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互相“拉黑”,中國供應鏈機會來了?'

"

隨著日本宣佈將韓國從貿易“白名單”中剔除,以及韓國此後的強硬反彈,圍繞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進入了新的階段。

韓國大信證券分析師李秀彬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生產設備及核心材料主要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所主導,所以韓國半導體產業在成本控制力方面大打折扣。

“未來主動的分散供應鏈也會成為韓國廠商的重要任務。”李秀彬稱。

隨著韓國積極尋求替代的材料供應商,中國相關企業能否藉此提升國際市場份額?而對於我國半導體產業而言,能否藉此騰挪出時間與空間,加速發展壯大?

韓國急需供應鏈替代方案

8月4日,韓國青瓦臺、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及政府方面的代表召開對策會議,並由韓國國務總理李洛淵主持,邀請半導體、電池、汽車、機械等11個核心行業的負責人出席並提出意見。會上,韓國政府決定,通過預算、法規、稅制、金融等可實行的手段,提升韓國產業所需的核心材料、零部件及設備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將在2020年的預算案中,增加至少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17億元)的預算,為上述政策提供支持與保障。

李洛淵也在當天會後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表示,韓國將以本次貿易制裁措施作為契機,推進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進而使危機成為產業發展的契機。

當前,半導體產業著實是支撐韓國經濟的一根重要樑柱,尤其是在汽車、智能手機等產品的出口遭遇全球市場萎縮及競爭對手增長的局面下,維持韓國外貿附加價值的重要手段。

相關數據顯示,韓國7月進口額同比下降2.7%,出口額同比下降11%,其中半導體出口額同比下降28.1%;同時,半導體在韓國出口額的佔比卻仍在攀升,7月芯片產品佔韓國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出口額的比重為36.7%,同比上漲2.3個百分點。

韓國官方智庫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報告顯示,若日方對韓的貿易管制措施持續實施,將導致今年下半年韓國半導體產品產量同比近10%的下滑,韓國的國內GDP增長率也將下滑0.25~0.44個百分點。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最新風險報告中也指出,目前的日韓貿易爭端所導致的產能干擾,將導致韓國的實際GDP增長放緩至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半導體市場的技術及專利壁壘,導致行業高度集中,出現了主流企業吃肉、非主流企業只能喝湯的局面。全球市場調研機構HIS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兩家企業在存儲類芯片所佔據的市場份額約為67%,若算上兩家美國企業,這個比重更是上升到82%左右。

市場的集中,會導致供應鏈及產業鏈的閉環。從目前來看,製造一個普遍被使用的20納米工藝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其所需的零部件材料達百餘種,涉及的上下游合作企業更是有300家左右。此前,三星電子曾向所有“使用日本製造的材料”的上下游合作的近120家企業發送公函,要求在8月15日前,至少要準備“能夠滿足90日生產需求”的材料。

牽一髮而動全身,日韓貿易爭端傳導到產業鏈層面,其對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對於韓國企業而言,找到相關供應鏈的替代方案,是重中之重。

12個9和10個9的學問

本次日本對韓國限制供應的材料中,以PI(聚酰亞胺)、光刻膠和氟化氫最為市場關注。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喆周告訴第一財經,在上述三種材料中,除氟化聚酰亞胺主要是用於液晶顯示器的製作工序以外,氟化氫禁售是對韓國的半導體產業最為致命的一擊。“氟化氫尤其是高純度、高質量的氟化氫,可替代的難度最高,對芯片的製造及流通過程,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只看中韓、韓日間的出口數據,不難發現,“氟化氫”產品的進口出現一種很有趣的態勢:日本向韓國出口,中國向韓國出口,韓國也向中國出口。日本主要負責高純度氟化氫、中國主要負責低純度或中純度氟化氫,而韓國則向中國出口來自日本的高純度氟化氫。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於6月發佈的韓日經貿白皮書,今年1~5月由日本企業生產的高純度氟化氫中,有85.9%的產能出口至韓國。韓國半導體及顯示器行業對日本該材料的依賴度是93.7%。

雖然韓國同時也向中國進口部分氟化氫產品,但由於無法提供芯片生產所需的純度,因此僅能夠滿足部分機械層面的切割,處於價值鏈的底部。據業界人士計算,銷售同樣體積的氟化氫產品,中國產品的利潤率要比日本產品低20%~40%,甚至更多。

一位來自韓國頭部芯片製造企業的研發人員稱,根據一般認可的行業定義來看,超過97%純度的氟化氫均為高純度氟化氫。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能夠製造高純度氟化氫的企業有10家左右,其中3家來自日本,其餘則為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及韓國的企業。

“目前,日本產品的最高水平為99.9999999999%(TwelveNine,12N)純度的氟化氫產品,韓國企業的最高技術為99.99999999%(10N)純度,但該技術未被投產,其他國家主要供應的產品則集中在97%至99.999%純度。”上述研發人員稱。

他說,氟化氫的純度每高出萬分之一(1/10000),對於DRAM製造過程中的精準度就會提高0.1%,不良率及生產成本也會相應有所減少,“在目前精細化的大背景下,0.1%的差距很有可能就意味著行業技術的頂峰與低谷”。

不過,上述研發人員也承認,此前並沒有就停用日本材料做過相關的配套測試,且韓國企業也不具有測試氟化氫精準純度的設備,因此還無法估量日本與其他的氟化氫產品在不良率及產能方面具體存在多少差距。

是合作,還是競爭

前韓國三星電子CEO、韓國區塊鏈協會會長陳大濟告訴第一財經,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才是考驗企業與行業的真正時刻,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破局。

即便是擁有超高精度的氟化氫,也並不意味著能夠獲得市場,企業還需擁有客戶資源、市場應用及政府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那麼,中國市場的氟化氫生產情況如何?

氟化氫是目前日本對韓國限制的材料中,中國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材料之一。高工工業研究所的調研報告顯示,從90年代末期開始,由於中國的製冷劑、清洗劑市場的拓展,中國氟化氫生產得到高速發展,2018年中國氟化氫生產線有103條,年產能達192.1萬噸,實際產量158.8萬噸。從2010年至2018年,中國氟化氫年均產能增長速度為3.31%。

其中,擁有生產97%以上高純度氟化氫的企業約有10家,其中包括多氟多(002047.SZ)、濱化股份(601678.SH)、中欣氟材(002915.SZ)、三美股份(603379.SH)、江陰潤瑪等。

氫氟酸是製作氟化氫所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

聯訊證券稱,2014年,多氟多投資1.35億元建設年產1萬噸電子級氫氟酸項目,率先打破了我國在高等級電子級氫氟酸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此後天賜材料(2.5萬噸)、巨化股份(1.8萬噸)、三美股份(1萬噸)、晶瑞股份(5000噸)等新建產能陸續達產;截至2018年,國內電子級氫氟酸產能已超過20萬噸。

在氫氟酸上,多氟多等中國企業已能實現部分替代(日本材料)。

參照中國企業所遵循行業標準“工業高純氫氟酸HG/T4059-2013標準”,此標準根據產品中雜質離子含量的不同將高純氫氟酸分為EL級、UP級、UPS級、UPSS級、UPSSS級。此前多氟多方面曾表態稱,可以提供UPSS級氫氟酸的替代進口產品;向SK海力士提供高純度氟化氫材料的韓國SoulBrain公司的在華子公司也宣佈,向多氟多采購電子級氫氟酸。

聯創股份(300343.SZ)也在日前透露,其控股子公司山東華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有氫氟酸產品,是三星在韓國本土的氟化氫供應商之一的韓國厚成科技的優質供應商。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權威人士處瞭解到,目前三星電子正在調試使用韓國本土企業及中國企業製造的氟化氫產品;韓國第一大液晶顯示屏製造商LGDisplay正準備使用韓國本土製造的氟化氫產品,光刻膠則將使用中國企業製造的產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