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縣級界首市來說,人口超80萬,隸屬於阜陽市。界首市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曾被稱為“小上海”!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縣級界首市來說,人口超80萬,隸屬於阜陽市。界首市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曾被稱為“小上海”!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首先,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在地理位置上,界首市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也即該地區地處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就縣級界首市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沈子國,後屬蔡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安徽省界首市一帶分屬楚國和魏國這兩個諸侯國。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縣級界首市來說,人口超80萬,隸屬於阜陽市。界首市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曾被稱為“小上海”!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首先,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在地理位置上,界首市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也即該地區地處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就縣級界首市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沈子國,後屬蔡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安徽省界首市一帶分屬楚國和魏國這兩個諸侯國。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阜陽市界首市一帶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寢縣。西漢時期,改新陽縣為侯國,境北部屬之,後復為縣。南部仍屬寢縣,同轄於汝南郡。東漢時期,該地區屬豫州汝南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界首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彼時,該地區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南郡。西晉時期,新陽縣廢。境北部屬宋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陰郡。南北朝時期,今縣級界首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縣級界首市來說,人口超80萬,隸屬於阜陽市。界首市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曾被稱為“小上海”!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首先,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在地理位置上,界首市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也即該地區地處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就縣級界首市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沈子國,後屬蔡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安徽省界首市一帶分屬楚國和魏國這兩個諸侯國。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阜陽市界首市一帶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寢縣。西漢時期,改新陽縣為侯國,境北部屬之,後復為縣。南部仍屬寢縣,同轄於汝南郡。東漢時期,該地區屬豫州汝南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界首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彼時,該地區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南郡。西晉時期,新陽縣廢。境北部屬宋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陰郡。南北朝時期,今縣級界首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罷郡為州,境北部屬潁州陳留縣(後更名潁陽縣),南部屬瀋州魚同陽縣。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廢潁陽,併入汝陰。唐朝中期,該地北部屬汝陰縣,南部屬沈丘縣,同隸屬於潁州(汝陰郡)。五代十國時期,今縣級界首市一帶先後為樑、唐、晉、漢、周領地,縣境分屬潁州汝陰縣、沈丘縣。北宋建立後,該地區北部屬萬壽縣(後改泰和縣),南部屬沈丘縣,同轄於京西北路潁州(後改順昌府)。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推行行省制,今縣級界首市一帶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縣級界首市來說,人口超80萬,隸屬於阜陽市。界首市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曾被稱為“小上海”!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首先,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在地理位置上,界首市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也即該地區地處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就縣級界首市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沈子國,後屬蔡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安徽省界首市一帶分屬楚國和魏國這兩個諸侯國。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阜陽市界首市一帶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寢縣。西漢時期,改新陽縣為侯國,境北部屬之,後復為縣。南部仍屬寢縣,同轄於汝南郡。東漢時期,該地區屬豫州汝南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界首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彼時,該地區北部屬新陽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南郡。西晉時期,新陽縣廢。境北部屬宋縣,南部屬固始縣,同轄於豫州汝陰郡。南北朝時期,今縣級界首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罷郡為州,境北部屬潁州陳留縣(後更名潁陽縣),南部屬瀋州魚同陽縣。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廢潁陽,併入汝陰。唐朝中期,該地北部屬汝陰縣,南部屬沈丘縣,同隸屬於潁州(汝陰郡)。五代十國時期,今縣級界首市一帶先後為樑、唐、晉、漢、周領地,縣境分屬潁州汝陰縣、沈丘縣。北宋建立後,該地區北部屬萬壽縣(後改泰和縣),南部屬沈丘縣,同轄於京西北路潁州(後改順昌府)。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推行行省制,今縣級界首市一帶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安徽省一縣級市,人口超80萬,地處安徽、河南的交界處

最後,明朝時期,境北部屬潁州太和縣,南部屬潁州,同隸屬於南京鳳陽府。清朝取代明朝後,今縣級界首市一帶分屬太和縣、阜陽縣、沈丘縣等。1937年後,界首由於位處黃泛區內,相對安全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1947年10月,設立界首市。1953年6月,改為界首縣。1989年,撤銷界首縣,設立縣級界首市。如今,界首市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截至2018年底,縣級界首市總面積達66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82萬人。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