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解(三)(韓愈)

國學 韓愈 荀子 天麻 一粟文化 一粟文化 2017-08-25

進學解(三)(韓愈)

進學解(三)(韓愈)

《江南故事 鏡心》 吳冠中

【原文】

先生曰:“籲,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譯文】

先生說:“唉,你走到前面來!粗的木料做房樑,細的木料做椽子,斗拱、樑上短柱、門樞、門橛、門閂、門兩旁的木柱,都安排得很合適,用以建成房子,那是木匠技術高明的地方。地榆、硃砂、天麻、龍芝、車前草、馬屁菌、破鼓的皮,都收存起來,沒有遺漏,以備日後取用,這是醫師高明的地方。選拔人才明察公平,無論能力強弱,都能選用,隨和是美好的品德,卓爾不群是傑出的品德,考校個人的優長和短處,根據他們的才能將其安排到合適的工作中,這才是當宰相的本事。從前孟子喜歡辯論,孔子之道才因此發揚光大,可他的車轍遍天下,最後卻終老於周遊列國的行途中。荀子信守孔子之道,弘揚了儒家博大精深的學說,最終卻為了躲避讒言逃到楚國,終於丟了官職死在蘭陵。這兩個大儒,言論被當成經典,行為被當作別人效法的準則,出類拔萃達到聖人的境界,他們在世上的遭遇又如何呢?”


【原文】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縻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譯文】

“現在先生我學習雖然勤奮卻沒成什麼系統,言論雖多卻沒有把握要點,文章雖然奇特卻沒有實用,德行雖然修習了卻不能出眾。何況還年年月月花費國家的俸錢,消耗著國家的糧米,孩子不會種田,妻子也不會織布;騎馬時後面跟著奴僕,安然地坐著吃飯。拘謹地按照常規行事,東挪西抄地做著學問;但是聖明的君主並不責罰我,主管的大臣也不斥逐我,難道我還不夠僥倖嗎!動不動就遭到毀謗,名聲跟著被毀。我被棄置在閒散的位置上,正是理所應當的事。如果還要計算財產的有無、官職的高低,忘了自己的本事有多大,還要來指摘前人的毛病,這就好比去責問工匠沒拿小木樁來做廳堂的大柱子,指責醫師用能延年益壽的菖蒲而不用能利尿導瀉的豬苓去做長壽藥。”

編輯:王瑜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