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

在河南省東北端,有這樣一座特別的縣城:

其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帶,東面與山東的莘縣接壤,西北兩面則與河北的魏縣、大名縣接壤,只有南面與河南境內的清豐縣相鄰。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三省省界處的村民,出村就能跨兩省。

"

在河南省東北端,有這樣一座特別的縣城:

其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帶,東面與山東的莘縣接壤,西北兩面則與河北的魏縣、大名縣接壤,只有南面與河南境內的清豐縣相鄰。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三省省界處的村民,出村就能跨兩省。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這座縣城,就是"字聖"倉頡的故里——南樂縣。

南樂縣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市,下轄4鎮8鄉,佔地面積62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萬。

據南樂縣政府公開信息顯示,南樂縣始置於西漢初期,時名"樂昌縣",屬東郡。

關於樂昌縣名字的由來,"昌"是因為縣境內古有昌意城(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所築),而"樂"則取自沃野平壤,茫茫樂土之意,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縣。

"

在河南省東北端,有這樣一座特別的縣城:

其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帶,東面與山東的莘縣接壤,西北兩面則與河北的魏縣、大名縣接壤,只有南面與河南境內的清豐縣相鄰。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三省省界處的村民,出村就能跨兩省。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這座縣城,就是"字聖"倉頡的故里——南樂縣。

南樂縣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市,下轄4鎮8鄉,佔地面積62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萬。

據南樂縣政府公開信息顯示,南樂縣始置於西漢初期,時名"樂昌縣",屬東郡。

關於樂昌縣名字的由來,"昌"是因為縣境內古有昌意城(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所築),而"樂"則取自沃野平壤,茫茫樂土之意,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縣。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不過,歷史上的南樂縣,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曾歷經幾廢幾置。

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曾廢除樂昌縣,到了西晉又復置,並更名為"昌樂縣",屬魏郡,但不久後又遭廢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又分魏縣復置昌樂縣,而到了隋朝大業元年,昌樂縣再次被廢劃入繁水縣。直到十七年後的唐武德五年,又再一次設立昌樂縣,屬魏州。

而"南樂"之名,則是因為五代樑貞明二年,晉王李存勖為避其祖父李國昌名諱,以"新治在舊治南"故,易名南樂縣。自此,南樂之名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除了幾廢幾置之外,因為朝代變更,區劃調整等原因,南樂的歸屬同樣也是一波三折。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南樂縣大部分時間都歸屬於河北。

後唐時期,南樂屬河北道興唐府(彼時的河北道,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東、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

"

在河南省東北端,有這樣一座特別的縣城:

其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帶,東面與山東的莘縣接壤,西北兩面則與河北的魏縣、大名縣接壤,只有南面與河南境內的清豐縣相鄰。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三省省界處的村民,出村就能跨兩省。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這座縣城,就是"字聖"倉頡的故里——南樂縣。

南樂縣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市,下轄4鎮8鄉,佔地面積62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萬。

據南樂縣政府公開信息顯示,南樂縣始置於西漢初期,時名"樂昌縣",屬東郡。

關於樂昌縣名字的由來,"昌"是因為縣境內古有昌意城(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所築),而"樂"則取自沃野平壤,茫茫樂土之意,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縣。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不過,歷史上的南樂縣,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曾歷經幾廢幾置。

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曾廢除樂昌縣,到了西晉又復置,並更名為"昌樂縣",屬魏郡,但不久後又遭廢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又分魏縣復置昌樂縣,而到了隋朝大業元年,昌樂縣再次被廢劃入繁水縣。直到十七年後的唐武德五年,又再一次設立昌樂縣,屬魏州。

而"南樂"之名,則是因為五代樑貞明二年,晉王李存勖為避其祖父李國昌名諱,以"新治在舊治南"故,易名南樂縣。自此,南樂之名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除了幾廢幾置之外,因為朝代變更,區劃調整等原因,南樂的歸屬同樣也是一波三折。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南樂縣大部分時間都歸屬於河北。

後唐時期,南樂屬河北道興唐府(彼時的河北道,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東、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而後,南樂又先後歸屬於河北東路大名府、河北東路開德府。

到了清朝以後,南樂則歸屬直隸省大名府。

這裡的直隸省,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中華民國成立後,定都南京,而直隸省因為名不副實,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而大名府的治所便位於如今的河北大名縣。

1949年,設立平原省後,南樂歸屬於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南樂縣才正式劃入河南省,先後歸屬於濮陽專區、安陽專區、新鄉專區,再到安陽專區。

"

在河南省東北端,有這樣一座特別的縣城:

其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地帶,東面與山東的莘縣接壤,西北兩面則與河北的魏縣、大名縣接壤,只有南面與河南境內的清豐縣相鄰。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三省省界處的村民,出村就能跨兩省。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這座縣城,就是"字聖"倉頡的故里——南樂縣。

南樂縣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市,下轄4鎮8鄉,佔地面積62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萬。

據南樂縣政府公開信息顯示,南樂縣始置於西漢初期,時名"樂昌縣",屬東郡。

關於樂昌縣名字的由來,"昌"是因為縣境內古有昌意城(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所築),而"樂"則取自沃野平壤,茫茫樂土之意,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縣。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不過,歷史上的南樂縣,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曾歷經幾廢幾置。

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曾廢除樂昌縣,到了西晉又復置,並更名為"昌樂縣",屬魏郡,但不久後又遭廢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又分魏縣復置昌樂縣,而到了隋朝大業元年,昌樂縣再次被廢劃入繁水縣。直到十七年後的唐武德五年,又再一次設立昌樂縣,屬魏州。

而"南樂"之名,則是因為五代樑貞明二年,晉王李存勖為避其祖父李國昌名諱,以"新治在舊治南"故,易名南樂縣。自此,南樂之名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除了幾廢幾置之外,因為朝代變更,區劃調整等原因,南樂的歸屬同樣也是一波三折。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南樂縣大部分時間都歸屬於河北。

後唐時期,南樂屬河北道興唐府(彼時的河北道,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東、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而後,南樂又先後歸屬於河北東路大名府、河北東路開德府。

到了清朝以後,南樂則歸屬直隸省大名府。

這裡的直隸省,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中華民國成立後,定都南京,而直隸省因為名不副實,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而大名府的治所便位於如今的河北大名縣。

1949年,設立平原省後,南樂歸屬於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南樂縣才正式劃入河南省,先後歸屬於濮陽專區、安陽專區、新鄉專區,再到安陽專區。

河南一縣: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村裡人出村就是跨省

直到1983年,南樂縣改屬濮陽市,自此縣域大規模變更結束,而南樂縣也有了如今被河北、山東兩省三面包圍的獨特地理位置。

也正是因為此,南樂縣省界處的村民們,出村就能跨省。而在這省界處諸多的村莊中,又以福堪鎮的劉呂村位置最為特別。因為位於三省交界的中心地帶,別的村民一腳跨兩省,而這裡的村民一腳卻能跨三省!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