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骨刺”嗎?骨質增生新舊觀點大更迭

骨質增生 睡眠 藥品 鍼灸 骨大夫 骨大夫 2017-09-03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遭遇過“骨刺”的突然襲擊。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骨刺”嗎?骨質增生新舊觀點大更迭

新認識:40歲以上的人90%有骨刺。

舊觀念:骨刺是老年病。

骨刺,即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活動較多的部位,如頸椎、腰椎、膝、髖關節及足跟等。

一般來說,人從20歲開始,骨骼就有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增長,退化越來越嚴重。

骨骼退變造成局部結構不穩定、運動幅度增大、周圍韌帶及筋膜對骨膜的牽拉力量增大,導致骨膜下出血,血腫骨化後,即形成骨刺。

局部病變、損傷、體重增加等因素均能促進骨刺的形成。

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的骨刺形成比普通人更早一些。

肌肉力量薄弱者,由於無法有效穩定關節,也容易形成骨刺。

研究表明,40歲以上,幾乎90%的人的負重關節都或多或少有骨刺形成。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骨刺”嗎?骨質增生新舊觀點大更迭

新認識:骨刺大小與症狀無一致性。

舊觀念:骨刺越大,症狀越重。

骨刺的大小與是否產生症狀及症狀的嚴重程度並無一致性。

長了骨刺的人是否有症狀,一是取決於骨刺部位的韌帶、筋膜等軟組織是否有無菌性炎症(若有炎症,就會產生疼痛)。二是取決於骨刺有沒有對敏感組織,如脊髓、神經和血管等產生壓迫(若有壓迫,就會產生相應症狀)。

一般來說,多數骨刺沒有症狀,不必處理;只有產生了疼痛、麻木等症狀的骨刺,才需要治療。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骨刺”嗎?骨質增生新舊觀點大更迭

新認識:消除炎症,可顯著改善症狀。

舊觀念:去除骨刺,才能改善症狀。

必須明確,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藥物被證實能縮小或去除骨刺。

對骨刺的治療,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狀。一是解除壓迫,二是消除周圍組織的無菌性炎症。

雖然目前只能通過手術方法來解除壓迫,但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卻可通過多種手段來消除,比如保暖、熱敷、鍼灸、理療、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口服、外敷等)、用激素進行局部封閉等。

由於骨刺引起的症狀大多數是由軟組織炎症所致,經消炎處理後,大多數病人的症狀能夠得到明顯緩解。少數病人因骨刺壓迫重要組織,產生嚴重症狀(如壓迫脊髓或神經產生肌力下降、癱瘓、大小便障礙等),才需要手術治療。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骨刺”嗎?骨質增生新舊觀點大更迭

新認識:消除病因,有意識阻止骨刺“發威”。

舊觀念:長了骨刺,無法預防發作。

發現自己長骨刺以後,若能積極消除病因,就能達到預防骨刺“發威”的目的。

頸椎骨刺病人應避免長時間低頭的姿勢;

經常向各個方向轉動頸部,特別是後仰;

加強對頸背部肌肉的鍛鍊;

睡覺時使用低枕或不用枕頭。

腰椎骨刺病人坐姿應端正,保持腰部挺直;

經常進行腰部活動,儘量避免彎腰提重物;

堅持進行腰背肌訓練;

睡覺用硬板床。

跟骨骨刺病人宜選擇輕軟、合適的鞋,並使用海綿跟墊以減輕足跟壓力;

堅持每晚用熱水泡腳,並做簡單的足部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骨刺”嗎?骨質增生新舊觀點大更迭

圖片來源互聯網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