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自從李斯和趙高穿了一條褲子,那李斯對於秦朝的貢獻,可說是過大於功了。兩人合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更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在趙高這個變態的引領下,大肆屠戮兄弟姐妹、大臣,異常殘暴。一度懷疑趙高是某國插入秦朝的間諜,本來是為了通風報信的,結果能力太強,一個人顛覆了秦朝的歷史。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自從李斯和趙高穿了一條褲子,那李斯對於秦朝的貢獻,可說是過大於功了。兩人合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更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在趙高這個變態的引領下,大肆屠戮兄弟姐妹、大臣,異常殘暴。一度懷疑趙高是某國插入秦朝的間諜,本來是為了通風報信的,結果能力太強,一個人顛覆了秦朝的歷史。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當了皇帝的胡亥,生活奢靡,法令深嚴,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當然了,這些都有趙高的功勞。因此,各地已經頻現造反的苗頭,陳勝、吳廣做了領頭羊。對於這種種弊端,李斯一直想找機會勸勸胡亥,可惜人家不聽,一意孤行,反而引經據典,將了李斯一軍。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自從李斯和趙高穿了一條褲子,那李斯對於秦朝的貢獻,可說是過大於功了。兩人合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更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在趙高這個變態的引領下,大肆屠戮兄弟姐妹、大臣,異常殘暴。一度懷疑趙高是某國插入秦朝的間諜,本來是為了通風報信的,結果能力太強,一個人顛覆了秦朝的歷史。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當了皇帝的胡亥,生活奢靡,法令深嚴,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當然了,這些都有趙高的功勞。因此,各地已經頻現造反的苗頭,陳勝、吳廣做了領頭羊。對於這種種弊端,李斯一直想找機會勸勸胡亥,可惜人家不聽,一意孤行,反而引經據典,將了李斯一軍。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胡亥引用的經典,出自他老爸秦始皇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的手筆,這個人正是韓非。而胡亥引用的是《五蠹》中 的一段:

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自從李斯和趙高穿了一條褲子,那李斯對於秦朝的貢獻,可說是過大於功了。兩人合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更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在趙高這個變態的引領下,大肆屠戮兄弟姐妹、大臣,異常殘暴。一度懷疑趙高是某國插入秦朝的間諜,本來是為了通風報信的,結果能力太強,一個人顛覆了秦朝的歷史。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當了皇帝的胡亥,生活奢靡,法令深嚴,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當然了,這些都有趙高的功勞。因此,各地已經頻現造反的苗頭,陳勝、吳廣做了領頭羊。對於這種種弊端,李斯一直想找機會勸勸胡亥,可惜人家不聽,一意孤行,反而引經據典,將了李斯一軍。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胡亥引用的經典,出自他老爸秦始皇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的手筆,這個人正是韓非。而胡亥引用的是《五蠹》中 的一段:

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韓非作《五蠹》,引用堯、禹的例子,本意是為了說明現在跟以前的形勢是兩樣的,要根據時勢,採用相應的政策,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沿用舊制。

然而正是這一段堯、禹艱難困苦的生活,讓胡亥抓到了把柄,說了一大堆歪理。其中一句: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換而言之,我自己的生活水深火熱,如何治理天下,我當了皇帝,顯貴於天下,難道就是為了過苦日子的嗎?為自己的貪圖享受,縱情享樂,振振有詞地找了一大堆理由。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自從李斯和趙高穿了一條褲子,那李斯對於秦朝的貢獻,可說是過大於功了。兩人合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更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在趙高這個變態的引領下,大肆屠戮兄弟姐妹、大臣,異常殘暴。一度懷疑趙高是某國插入秦朝的間諜,本來是為了通風報信的,結果能力太強,一個人顛覆了秦朝的歷史。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當了皇帝的胡亥,生活奢靡,法令深嚴,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當然了,這些都有趙高的功勞。因此,各地已經頻現造反的苗頭,陳勝、吳廣做了領頭羊。對於這種種弊端,李斯一直想找機會勸勸胡亥,可惜人家不聽,一意孤行,反而引經據典,將了李斯一軍。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胡亥引用的經典,出自他老爸秦始皇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的手筆,這個人正是韓非。而胡亥引用的是《五蠹》中 的一段:

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韓非作《五蠹》,引用堯、禹的例子,本意是為了說明現在跟以前的形勢是兩樣的,要根據時勢,採用相應的政策,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沿用舊制。

然而正是這一段堯、禹艱難困苦的生活,讓胡亥抓到了把柄,說了一大堆歪理。其中一句: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換而言之,我自己的生活水深火熱,如何治理天下,我當了皇帝,顯貴於天下,難道就是為了過苦日子的嗎?為自己的貪圖享受,縱情享樂,振振有詞地找了一大堆理由。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秦始皇看過韓非的著作,之所以喜歡韓非,必定是懂韓非的人,明白了韓非的治國之道。如果他泉下有知,看到不肖子對自己非常喜歡的著作,是這麼利用的,那麼他躺在豪華的秦始皇陵裡面,氣的也要跳三跳。更讓他生氣的是,他最信任的丞相李斯,貪圖榮華富貴,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開始阿諛奉承,迎合胡亥。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到這裡,曾經大發感慨: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按照現實社會來講,“知”可以理解成通假字,通“智”,這句話便成了“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果這樣理解,便和儒家“沉默是金”,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單看這兩句話,這樣理解也行得通。話說多了,不只有言多必失的害處,還有一點,有時候同樣的話,別人會斷章取義。比如秦始皇的不肖子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自從李斯和趙高穿了一條褲子,那李斯對於秦朝的貢獻,可說是過大於功了。兩人合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更立胡亥為皇帝。胡亥在趙高這個變態的引領下,大肆屠戮兄弟姐妹、大臣,異常殘暴。一度懷疑趙高是某國插入秦朝的間諜,本來是為了通風報信的,結果能力太強,一個人顛覆了秦朝的歷史。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當了皇帝的胡亥,生活奢靡,法令深嚴,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當然了,這些都有趙高的功勞。因此,各地已經頻現造反的苗頭,陳勝、吳廣做了領頭羊。對於這種種弊端,李斯一直想找機會勸勸胡亥,可惜人家不聽,一意孤行,反而引經據典,將了李斯一軍。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胡亥引用的經典,出自他老爸秦始皇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的手筆,這個人正是韓非。而胡亥引用的是《五蠹》中 的一段:

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韓非作《五蠹》,引用堯、禹的例子,本意是為了說明現在跟以前的形勢是兩樣的,要根據時勢,採用相應的政策,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沿用舊制。

然而正是這一段堯、禹艱難困苦的生活,讓胡亥抓到了把柄,說了一大堆歪理。其中一句: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換而言之,我自己的生活水深火熱,如何治理天下,我當了皇帝,顯貴於天下,難道就是為了過苦日子的嗎?為自己的貪圖享受,縱情享樂,振振有詞地找了一大堆理由。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秦始皇看過韓非的著作,之所以喜歡韓非,必定是懂韓非的人,明白了韓非的治國之道。如果他泉下有知,看到不肖子對自己非常喜歡的著作,是這麼利用的,那麼他躺在豪華的秦始皇陵裡面,氣的也要跳三跳。更讓他生氣的是,他最信任的丞相李斯,貪圖榮華富貴,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開始阿諛奉承,迎合胡亥。

法家正統韓非子,被黃口小兒斷章取義,成為縱情享樂的藉口

李斯的上書中,利用了堯、禹、韓非,迎合胡亥的胃口。備受推崇的堯、禹得罪誰了,又被拉出來貶低了一次,至於韓非,李斯則抓住了一句: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開始大做文章。取悅了胡亥,也喪失了自己的人格。

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理解成“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如此理解,肯定也曲解了老子他老人家的意思,誰讓他的水平太高,怎麼理解都說得通呢。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把《道德經》當成陰謀學的原因了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