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俠骨柔情篇

古詩 信陵君 武俠 侯嬴 浦林漁歌 浦林漁歌 2017-10-21

導言:中國古詩詞,文化蘊涵豐富,體類眾多,將其梳理之後,多角度分類呈現,更能加深認識和理解。這對於瞭解古人生存狀態,理解古人思想和行為,汲取古人文化精髓,將會有所裨益。當然,這也是提升自身文化修養,以智養性的絕佳途徑。

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根據唐詩的內容和主體思想,對其進行分類賞析,旨在傳承經典,弘揚傳統文化。本篇為唐詩分類第九篇,其它篇類詳見本號主頁文章,今後會陸續跟進剩餘部分,歡迎喜歡的朋友們加關注噢~。


「上期主題:送別(四)

本期主題:俠骨與柔情

1、《少年行》-唐·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譯文:新豐美酒一斗價值十千錢,出沒五陵的遊俠多是少年。相逢時意氣投合為君痛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

賞析:新豐盛產美酒,“鬥十千”語出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李白《將進酒》詩云:“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此詩意近白詩,不僅極言酒之珍美,而且還借前人的用語寫出慷慨好客、縱情歡樂的盛況。遊俠之飲並非獨酌遣悶,其倜儻意氣正在大會賓客之際才得以充分的表現。“咸陽遊俠”為俠少代表,以概全體。此詩寫出了俠少重友情厚交誼的作風,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間便能成為意氣相傾的知己。

唐詩|俠骨柔情篇


2、《少年行》-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譯文:弓箭在霞光中閃耀著光輝,寶劍照耀著寒霜。在凜冽的秋風之中,跨上戰馬出咸陽,奔赴為國效力的疆場。不收復河湟失地,我誓不回頭眺望故鄉。

賞析:這是一首出征詩,詩的前兩句刻畫了青年將士的颯爽英姿,後兩句寫出了收復失地的決心。全詩主調高昂激越,抒發了詩人以身報國的豪情壯志。詩人的自我形象鮮明,報國的豪情壯志表現得十分充分。這首詩的後兩句,作者用詩的語言表示自己的決心,說只要國家的河湟地區沒有收復,自己就不打算回頭望一望故鄉。這比漢代霍去病“句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話更進了一步。

唐詩|俠骨柔情篇


3、《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譯文:

燕趙的俠士,頭上繫著俠士的武纓,腰佩吳越閃亮的彎刀。

騎著銀鞍白馬,在大街上馳騁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樣。

他們的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幹裡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為人仗義行俠,事成後,連姓名也不肯留下。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三杯熱酒下肚,便慷概許諾,願為知己兩肋插刀,一諾重於泰山。

眼花耳熱之後,胸中之意氣,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為信陵君救趙,揮起了金椎,使趙都邯鄲上下,都為之震驚。

二位壯士的豪舉,千秋之後仍然在大梁城傳為美談。

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是蓋世之英豪。

要做人就要像他們這樣的俠士一樣,傳名百代,為人稱頌。

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賞析:唐代西域交通發達,遊俠之風頗為盛行,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義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高冠佩雄劍”、“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全詩抒發了作者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對於體制的強權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權無法控制一切,使得這個文化不會完全喪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後,在長期的王權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範,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現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裡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為消閒,可愛固然是可愛,但與李白詩中的那種豪俠境界卻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經由別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閒就夠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極權世界果真降臨,我們恐怕就更需要喚醒遠古的基因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就算是某一種“眼花耳熱後”的夢話吧!

唐詩|俠骨柔情篇


4、《拜新月》-唐·李端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譯文:捲起低垂的簾兒,哦,一輪新月~, 瑩瑩潔潔倚在窗外,急急躡下臺階,雙手合在胸前,虔誠拜月。庭院呦,悄然無人,獨自含羞含情,對著新月細語喃喃,只有微微的寒風,不時地飄起,那盈盈纖柔的裙帶。

賞析:此詩純用白描勾勒人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將人物一片虔誠純真之情烘托而出,讀之餘音嫋嫋,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表面看,似即寫作者之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祕處仍歸隱祕,細節處只寫細節。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肌髓。

唐詩|俠骨柔情篇


5、《贈別》-唐·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譯文: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賞析:該詩描寫詩人贈別一位紅顏知己。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從作者另一首同題詩句:“多情卻似總無情”(詳見本號文章:唐詩|送別篇(三)第5首)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嫋嫋”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於“翩若驚鴻,宛若游龍“。該詩先從意中人寫到花,又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

唐詩|俠骨柔情篇


5、《新娘嫁詞》-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不知婆婆什麼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嚐。

賞析:“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後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誌著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淨爽利。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是多麼聰明、細心,甚至帶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讓小姑先嚐嘗羹湯。語雖淺白,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先遣小姑嘗”,真是於細微處見精神。 詩人寫到“嘗”字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讀者去補充了。這樣反覺餘味無窮。由於詩人善於描寫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幾筆便勾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唐詩|俠骨柔情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