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2019年6月,對於廣大莘莘學子來說,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6月24日,在萬人矚目之中, 龍崗學校折桂三秦,再攀登新高,文理科奪魁連元,特優生群星薈萃。清華北大上線23人,一本上線率92.9%,二本上線率99.2%。漢中市龍崗學校作為全國民辦校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教育質量百強學校、全國十佳特色學校、教育部重點聯繫的特色學校、陝西省民辦示範學校、陝西省素質教育與師德師風先進學校等等。已經初步鑄就了自己的優質品牌,探索出了一條由“民辦學校”到“知名學校”的嬗變之路。

在這華彩綻放、收穫喜慶的時刻,龍崗師生在想什麼?說什麼?今後又將有何新的打算和目標?龍崗管理團隊,他們又有哪些新的規劃與思路?學校又遇到了哪些辦學的困惑與挑戰?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舟共濟,迎難而上?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如何理解、關注與支持學校,使龍崗教育的航船破浪前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2019年6月,對於廣大莘莘學子來說,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6月24日,在萬人矚目之中, 龍崗學校折桂三秦,再攀登新高,文理科奪魁連元,特優生群星薈萃。清華北大上線23人,一本上線率92.9%,二本上線率99.2%。漢中市龍崗學校作為全國民辦校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教育質量百強學校、全國十佳特色學校、教育部重點聯繫的特色學校、陝西省民辦示範學校、陝西省素質教育與師德師風先進學校等等。已經初步鑄就了自己的優質品牌,探索出了一條由“民辦學校”到“知名學校”的嬗變之路。

在這華彩綻放、收穫喜慶的時刻,龍崗師生在想什麼?說什麼?今後又將有何新的打算和目標?龍崗管理團隊,他們又有哪些新的規劃與思路?學校又遇到了哪些辦學的困惑與挑戰?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舟共濟,迎難而上?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如何理解、關注與支持學校,使龍崗教育的航船破浪前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懷抱初心,舉教報桑梓

走進龍崗,看見校園裡,一面面生動的文化牆;校史館裡,一件件令人炫目的展品;學生成果館裡,一樽樽精美的手工藝品;傾聽著一個個優秀學子勵志成才的故事……

可是,人們怎能忘記,這一切輝煌的背後,有多少無悔的付出,奮鬥的心聲與艱辛的歷程?時光,把我們帶到了龍崗教育的原點——龍崗人夢想出發的地方……

2004年,漢中市龍崗學校、藝苑集團公司創始人正處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懷著博大的愛國情懷、教育情懷、造福漢中人民的家鄉情懷,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全力創辦了龍崗學校。起初,不少人對他們興辦學校並不理解。辦學難,教育孩子更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社會環境尚不成熟,投資見效慢。有人甚至說:辦學是腦子進水了。

但是,社會上的閒言碎語擋不住創始人們興學報桑梓的決心。為了辦好龍崗學校,他們先後考察了長三角、珠三角的三十多所民辦學校,借鑑了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辦學經驗。2004年,他們果斷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前期投資1.76億元建設龍崗學校。學校建設工作由於金融政策和西部發展觀念落後等原因,沒有得到銀行的支持,為此,工期延後兩年,加上物價上漲,最終投資超過之前的預期,公司用盡全力決意要辦成這件大事,全漢中人民都在熱切地關注著,期盼著。

學校於2005年3月奠基,2005年4月15日,中國愛工委決定龍崗學校設立“愛心教育基地”,2005年4月2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藝苑居住區視察,使公司領導備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辦好學校的決心與信心。

然而,白手起家辦教育談何容易?一缺資金,二缺設備,三缺教師。公司千方百計挖潛,並在前期投資1.76億資金的基礎上繼續投資,傾其全力,每年平均注入資金2000萬左右,保證了學校的竣工並投入運行。保證了學校從創建之初,就立足於高起點、高目標,遵循“創業、創新、創造”的理念,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全力打造西北一流品牌學校,填補陝南優質民辦教育空白。經過11個學年的奮力拼搏,學校緊緊圍繞“為中華民族培養時代英才”的奮鬥目標,高舉優質教育大旗,向社會傳播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向社會展示了龍崗教育的先進魅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2019年6月,對於廣大莘莘學子來說,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6月24日,在萬人矚目之中, 龍崗學校折桂三秦,再攀登新高,文理科奪魁連元,特優生群星薈萃。清華北大上線23人,一本上線率92.9%,二本上線率99.2%。漢中市龍崗學校作為全國民辦校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教育質量百強學校、全國十佳特色學校、教育部重點聯繫的特色學校、陝西省民辦示範學校、陝西省素質教育與師德師風先進學校等等。已經初步鑄就了自己的優質品牌,探索出了一條由“民辦學校”到“知名學校”的嬗變之路。

在這華彩綻放、收穫喜慶的時刻,龍崗師生在想什麼?說什麼?今後又將有何新的打算和目標?龍崗管理團隊,他們又有哪些新的規劃與思路?學校又遇到了哪些辦學的困惑與挑戰?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舟共濟,迎難而上?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如何理解、關注與支持學校,使龍崗教育的航船破浪前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懷抱初心,舉教報桑梓

走進龍崗,看見校園裡,一面面生動的文化牆;校史館裡,一件件令人炫目的展品;學生成果館裡,一樽樽精美的手工藝品;傾聽著一個個優秀學子勵志成才的故事……

可是,人們怎能忘記,這一切輝煌的背後,有多少無悔的付出,奮鬥的心聲與艱辛的歷程?時光,把我們帶到了龍崗教育的原點——龍崗人夢想出發的地方……

2004年,漢中市龍崗學校、藝苑集團公司創始人正處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懷著博大的愛國情懷、教育情懷、造福漢中人民的家鄉情懷,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全力創辦了龍崗學校。起初,不少人對他們興辦學校並不理解。辦學難,教育孩子更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社會環境尚不成熟,投資見效慢。有人甚至說:辦學是腦子進水了。

但是,社會上的閒言碎語擋不住創始人們興學報桑梓的決心。為了辦好龍崗學校,他們先後考察了長三角、珠三角的三十多所民辦學校,借鑑了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辦學經驗。2004年,他們果斷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前期投資1.76億元建設龍崗學校。學校建設工作由於金融政策和西部發展觀念落後等原因,沒有得到銀行的支持,為此,工期延後兩年,加上物價上漲,最終投資超過之前的預期,公司用盡全力決意要辦成這件大事,全漢中人民都在熱切地關注著,期盼著。

學校於2005年3月奠基,2005年4月15日,中國愛工委決定龍崗學校設立“愛心教育基地”,2005年4月2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藝苑居住區視察,使公司領導備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辦好學校的決心與信心。

然而,白手起家辦教育談何容易?一缺資金,二缺設備,三缺教師。公司千方百計挖潛,並在前期投資1.76億資金的基礎上繼續投資,傾其全力,每年平均注入資金2000萬左右,保證了學校的竣工並投入運行。保證了學校從創建之初,就立足於高起點、高目標,遵循“創業、創新、創造”的理念,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全力打造西北一流品牌學校,填補陝南優質民辦教育空白。經過11個學年的奮力拼搏,學校緊緊圍繞“為中華民族培養時代英才”的奮鬥目標,高舉優質教育大旗,向社會傳播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向社會展示了龍崗教育的先進魅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龍崗特質:走一條教育創新之路

龍崗學校為何在短短的十年間便聞名於天漢、聞達於三秦?龍崗教育捷報頻傳、高歌猛進,創造了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聽從漢中市黨委政府,南鄭區黨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事事處處講原則,守規矩,任何時候把緊緊依靠黨委和政府視作學校興衰的生命線。

學校堅持“優質教育,品牌學校”的定位,追求“建中華名校,育民族英才”的願景目標。踐行“集才凝智、人文關懷,關注個性、創造成功,超越教化、心靈耕耘”的辦學理念,秉承“惜時進取、自強不息、永奪第一、絕不放棄”的龍崗精神,弘揚“向學、向上、向善”的校風,遵循“靜聽善思、博學篤行”的校訓,培養“求真、求實、求細、求美”的學風。

學校堅持走一條特色化教育之路,堅持在以下七個方面不斷創新。

一是培養模式創新。學校以“研究每一個、幫助每一個、發展每一個”作為教學指導思想,遵循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在班級設置、課時安排、校本課程開發、個性發展與指導、能力提高與幫扶、教師培養與指導六個方面不斷優化與創新,通過調整教與學的關係,解放與發展教育生產力。

二是課程設置創新。學校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一方面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課程,保證每一個學生接受高品質的教育服務,另一方面開設了活動課、選修課、特長課、德育課、閱讀課、寫字課、心理健康課七大類校本課程,形成了比較豐富的課程體系,為儘可能多的學生提供了選擇可能。

三是課堂教學創新。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學校提出了“關注個性、創造成功”的教學策略,確定了“以學論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總結並形成了以“讀一讀、試一試、講一講、練一練、記一記”為核心的五環節高效教學法,明確了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練習課、自習課的運行標準和運行流程,優化了教學環節、提高了教學效能。

四是教學方法創新。在教學方法上,學校堅持“為學習者服務”的主導思想,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參與度為評價標準,推行“啟發、探究、討論、點撥、觀察與實驗”五種高效教學方法,讓學生會學、學會、樂學,並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

五是學生學習方法創新。為了指導學生高效學習,學校提出了學生學習的六認真自主管理,即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作業、認真糾錯、認真考試、認真反思總結;指導學生建立了七項有效學習法,即計劃單、語言庫、錯題本、記憶卡、試卷簿、知識樹、反思本,用科學高效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來提高效率,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六是考試與評價方法創新。學校堅持“進步就是成功、提高就是優秀”的考試與評價觀,把課程標準、國家教材、考試說明整合起來,在試題設置、試題容量、試題難度三個方面做出嚴格而又具體的要求,尊重學生的基礎與起點、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是學生心理輔導方法創新。學校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夢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追求”為目標,建立了陝南條件最好的學生心理素質拓展中心,安排10位專兼職教師,通過聆聽、移情、暗示、疏洩、領悟等好的方法,消解學習壓力,提升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就這樣,龍崗學校堅持優質化、特色化的創新辦學之路,完成了化蛹為蝶的滄桑鉅變。

篳路藍縷,歷盡艱辛始見金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總是具有兩重性的。龍崗學校在譜寫教育傳奇的同時,也會遇到許多障礙與瓶頸。比如經費、比如招生等等。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對學校的期望與訴求不斷提高,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創辦之初,國家開發銀行曾答應給予貸款支持,學校手續、校園建設、基礎教學設施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公司於2008年6月26日正式向國開行陝西省分行申請4800萬元貸款,幾經周折,正當龍崗急需資金時,貸款卻始終不下來。為什麼融不到資金?因為當時方方面面都不看好龍崗、不支持龍崗、不認可龍崗,沒有人願意拿巨資冒風險做實驗。學校五位創始人克服困難,多方籌資融資,原計劃投資規模和資金在建設中不斷增大。而今學校已經累計投資總額達5.4億元人民幣。這也給學校的財務運行帶來了困難:

一是學校負債大,虧損大。大家看到現在的“能上龍崗學校而自豪”的是眾多家長,想方設法、“擠破頭”送子女來龍崗學校,學校四周道路被堵到水洩不通的壯觀場面,但是,回過頭來再想想十年前無名氣、無財力、無背景的龍崗學校,其創業辦學之壓力、之艱辛,非親力親為不會有感同身受之驚歎。

學校開學之初,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一方面為了打造優質教師團隊,無論是薪資、住房,還是全國乃至國際交流、學習深造、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厚條件。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完成招生計劃,為了讓家長敢於把自己孩子放心交給學校,學校給予管理團隊較高的待遇優惠。學校運行之初數年裡公司處在賠錢辦學狀態。前些年,學校經費通過藝苑房產公司開發項目獲取的利潤進行支撐和填補,緩解了學校的經營虧損,基本能維持學校發展。但隨著國家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調控,近年來藝苑房產公司開發建設規模已處於收縮、待發展狀態,從2017年開始已經無力為學校提供太多的財力支持。加之龍崗學校多年來寅吃卯糧,原通過房產公司建校的貸款至今未還完,每年還得承擔高額銀行利息。(“寅吃卯糧”即:每年3月開始收學費,這個學費是供下學年度使用的工資和經營費用,費用期間是當年9月1日至次年8月底。也就是本學期3月份已開始使用下學年的費用。學校直到6月下旬才逐步收學費,空擋期近3個月,資金短缺到集團總部和學校發起自救地步:職工集資才保證了學校工資和經營費用)。

二是學校債務比較大。為了學校的基本生存和長遠發展,學校舉步維艱,不得不繼續向銀行貸款。目前已達最高限度。(截止2018年底,以龍崗學校為主體向南鄭農商銀行和漢中市建設銀行開發區支行分別貸款共計6000萬元,向學校職工內部舉債2656萬元)每年承受還本還息的資金壓力,沉重的財務負債已壓得學校難以支撐。

三是教學設施設備亟待更新。建校11年來,校舍及各種教學設施設備不能適應現代教學功能要求,不能滿足新時期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需要。為了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2019年初投資約3500萬元開工建設了學校文化活動中心,現已經進入裝修階段。要保證這些基礎維修及工程建設能及早投入正常使用,滿足學校的教學功能,都需要鉅額資金去支付。

四是優秀師資的競爭不斷加劇。建校11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加大,教師薪資福利每年以8-12%的速度遞增。2018年以來,多所具有規模的民辦學校在漢中落地,給漢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形成了惡性競爭的不良氛圍,部分民辦學校不擇手段,以高薪和高職為誘惑,搶奪學校骨幹教師和優秀管理人才。

同時,國家公辦學校為了加強鞏固自身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在工資薪金、福利待遇、職稱晉升方面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樣也在經濟方面刺激龍崗學校。為了進一步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控制骨幹教師流失率,除了“情感留人,事業留人”外,更要做好“待遇留人”,不僅對教師的薪酬福利進行大幅度的調升,還要提供教師學習深造、職業晉升的機會,學校辦學成本也隨之攀升。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2019年6月,對於廣大莘莘學子來說,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6月24日,在萬人矚目之中, 龍崗學校折桂三秦,再攀登新高,文理科奪魁連元,特優生群星薈萃。清華北大上線23人,一本上線率92.9%,二本上線率99.2%。漢中市龍崗學校作為全國民辦校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教育質量百強學校、全國十佳特色學校、教育部重點聯繫的特色學校、陝西省民辦示範學校、陝西省素質教育與師德師風先進學校等等。已經初步鑄就了自己的優質品牌,探索出了一條由“民辦學校”到“知名學校”的嬗變之路。

在這華彩綻放、收穫喜慶的時刻,龍崗師生在想什麼?說什麼?今後又將有何新的打算和目標?龍崗管理團隊,他們又有哪些新的規劃與思路?學校又遇到了哪些辦學的困惑與挑戰?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舟共濟,迎難而上?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如何理解、關注與支持學校,使龍崗教育的航船破浪前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懷抱初心,舉教報桑梓

走進龍崗,看見校園裡,一面面生動的文化牆;校史館裡,一件件令人炫目的展品;學生成果館裡,一樽樽精美的手工藝品;傾聽著一個個優秀學子勵志成才的故事……

可是,人們怎能忘記,這一切輝煌的背後,有多少無悔的付出,奮鬥的心聲與艱辛的歷程?時光,把我們帶到了龍崗教育的原點——龍崗人夢想出發的地方……

2004年,漢中市龍崗學校、藝苑集團公司創始人正處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懷著博大的愛國情懷、教育情懷、造福漢中人民的家鄉情懷,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全力創辦了龍崗學校。起初,不少人對他們興辦學校並不理解。辦學難,教育孩子更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社會環境尚不成熟,投資見效慢。有人甚至說:辦學是腦子進水了。

但是,社會上的閒言碎語擋不住創始人們興學報桑梓的決心。為了辦好龍崗學校,他們先後考察了長三角、珠三角的三十多所民辦學校,借鑑了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辦學經驗。2004年,他們果斷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前期投資1.76億元建設龍崗學校。學校建設工作由於金融政策和西部發展觀念落後等原因,沒有得到銀行的支持,為此,工期延後兩年,加上物價上漲,最終投資超過之前的預期,公司用盡全力決意要辦成這件大事,全漢中人民都在熱切地關注著,期盼著。

學校於2005年3月奠基,2005年4月15日,中國愛工委決定龍崗學校設立“愛心教育基地”,2005年4月2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藝苑居住區視察,使公司領導備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辦好學校的決心與信心。

然而,白手起家辦教育談何容易?一缺資金,二缺設備,三缺教師。公司千方百計挖潛,並在前期投資1.76億資金的基礎上繼續投資,傾其全力,每年平均注入資金2000萬左右,保證了學校的竣工並投入運行。保證了學校從創建之初,就立足於高起點、高目標,遵循“創業、創新、創造”的理念,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全力打造西北一流品牌學校,填補陝南優質民辦教育空白。經過11個學年的奮力拼搏,學校緊緊圍繞“為中華民族培養時代英才”的奮鬥目標,高舉優質教育大旗,向社會傳播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向社會展示了龍崗教育的先進魅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龍崗特質:走一條教育創新之路

龍崗學校為何在短短的十年間便聞名於天漢、聞達於三秦?龍崗教育捷報頻傳、高歌猛進,創造了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聽從漢中市黨委政府,南鄭區黨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事事處處講原則,守規矩,任何時候把緊緊依靠黨委和政府視作學校興衰的生命線。

學校堅持“優質教育,品牌學校”的定位,追求“建中華名校,育民族英才”的願景目標。踐行“集才凝智、人文關懷,關注個性、創造成功,超越教化、心靈耕耘”的辦學理念,秉承“惜時進取、自強不息、永奪第一、絕不放棄”的龍崗精神,弘揚“向學、向上、向善”的校風,遵循“靜聽善思、博學篤行”的校訓,培養“求真、求實、求細、求美”的學風。

學校堅持走一條特色化教育之路,堅持在以下七個方面不斷創新。

一是培養模式創新。學校以“研究每一個、幫助每一個、發展每一個”作為教學指導思想,遵循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在班級設置、課時安排、校本課程開發、個性發展與指導、能力提高與幫扶、教師培養與指導六個方面不斷優化與創新,通過調整教與學的關係,解放與發展教育生產力。

二是課程設置創新。學校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一方面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課程,保證每一個學生接受高品質的教育服務,另一方面開設了活動課、選修課、特長課、德育課、閱讀課、寫字課、心理健康課七大類校本課程,形成了比較豐富的課程體系,為儘可能多的學生提供了選擇可能。

三是課堂教學創新。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學校提出了“關注個性、創造成功”的教學策略,確定了“以學論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總結並形成了以“讀一讀、試一試、講一講、練一練、記一記”為核心的五環節高效教學法,明確了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練習課、自習課的運行標準和運行流程,優化了教學環節、提高了教學效能。

四是教學方法創新。在教學方法上,學校堅持“為學習者服務”的主導思想,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參與度為評價標準,推行“啟發、探究、討論、點撥、觀察與實驗”五種高效教學方法,讓學生會學、學會、樂學,並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

五是學生學習方法創新。為了指導學生高效學習,學校提出了學生學習的六認真自主管理,即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作業、認真糾錯、認真考試、認真反思總結;指導學生建立了七項有效學習法,即計劃單、語言庫、錯題本、記憶卡、試卷簿、知識樹、反思本,用科學高效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來提高效率,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六是考試與評價方法創新。學校堅持“進步就是成功、提高就是優秀”的考試與評價觀,把課程標準、國家教材、考試說明整合起來,在試題設置、試題容量、試題難度三個方面做出嚴格而又具體的要求,尊重學生的基礎與起點、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是學生心理輔導方法創新。學校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夢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追求”為目標,建立了陝南條件最好的學生心理素質拓展中心,安排10位專兼職教師,通過聆聽、移情、暗示、疏洩、領悟等好的方法,消解學習壓力,提升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就這樣,龍崗學校堅持優質化、特色化的創新辦學之路,完成了化蛹為蝶的滄桑鉅變。

篳路藍縷,歷盡艱辛始見金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總是具有兩重性的。龍崗學校在譜寫教育傳奇的同時,也會遇到許多障礙與瓶頸。比如經費、比如招生等等。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對學校的期望與訴求不斷提高,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創辦之初,國家開發銀行曾答應給予貸款支持,學校手續、校園建設、基礎教學設施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公司於2008年6月26日正式向國開行陝西省分行申請4800萬元貸款,幾經周折,正當龍崗急需資金時,貸款卻始終不下來。為什麼融不到資金?因為當時方方面面都不看好龍崗、不支持龍崗、不認可龍崗,沒有人願意拿巨資冒風險做實驗。學校五位創始人克服困難,多方籌資融資,原計劃投資規模和資金在建設中不斷增大。而今學校已經累計投資總額達5.4億元人民幣。這也給學校的財務運行帶來了困難:

一是學校負債大,虧損大。大家看到現在的“能上龍崗學校而自豪”的是眾多家長,想方設法、“擠破頭”送子女來龍崗學校,學校四周道路被堵到水洩不通的壯觀場面,但是,回過頭來再想想十年前無名氣、無財力、無背景的龍崗學校,其創業辦學之壓力、之艱辛,非親力親為不會有感同身受之驚歎。

學校開學之初,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一方面為了打造優質教師團隊,無論是薪資、住房,還是全國乃至國際交流、學習深造、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厚條件。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完成招生計劃,為了讓家長敢於把自己孩子放心交給學校,學校給予管理團隊較高的待遇優惠。學校運行之初數年裡公司處在賠錢辦學狀態。前些年,學校經費通過藝苑房產公司開發項目獲取的利潤進行支撐和填補,緩解了學校的經營虧損,基本能維持學校發展。但隨著國家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調控,近年來藝苑房產公司開發建設規模已處於收縮、待發展狀態,從2017年開始已經無力為學校提供太多的財力支持。加之龍崗學校多年來寅吃卯糧,原通過房產公司建校的貸款至今未還完,每年還得承擔高額銀行利息。(“寅吃卯糧”即:每年3月開始收學費,這個學費是供下學年度使用的工資和經營費用,費用期間是當年9月1日至次年8月底。也就是本學期3月份已開始使用下學年的費用。學校直到6月下旬才逐步收學費,空擋期近3個月,資金短缺到集團總部和學校發起自救地步:職工集資才保證了學校工資和經營費用)。

二是學校債務比較大。為了學校的基本生存和長遠發展,學校舉步維艱,不得不繼續向銀行貸款。目前已達最高限度。(截止2018年底,以龍崗學校為主體向南鄭農商銀行和漢中市建設銀行開發區支行分別貸款共計6000萬元,向學校職工內部舉債2656萬元)每年承受還本還息的資金壓力,沉重的財務負債已壓得學校難以支撐。

三是教學設施設備亟待更新。建校11年來,校舍及各種教學設施設備不能適應現代教學功能要求,不能滿足新時期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需要。為了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2019年初投資約3500萬元開工建設了學校文化活動中心,現已經進入裝修階段。要保證這些基礎維修及工程建設能及早投入正常使用,滿足學校的教學功能,都需要鉅額資金去支付。

四是優秀師資的競爭不斷加劇。建校11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加大,教師薪資福利每年以8-12%的速度遞增。2018年以來,多所具有規模的民辦學校在漢中落地,給漢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形成了惡性競爭的不良氛圍,部分民辦學校不擇手段,以高薪和高職為誘惑,搶奪學校骨幹教師和優秀管理人才。

同時,國家公辦學校為了加強鞏固自身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在工資薪金、福利待遇、職稱晉升方面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樣也在經濟方面刺激龍崗學校。為了進一步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控制骨幹教師流失率,除了“情感留人,事業留人”外,更要做好“待遇留人”,不僅對教師的薪酬福利進行大幅度的調升,還要提供教師學習深造、職業晉升的機會,學校辦學成本也隨之攀升。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瓶頸與對策:走依法辦學與科學辦學之路

任何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在突破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更大。在龍崗學校走過十年的發展歷程之後,更多更大的困難已擺在他們的面前。如何克服?如何對策?經過調查研究,提議如下: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拓寬渠道,建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大力扶持龍崗學校,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持民辦教育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而現實的情況是,有關政策左右搖擺,致使辦學之路越走越窄。

二、民辦學校要生存必須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必須走高端發展之路。因此,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應有一定的市場化操作程序,不能和公辦學校一刀切。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之十七條規定:民辦學校“保障依法自主辦學。”政府與相關部門應允許學校有一定的辦學自主權。“在核定的辦學規模內自主確定招生範圍和年度招生計劃。”“各地不得對民辦學校跨區域招生設置障礙”。

三、堅持龍崗學校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是民辦學校的發展的關鍵,民辦學校應正確處理短期與長期、數量和質量、公益性和盈利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防範短期效益和辦學風險。可持續發展應依靠校長與廣大專家和教師辦學,給校長以充分的決定權力與自主權,充分調動管理團隊的辦學智慧與創造性。

四、進一步加強學校的體制、機制與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做到四個良好結合:一是堅持人才、資本、技術的良好結合;二是企業家和教育家的良好結合;三是依靠專家辦學和遵循市場規律的良好結合;四是依靠廣大教師與教育規律的有機結合。

五、實施人才強校工程。龍崗學校要堅持人才立校的發展思路,一方面要廣納人才、聚集人才;另一方面,要培養和提高人才的素養。學校要堅持教師發展、學生髮展兩個發展同步進行,除了進一步改善教師待遇外.要把培訓作為最大的福利,建立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並以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六、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品牌建設。龍崗學校的品牌是質量、特色、服務、形象四要素的完美結合,學校要把質量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精心打造,同時,形成自己獨有的辦學精神、辦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在此基礎上,高舉教育服務的大旗,實施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三滿意工程,不僅如此,還要注意維護自己的形象,形象好才能得天下、得生源。

在國務院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民辦教育被界定為“教育事業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明確提出“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對此,漢中市龍崗學校充滿期待,充滿信心。相信,有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科學指導和嚴格管理,加之自身的拼搏和創新,漢中市龍崗學校一定能創造陝西省民辦基礎教育事業的新亮點和新輝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2019年6月,對於廣大莘莘學子來說,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6月24日,在萬人矚目之中, 龍崗學校折桂三秦,再攀登新高,文理科奪魁連元,特優生群星薈萃。清華北大上線23人,一本上線率92.9%,二本上線率99.2%。漢中市龍崗學校作為全國民辦校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教育質量百強學校、全國十佳特色學校、教育部重點聯繫的特色學校、陝西省民辦示範學校、陝西省素質教育與師德師風先進學校等等。已經初步鑄就了自己的優質品牌,探索出了一條由“民辦學校”到“知名學校”的嬗變之路。

在這華彩綻放、收穫喜慶的時刻,龍崗師生在想什麼?說什麼?今後又將有何新的打算和目標?龍崗管理團隊,他們又有哪些新的規劃與思路?學校又遇到了哪些辦學的困惑與挑戰?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舟共濟,迎難而上?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如何理解、關注與支持學校,使龍崗教育的航船破浪前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懷抱初心,舉教報桑梓

走進龍崗,看見校園裡,一面面生動的文化牆;校史館裡,一件件令人炫目的展品;學生成果館裡,一樽樽精美的手工藝品;傾聽著一個個優秀學子勵志成才的故事……

可是,人們怎能忘記,這一切輝煌的背後,有多少無悔的付出,奮鬥的心聲與艱辛的歷程?時光,把我們帶到了龍崗教育的原點——龍崗人夢想出發的地方……

2004年,漢中市龍崗學校、藝苑集團公司創始人正處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懷著博大的愛國情懷、教育情懷、造福漢中人民的家鄉情懷,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全力創辦了龍崗學校。起初,不少人對他們興辦學校並不理解。辦學難,教育孩子更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社會環境尚不成熟,投資見效慢。有人甚至說:辦學是腦子進水了。

但是,社會上的閒言碎語擋不住創始人們興學報桑梓的決心。為了辦好龍崗學校,他們先後考察了長三角、珠三角的三十多所民辦學校,借鑑了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辦學經驗。2004年,他們果斷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前期投資1.76億元建設龍崗學校。學校建設工作由於金融政策和西部發展觀念落後等原因,沒有得到銀行的支持,為此,工期延後兩年,加上物價上漲,最終投資超過之前的預期,公司用盡全力決意要辦成這件大事,全漢中人民都在熱切地關注著,期盼著。

學校於2005年3月奠基,2005年4月15日,中國愛工委決定龍崗學校設立“愛心教育基地”,2005年4月2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藝苑居住區視察,使公司領導備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辦好學校的決心與信心。

然而,白手起家辦教育談何容易?一缺資金,二缺設備,三缺教師。公司千方百計挖潛,並在前期投資1.76億資金的基礎上繼續投資,傾其全力,每年平均注入資金2000萬左右,保證了學校的竣工並投入運行。保證了學校從創建之初,就立足於高起點、高目標,遵循“創業、創新、創造”的理念,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全力打造西北一流品牌學校,填補陝南優質民辦教育空白。經過11個學年的奮力拼搏,學校緊緊圍繞“為中華民族培養時代英才”的奮鬥目標,高舉優質教育大旗,向社會傳播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向社會展示了龍崗教育的先進魅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龍崗特質:走一條教育創新之路

龍崗學校為何在短短的十年間便聞名於天漢、聞達於三秦?龍崗教育捷報頻傳、高歌猛進,創造了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聽從漢中市黨委政府,南鄭區黨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事事處處講原則,守規矩,任何時候把緊緊依靠黨委和政府視作學校興衰的生命線。

學校堅持“優質教育,品牌學校”的定位,追求“建中華名校,育民族英才”的願景目標。踐行“集才凝智、人文關懷,關注個性、創造成功,超越教化、心靈耕耘”的辦學理念,秉承“惜時進取、自強不息、永奪第一、絕不放棄”的龍崗精神,弘揚“向學、向上、向善”的校風,遵循“靜聽善思、博學篤行”的校訓,培養“求真、求實、求細、求美”的學風。

學校堅持走一條特色化教育之路,堅持在以下七個方面不斷創新。

一是培養模式創新。學校以“研究每一個、幫助每一個、發展每一個”作為教學指導思想,遵循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在班級設置、課時安排、校本課程開發、個性發展與指導、能力提高與幫扶、教師培養與指導六個方面不斷優化與創新,通過調整教與學的關係,解放與發展教育生產力。

二是課程設置創新。學校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一方面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課程,保證每一個學生接受高品質的教育服務,另一方面開設了活動課、選修課、特長課、德育課、閱讀課、寫字課、心理健康課七大類校本課程,形成了比較豐富的課程體系,為儘可能多的學生提供了選擇可能。

三是課堂教學創新。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學校提出了“關注個性、創造成功”的教學策略,確定了“以學論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總結並形成了以“讀一讀、試一試、講一講、練一練、記一記”為核心的五環節高效教學法,明確了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練習課、自習課的運行標準和運行流程,優化了教學環節、提高了教學效能。

四是教學方法創新。在教學方法上,學校堅持“為學習者服務”的主導思想,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參與度為評價標準,推行“啟發、探究、討論、點撥、觀察與實驗”五種高效教學方法,讓學生會學、學會、樂學,並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

五是學生學習方法創新。為了指導學生高效學習,學校提出了學生學習的六認真自主管理,即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作業、認真糾錯、認真考試、認真反思總結;指導學生建立了七項有效學習法,即計劃單、語言庫、錯題本、記憶卡、試卷簿、知識樹、反思本,用科學高效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來提高效率,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六是考試與評價方法創新。學校堅持“進步就是成功、提高就是優秀”的考試與評價觀,把課程標準、國家教材、考試說明整合起來,在試題設置、試題容量、試題難度三個方面做出嚴格而又具體的要求,尊重學生的基礎與起點、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是學生心理輔導方法創新。學校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夢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追求”為目標,建立了陝南條件最好的學生心理素質拓展中心,安排10位專兼職教師,通過聆聽、移情、暗示、疏洩、領悟等好的方法,消解學習壓力,提升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就這樣,龍崗學校堅持優質化、特色化的創新辦學之路,完成了化蛹為蝶的滄桑鉅變。

篳路藍縷,歷盡艱辛始見金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總是具有兩重性的。龍崗學校在譜寫教育傳奇的同時,也會遇到許多障礙與瓶頸。比如經費、比如招生等等。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家長與社會各界朋友對學校的期望與訴求不斷提高,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創辦之初,國家開發銀行曾答應給予貸款支持,學校手續、校園建設、基礎教學設施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公司於2008年6月26日正式向國開行陝西省分行申請4800萬元貸款,幾經周折,正當龍崗急需資金時,貸款卻始終不下來。為什麼融不到資金?因為當時方方面面都不看好龍崗、不支持龍崗、不認可龍崗,沒有人願意拿巨資冒風險做實驗。學校五位創始人克服困難,多方籌資融資,原計劃投資規模和資金在建設中不斷增大。而今學校已經累計投資總額達5.4億元人民幣。這也給學校的財務運行帶來了困難:

一是學校負債大,虧損大。大家看到現在的“能上龍崗學校而自豪”的是眾多家長,想方設法、“擠破頭”送子女來龍崗學校,學校四周道路被堵到水洩不通的壯觀場面,但是,回過頭來再想想十年前無名氣、無財力、無背景的龍崗學校,其創業辦學之壓力、之艱辛,非親力親為不會有感同身受之驚歎。

學校開學之初,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一方面為了打造優質教師團隊,無論是薪資、住房,還是全國乃至國際交流、學習深造、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厚條件。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完成招生計劃,為了讓家長敢於把自己孩子放心交給學校,學校給予管理團隊較高的待遇優惠。學校運行之初數年裡公司處在賠錢辦學狀態。前些年,學校經費通過藝苑房產公司開發項目獲取的利潤進行支撐和填補,緩解了學校的經營虧損,基本能維持學校發展。但隨著國家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調控,近年來藝苑房產公司開發建設規模已處於收縮、待發展狀態,從2017年開始已經無力為學校提供太多的財力支持。加之龍崗學校多年來寅吃卯糧,原通過房產公司建校的貸款至今未還完,每年還得承擔高額銀行利息。(“寅吃卯糧”即:每年3月開始收學費,這個學費是供下學年度使用的工資和經營費用,費用期間是當年9月1日至次年8月底。也就是本學期3月份已開始使用下學年的費用。學校直到6月下旬才逐步收學費,空擋期近3個月,資金短缺到集團總部和學校發起自救地步:職工集資才保證了學校工資和經營費用)。

二是學校債務比較大。為了學校的基本生存和長遠發展,學校舉步維艱,不得不繼續向銀行貸款。目前已達最高限度。(截止2018年底,以龍崗學校為主體向南鄭農商銀行和漢中市建設銀行開發區支行分別貸款共計6000萬元,向學校職工內部舉債2656萬元)每年承受還本還息的資金壓力,沉重的財務負債已壓得學校難以支撐。

三是教學設施設備亟待更新。建校11年來,校舍及各種教學設施設備不能適應現代教學功能要求,不能滿足新時期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需要。為了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2019年初投資約3500萬元開工建設了學校文化活動中心,現已經進入裝修階段。要保證這些基礎維修及工程建設能及早投入正常使用,滿足學校的教學功能,都需要鉅額資金去支付。

四是優秀師資的競爭不斷加劇。建校11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加大,教師薪資福利每年以8-12%的速度遞增。2018年以來,多所具有規模的民辦學校在漢中落地,給漢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形成了惡性競爭的不良氛圍,部分民辦學校不擇手段,以高薪和高職為誘惑,搶奪學校骨幹教師和優秀管理人才。

同時,國家公辦學校為了加強鞏固自身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在工資薪金、福利待遇、職稱晉升方面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樣也在經濟方面刺激龍崗學校。為了進一步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控制骨幹教師流失率,除了“情感留人,事業留人”外,更要做好“待遇留人”,不僅對教師的薪酬福利進行大幅度的調升,還要提供教師學習深造、職業晉升的機會,學校辦學成本也隨之攀升。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瓶頸與對策:走依法辦學與科學辦學之路

任何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在突破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更大。在龍崗學校走過十年的發展歷程之後,更多更大的困難已擺在他們的面前。如何克服?如何對策?經過調查研究,提議如下: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拓寬渠道,建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大力扶持龍崗學校,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持民辦教育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而現實的情況是,有關政策左右搖擺,致使辦學之路越走越窄。

二、民辦學校要生存必須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必須走高端發展之路。因此,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應有一定的市場化操作程序,不能和公辦學校一刀切。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之十七條規定:民辦學校“保障依法自主辦學。”政府與相關部門應允許學校有一定的辦學自主權。“在核定的辦學規模內自主確定招生範圍和年度招生計劃。”“各地不得對民辦學校跨區域招生設置障礙”。

三、堅持龍崗學校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是民辦學校的發展的關鍵,民辦學校應正確處理短期與長期、數量和質量、公益性和盈利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防範短期效益和辦學風險。可持續發展應依靠校長與廣大專家和教師辦學,給校長以充分的決定權力與自主權,充分調動管理團隊的辦學智慧與創造性。

四、進一步加強學校的體制、機制與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做到四個良好結合:一是堅持人才、資本、技術的良好結合;二是企業家和教育家的良好結合;三是依靠專家辦學和遵循市場規律的良好結合;四是依靠廣大教師與教育規律的有機結合。

五、實施人才強校工程。龍崗學校要堅持人才立校的發展思路,一方面要廣納人才、聚集人才;另一方面,要培養和提高人才的素養。學校要堅持教師發展、學生髮展兩個發展同步進行,除了進一步改善教師待遇外.要把培訓作為最大的福利,建立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並以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六、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品牌建設。龍崗學校的品牌是質量、特色、服務、形象四要素的完美結合,學校要把質量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精心打造,同時,形成自己獨有的辦學精神、辦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在此基礎上,高舉教育服務的大旗,實施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三滿意工程,不僅如此,還要注意維護自己的形象,形象好才能得天下、得生源。

在國務院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民辦教育被界定為“教育事業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明確提出“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對此,漢中市龍崗學校充滿期待,充滿信心。相信,有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科學指導和嚴格管理,加之自身的拼搏和創新,漢中市龍崗學校一定能創造陝西省民辦基礎教育事業的新亮點和新輝煌。

漢中龍崗:一條由“民校”到“名校”的嬗變之路

十年奮鬥,十載追夢。龍崗人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克難奮進、砥礪前行,書寫了漢中教育史上的奇蹟。小學教育特色發展,中學教育優質發展,高中教育卓越發展。九屆中考培養出了6079名初中優秀畢業生,七屆高考培養出了3324名高中優秀畢業生,其中8名市文理科狀元,70餘名學生升入清華北大,42名學生升入海外一流大學。一本上線率平均85%以上,600分以上特優學生佔40%以上。2019年龍崗教育更是名冠三秦:小升初各科各項指標均居全區第一;綜合實力在陝西省名列前茅。

龍崗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卓越的辦學成果,得到國內一流大學的廣泛讚譽。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數十所一流高校把龍崗學校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學校”。

十年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及教育同行懷著對優質教育的追求,持續高度地關心與關注龍崗學校。每年來校參觀的國外學校及國內廣東、江蘇、重慶、安徽、河北等十餘省市及省內各市的教育部門領導,兄弟學校及社會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平均每年達120多個批次與組團,參觀的群眾每年多達20000餘人。據不完全統計,本年度已達26000餘人次。龍崗學校在天漢大地上正高高矗立起具有現代氣派的教育大廈。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相信:龍崗學校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為中華民族培養時代英才”的目標不動搖,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辦學願景不動搖,始終堅持“品牌學校,百年老校”的發展方向不動搖,就一定會實現創辦中華名校的偉大夢想。(記者 劉成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