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楊青顯——古村軼事(一)

漢光武帝 文學 旅遊 洛寧城事 2018-11-30


河南洛寧楊青顯——古村軼事(一)

古村,是洛寧縣底張鄉的一個自然村,在縣城正西18公里處的洛河南岸,與長水洛出書處隔河相望。古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兒時的樂園,夢裡的聖地,這裡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我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少年時光。

一、古老的傳說

古村地理位置優越,地界分明,東至澗河,與底張村、東磨頭村為鄰,西至西河溝,溝西是就廟溝村,北至洛河,南至後嶺疙瘩。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500米。若站在洛河南岸快速通道向南看,古村就是一個標準的梯形形狀,南窄北寬,村子就倚偎在距洛河1000米的山坡下。

最入眼的是古村塬的六個山頭,村後突兀起一百多米高的原嶺,從東向西一字排列出三個山頭,人稱官帽山。向南至後嶺約1000米後,又從北到南矗豎起三個圓圓的山頭,又稱三架疙瘩。這三橫三縱六個山頭孕育了許多古老的故事和傳說。

相傳王莽趕劉秀時,劉秀被困在洛河北岸的西寨村,而古村正是洛河西部的古渡口。劉秀急於向南撤退,當時正值秋汛雨季,洛河洪水滔天,無法渡河,更無人敢開船。眼看追兵將至,在這危急時刻,是古村人冒著船翻人亡的危險,精心挑選十名水性好的壯漢,往返多次用木船把劉秀及隨員運到南岸。村人還用地裡的苞谷和樹上的柿子招待劉秀及其將土,使劉秀將士得以補充休整。劉秀為感謝古村人的救命之恩,在沿古村原向南撤退之時,將帽子贈給村人作信物,這時忽起一陣大風,將官帽刮向空中,後來落到古村村後的嶺坡上,霎時從東到西升騰起三股沖天黃土,隨後依次冒出三個山頭,這三個互相連接的山頭活象一隻官帽平放在村子後邊,中間的山頭象主帽,兩邊的山頭象是兩隻帽翅。但離奇的是,這三個酷似帽子和帽翅的山頭中間那個有些小,兩邊的山有些大。後來人們說劉秀的原意是讓古村後代多出人才,由於贈帽心切而導致主帽和帽翅錯位。老輩人常說古村歷史上出不了高官名人,正是由於官帽山兩邊的帽翅太大太沉重,帽翅閃不開,壓住了村人運氣的緣故。

河南洛寧楊青顯——古村軼事(一)

後嶺的三架疙瘩更為神奇,一個比一個圓溜,一個比一個高大,從北往南依次為頭架疙瘩、二架疙瘩、三架疙瘩。三架疙瘩是村後嶺原的制高點,它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底張峪和廟溝溝。這三架疙瘩都是礫土地質,只長茅草,不長樹木,整個山頭都被茅草覆蓋著,這裡是上天賜與的天然牧場,牛吃了這裡的茅草既耐飢又長膘。少時的我們經常在這裡放牛,聽老輩人講了好多關於三架疙瘩的傳奇故事。傳說這三架疙瘩下邊分別有三口大鍋,頭架疙瘩下邊是口金鍋,二架疙瘩下邊是口銀鍋,三架疙瘩下邊是口銅鍋,鍋裡邊都盛滿了水,這是龍王爺賞賜給古村人的神水,讓村人用來澆灌嶺坡土地的,只是這三口大鍋一旦出現缺口,大水能淹了整個洛河兩岸的村莊。相傳有年夏天大旱,村人從頭架疙瘩北側挖開一洞,藉以引水澆田。但掘洞之人臨時起了邪念,把金鍋鍋沿砸掉了一塊,欲攫為已有,忽然洞中伸出一隻龍頭,噴出一股沖天水柱,震得整個疙瘩抖了三抖,嚇得村人急忙用土石封死洞口,從此再也不敢在這三架疙瘩上動土了。而今鄭盧高速公路從頭架疙瘩北腰破土而過,美麗的傳說已成為遙遠的神話。(未完待續......)

河南洛寧楊青顯——古村軼事(一)


河南洛寧楊青顯——古村軼事(一)

作者簡介:楊青顯,網名朝花夕拾,退休幹部,洛寧縣作家協會會員。喜愛花卉盆景、籃球運動、文學和石藝,曾在《洛陽日報》、《河南糧食報》等報刊發文多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