震級至少達到了8級,直接烈度為11度。根據震後各個州縣官府上報的統計數據,至少有85萬有名有姓之人喪生於此次地震之中。因此,清代官修《明史》中如此記載,頗見大概情況:

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

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關中天變,民不聊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名單裡,有一位西安府咸寧縣人秦可大,祖輩屬於朝廷匠籍。他的父親秦登舉人出身,在朝廷做了幾年官員之後,辭官回到西安照顧年邁的母親。

1556年地震發生之時,秦可大正在任職蒲州地方,倖存了下來,震後寫下了著名的《地震記》。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嘉靖皇帝

事實上,秦可大一生的仕途並不算太通暢,但是卻因此書名留千古。這次地震有多慘烈呢?秦可大如此寫道,讓人身臨其境:

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重複不能貼褥,聞近榻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

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根據秦可大的觀察,在地震的中心地帶,死者竟然達到了七成之多。難能可貴的是,秦可大已經觀測到距離震中越近,傷亡越大的道理。明朝之時,人們防震意識還比較薄弱,而且陝晉地區農民多住在窯洞之中,地震發生之時容易坍塌,故而傷亡極大。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道路裂縫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明史

是啊,數九寒冬,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的人們,早已鼾聲四起,像以往一樣度過漫漫長夜。突然之間,關中地區天地變色、飛沙走石,聲如轟雷、勢如簸盪,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場特大地震來臨了。在世界地震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死亡人數最多、烈度最大和波及面最廣的地震之一。

根據現代地震學專家的科學推測,華縣地震的震級至少達到了8級,直接烈度為11度。根據震後各個州縣官府上報的統計數據,至少有85萬有名有姓之人喪生於此次地震之中。因此,清代官修《明史》中如此記載,頗見大概情況:

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

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關中天變,民不聊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名單裡,有一位西安府咸寧縣人秦可大,祖輩屬於朝廷匠籍。他的父親秦登舉人出身,在朝廷做了幾年官員之後,辭官回到西安照顧年邁的母親。

1556年地震發生之時,秦可大正在任職蒲州地方,倖存了下來,震後寫下了著名的《地震記》。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嘉靖皇帝

事實上,秦可大一生的仕途並不算太通暢,但是卻因此書名留千古。這次地震有多慘烈呢?秦可大如此寫道,讓人身臨其境:

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重複不能貼褥,聞近榻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

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根據秦可大的觀察,在地震的中心地帶,死者竟然達到了七成之多。難能可貴的是,秦可大已經觀測到距離震中越近,傷亡越大的道理。明朝之時,人們防震意識還比較薄弱,而且陝晉地區農民多住在窯洞之中,地震發生之時容易坍塌,故而傷亡極大。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道路裂縫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山河傾頹

從範圍來說,此次地震波及了5省227個縣城,整個華北、華中都有震感,受災區達28萬平方公里。其中,101個縣為重災區,以關中平原、河南西部、山西西部為主,震中區達2700公里,永濟至臨潼之間出現近東西向長100多公里的地震斷裂帶。

河北《碧霞無群聖母行宮記》裡說道:自來地動,未有若此者也。地震發生之時,有的人恰好夜間有事無眠,如此形容這次地震:

起者臥者皆失措,而垣屋無聲皆倒塌矣,忽又見西南天裂,閃閃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狀。

人有墜入水穴而復出者,有墜於水穴之下地複合,他日掘一丈餘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盡改故跡。

天地搖動,地裂數丈,水湧數尺,殿宇為之傾倒。明朝著名文學家張瀚在地震之後途徑陝西,在《鬆窗夢語》一書中這樣記載:嘉靖乙卯冬地震渭南、華州等處,餘自出陝,經渭南縣,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許。意思就是,大地震使得渭南縣城南部街區陷入了一兩丈的大坑之中。

無獨有偶,萬曆《華陽縣誌》中也有記載,地震發生之時:民驚潰走,垣屋盡傾,知縣陳希元等罹變,人畜壓死不可勝計,地裂水湧,人多墜於穴,自乙卯至己末震漸方止,自古災傷無此慘也。意思就是,人們感受到地震驚慌逃跑,但是地面上竟然被震出大坑,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多麼可怕!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明史

是啊,數九寒冬,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的人們,早已鼾聲四起,像以往一樣度過漫漫長夜。突然之間,關中地區天地變色、飛沙走石,聲如轟雷、勢如簸盪,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場特大地震來臨了。在世界地震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死亡人數最多、烈度最大和波及面最廣的地震之一。

根據現代地震學專家的科學推測,華縣地震的震級至少達到了8級,直接烈度為11度。根據震後各個州縣官府上報的統計數據,至少有85萬有名有姓之人喪生於此次地震之中。因此,清代官修《明史》中如此記載,頗見大概情況:

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

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關中天變,民不聊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名單裡,有一位西安府咸寧縣人秦可大,祖輩屬於朝廷匠籍。他的父親秦登舉人出身,在朝廷做了幾年官員之後,辭官回到西安照顧年邁的母親。

1556年地震發生之時,秦可大正在任職蒲州地方,倖存了下來,震後寫下了著名的《地震記》。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嘉靖皇帝

事實上,秦可大一生的仕途並不算太通暢,但是卻因此書名留千古。這次地震有多慘烈呢?秦可大如此寫道,讓人身臨其境:

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重複不能貼褥,聞近榻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

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根據秦可大的觀察,在地震的中心地帶,死者竟然達到了七成之多。難能可貴的是,秦可大已經觀測到距離震中越近,傷亡越大的道理。明朝之時,人們防震意識還比較薄弱,而且陝晉地區農民多住在窯洞之中,地震發生之時容易坍塌,故而傷亡極大。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道路裂縫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山河傾頹

從範圍來說,此次地震波及了5省227個縣城,整個華北、華中都有震感,受災區達28萬平方公里。其中,101個縣為重災區,以關中平原、河南西部、山西西部為主,震中區達2700公里,永濟至臨潼之間出現近東西向長100多公里的地震斷裂帶。

河北《碧霞無群聖母行宮記》裡說道:自來地動,未有若此者也。地震發生之時,有的人恰好夜間有事無眠,如此形容這次地震:

起者臥者皆失措,而垣屋無聲皆倒塌矣,忽又見西南天裂,閃閃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狀。

人有墜入水穴而復出者,有墜於水穴之下地複合,他日掘一丈餘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盡改故跡。

天地搖動,地裂數丈,水湧數尺,殿宇為之傾倒。明朝著名文學家張瀚在地震之後途徑陝西,在《鬆窗夢語》一書中這樣記載:嘉靖乙卯冬地震渭南、華州等處,餘自出陝,經渭南縣,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許。意思就是,大地震使得渭南縣城南部街區陷入了一兩丈的大坑之中。

無獨有偶,萬曆《華陽縣誌》中也有記載,地震發生之時:民驚潰走,垣屋盡傾,知縣陳希元等罹變,人畜壓死不可勝計,地裂水湧,人多墜於穴,自乙卯至己末震漸方止,自古災傷無此慘也。意思就是,人們感受到地震驚慌逃跑,但是地面上竟然被震出大坑,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多麼可怕!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震後碑刻

"

有時候,災難來的悄無聲息,毫無蛛絲馬跡,令人猝不及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有資料記載最為慘烈的自然災害之一。

普通人是經不起波折的。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晚間,從當時的都城北京到西部的關中長安,大部分人都進入了夢鄉。那時候的空氣澄清,夜色中的星光熹微,偶爾有幾隻抗寒的鳥兒發出些許淒厲的叫聲。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明史

是啊,數九寒冬,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的人們,早已鼾聲四起,像以往一樣度過漫漫長夜。突然之間,關中地區天地變色、飛沙走石,聲如轟雷、勢如簸盪,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場特大地震來臨了。在世界地震史上,華縣大地震是死亡人數最多、烈度最大和波及面最廣的地震之一。

根據現代地震學專家的科學推測,華縣地震的震級至少達到了8級,直接烈度為11度。根據震後各個州縣官府上報的統計數據,至少有85萬有名有姓之人喪生於此次地震之中。因此,清代官修《明史》中如此記載,頗見大概情況:

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

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關中天變,民不聊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名單裡,有一位西安府咸寧縣人秦可大,祖輩屬於朝廷匠籍。他的父親秦登舉人出身,在朝廷做了幾年官員之後,辭官回到西安照顧年邁的母親。

1556年地震發生之時,秦可大正在任職蒲州地方,倖存了下來,震後寫下了著名的《地震記》。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嘉靖皇帝

事實上,秦可大一生的仕途並不算太通暢,但是卻因此書名留千古。這次地震有多慘烈呢?秦可大如此寫道,讓人身臨其境:

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重複不能貼褥,聞近榻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

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根據秦可大的觀察,在地震的中心地帶,死者竟然達到了七成之多。難能可貴的是,秦可大已經觀測到距離震中越近,傷亡越大的道理。明朝之時,人們防震意識還比較薄弱,而且陝晉地區農民多住在窯洞之中,地震發生之時容易坍塌,故而傷亡極大。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道路裂縫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山河傾頹

從範圍來說,此次地震波及了5省227個縣城,整個華北、華中都有震感,受災區達28萬平方公里。其中,101個縣為重災區,以關中平原、河南西部、山西西部為主,震中區達2700公里,永濟至臨潼之間出現近東西向長100多公里的地震斷裂帶。

河北《碧霞無群聖母行宮記》裡說道:自來地動,未有若此者也。地震發生之時,有的人恰好夜間有事無眠,如此形容這次地震:

起者臥者皆失措,而垣屋無聲皆倒塌矣,忽又見西南天裂,閃閃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狀。

人有墜入水穴而復出者,有墜於水穴之下地複合,他日掘一丈餘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盡改故跡。

天地搖動,地裂數丈,水湧數尺,殿宇為之傾倒。明朝著名文學家張瀚在地震之後途徑陝西,在《鬆窗夢語》一書中這樣記載:嘉靖乙卯冬地震渭南、華州等處,餘自出陝,經渭南縣,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許。意思就是,大地震使得渭南縣城南部街區陷入了一兩丈的大坑之中。

無獨有偶,萬曆《華陽縣誌》中也有記載,地震發生之時:民驚潰走,垣屋盡傾,知縣陳希元等罹變,人畜壓死不可勝計,地裂水湧,人多墜於穴,自乙卯至己末震漸方止,自古災傷無此慘也。意思就是,人們感受到地震驚慌逃跑,但是地面上竟然被震出大坑,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多麼可怕!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震後碑刻

關中天變:明代嘉靖朝華縣大地震簡史

震後碑刻

倖存者回憶,地震發生之時,“出戶立站不定,只見樹梢點地,房倒歪斜”。很明顯,8級的大地震,不僅農村傷亡慘重,當時的西安城也破壞嚴重,官府、學校、倉庫、集市、公廨、監房、書院等公共設施幾乎全部遭到損害,省府州縣運轉系統幾乎陷入癱瘓。朝廷獲悉災情之後,急調糧食入陝,並派出官員沿途安撫,但杯水車薪,不少老百姓是地震後的次生災害死亡的,如瘟疫、疾病、洪水、塌方、飢餓等。地震發生之後,《中國地震目錄》寫道:

華山諸峪水北瀦沃野,渭河漲壅數日。華縣、渭南、華陰及朝邑、蒲州等處尤甚。

郡城邑鎮皆陷沒,塔崩、橋毀、碑折斷,城垣、廟宇、官衙、民廬傾頹摧圮,一望丘墟,人煙幾絕兩千裡。

老百姓的房屋抗震性是比較差的。秦可大在《地震記》中記錄了倖存者的經驗:率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也就是說地震發生之時,來不及的話不可隨意亂跑,而是應該迅速找尋掩體、保護好頭部脊椎,或許可以生存下來。

能夠想到,古代交通技術條件有限,地震之後,民心思變,糧食奇缺,災後重建難度極大。加上關中連年大旱,老百姓常年青黃不接,更何況發生這麼大的地震,社會撕裂與痛苦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彌合。嘉靖皇帝命令各地疏導百姓,統計災情,不可玩忽職守。明人宗臣有詩記載災區之苦:

地顫山愁千萬裡,奇峰片片下沉水。黃河直上峰頭座,忽散人家室屋裡。

往往屋上游赤鯉,千門萬戶半作鬼,廣廈高宮盡成土,白日不聞父老哭。

地震災情慘劇,滑坡坍塌事件層出不窮。而且,河道大變,使得水位漲落不定,部分地區又發生水災。嘉靖皇帝不久之後不得不下了罪己詔,朝廷亦下旨要求:地方災變非常,遣官祭神、賑恤等項事宜,不許敷衍瞞報。

在傳統時代,天人感應之說盛行,人們相信地震是上天的警示,於是祭祀也是一種心理撫慰。各地刻碑記錄此事,祭祀神明,以求一方安寧。目前能夠看到地震的詳細信息,和碑刻資料關係密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