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世界文化中頗為壯觀。但是中國古代兩千多年來長期處於封建社會,社會形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政治、經濟、文化特徵也沒有大的變化,人們接觸到的客觀事物變化也不大,文人的思想、思維方式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詩中所描述和表現的意象也沒有太大的創新。但是近現代以來,社會形態發生了重大變革,人們所接觸的客觀物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為詩歌意象的創新提供了條件。現代詩人古詩創作的就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也能真正考驗一個詩人的才情,一個詩人能否像古代大詩人那樣創立自己的詩歌創作風格,在詩歌發展史和文化史上能否有一席之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否具備詩歌意象的創新能力。而現在很多人寫古詩沒有做到意象創新,還依然沿用古人的意象堆砌,用舊的形式,舊的意象,語言也顯得陳舊,思想也迂腐。但也有一些優秀的詩人具備詩歌意象的創新能力,寫古詩,用舊瓶裝新酒,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方面的做的比較好的有聶紺弩、啟功等。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聶紺弩是新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古典文學研究家,湖北京山人。曾用筆名耳耶、二鴉、簫今度等。 聶紺弩的詩作新奇而不失韻味、幽默而滿含辛酸,被稱作“獨具一格的散宜生體”。他的一生經歷坎坷,曾在北大荒勞動改造。他去的舊體詩在當時流傳甚廣,雖是古體詩,但是內容和意象卻很新穎,把勞動時的經歷寫進古體詩裡,讓人耳目一新,比如《挑水》: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一擔乾坤肩上下,雙懸日月臂東西。

挑水

【作者】聶紺弩 【朝代】現代

這頭高便那頭低,片木能平桶面漪。

一擔乾坤肩上下,雙懸日月臂東西。

汲前古鏡人留影,行後徵鴻爪印泥。

任重途修坡又陡,鷓鴣偏向井邊啼。

片木就是小木片,用桶挑水或抬水時如果不穩的話水容從桶裡流出來,在桶裡放個小木片就不容易流出來了。據說是挑著擔子走路,人和扁擔都要振動,桶裡的水也要隨著振動.最初水的振動幅度不大,不過是水面有些搖晃,等到後來,桶裡的水振盪得與人的步伐合拍了,水就振動得非常厲害,以致濺出桶外,這就是共振現象.在水桶上放一塊木板或一張荷葉,水在振動時,就必須帶著木板或荷葉一起振動,這樣大大地減小了振動幅度,水就不會濺出來了.他把“片木”這一意象寫進詩歌裡,讓人覺得很新鮮。這首詩中還有許多傳統的意象,但詩人都賦予了這些傳統意象以新的意義,比如古鏡,在此的意思是水井,徵鴻,傳統意義是“遠飛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們寄寓自己的情懷,在這裡是指挑水走過,“徵鴻爪印泥”,就是挑水走過後留在地上的腳印。還有一首《柬周婆》: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蒼然一樹雪中蕉。

柬周婆

【作者】聶紺弩 【朝代】現代

龍江打水虎林樵,龍虎風雲一擔挑。

邈矣雙飛樑上燕,蒼然一樹雪中蕉。

大風背草穿荒徑,細雨推車上小橋。

老始風流君莫笑,好詩端在夕陽鍬。

周婆是聶老的夫人,以詩代柬,給夫人寫的一封信,整首詩讀愛來就很新鮮,龍江就是黑龍江,龍虎是龍虎山,“邈矣雙飛樑上燕”是指龍江打水,“蒼然一樹雪中蕉”是指虎林打柴。還有夕陽鍬,這樣的意象讀起來感覺很新鮮。還有他的《拾穗》、《脫坯》、《刨凍菜》等都大量用了新意象,他很善於在生活中發現新意象。

啟功,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他的舊體詩用了很多新意象,很是幽默。比如先生突發心臟病,送入醫院搶救,榻上口占長句: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填寫診單報病危,小車直向病房推。

填寫診單報病危,小車直向病房推。

鼻腔氧氣徐徐送,脈管糖漿滴滴垂,

心測功能粘小餅,胃增消化灌稀糜。

遙聞低語還陽了,遊戲人間又一回。

整詩通俗易懂,語言詼諧幽默,把整個檢查治療的過程寫的栩栩如生,很是新鮮。他還寫過一組八首關於乘坐公交的詞,《鷓鴣天八首·乘公交車組詞》: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乘客紛紛一字排,巴頭控腦費疑猜。

一、乘客紛紛一字排,巴頭控腦費疑猜。東西南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臺。坐不上,我活該,願知究竟幾時來。有人說得真精確,零點之前總會開。

二、遠見車來一串連,從頭至尾距離寬。車門無數齊開閉,百米飛奔去復還。原地站,靠標竿,手招口喊嗓音幹。司機心似車門鐵,手把輪盤眼望天。

三、這次車來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階梯一露剛伸腳,門扇雙關已碰頭。長嘆息,小勾留,他車未卜此車休。明朝誓練飛毛腿,紙馬風輪任意遊。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有窮彈力無窮擠,一寸空間一寸金。

四、鐵打車箱肉做身,上班散會最艱辛。有窮彈力無窮擠,一寸空間一寸金。頭屢動,手頻伸,可憐無補費精神。當時我是孫行者,變個驢皮影戲人。

五、擠進車門勇難當,前呼後擁甚堂皇。身成板鴨幹而扁,可惜無人下箸嘗。頭尾嵌,四邊鑲,千衝萬撞不曾傷。並非鐵肋銅筋骨,匣晨磁瓶厚布囊。

六、車站分明在路旁,車中腹背變城牆。心雄志壯鑽空隙,舌敞脣焦喊借光。下不去,莫慌張,再呆兩站又何妨。這回好比籠中鳥,暫作番邦楊四郎。

七、入站之前擠到門,前回經驗要重溫。誰知背後彪形漢,直撞橫衝往外奔。門有縫,腳無跟,四肢著地眼全昏。行人問我尋何物,近視先生看草根。

八、昨日牆邊有站牌,今朝移向哪方栽。皺眉瞪眼搜尋遍,地北天南不易猜。開步走,別徘徊。至多下站兩相挨。居然到了新車站,火箭航天又一回。

這個是描寫六十年代北京乘坐公交的情形,交通壓力大,公交太擠,還不容易上去。這樣描寫真是生動至極。

當現代生活出現在古詩裡,別是一番韻味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客觀事物都適合寫進古體詩裡,還有考慮有沒有詩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