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座城市的房子要三年才能賣完!誰將成為下一個鶴崗?

鶴崗 投資 三亞 廈門 經濟 深圳 買房參謀 2019-06-11

無論是在什麼市場,只要有商品,就有供需關係。

供需,直接影響商品價格;而一個城市的住宅庫存,則直接反映該城市商品房的供需關係。

深圳,過去7年裡中國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從一個小小的經濟特區發展到如今的超級城市,深圳經歷了人口的飛速膨脹——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深圳這座城市早在規劃之初就註定的發展瓶頸:土地資源匱乏。需求和供給的兩極化製造出了全球第五的高房價。

鶴崗,2019年房地產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地名。“白菜價”成為當地房價的代名詞,100平米左右的房子總價幾萬元,聽起來像個段子,卻成為了一個帶有魔幻主義色彩的現實。昔日的傳統資源型城市產業衰退,人口持續流失,沒有人買,房子的一切附加價值都被剝離,不過是遮風避雨的一個場所而已。

哪些城市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深圳?下一個鶴崗又潛藏在哪幾個城市之中?從城市的住宅庫存量中,大概可以窺見一二。

一、整體走勢


如何定義住宅庫存?城市住宅庫存量為取得預售許可證但沒有出售的住宅項目,包括期房和現房。庫存量是反應城市商品房供需關係最為直接的指標之一。

我們都知道“去庫存”這個概念,這個口號喊得最響的時候,是棚改高潮過後三四線城市住宅庫存規模爆炸的時候。庫存過高有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就是下一個鶴崗的誕生。

如今,全國範圍的“去庫存”大戰也已接近尾聲,那些成功去庫存的城市,才避免了和鶴崗同樣的命運。

這九座城市的房子要三年才能賣完!誰將成為下一個鶴崗?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從15年年初開始到18年上半年,全國整體都處於一個“去庫存”的大週期中。去年9月份以來,百城住宅庫存開始步入上行通道,與這段時間房地產交易的冷淡息息相關。

宏觀層面的重要趨勢有兩條:

1.今年年初開始,全國住宅庫存量下降。截至三月份的數據,全國百城住宅庫存去化週期為10.2個月,這個數字實際上是處於一個比較健康的範圍。這也和“小陽春”的行情相照應,市場交易要好於預期。

2.三四線城市庫存持續上升。從數據上看,一、二和三四線城市庫存總量的環比增速分別為-1.1%、-1.7%和0.4%,也就是說,當一二線城市的庫存持續降低時,三四線的去化壓力卻在增大。

這九座城市的房子要三年才能賣完!誰將成為下一個鶴崗?


並不意外,三四線城市的樓市警鐘又在敲響。


二、具體到城市,哪些城市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鶴崗?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多長時間的去化週期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範疇?

自然資源部提出的“庫存五分法”概念,對商品住宅庫存消化週期和對應的供地節奏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即:

消化週期36個月以上的,停止供地;

18-36個月的,適當減少供地;

12-18個月的,維持供地節奏;

6-12個月的,增加供地;

6個月以下的,顯著增加並加快供地。

這個概念,讓我們對城市庫存的健康程度有了一個非常明晰的認知。

對照這個標準,我們來看具體城市。

處於“停止供地”或“減少供地”範疇的,一共有15座城市。其中庫存量前十的城市,去庫存週期已經超過了兩年。從庫存量看,這些城市基本可以被劃入“危險”範疇。


這九座城市的房子要三年才能賣完!誰將成為下一個鶴崗?



參謀長想點名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城市:

1.三亞、廈門

把這兩座城市歸為同類,是因為它們都是在上一輪週期中被炒得火熱的城市。如今,兩座城市的住宅庫存量都居高不下,究竟是什麼原因?

先看三亞,到三月份為止,商品住宅的庫存量高居全國第一。

在大眾眼裡,三亞是旅遊度假之城;在房地產從業者眼裡,三亞就是房地產投資之城。極度依賴房地產,對於任何城市來說都是危險的。三亞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極力想要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但是在參謀長看來,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對於三亞來說,其自然氣候條件對於當地房地產市場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優勢,但問題就在於,只要調控不鬆,外地投資者進入不了三亞,對於三亞的樓市來說就是災難級的打擊。因此,短期來看,三亞的去庫存會是一個難題,房價預期也並不樂觀,參謀長暫時也不建議粉絲再去觸及。

再看廈門,當潮水退去,廈門已經漸漸暴露出其房價水平與市場真實需求不相匹配的部分,泡沫破裂的風險較高。

2.北京

當北京也出現在庫存量預警的行列,可能很多粉絲會感到驚訝。

如何解讀北京庫存量的上升?

1.大量限競房的入市,是北京庫存上升的主要原因。

2.一線城市的住宅存銷比整體存在拉昇趨勢,是因為城市預售證管控放寬,高端樓盤入市節奏加快。

實際上,對於一線城市來說,庫存量的上升是有助於房價穩定的,並無系統性風險存在。

3.其餘三四線城市

剩下的三四線城市,基本可以被歸於一類。如果說中國將誕生下一個鶴崗,那麼參謀長認為這些城市首當其衝。

這些城市,有些是在棚改的推進過程中看到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捷徑,因而大肆賣地興建住宅,遠遠超出了真實的去化速度;

有些是被居心不良的炒房者肆意抬價,造成市場繁榮的假象,以至於房屋過剩無法消化;

有些則是處在產業轉型、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城市面臨發展瓶頸同時也失去留人能力,大量人口外流,導致當地的去庫存能力大幅下降……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高危漏洞,存在崩盤的可能。

當然,有些城市可以通過控制土地供給的節奏實現較好的去庫存效果,但這仍然必須建立在當地有足夠的真實需求的前提之上。

三、哪些城市市場火熱?

與去化週期高達三年之久的城市相比,也有一些城市的商品住宅庫存已經被列入“加快供地”範疇,從側面也反應了這些城市房地產交易的火熱。

參謀長將這些城市名單羅列給各位粉絲,瀏覽這份名單,可以發現它們與近幾個月市場比較活躍的城市名單高度重合。參謀長認為,如果有投資方面的考量,處於這份名單中的城市收益前景更為樂觀。


這九座城市的房子要三年才能賣完!誰將成為下一個鶴崗?



當然,這一說法不是絕對的。庫存狀況只是衡量一個城市樓市發展潛力的單一指標,一定程度能夠反應當地市場的健康與否,但並不能作為投資參考的絕對標準。至於哪些城市更值得被看好,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參謀長在本文中不做過多論述,但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再為大家做深入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