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圍繞著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進行賠償的原勞工問題,日本與韓國這對"冤家"的摩擦再次升級。日本經濟產業省7月1日宣佈,將加強"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這3種材料的出口管制。

在這次對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上,日本實際上耍了一個"小心眼"。在此之前,日本對韓國採取出口手續簡化的優待措施,但是從7月4日起擬將韓國剔除出這一名單,意味著日本供應商每次要向韓國出口相關材料都必須提交申請(審核期為90天)。日本《讀賣新聞》評論稱,考慮到日本方面基本上不會批准這一申請,這也相當於日本實質性向韓國下達了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禁.令"。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對此,韓國方面對此反應強烈。據報道相關韓企已紛紛進入"緊急狀態",韓國也督促日本立刻取消相關措施,並表示可能採取在WTO申訴等措施。

而日本似乎對此並不在意,財相麻生太郎一度威脅稱,他們還可以考慮停止匯款或停發籤證等多種報復措施,這一發言也引起了廣泛震驚——停止匯款會給在兩國之間開展業務的企業造成嚴重障礙,而停發籤證可能會使每年753萬人的韓國訪日遊客銳減。

那麼,日本這一次為何選擇在半導體上"報復"韓國,日韓雙方經濟摩擦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麼呢?

1. 日本掌控全球90%產能,已扼住韓國經濟的"命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不但擁有三星、現代、海力士等享譽全球的高科技企業,韓國人的生活水平也相當之高——韓國的人均GDP在2018年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但實際上,韓國的繁榮是"建立在沙子上的"——它在軍事上依賴美國,在能源上依賴中東,在消費端依賴中國,在供應端則依賴日本。

就半導體行業來說,韓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確實擁有很高的份額,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IHS Markit的報告顯示,韓國三星2018年度的半導體收入達到了746億美元,力壓英特爾拿下全球第一,而SK海力士則位居第三。而且,在存儲半導體方面韓國的優勢更強有很強的優勢,韓企在DRAM領域擁有全球7成的市場份額,在NAND型閃存則擁有5成的份額。不過,韓國半導體產業的一片繁榮之下,也有隱憂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這次日本限制向韓國出口的"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都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原料,氟聚酰亞胺主要用於製造可摺疊屏,高純度氟化氫主要在集成電路製造中用於蝕刻硅片,而光刻膠則是用於集成電路和芯片製造的光阻層材料。

而一個比較殘酷的現實是——日本目前擁有全球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90%的產能,以及全球高純度氟化氫氣體70%的產能,韓國的三星電子、LG和SK等廠商如果不能從日本進口這些材料,在其他國家幾乎找不到替代品。韓國半導體企業的材料庫存一般是1-2個月,在被"如果不能追加採購,3個月後工廠是否會停止生產"時,SK海力士的有關人士回答是"是"。

可以預計,如果日本的禁令持續,三星、海力士等韓國半導體廠商最終被迫停產,不但這幾家韓國企業難逃被"卡脖子"的命運,韓國經濟也將遭遇滅頂之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是韓國經濟的重中之重。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從產值上看,韓國2018年的GDP為1.62萬億美元左右,其中半導體產業的產值佔比約為5%;從出口上看,韓國2018年的出口總額為6055億美元,半導體產品的出口額超過1223億美元(佔比超過了20%);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韓國經濟舉足輕重的最大財閥三星,2/3的利潤來自於半導體業務。

根據韓國央行公佈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韓國GDP環比下降了0.4%,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而韓國的外貿數據更加不容樂觀,6月出口額重挫13.5%,已連續7個月下跌。究其原因,主要是半導體這個支柱產業"不給力"——韓國第一季度半導體出口額同比減少21.3%,到了6月更是同比大跌25.5%,嚴重拖累了韓國的出口和經濟增長。不難想象,如果日本的半導體禁令最終生效,韓國經濟將面臨怎樣的驚濤駭浪!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日本人通過小小的氟聚酰亞胺等材料,就能切斷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巨頭的"生命線"、甚至於捏住整個韓國經濟的"命脈"。讓人不得不感嘆,在過去的1000多年來韓國曾多次被日本欺負,可到了今天,韓國的"軟肋"還是被日本捏得死死的。

2. 冤冤相報沒有贏家,日本此前努力恐付諸東流?

不過,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全球產業鏈交錯縱橫、互相關聯,沒有一個國家能在此類摩擦中獨善其身,日本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噬"。

上文提到,韓國半導體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很高,他們的客戶包括蘋果、華為、OPPO這樣的智能手機廠商,也包括惠普、聯想這些筆記本電腦生產商,甚至還包括索尼、松下等日本電子設備生產商;如果韓國的半導體產品不能正常供應,必將擾亂全球產業鏈,引發的蝴蝶效應會波及幾乎全球主要的經濟體,當然也包括日本自己。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如果看得更遠一些,日本對韓國"斷供"半導體材料反而對韓國是有利的。這是因為,韓國廠商在被日本切斷供應後,必然會尋找日本原料的替代品(自力更生或者尋找替代供應國);只要熬過了短期的"陣痛期",韓國就有希望徹底擺脫對日本的依賴,而日本企業也將永久地失去韓國這個重要的出口市場。近日,韓國已經表態將每年投入1萬億韓元,來推動"支柱產業所需材料進口渠道的多邊化",這對韓國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日本這次的"報復舉動"可能會讓日本的國際聲譽受損,甚至讓日本這些年為"自由貿易"付出的努力付諸東流。

作為一個自然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日本的崛起得益於"貿易立國"的國策。上世紀50年代起,日本在加入關稅總協定(WTO的前身)後,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對本國的經濟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1955年日本的進出口貿易額只有1.6萬億日元,到1985年已經飆升至76萬億日元,日本僅用了30年的時間就成為全球的貿易大國、經濟大國。

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三十年",他們迫切希望重現昔日的榮光。"安倍經濟學"提出了積極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促進並發展民間投資的"三支箭",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目前看來,日本重振本國經濟的"新藥方"似乎成為了貿易,尤其是近兩年美國頻頻"退群"和"挑事",使得全球經貿形勢陷入混亂,這更被日本視作是數十年難遇的良機!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18年1月23日,日本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說服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10個國家一起簽署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而美國在一年前退出了這項協議。到了今年2月,歐盟與日本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正式生效,覆蓋6億多人口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誕生。截至今年年初,日本已經簽署了17個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在貿易上左右逢源的日本已經志得意滿:"希望日本發揮自由貿易的旗手作用!"

不得不說,日本成為"旗手"的好處是巨大的:理想情況下,日本可以在當前的基礎上拉攏更多的國家,組成一個由日本主導的巨型FTA(自由貿易區),最終架空甚至取代當前以WTO為主的貿易體系;再不濟,日本也能依靠CPTPP和EPA兩大協議明哲保身,坐收全球經貿動盪的漁翁之利。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但是,日本謀劃了這麼大一盤棋,做出了這麼多的努力,很可能就要毀在這一次對韓國的"衝動"上。儘管日本內閣官員西村康佑強調,這些措施是基於WTO規則的,也不與自由貿易背道而馳;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些限制於不但與日本近期倡導的"構築自由、公平、平等的投資環境"的精神直接相悖,也可能會讓日本迄今為止所做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3. 日韓關係為何走向死衚衕,美國或難辭其咎?

"韓日關係正經歷自5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裂痕。"韓國前官員申珏秀近日表示。兩國關係走進死衚衕,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其實,很多糾紛歸根到底都是經濟糾紛,或者說是利益糾紛。這次日本對韓進行經濟報復的直接導火索,是雙方糾纏已久的原勞工賠償問題,即韓國大法院判處日本三菱重工賠償每名韓國勞工或家屬1.2億韓元(當時約有78萬韓國人被強徵為勞工),日本三菱集團拒絕履行,所以今年韓國法院就批准扣押了日企在韓的資產。

幾十年前的"舊賬"為何又被翻出來呢?韓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認為日本或者日企"佔了他們的便宜"。上文提到韓國的外貿出口形勢嚴峻,而2018年日本對韓國實現貿易盈餘240億美元,在各國當中是最高的;另外,進駐韓國的日本企業也賺得盆滿缽滿,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85%的在韓日企預計2018年預計實現盈利,這在亞太國家中是最高的。

本來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錢還都給日本人賺了,韓國人自然不樂意了。其實,很多日本人也懷著同樣的心思——日本的經濟形勢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又該怪誰呢。日本財務省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受半導體等商品出口下滑影響,5月份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7.8%,已經是連續6個月下降了。而民間非營利團體日本言論NPO不久前發佈的民調顯示,約有50%的日本受訪者對韓國持"不好的印象"。

既然日子都不好過,日韓兩國為什麼選擇了"相互傷害",而不是"抱團取暖",亦或像中國那樣"擴大內需"呢?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第一,日本和韓國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其國內市場難以擔當大任。韓國的問題是太"小",韓國人口只有5100萬,經濟低迷也導致國內消費能力不足,所以韓國出口佔GDP的比例在2017年達到了43%。日本的問題則是太"老",日本市場雖然比韓國大得多(人口約為1.268億),但日本已經全面步入老齡化社會,擴大內需的空間也很小。

第二,日韓外向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他們都會不計代價地爭奪半導體產業鏈。這一輪的全球經貿風波,也可以看做是自認為在貿易上吃虧的國家試圖重塑(擾亂)全球產業鏈的過程;而半導體作為全球貿易單品金額最高、全球參與程度最高、產業鏈條最長、分工最細的一個產業,就成了日本和韓國爭奪的焦點。尤其是日本,他們曾與美國打過曠日持久的"半導體之戰",遭遇慘敗後不敢再撩虎鬚,正好來找韓國這個"軟柿子"來捏。

第三,美國本來是日韓關係的"粘合劑",這次卻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日本和韓國本來就有複雜的歷史積怨,兩國關係也曾多次降至冰點,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長期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

可如今的美國,不要說幫助日韓化解衝突了,它已經親自上陣在農產品和汽車等貿易問題向日韓"開炮"——2017年日本和韓國在貿易上分別對美盈餘668億美元和229億美元。另外,美國自己也帶了一個不好的頭——仗著自己在供應鏈上的優勢,動不動就限制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這次日本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有樣學樣。所以說,日韓關係走入死衚衕,美國是難辭其咎的。

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或引發全球蝴蝶效應!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最後,對中國來說,日韓半導體摩擦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想當然地認為"中或最贏"就有些不太客觀。誠然,日本限制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三星等韓國廠商產量下滑,中國的京東方、深天馬等企業有望拿下大單,而中國在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領域的企業也有望崛起。

但是,半導體作為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韓國廠商的生產受阻,也必然會波及下游的華為、OPPO等中國企業。更重要的是,佔據全球GDP 20%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目前已經已經舉行了自2012年以來的15輪磋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第27輪談判也將在7月底舉行,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不能讓糟糕的日韓經貿關係,影響了東亞互利共贏的大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