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 骨科 收藏 體育 醫學知識科普 2019-09-16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病人可進行彎腰、垂臂、甩肩鍛鍊,即病人彎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為頂點作圓錐形環轉運動,開始範圍小,逐漸擴大劃環的範圍。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病人可進行彎腰、垂臂、甩肩鍛鍊,即病人彎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為頂點作圓錐形環轉運動,開始範圍小,逐漸擴大劃環的範圍。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4周後病人可作手指爬牆和手高舉摸頭頂鍛鍊。即病人面對或健側身體對牆而立,患手摸牆,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關節上舉完全正常。手高舉摸頭頂是指患側手摸頭頂後逐漸向對側移動,患側手越過頭頂觸到對側耳朵,或鍛鍊用患手觸摸對側肩胛骨,使肩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病人可進行彎腰、垂臂、甩肩鍛鍊,即病人彎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為頂點作圓錐形環轉運動,開始範圍小,逐漸擴大劃環的範圍。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4周後病人可作手指爬牆和手高舉摸頭頂鍛鍊。即病人面對或健側身體對牆而立,患手摸牆,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關節上舉完全正常。手高舉摸頭頂是指患側手摸頭頂後逐漸向對側移動,患側手越過頭頂觸到對側耳朵,或鍛鍊用患手觸摸對側肩胛骨,使肩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病人可進行彎腰、垂臂、甩肩鍛鍊,即病人彎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為頂點作圓錐形環轉運動,開始範圍小,逐漸擴大劃環的範圍。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4周後病人可作手指爬牆和手高舉摸頭頂鍛鍊。即病人面對或健側身體對牆而立,患手摸牆,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關節上舉完全正常。手高舉摸頭頂是指患側手摸頭頂後逐漸向對側移動,患側手越過頭頂觸到對側耳朵,或鍛鍊用患手觸摸對側肩胛骨,使肩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肘關節脫位:

固定期間可做伸指、握拳等鍛鍊,同時在外固定保護下做肩、腕關節的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練習肘關節的屈伸活動,增強肘關節周圍肌力。可利用握小球幫助鍛鍊。

"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功能鍛鍊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 功能鍛鍊的原則:循序漸進、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

功能鍛鍊分期

早期階段:

  • 骨折後1~2周內,局部反應明顯,腫脹;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
  • 功能鍛鍊: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 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中期階段:

  • 骨折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局部腫脹反應消失,骨折端已穩定,接近臨床癒合。
  • 功能鍛鍊:骨折上、下關節均可活動,活動的強度和範圍逐漸增加,以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必須限制不利於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

後期階段:

  • 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是功能鍛鍊的關鍵時期。
  • 關節活動範圍已逐漸恢復正常,主要通過肌肉和關節鍛鍊,逐步恢復肢體功能,對於活動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需要針對性進行鍛鍊,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

疾病分類與功能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下面,我們將從上下肢骨折、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幾個方面講解其術後功能鍛鍊方法。(附贈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上肢骨折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幹骨折、尺橈骨骨折。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上肢骨折 }

1、鎖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繞環、肘屈伸、前臂內外旋等主動練習,幅度儘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等。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後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於前臂內外旋轉;仰臥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骨折癒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但在骨折2周內應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內收與前屈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肱骨幹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應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將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於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內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內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如此循環往復。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鍊。以上鍛鍊方法每次15分鐘,每天3~4次。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尺橈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肩、肘關節的活動同肱骨幹骨折。骨折癒合後的鍛鍊:骨折癒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產生縱軸擠壓力。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下肢骨折 }

1、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

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幹骨折的功能鍛鍊方法相同,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鍛鍊進程可適當加快。

功能鍛鍊方法:

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次,每次10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術後第二週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在骨折恢復期,術後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鍊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髕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髖、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固定後3~5天可兩腿直腿抬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髕骨傾向被動活動,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8周可負重行走。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脛腓骨骨折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功能鍛鍊方法:

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髕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傷口癒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並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髖、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髖屈伸、內收。

{ 髖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1~3天

  • 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複5遍。
  • 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屈曲踝關節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轉動踝關節

2、術後第4~7天

每天3~4次,每次重複一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 屈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 臀部收縮練習: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緊繃保持5秒鐘。
  • 外展聯繫:平臥位伸直腿儘量向兩側分開,然後回收,注意不要完全併攏。
  • 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保持您大腿前方肌肉繃緊,方法是向下壓,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10~15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為止。
  • 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繃緊,儘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離床面10cm),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複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疲勞。
  • 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8~14天

(1) 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動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內旋。健側腿順勢移動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

(2) 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再緩慢坐下。屈髖不能超過90度,要坐較高的椅子。

(3)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頭暈,所以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助,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邊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伸直向外抬起慢慢回收,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2~3遍。

重複術後第4~7天的功能鍛鍊方法,每天3~4次。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減輕,關節內積血和積液已經引出,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退,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臥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的活動度。

(4) 如何用助步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保持中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鐘,待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完全康復後,你應該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鐘,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膝關節置換 }

功能鍛鍊方法:

1、術後第1~3天

  • 股四頭肌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儘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兩分鐘內做10次,休息1分鐘再作同樣的練習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高並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直腿抬高練習

  •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每隔1小時練習10次。
  • 膝關節伸直練習:在腳跟下放置一小墊子保持腳跟不與床面接觸。努力繃緊大腿肌肉並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

2、術後第4~14天

此期的重點是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至少為0°~90°;其次是肌力恢復鍛鍊。

  • 在床上屈伸膝關節:保持腳在床上滑動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鐘,然後伸直膝關節。重複數次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①: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側腳跟放在手術側的腳背處,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在最大屈曲位時保持5~10秒鐘。重複上述練習直到您感覺有些疲勞或是您的膝關節已經能夠完全屈曲了。
  • 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②: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儘量屈曲膝關節,直到腳放在地板上。然後使您的上身前傾以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鐘,完全伸直膝關節。

術後儘快下地活動有助於康復:

1、下蹲練習:儘量下蹲,同時腳跟不要離地,堅持5~10秒後慢慢站起。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2、站立位屈膝練習:藉助助行器或雙柺平穩站立,儘量屈髖、屈膝,然後保持5~10秒鐘,伸直膝關節。重複練習直到感覺有些疲勞。

附贈肩、肘關節脫位功能鍛鍊方法

肩關節脫位 :

即日開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關節的主動練習,每個動作重複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練習和在懸吊帶內做肩前屈、內收和內旋的擺動練習,即病人用健側肢體緩慢推動患肢做外展與內收活動,活動範圍以不引起患肩疼痛為限。

去除懸吊帶後:①肩外展、後伸和外旋的主動運動練習,動作應緩慢、柔和,幅度逐漸擴大;②肩前屈、內收、內旋的練習。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3周後病人可進行彎腰、垂臂、甩肩鍛鍊,即病人彎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為頂點作圓錐形環轉運動,開始範圍小,逐漸擴大劃環的範圍。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4周後病人可作手指爬牆和手高舉摸頭頂鍛鍊。即病人面對或健側身體對牆而立,患手摸牆,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關節上舉完全正常。手高舉摸頭頂是指患側手摸頭頂後逐漸向對側移動,患側手越過頭頂觸到對側耳朵,或鍛鍊用患手觸摸對側肩胛骨,使肩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肘關節脫位:

固定期間可做伸指、握拳等鍛鍊,同時在外固定保護下做肩、腕關節的活動。

外固定去除後,練習肘關節的屈伸活動,增強肘關節周圍肌力。可利用握小球幫助鍛鍊。

史上最全!骨科常見術後功能鍛鍊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