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類似於一種流水線式的造星模式。經過多年嚴苛的訓練,藝人的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善於吸取歐美最流行的元素為自己所用。但另一方面,因為體系成熟,它對藝人的訓練是機械化的,批量複製的。它能產出風靡舞臺的刀群舞,擁有整齊劃一又炸裂的舞臺效果,卻難以出現獨唱巨星,那需要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生命和藝術的感悟能力。

陳梓童是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第二名,現在是環球音樂的簽約歌手。她在大學二年級通過選秀去到韓國,先後在韓國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CJE&M做練習生,經歷系統的歌唱、舞蹈和演技培訓,並且出道。與女團背景的藝人不一樣,陳梓童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愛唱歌而走上這條道路的,她後來也是以歌手身份開始演藝生涯。她的口述,講述了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選秀的情況,她作為在中韓都有經驗積累的歌手,也從專業的角度對比分析了韓國練習生培訓體系的特點。

"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類似於一種流水線式的造星模式。經過多年嚴苛的訓練,藝人的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善於吸取歐美最流行的元素為自己所用。但另一方面,因為體系成熟,它對藝人的訓練是機械化的,批量複製的。它能產出風靡舞臺的刀群舞,擁有整齊劃一又炸裂的舞臺效果,卻難以出現獨唱巨星,那需要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生命和藝術的感悟能力。

陳梓童是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第二名,現在是環球音樂的簽約歌手。她在大學二年級通過選秀去到韓國,先後在韓國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CJE&M做練習生,經歷系統的歌唱、舞蹈和演技培訓,並且出道。與女團背景的藝人不一樣,陳梓童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愛唱歌而走上這條道路的,她後來也是以歌手身份開始演藝生涯。她的口述,講述了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選秀的情況,她作為在中韓都有經驗積累的歌手,也從專業的角度對比分析了韓國練習生培訓體系的特點。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類似於一種流水線式的造星模式。經過多年嚴苛的訓練,藝人的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善於吸取歐美最流行的元素為自己所用。但另一方面,因為體系成熟,它對藝人的訓練是機械化的,批量複製的。它能產出風靡舞臺的刀群舞,擁有整齊劃一又炸裂的舞臺效果,卻難以出現獨唱巨星,那需要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生命和藝術的感悟能力。

陳梓童是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第二名,現在是環球音樂的簽約歌手。她在大學二年級通過選秀去到韓國,先後在韓國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CJE&M做練習生,經歷系統的歌唱、舞蹈和演技培訓,並且出道。與女團背景的藝人不一樣,陳梓童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愛唱歌而走上這條道路的,她後來也是以歌手身份開始演藝生涯。她的口述,講述了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選秀的情況,她作為在中韓都有經驗積累的歌手,也從專業的角度對比分析了韓國練習生培訓體系的特點。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製造偶像】

口述:陳梓童

採訪/撰文:楊璐

選秀

我的嗓子先天條件不錯,學過民歌唱法、電子琴,在學校和市裡參加過一些小型比賽。但是,一直到高中,我都只是把音樂當成一個愛好。高中就得考慮高考的事情,我媽媽一直希望我當老師,她覺得當老師很穩定。我不喜歡那種朝九晚五固定的生活模式,就去讀了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的音樂製作系。

這所學校本身就是以現代音樂教學為主的藝術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音樂公司來選拔人才。我讀“大二”那年,韓國老牌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也就是現在很出名的韓國女歌手泫雅的那個公司也到學校來做非公開的選秀。韓國的音樂市場很小,他們很早就有開拓海外市場的意識。比如韓國女歌手權寶兒就是簽約韓國三大音樂公司之一的SM通過娛樂培訓而進入日本市場的。

韓國公司操作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偶像團隊的成員裡,吸收越來越多的海外面孔。比如,Super Junior裡的韓庚就是中國第一代海外出道的偶像。

"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類似於一種流水線式的造星模式。經過多年嚴苛的訓練,藝人的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善於吸取歐美最流行的元素為自己所用。但另一方面,因為體系成熟,它對藝人的訓練是機械化的,批量複製的。它能產出風靡舞臺的刀群舞,擁有整齊劃一又炸裂的舞臺效果,卻難以出現獨唱巨星,那需要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生命和藝術的感悟能力。

陳梓童是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第二名,現在是環球音樂的簽約歌手。她在大學二年級通過選秀去到韓國,先後在韓國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CJE&M做練習生,經歷系統的歌唱、舞蹈和演技培訓,並且出道。與女團背景的藝人不一樣,陳梓童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愛唱歌而走上這條道路的,她後來也是以歌手身份開始演藝生涯。她的口述,講述了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選秀的情況,她作為在中韓都有經驗積累的歌手,也從專業的角度對比分析了韓國練習生培訓體系的特點。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製造偶像】

口述:陳梓童

採訪/撰文:楊璐

選秀

我的嗓子先天條件不錯,學過民歌唱法、電子琴,在學校和市裡參加過一些小型比賽。但是,一直到高中,我都只是把音樂當成一個愛好。高中就得考慮高考的事情,我媽媽一直希望我當老師,她覺得當老師很穩定。我不喜歡那種朝九晚五固定的生活模式,就去讀了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的音樂製作系。

這所學校本身就是以現代音樂教學為主的藝術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音樂公司來選拔人才。我讀“大二”那年,韓國老牌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也就是現在很出名的韓國女歌手泫雅的那個公司也到學校來做非公開的選秀。韓國的音樂市場很小,他們很早就有開拓海外市場的意識。比如韓國女歌手權寶兒就是簽約韓國三大音樂公司之一的SM通過娛樂培訓而進入日本市場的。

韓國公司操作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偶像團隊的成員裡,吸收越來越多的海外面孔。比如,Super Junior裡的韓庚就是中國第一代海外出道的偶像。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中國好聲音》選手陳梓童

我上高中那會兒因為韓庚很火,就已知道韓國的練習生制度,可當時並沒有任何信息和渠道得以瞭解怎麼能夠進入那套體系。沒想到讀了藝術院校,遇到機會。我唱了一首rap,當時就選上了。那一批共選了4個人,其中一個女孩高中還沒畢業,她家裡人覺得太小了,沒讓去。到了韓國,我才發現,當地最小的練習生是從小學就開始訓練的。

中國練習生相比之下,年紀大多了,基本上都是成年之後,有了自主意識再去說服父母。中國很多父母是不願意讓孩子去韓國走練習生這條路的。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父母不瞭解這個職業,另一方面中國父母還是覺得上學最重要。我念高中的時候,國內已經有了挺多音樂比賽,比如《我型我秀》《超級女聲》,我想去參加這些比賽,我媽就覺得還是好好學習最重要。韓國公司選秀的標準是看特長,有的人是因為唱歌好被選上的,有的人是因為跳舞好被選上的,還有的人什麼都不會,但是長得特別漂亮,也能選上。這樣做是因為韓國有非常多的男團、女團形式,它的好處是輻射面可以很廣。因為每個粉絲喜歡的類型是不同的,團員各具特色,能夠吸引和聚合儘可能多的粉絲。另外一個好處是演出時可以優勢互補。飯圈文化裡經常說,某人是舞蹈擔當,說明這個人主要負責跳舞,某人是vocal擔當,說明這個人主要負責唱歌,還有門面擔當,就是這個人長得漂亮,是團隊的門面。除了集體演出,團裡的成員還可以根據特長進行發展,比如唱歌好的去唱影視劇歌曲,跳舞好的去參加綜藝節目等。

在韓國,反倒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獨唱歌手,是非常難的。因為對一個人的投資也很高,一個經紀人只帶一個藝人和同時帶5個藝人相比,一個藝人資源有點浪費。韓國就比較習慣於做男團或者女團。練習生我們這些通過選秀進入公司做培訓的,就是練習生。無論你的特長是什麼,所有人都經歷一樣的訓練,課程包括唱歌、跳舞、演技、形體和語言。現在有一種說法是,韓國練習生出道時的水平高。我覺得它的訓練特點是不能只學到皮毛,會要求練習生的基本功紮實。

比如說,我從來沒有學過舞蹈,舞蹈老師就把跳舞的基本功編成了一支舞。我們的舞蹈課什麼都不學,只跳這支舞就跳了半年。現在,基本上你給我一支舞蹈,我比較快就能學會了。韓國練習生水平高,也因為訓練時間特別長。不是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嘛,一定是你學了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熟練掌握。韓國很多人是從小學、初中就開始做練習生的,出道時已經訓練了5年、10年。他們很多是童子功,而且打基礎的練習就有兩三年時間。

中國的經紀公司,走的還是一條比較快速的路線。韓國這些訓練是有淘汰機制的,每個月都有考核,連續兩三個月如果成績不達標,公司就淘汰你了。練習生制度好像成了韓國的一種文化,就是有種人均都做過練習生的感覺,說得誇張一點,我感覺10個人裡可能8個都去公司裡培訓過。

"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類似於一種流水線式的造星模式。經過多年嚴苛的訓練,藝人的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善於吸取歐美最流行的元素為自己所用。但另一方面,因為體系成熟,它對藝人的訓練是機械化的,批量複製的。它能產出風靡舞臺的刀群舞,擁有整齊劃一又炸裂的舞臺效果,卻難以出現獨唱巨星,那需要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生命和藝術的感悟能力。

陳梓童是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第二名,現在是環球音樂的簽約歌手。她在大學二年級通過選秀去到韓國,先後在韓國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CJE&M做練習生,經歷系統的歌唱、舞蹈和演技培訓,並且出道。與女團背景的藝人不一樣,陳梓童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愛唱歌而走上這條道路的,她後來也是以歌手身份開始演藝生涯。她的口述,講述了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選秀的情況,她作為在中韓都有經驗積累的歌手,也從專業的角度對比分析了韓國練習生培訓體系的特點。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製造偶像】

口述:陳梓童

採訪/撰文:楊璐

選秀

我的嗓子先天條件不錯,學過民歌唱法、電子琴,在學校和市裡參加過一些小型比賽。但是,一直到高中,我都只是把音樂當成一個愛好。高中就得考慮高考的事情,我媽媽一直希望我當老師,她覺得當老師很穩定。我不喜歡那種朝九晚五固定的生活模式,就去讀了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的音樂製作系。

這所學校本身就是以現代音樂教學為主的藝術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音樂公司來選拔人才。我讀“大二”那年,韓國老牌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也就是現在很出名的韓國女歌手泫雅的那個公司也到學校來做非公開的選秀。韓國的音樂市場很小,他們很早就有開拓海外市場的意識。比如韓國女歌手權寶兒就是簽約韓國三大音樂公司之一的SM通過娛樂培訓而進入日本市場的。

韓國公司操作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偶像團隊的成員裡,吸收越來越多的海外面孔。比如,Super Junior裡的韓庚就是中國第一代海外出道的偶像。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中國好聲音》選手陳梓童

我上高中那會兒因為韓庚很火,就已知道韓國的練習生制度,可當時並沒有任何信息和渠道得以瞭解怎麼能夠進入那套體系。沒想到讀了藝術院校,遇到機會。我唱了一首rap,當時就選上了。那一批共選了4個人,其中一個女孩高中還沒畢業,她家裡人覺得太小了,沒讓去。到了韓國,我才發現,當地最小的練習生是從小學就開始訓練的。

中國練習生相比之下,年紀大多了,基本上都是成年之後,有了自主意識再去說服父母。中國很多父母是不願意讓孩子去韓國走練習生這條路的。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父母不瞭解這個職業,另一方面中國父母還是覺得上學最重要。我念高中的時候,國內已經有了挺多音樂比賽,比如《我型我秀》《超級女聲》,我想去參加這些比賽,我媽就覺得還是好好學習最重要。韓國公司選秀的標準是看特長,有的人是因為唱歌好被選上的,有的人是因為跳舞好被選上的,還有的人什麼都不會,但是長得特別漂亮,也能選上。這樣做是因為韓國有非常多的男團、女團形式,它的好處是輻射面可以很廣。因為每個粉絲喜歡的類型是不同的,團員各具特色,能夠吸引和聚合儘可能多的粉絲。另外一個好處是演出時可以優勢互補。飯圈文化裡經常說,某人是舞蹈擔當,說明這個人主要負責跳舞,某人是vocal擔當,說明這個人主要負責唱歌,還有門面擔當,就是這個人長得漂亮,是團隊的門面。除了集體演出,團裡的成員還可以根據特長進行發展,比如唱歌好的去唱影視劇歌曲,跳舞好的去參加綜藝節目等。

在韓國,反倒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獨唱歌手,是非常難的。因為對一個人的投資也很高,一個經紀人只帶一個藝人和同時帶5個藝人相比,一個藝人資源有點浪費。韓國就比較習慣於做男團或者女團。練習生我們這些通過選秀進入公司做培訓的,就是練習生。無論你的特長是什麼,所有人都經歷一樣的訓練,課程包括唱歌、跳舞、演技、形體和語言。現在有一種說法是,韓國練習生出道時的水平高。我覺得它的訓練特點是不能只學到皮毛,會要求練習生的基本功紮實。

比如說,我從來沒有學過舞蹈,舞蹈老師就把跳舞的基本功編成了一支舞。我們的舞蹈課什麼都不學,只跳這支舞就跳了半年。現在,基本上你給我一支舞蹈,我比較快就能學會了。韓國練習生水平高,也因為訓練時間特別長。不是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嘛,一定是你學了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熟練掌握。韓國很多人是從小學、初中就開始做練習生的,出道時已經訓練了5年、10年。他們很多是童子功,而且打基礎的練習就有兩三年時間。

中國的經紀公司,走的還是一條比較快速的路線。韓國這些訓練是有淘汰機制的,每個月都有考核,連續兩三個月如果成績不達標,公司就淘汰你了。練習生制度好像成了韓國的一種文化,就是有種人均都做過練習生的感覺,說得誇張一點,我感覺10個人裡可能8個都去公司裡培訓過。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2014年,初次登臺彩排的韓國女子團體,韓國是練習生心中的聖地。| 視覺中國供圖

經過一段時間的基本功培訓,某些人的特長或者潛力就展現出來了。比如有的人音樂學得特別好,下一個階段就更注重培養他的唱歌;有的人舞蹈天分特別強,就更注重培養他的舞蹈。但是,即便像我們選秀過去的練習生,專業是很明確的,也要讓我們把音樂、舞蹈、演技等所有非自己特長的課都學好。

韓國練習生正式站在舞臺上的時候,是一種很熟練的狀態。不可能說上了兩節課,感覺好像會了,然後今天表演的版本跟明天表演的版本不一樣,而是說一個手勢或者一個眼神,要到哪裡就是哪裡,怎麼演都是一樣的。要達到這種程度,訓練強度很大。我當時每天要訓練10個小時,每週休息一天。這10個小時裡,有一些課程,大部分時間是自己練習,真的很辛苦。

公司對藝人的投入很高,我覺得每年在一個練習生上的投入,大概有百八十萬人民幣吧。所以,它必須定期淘汰達不到要求的練習生。我們當時每個月有3000元的零花錢,住在公司提供的公寓裡,可能是兩三間房裡一共住五六個人。吃飯是在公司的食堂,上課和練習的費用也不用我們個人承擔。相對應的,出道前期其實藝人掙錢特別少,大部分收入都給公司了,公司把它看作前期投入的收益。

流水線般的出道

韓國在藝人的選拔、培養和經營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體系。除了要求練習生的基本功紮實,他們在技巧的培養上也很系統。比如說,我是一個歌手,可能每一家公司教唱歌的方法都不一樣,但是,它會把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聲樂方式教給我們。

韓國從音樂到包裝藝人,很會抓取歐美最流行的東西,改一改套到自己身上。大家會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覺得韓國的男團或者女團,唱跳出來的東西非常整齊,甚至是一模一樣。因為它的培訓是比較制式化的,比如一些情緒方面的演唱要怎麼處理,老師會教一些技巧。你即便不太理解,只要每首歌都按照老師的方式做,基本上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從另外的角度看,這樣的訓練是比較機械的,韓國獨唱歌手特別少,因為獨唱必須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特色。但對於韓國的男團和女團來講,公司培訓你的目的是讓你在團裡擔得起唱功這個角色,所以,反倒不會讓你很有特色。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韓國的男團和女團其實也是缺乏特色的,很雷同,看多了會審美疲勞。這種如流水線般的造星模式,讓偶像的更迭特別快。韓國大大小小的音樂公司,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男團或者女團出道,如果是大公司可能會同時推出兩個團,新的這個團如果不行趕緊放棄,全力經營另外一個。有一些很快就沉寂了,另外那些基本功比較紮實、製作精良的,能走得持久一些。

"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類似於一種流水線式的造星模式。經過多年嚴苛的訓練,藝人的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善於吸取歐美最流行的元素為自己所用。但另一方面,因為體系成熟,它對藝人的訓練是機械化的,批量複製的。它能產出風靡舞臺的刀群舞,擁有整齊劃一又炸裂的舞臺效果,卻難以出現獨唱巨星,那需要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生命和藝術的感悟能力。

陳梓童是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的全國第二名,現在是環球音樂的簽約歌手。她在大學二年級通過選秀去到韓國,先後在韓國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CJE&M做練習生,經歷系統的歌唱、舞蹈和演技培訓,並且出道。與女團背景的藝人不一樣,陳梓童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愛唱歌而走上這條道路的,她後來也是以歌手身份開始演藝生涯。她的口述,講述了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選秀的情況,她作為在中韓都有經驗積累的歌手,也從專業的角度對比分析了韓國練習生培訓體系的特點。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製造偶像】

口述:陳梓童

採訪/撰文:楊璐

選秀

我的嗓子先天條件不錯,學過民歌唱法、電子琴,在學校和市裡參加過一些小型比賽。但是,一直到高中,我都只是把音樂當成一個愛好。高中就得考慮高考的事情,我媽媽一直希望我當老師,她覺得當老師很穩定。我不喜歡那種朝九晚五固定的生活模式,就去讀了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的音樂製作系。

這所學校本身就是以現代音樂教學為主的藝術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音樂公司來選拔人才。我讀“大二”那年,韓國老牌娛樂公司Cube Entertainment,也就是現在很出名的韓國女歌手泫雅的那個公司也到學校來做非公開的選秀。韓國的音樂市場很小,他們很早就有開拓海外市場的意識。比如韓國女歌手權寶兒就是簽約韓國三大音樂公司之一的SM通過娛樂培訓而進入日本市場的。

韓國公司操作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偶像團隊的成員裡,吸收越來越多的海外面孔。比如,Super Junior裡的韓庚就是中國第一代海外出道的偶像。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中國好聲音》選手陳梓童

我上高中那會兒因為韓庚很火,就已知道韓國的練習生制度,可當時並沒有任何信息和渠道得以瞭解怎麼能夠進入那套體系。沒想到讀了藝術院校,遇到機會。我唱了一首rap,當時就選上了。那一批共選了4個人,其中一個女孩高中還沒畢業,她家裡人覺得太小了,沒讓去。到了韓國,我才發現,當地最小的練習生是從小學就開始訓練的。

中國練習生相比之下,年紀大多了,基本上都是成年之後,有了自主意識再去說服父母。中國很多父母是不願意讓孩子去韓國走練習生這條路的。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父母不瞭解這個職業,另一方面中國父母還是覺得上學最重要。我念高中的時候,國內已經有了挺多音樂比賽,比如《我型我秀》《超級女聲》,我想去參加這些比賽,我媽就覺得還是好好學習最重要。韓國公司選秀的標準是看特長,有的人是因為唱歌好被選上的,有的人是因為跳舞好被選上的,還有的人什麼都不會,但是長得特別漂亮,也能選上。這樣做是因為韓國有非常多的男團、女團形式,它的好處是輻射面可以很廣。因為每個粉絲喜歡的類型是不同的,團員各具特色,能夠吸引和聚合儘可能多的粉絲。另外一個好處是演出時可以優勢互補。飯圈文化裡經常說,某人是舞蹈擔當,說明這個人主要負責跳舞,某人是vocal擔當,說明這個人主要負責唱歌,還有門面擔當,就是這個人長得漂亮,是團隊的門面。除了集體演出,團裡的成員還可以根據特長進行發展,比如唱歌好的去唱影視劇歌曲,跳舞好的去參加綜藝節目等。

在韓國,反倒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獨唱歌手,是非常難的。因為對一個人的投資也很高,一個經紀人只帶一個藝人和同時帶5個藝人相比,一個藝人資源有點浪費。韓國就比較習慣於做男團或者女團。練習生我們這些通過選秀進入公司做培訓的,就是練習生。無論你的特長是什麼,所有人都經歷一樣的訓練,課程包括唱歌、跳舞、演技、形體和語言。現在有一種說法是,韓國練習生出道時的水平高。我覺得它的訓練特點是不能只學到皮毛,會要求練習生的基本功紮實。

比如說,我從來沒有學過舞蹈,舞蹈老師就把跳舞的基本功編成了一支舞。我們的舞蹈課什麼都不學,只跳這支舞就跳了半年。現在,基本上你給我一支舞蹈,我比較快就能學會了。韓國練習生水平高,也因為訓練時間特別長。不是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嘛,一定是你學了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熟練掌握。韓國很多人是從小學、初中就開始做練習生的,出道時已經訓練了5年、10年。他們很多是童子功,而且打基礎的練習就有兩三年時間。

中國的經紀公司,走的還是一條比較快速的路線。韓國這些訓練是有淘汰機制的,每個月都有考核,連續兩三個月如果成績不達標,公司就淘汰你了。練習生制度好像成了韓國的一種文化,就是有種人均都做過練習生的感覺,說得誇張一點,我感覺10個人裡可能8個都去公司裡培訓過。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2014年,初次登臺彩排的韓國女子團體,韓國是練習生心中的聖地。| 視覺中國供圖

經過一段時間的基本功培訓,某些人的特長或者潛力就展現出來了。比如有的人音樂學得特別好,下一個階段就更注重培養他的唱歌;有的人舞蹈天分特別強,就更注重培養他的舞蹈。但是,即便像我們選秀過去的練習生,專業是很明確的,也要讓我們把音樂、舞蹈、演技等所有非自己特長的課都學好。

韓國練習生正式站在舞臺上的時候,是一種很熟練的狀態。不可能說上了兩節課,感覺好像會了,然後今天表演的版本跟明天表演的版本不一樣,而是說一個手勢或者一個眼神,要到哪裡就是哪裡,怎麼演都是一樣的。要達到這種程度,訓練強度很大。我當時每天要訓練10個小時,每週休息一天。這10個小時裡,有一些課程,大部分時間是自己練習,真的很辛苦。

公司對藝人的投入很高,我覺得每年在一個練習生上的投入,大概有百八十萬人民幣吧。所以,它必須定期淘汰達不到要求的練習生。我們當時每個月有3000元的零花錢,住在公司提供的公寓裡,可能是兩三間房裡一共住五六個人。吃飯是在公司的食堂,上課和練習的費用也不用我們個人承擔。相對應的,出道前期其實藝人掙錢特別少,大部分收入都給公司了,公司把它看作前期投入的收益。

流水線般的出道

韓國在藝人的選拔、培養和經營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體系。除了要求練習生的基本功紮實,他們在技巧的培養上也很系統。比如說,我是一個歌手,可能每一家公司教唱歌的方法都不一樣,但是,它會把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聲樂方式教給我們。

韓國從音樂到包裝藝人,很會抓取歐美最流行的東西,改一改套到自己身上。大家會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覺得韓國的男團或者女團,唱跳出來的東西非常整齊,甚至是一模一樣。因為它的培訓是比較制式化的,比如一些情緒方面的演唱要怎麼處理,老師會教一些技巧。你即便不太理解,只要每首歌都按照老師的方式做,基本上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從另外的角度看,這樣的訓練是比較機械的,韓國獨唱歌手特別少,因為獨唱必須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特色。但對於韓國的男團和女團來講,公司培訓你的目的是讓你在團裡擔得起唱功這個角色,所以,反倒不會讓你很有特色。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韓國的男團和女團其實也是缺乏特色的,很雷同,看多了會審美疲勞。這種如流水線般的造星模式,讓偶像的更迭特別快。韓國大大小小的音樂公司,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男團或者女團出道,如果是大公司可能會同時推出兩個團,新的這個團如果不行趕緊放棄,全力經營另外一個。有一些很快就沉寂了,另外那些基本功比較紮實、製作精良的,能走得持久一些。

“我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每天訓練10小時,流水線般地出道

我被招到韓國,是因為那家公司計劃找5箇中國女孩做女團。可是,我練了一年時間,這個團還沒有湊齊,我就轉去了另外一個公司繼續訓練,然後上了韓國一檔很出名的打歌節目《M!Countdown》,算是出道了。我發了一張說唱專輯,又是比較韓國的包裝。《中國好聲音》的導演看到了這張專輯,打電話到我們公司,想讓我參加這個節目。

我是那一屆的全國第二名,我覺得這跟我的學習經歷有關係。我大學唸的專業就是音樂製作,再加上韓國訓練的經歷,我的聲樂基礎也就有了。那個節目倒是沒有能展示我舞蹈能力的機會,主要看的還是改編音樂和唱歌的能力。我走的是說唱路線,周杰倫老師正好就喜歡這個類型,所以比較順利。

韓國的飯圈文化是比中國起步早和成熟的。歌手想要發展,我覺得要看他想走什麼樣的路。如果是想快速被大家認知,帶來很多商業運作的可能性,那麼一定要利用社交網絡,需要接地氣。但是,也有人是想專注在作品和音樂上,很多精力就得放在如何做出留得下來的作品上。我覺得紅這件事不是特別靠得住,被新人替代的速度太快了。倒是留下作品很重要,比如我們現在還會唱張學友的歌。我自己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也沉澱了幾年,最近就要推出了。做出好作品,還是一件很值得為之努力的事情。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

【製造偶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