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塊中國襯衫打上韓國標籤能賣400塊,是什麼讓中國製造不值錢?

韓國 日本 設計 設計師 服裝 奈良縣 一號公司 2019-07-08

前段時間,韓國媒體自曝出一件醜聞。

韓國一個資深設計師在韓國12家高級百貨店有自己的專櫃,自己品牌的服裝經常供不應求。

所以,他就動起了歪腦筋。從2017年年中開始,在韓國首爾著名的東大門市場淘,或者直接從中國以低廉的價格進口中國服裝,再通過剪標、換標的形式,偽裝成韓國製造。

經過這般改造後,他在自己專櫃以高價賣出。比如,一件在東大門市場賣60塊人民幣的襯衫,他在專櫃賣到400塊,從中國進口一件1600塊的大衣,轉手售價高達7600。

在事情敗露前,他一共從中國進口了近7000件中國製造的服裝,從中賺了7億韓元,約合410多萬人民幣。

60塊中國襯衫打上韓國標籤能賣400塊,是什麼讓中國製造不值錢?

其實早在去年,日本就發生過一起類似的事件。

而主角更是大名鼎鼎的商椿中島(TSUBAKI NAKASHIMA)。

商椿中島是全球最大的鋼球製造商,也一直被看作為國際精密鋼球製造領域的頂尖製造商,產品廣泛用在數控機床、機械手、衝壓機、鍛造機和工業自動化等許多行業。

同樣是因為供不應求,尤其是訂單量最集中的奈良縣葛城工廠產量嚴重不足,所以,低價從中國採購鋼球,換上葛城工廠的包裝箱,再貼上標籤賣。

中國製造就被偽裝成日本產品,賣到全世界。

60塊中國襯衫打上韓國標籤能賣400塊,是什麼讓中國製造不值錢?

還有日本的西鐵城手錶,曾經在六七年裡,把設在中國子公司工廠生產的166種、13億多個零部件的產地篡改為“日本”,然後賣給119家客戶。這幾個案例,在韓國、日本範圍內引起不小影響。

對於我們來說,心裡更是五味陳雜:

有怨:韓國設計師僅僅是換個標籤,一轉手,就能獲利高達三四倍。

要知道,背後那些中國設計師、流水線工人又拿到多少錢?

60塊中國襯衫打上韓國標籤能賣400塊,是什麼讓中國製造不值錢?

有喜:商椿中島用中國製造,偽裝為自己的產品,但質量過關,從來沒有客戶發現或者懷疑。最後,自己承認才曝出來。

韓國那位設計師也是因為違反國際貿易的產地標註要求,被關稅廳查獲。

有憂:過去常常認為,中國製造=質量一般,甚至粗製濫造。但實際證明(或者謙虛一點說),從服裝、到工業製造,再到電子製造,中國製造、中國設計在很多方面已經可以媲美日韓。

但為什麼,中國製造還不能被廣泛接受,在國際市場上賣個好價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