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關於城市生命的生與死問題:那些依靠房地產崛起的城市,最後有多少個可以活下來?先說說幾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田地

農田和土地有天然的特性,即空間分散性。

一直到2000年前,神舟大地還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幾乎都是“均勻”地分佈在中國各地,沒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只是一個地域概念,還不像現在的經濟發達區域。

那時候的“產業”可以說農田在哪裡,產業就在哪裡。

城市的概念是以人的雙腳丈量尺寸,區域有限。一個城市往往也就幾個村莊的距離。

這裡有一個歷史可以說明。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在正面交火的戰場上,日本軍隊的戰爭裝備比中國軍隊強數十倍。

當時有記錄表示“日軍幾乎可以任意地佔領任何一個這片大陸上的城市,也可以守住他們相守的任何一個城市。”

但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日軍在這片看似落後的土地,跟德國入侵歐洲的情況不同,讓日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任何”,而是一萬個中國城市,十萬個縣城,一百萬個鄉鎮——一個5000年曆史的農業大國,擁有者4億的人口,以最廣泛的分佈分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上。

也是這個原因,當時中國的執政者意欲發動4億人的軍事力量。但現在反觀整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力動員率只有3%,位列參戰七國的最小。

"

這是一個關於城市生命的生與死問題:那些依靠房地產崛起的城市,最後有多少個可以活下來?先說說幾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田地

農田和土地有天然的特性,即空間分散性。

一直到2000年前,神舟大地還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幾乎都是“均勻”地分佈在中國各地,沒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只是一個地域概念,還不像現在的經濟發達區域。

那時候的“產業”可以說農田在哪裡,產業就在哪裡。

城市的概念是以人的雙腳丈量尺寸,區域有限。一個城市往往也就幾個村莊的距離。

這裡有一個歷史可以說明。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在正面交火的戰場上,日本軍隊的戰爭裝備比中國軍隊強數十倍。

當時有記錄表示“日軍幾乎可以任意地佔領任何一個這片大陸上的城市,也可以守住他們相守的任何一個城市。”

但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日軍在這片看似落後的土地,跟德國入侵歐洲的情況不同,讓日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任何”,而是一萬個中國城市,十萬個縣城,一百萬個鄉鎮——一個5000年曆史的農業大國,擁有者4億的人口,以最廣泛的分佈分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上。

也是這個原因,當時中國的執政者意欲發動4億人的軍事力量。但現在反觀整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力動員率只有3%,位列參戰七國的最小。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美國的大約47%的國土是無人區

集市

在農業大國的背景下,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集市”。

所謂“趕集”,這是一個無比熟悉,但又越來越容易被淡忘的回憶。對鄉村裡的農民來說,都需要固定時間和地點的“趕集”。

小農經濟可以自給自足,但也有貿易的需求。

例如平原和山地的交易,就是平原的糧食而跟山區的柴木之間的交易。“米柴交易”直到現在的貧窮的地區,也還是廣泛地存在的。

每一場趕集,村民們最多走那麼二三十里路,腳程二至三小時也就是極限了。畢竟趕集是需要時間成本,必須早上出發,下午就得回來。

“趕集”的出現刺激著商業的發展,誕生了“村鎮”。

"

這是一個關於城市生命的生與死問題:那些依靠房地產崛起的城市,最後有多少個可以活下來?先說說幾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田地

農田和土地有天然的特性,即空間分散性。

一直到2000年前,神舟大地還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幾乎都是“均勻”地分佈在中國各地,沒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只是一個地域概念,還不像現在的經濟發達區域。

那時候的“產業”可以說農田在哪裡,產業就在哪裡。

城市的概念是以人的雙腳丈量尺寸,區域有限。一個城市往往也就幾個村莊的距離。

這裡有一個歷史可以說明。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在正面交火的戰場上,日本軍隊的戰爭裝備比中國軍隊強數十倍。

當時有記錄表示“日軍幾乎可以任意地佔領任何一個這片大陸上的城市,也可以守住他們相守的任何一個城市。”

但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日軍在這片看似落後的土地,跟德國入侵歐洲的情況不同,讓日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任何”,而是一萬個中國城市,十萬個縣城,一百萬個鄉鎮——一個5000年曆史的農業大國,擁有者4億的人口,以最廣泛的分佈分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上。

也是這個原因,當時中國的執政者意欲發動4億人的軍事力量。但現在反觀整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力動員率只有3%,位列參戰七國的最小。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美國的大約47%的國土是無人區

集市

在農業大國的背景下,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集市”。

所謂“趕集”,這是一個無比熟悉,但又越來越容易被淡忘的回憶。對鄉村裡的農民來說,都需要固定時間和地點的“趕集”。

小農經濟可以自給自足,但也有貿易的需求。

例如平原和山地的交易,就是平原的糧食而跟山區的柴木之間的交易。“米柴交易”直到現在的貧窮的地區,也還是廣泛地存在的。

每一場趕集,村民們最多走那麼二三十里路,腳程二至三小時也就是極限了。畢竟趕集是需要時間成本,必須早上出發,下午就得回來。

“趕集”的出現刺激著商業的發展,誕生了“村鎮”。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這些“鄉鎮”平均每個鎮30-50平方公里。

那麼問題來了:隨著交通和其他貿易渠道的發展,會不會使得這些“村鎮”消失?

答案是:必然的。

2000年後,中國進入了“大工業化時代”,其中之一標誌是汽車產量的突飛猛進。而基建投資的大力推動,讓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連接全國,接踵而來的,還有2010年前後的高鐵潮。

"

這是一個關於城市生命的生與死問題:那些依靠房地產崛起的城市,最後有多少個可以活下來?先說說幾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田地

農田和土地有天然的特性,即空間分散性。

一直到2000年前,神舟大地還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幾乎都是“均勻”地分佈在中國各地,沒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只是一個地域概念,還不像現在的經濟發達區域。

那時候的“產業”可以說農田在哪裡,產業就在哪裡。

城市的概念是以人的雙腳丈量尺寸,區域有限。一個城市往往也就幾個村莊的距離。

這裡有一個歷史可以說明。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在正面交火的戰場上,日本軍隊的戰爭裝備比中國軍隊強數十倍。

當時有記錄表示“日軍幾乎可以任意地佔領任何一個這片大陸上的城市,也可以守住他們相守的任何一個城市。”

但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日軍在這片看似落後的土地,跟德國入侵歐洲的情況不同,讓日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任何”,而是一萬個中國城市,十萬個縣城,一百萬個鄉鎮——一個5000年曆史的農業大國,擁有者4億的人口,以最廣泛的分佈分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上。

也是這個原因,當時中國的執政者意欲發動4億人的軍事力量。但現在反觀整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力動員率只有3%,位列參戰七國的最小。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美國的大約47%的國土是無人區

集市

在農業大國的背景下,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集市”。

所謂“趕集”,這是一個無比熟悉,但又越來越容易被淡忘的回憶。對鄉村裡的農民來說,都需要固定時間和地點的“趕集”。

小農經濟可以自給自足,但也有貿易的需求。

例如平原和山地的交易,就是平原的糧食而跟山區的柴木之間的交易。“米柴交易”直到現在的貧窮的地區,也還是廣泛地存在的。

每一場趕集,村民們最多走那麼二三十里路,腳程二至三小時也就是極限了。畢竟趕集是需要時間成本,必須早上出發,下午就得回來。

“趕集”的出現刺激著商業的發展,誕生了“村鎮”。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這些“鄉鎮”平均每個鎮30-50平方公里。

那麼問題來了:隨著交通和其他貿易渠道的發展,會不會使得這些“村鎮”消失?

答案是:必然的。

2000年後,中國進入了“大工業化時代”,其中之一標誌是汽車產量的突飛猛進。而基建投資的大力推動,讓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連接全國,接踵而來的,還有2010年前後的高鐵潮。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熟悉地產的人,敏銳地感覺到:地段不值錢了。因為以前上海郊區是真不值錢。你給員工分房,分一套張江或者莘莊的房子,人家寧可和領導鬧翻。也死活不要這套。不是不要,是真心沒法要。

1990年代,上海平均上班通勤時間1.8小時。在這麼巨大的犧牲之下,城區邊界僅到內環線。一種以Bus為核心的城市交通,他就是那麼慢。

起早貪黑,住到10KM邊緣也是極限了。住到莘莊張江,每天上下班2.5小時。不是不想要,是沒法活。但是交通工具的技術發展,徹底顛覆了這一切。首先是軌道交通,其實是城市高架橋。最後則是汽車的普及。汽車普及以後,人們普遍發現,20~30KM根本不算事嘛。

如果我們對“合理通勤”的定義,是每天1.5小時單程。則汽車的1.5小時,往往可以開出去30~40公里。“城市”的概念,因此極大延伸。不到十幾年的時間,中國十大城市,紛紛長到了30KM的邊界。

庸人只看眼前,哲人舉一反三。在“汽車文明”顛覆了城市內部地段之後。也有有識之士想到,“高速公路”便利,會不會顛覆“省會—地級市—縣鎮”格局。造成三四線城市的空心化呢。

主城

我們看隔壁的鄰居:韓國

大韓民國面積10萬平方公里,和浙江省等大。粗俗點說,類似於中國一個省。韓國人口5100W,其中首爾+仁川+京畿道三個城市的人口就佔了2600W。也就是說,全國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首爾”的城市輻射圈。

下圖衛星地圖也可以看到城市夜光的比例。

"

這是一個關於城市生命的生與死問題:那些依靠房地產崛起的城市,最後有多少個可以活下來?先說說幾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田地

農田和土地有天然的特性,即空間分散性。

一直到2000年前,神舟大地還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幾乎都是“均勻”地分佈在中國各地,沒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只是一個地域概念,還不像現在的經濟發達區域。

那時候的“產業”可以說農田在哪裡,產業就在哪裡。

城市的概念是以人的雙腳丈量尺寸,區域有限。一個城市往往也就幾個村莊的距離。

這裡有一個歷史可以說明。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在正面交火的戰場上,日本軍隊的戰爭裝備比中國軍隊強數十倍。

當時有記錄表示“日軍幾乎可以任意地佔領任何一個這片大陸上的城市,也可以守住他們相守的任何一個城市。”

但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日軍在這片看似落後的土地,跟德國入侵歐洲的情況不同,讓日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任何”,而是一萬個中國城市,十萬個縣城,一百萬個鄉鎮——一個5000年曆史的農業大國,擁有者4億的人口,以最廣泛的分佈分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上。

也是這個原因,當時中國的執政者意欲發動4億人的軍事力量。但現在反觀整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力動員率只有3%,位列參戰七國的最小。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美國的大約47%的國土是無人區

集市

在農業大國的背景下,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集市”。

所謂“趕集”,這是一個無比熟悉,但又越來越容易被淡忘的回憶。對鄉村裡的農民來說,都需要固定時間和地點的“趕集”。

小農經濟可以自給自足,但也有貿易的需求。

例如平原和山地的交易,就是平原的糧食而跟山區的柴木之間的交易。“米柴交易”直到現在的貧窮的地區,也還是廣泛地存在的。

每一場趕集,村民們最多走那麼二三十里路,腳程二至三小時也就是極限了。畢竟趕集是需要時間成本,必須早上出發,下午就得回來。

“趕集”的出現刺激著商業的發展,誕生了“村鎮”。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這些“鄉鎮”平均每個鎮30-50平方公里。

那麼問題來了:隨著交通和其他貿易渠道的發展,會不會使得這些“村鎮”消失?

答案是:必然的。

2000年後,中國進入了“大工業化時代”,其中之一標誌是汽車產量的突飛猛進。而基建投資的大力推動,讓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連接全國,接踵而來的,還有2010年前後的高鐵潮。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熟悉地產的人,敏銳地感覺到:地段不值錢了。因為以前上海郊區是真不值錢。你給員工分房,分一套張江或者莘莊的房子,人家寧可和領導鬧翻。也死活不要這套。不是不要,是真心沒法要。

1990年代,上海平均上班通勤時間1.8小時。在這麼巨大的犧牲之下,城區邊界僅到內環線。一種以Bus為核心的城市交通,他就是那麼慢。

起早貪黑,住到10KM邊緣也是極限了。住到莘莊張江,每天上下班2.5小時。不是不想要,是沒法活。但是交通工具的技術發展,徹底顛覆了這一切。首先是軌道交通,其實是城市高架橋。最後則是汽車的普及。汽車普及以後,人們普遍發現,20~30KM根本不算事嘛。

如果我們對“合理通勤”的定義,是每天1.5小時單程。則汽車的1.5小時,往往可以開出去30~40公里。“城市”的概念,因此極大延伸。不到十幾年的時間,中國十大城市,紛紛長到了30KM的邊界。

庸人只看眼前,哲人舉一反三。在“汽車文明”顛覆了城市內部地段之後。也有有識之士想到,“高速公路”便利,會不會顛覆“省會—地級市—縣鎮”格局。造成三四線城市的空心化呢。

主城

我們看隔壁的鄰居:韓國

大韓民國面積10萬平方公里,和浙江省等大。粗俗點說,類似於中國一個省。韓國人口5100W,其中首爾+仁川+京畿道三個城市的人口就佔了2600W。也就是說,全國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首爾”的城市輻射圈。

下圖衛星地圖也可以看到城市夜光的比例。

一個國家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韓國的第二大城市釜山。人口400W。而韓國的第三大城“大邱”,這是因為舉辦過世界盃才出了那麼一次的名。而其人口只有150W,在其他幾個大城市來說就是毫無存在感的城市。

所謂“韓國”,其實只是一個城市圈嗎?

我們再看看日本,似乎也是驚人相似的結果。

目前日本大約有1.1億人口,其實日本=東京

英國6500W人口,英國≈倫敦;法國6700W人口,法國≈巴黎;俄國1.4億人口,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城市≈國家的現象不勝枚舉,似乎已經成為世界的普遍現象。

因此,我們要問:中國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總結一下思路:在農業時代,960萬平方公里,人口是均勻分佈,按照農田可耕種面積分配。但是工業時代,尤其是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的改善。使得“集市”的概念,從方圓十里,變成了幾百裡。

在未來的時代,整個省,可能只有一個城市能活下來。

作者:李嘉圖教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