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家門口的好學校——漢源縣七一中學”

“2019家門口的好學校——漢源縣七一中學”

據說有一個學校,因為“變”而收穫了成績,因為“改”而產生了鉅變!抱著好奇的心態,記者來到了山清水秀、果香怡人的漢源湖畔一探究竟。

走進“傳說中的”漢源縣七一中學,紅牆碧瓦的教學樓掩映在綠樹紅花中,足球場上的學生正盡情揮灑著汗水,靜謐的教室裡是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朝氣蓬勃的學生、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人彷彿進入了曾經的學生時代。

漢源縣七一中學創建於1906年,已有上百年的歷史,1983年更名為“漢源縣第四中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學校建築嚴重受損,中共中央組織部“特殊黨費”援建,將學校整體遷建到大樹鎮山羊坪,佔地55.8畝,總投資超過1億,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於2010年10月開始授課,並命名為“漢源七一中學”。

為“飲水思源、不忘黨恩”,漢源縣七一中學苦苦思索變革之路。經過“走出去、引進來”,加上自身條件,進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條特色十足且教學效果驚豔的路子,不僅贏得了上級部門的肯定,更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支持和讚譽,成為名副其實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探索課堂改革

實施小組合作

“2019家門口的好學校——漢源縣七一中學”

2011年,漢源縣七一中學率先成立了“留守兒童託管班”,老師們熱情高漲,對待學生比對自己的孩子更盡責盡職,除了學習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課餘假期不計報酬的輔導,週末還帶孩子們煮麵條、炸洋芋、包餃子……給學生家一般的溫暖。有的學生生病了,老師都會第一時間帶他們去醫院,學習上有沒弄懂的地方,老師們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學生講解,直到他們弄懂知識點。老師的辛勤付出,讓託管班的學生進步明顯。

為結合《漢源縣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打造五大經濟板塊,實現全域跨越發展”的發展戰略,按照縣政府“辦人民滿意教育,建區域教育強縣”的目標,2014年3月,學校成立課題組,研究尋求突圍之路。出於學校“高點定位,超前思維,辦出特色,創建區域強校”的辦學目標,學校進行了大討論、大學習,決定了從課堂入手,“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學生得到真正解放”的思路,確定在操作中,以自主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研究“快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把師生都從傳統的教與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尋找“讓師樂教、讓生樂學”的教學模式。

2014年9月,漢源縣七一中學在全縣率先推行“快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課桌椅擺放到學生座位的安排上,都新穎而有特色。2017年6月,第一屆實施“快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學生畢業了,當年中考,學校有4名學生總成績進入全縣前10名,翻天覆地的進步,在全縣引起了轟動。

此後,漢源縣七一中學以“變”求“穩”,以反覆研討、總結經驗、不斷創新之變,在小組合作學習基礎上,出臺了小組合作學習捆綁評價方案與學生自主管理相結合,把個人表現與小組得分捆綁起來,有助於小組內部互相監督,互相進步。

黎騰飛就讀於該校初二九班,進入學校的課改班學習後,他愛上了這樣的快樂課堂。每次上課,老師讓同學們先預習,然後由小老師上臺講解,其他同學在下面聽講,發現有講解不足的地方,其他學生還會上臺補充講解,小老師都講完後,再由老師總結補充。“由於上臺機會多,孩子得到了鍛鍊,即使面對眾人也能夠侃侃而談,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黎騰飛的母親郝建春如此評價。郝建春也從師範院校畢業,想起剛開始實習當老師時,她在講臺上一句話都講不出來,而今看到兒子才上初二,比大學剛畢業時的自己好太多,每當想到此,郝建春就十分欣慰。

實施課堂改革近10年來,漢源縣七一中學的教學質量節節攀升,不斷向家長和社會交出滿意的答卷。甚至有調到縣城的老師,也因懷念該校的快樂課堂重新回到了學校。漢源縣七一中學用實力向大家證明了什麼是家門口的好學校。日漸傳播的美名,更讓縣城、外縣、外省的學生慕名來這裡求學。

德育與社團齊抓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019家門口的好學校——漢源縣七一中學”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漢源七一中學自2017年起,全面啟動校園社團活動,以專業老師領隊,有相應愛好的老師輔助,學生按興趣愛好選擇加學校統籌兼顧的方式,利用每天下午最後一節課的時間,分別對各年級全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課。

記者到校的當天下午,是初一年級的社團興趣課,各班學生按照分組來到指定地點上課——文學社團、書畫社團、音樂社團、科技創新社團、閱讀社團、英語社團、球類社團、法治社團……每一個同學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校園裡熱鬧而有序。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不僅調劑了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

初三十班的舒思皓就在學校的書畫社團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舒思皓練得一手好字。每年縣、市、省級組織的書法比賽,他都會獲得許多獎狀和榮譽證書。舒思皓的父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他從小受到薰陶,也愛上了書法。“小時候學習負擔不重,我有許多時間練習書法,但上了初中後,學業逐漸繁重,還好學校每週都有書畫興趣班,讓我能一直堅持自己的愛好。”

為了展示學校社團活動的成果,近年來,學校充分利用音體美設施,積極開展師生運會、“12·9”紀念活動、學生書畫展、師生卡拉OK比賽等活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學校辦公樓樓道兩旁,掛滿了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的獎牌:2018、2019年漢源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連續獲得第一名;多次參加全縣氣排球比賽獲得冠軍;雅安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等。師生的書法、美術作品也多人次獲得省市縣表彰。2018年該校代表漢源縣單獨組隊參加雅安市第17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載譽而歸。

針對山區學生行為習慣差的問題,學校以“改”促“變”,除依法依規制定、完善校紀校規外,利用法治社團活動課及週末,分學段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道德品質養成教育”和“遵紀守法養成教育”,開展學生自主管理培訓,使學生在整體素質上得到很大進步,校風校貌大為改觀。

面對一系列驕人的成績,漢源縣七一中學不忘初心、勇於創新,始終堅持創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快樂學習、讓老師幸福教書”的育人環境,矢志走在全縣教書育人的前列。我們相信,有漢源縣七一中學全體老師的辛勤汗水和付出,一定能澆出更燦爛的山花!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微信

微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