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曾國藩 儒家 左傳 國學 穆彰阿 曾仕強 國學經典商道 2019-09-16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對待惡習,曾國用兩個方法來自省。一個是記日記,他說“每日一念一事,皆寫於書,以便觸目克治”。另一個是慎獨,他認為“蓋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

對於寫日記一項,曾國藩立志“誓終身不間斷也”,懂得通過記日記來反省惡習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順利。

改掉浮躁的惡習

“躁”的意思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浮”的意思是“漂流”。

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

浮躁的人就像房頂上生長著的野草,植株高根底淺,無法抵禦風雨的襲擾。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做事常常感情用事,不考慮後果,這便是浮躁的表現。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對待惡習,曾國用兩個方法來自省。一個是記日記,他說“每日一念一事,皆寫於書,以便觸目克治”。另一個是慎獨,他認為“蓋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

對於寫日記一項,曾國藩立志“誓終身不間斷也”,懂得通過記日記來反省惡習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順利。

改掉浮躁的惡習

“躁”的意思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浮”的意思是“漂流”。

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

浮躁的人就像房頂上生長著的野草,植株高根底淺,無法抵禦風雨的襲擾。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做事常常感情用事,不考慮後果,這便是浮躁的表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年輕的曾國藩在修行上功夫不深。他到了京城後,面對繁華的北京城,內心受不住煎熬,常常在夜晚降臨時,與老鄉同學一起吃喝玩樂。他父親知道後,寫信勸導他。

曾國藩在父親的指責下,開始反省自己,他把自己的惡習記在日記裡,並常常察看是否改掉了。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是“夜不出門”。

他的“日課十二條”裡,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靜坐”,每日不拘時間,靜坐一會,體會極靜時“生陽來複之仁心”,內心裡踏實安穩,如鼎鎮住一般。

現在我們很多的人,在空閒時間裡,都喜歡拿出手機來消磨時間,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所以很難察覺到自己的惡習。

因此,我們不妨學學曾國藩,每天都靜坐一會兒,體會在極靜狀態下內心的真實想法。常懷察己心,人生路上多一份保障。

改掉傲慢的惡習

曾國藩早年很浮躁,可以說是心高氣傲。他30歲就進入了翰林院,並且仗著自己受皇帝提拔,又拜師軍機大臣——穆彰阿,因此他把鼻子翹得高高的。

儒學出身的曾國藩,更是在心底裡瞧不起朝中的達官顯貴們,常對他們擺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在情在理。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對待惡習,曾國用兩個方法來自省。一個是記日記,他說“每日一念一事,皆寫於書,以便觸目克治”。另一個是慎獨,他認為“蓋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

對於寫日記一項,曾國藩立志“誓終身不間斷也”,懂得通過記日記來反省惡習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順利。

改掉浮躁的惡習

“躁”的意思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浮”的意思是“漂流”。

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

浮躁的人就像房頂上生長著的野草,植株高根底淺,無法抵禦風雨的襲擾。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做事常常感情用事,不考慮後果,這便是浮躁的表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年輕的曾國藩在修行上功夫不深。他到了京城後,面對繁華的北京城,內心受不住煎熬,常常在夜晚降臨時,與老鄉同學一起吃喝玩樂。他父親知道後,寫信勸導他。

曾國藩在父親的指責下,開始反省自己,他把自己的惡習記在日記裡,並常常察看是否改掉了。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是“夜不出門”。

他的“日課十二條”裡,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靜坐”,每日不拘時間,靜坐一會,體會極靜時“生陽來複之仁心”,內心裡踏實安穩,如鼎鎮住一般。

現在我們很多的人,在空閒時間裡,都喜歡拿出手機來消磨時間,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所以很難察覺到自己的惡習。

因此,我們不妨學學曾國藩,每天都靜坐一會兒,體會在極靜狀態下內心的真實想法。常懷察己心,人生路上多一份保障。

改掉傲慢的惡習

曾國藩早年很浮躁,可以說是心高氣傲。他30歲就進入了翰林院,並且仗著自己受皇帝提拔,又拜師軍機大臣——穆彰阿,因此他把鼻子翹得高高的。

儒學出身的曾國藩,更是在心底裡瞧不起朝中的達官顯貴們,常對他們擺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在情在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他的老鄉同學和朋友發覺了他的“傲慢”,經常在私底下勸他這樣做會得罪人的,一旦得罪位高權重的人,他的官帽就不保了。

一開始曾國藩還約束著自己,但是當他官越做越大的時候,他的“傲慢”心又生出來了。

曾國藩回到湘鄉老家創辦團練時,是吏部左侍郎的官職。因團練搞得不錯,朝廷賞給了他巡撫的官職,這個官職很大,一切地方官都要聽從巡撫的調遣。

人一旦權大了,就開始飄了,曾國藩也一樣。

他不顧一切的想把湘軍做大做強,於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軍制,改革觸動了地方官員的飯碗,這下地方官不幹了。他們撕破臉皮跟曾國藩硬幹起來,結合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把曾國藩公館包圍起來,要活捉他。

起初曾國藩仗著自己官大,覺得他們不敢把自己怎樣,但是看到這陣勢,嚇得他急忙翻牆逃走。這事驚動了清政府,短短七天,曾國藩的巡撫職位就被革職了。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對待惡習,曾國用兩個方法來自省。一個是記日記,他說“每日一念一事,皆寫於書,以便觸目克治”。另一個是慎獨,他認為“蓋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

對於寫日記一項,曾國藩立志“誓終身不間斷也”,懂得通過記日記來反省惡習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順利。

改掉浮躁的惡習

“躁”的意思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浮”的意思是“漂流”。

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

浮躁的人就像房頂上生長著的野草,植株高根底淺,無法抵禦風雨的襲擾。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做事常常感情用事,不考慮後果,這便是浮躁的表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年輕的曾國藩在修行上功夫不深。他到了京城後,面對繁華的北京城,內心受不住煎熬,常常在夜晚降臨時,與老鄉同學一起吃喝玩樂。他父親知道後,寫信勸導他。

曾國藩在父親的指責下,開始反省自己,他把自己的惡習記在日記裡,並常常察看是否改掉了。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是“夜不出門”。

他的“日課十二條”裡,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靜坐”,每日不拘時間,靜坐一會,體會極靜時“生陽來複之仁心”,內心裡踏實安穩,如鼎鎮住一般。

現在我們很多的人,在空閒時間裡,都喜歡拿出手機來消磨時間,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所以很難察覺到自己的惡習。

因此,我們不妨學學曾國藩,每天都靜坐一會兒,體會在極靜狀態下內心的真實想法。常懷察己心,人生路上多一份保障。

改掉傲慢的惡習

曾國藩早年很浮躁,可以說是心高氣傲。他30歲就進入了翰林院,並且仗著自己受皇帝提拔,又拜師軍機大臣——穆彰阿,因此他把鼻子翹得高高的。

儒學出身的曾國藩,更是在心底裡瞧不起朝中的達官顯貴們,常對他們擺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在情在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他的老鄉同學和朋友發覺了他的“傲慢”,經常在私底下勸他這樣做會得罪人的,一旦得罪位高權重的人,他的官帽就不保了。

一開始曾國藩還約束著自己,但是當他官越做越大的時候,他的“傲慢”心又生出來了。

曾國藩回到湘鄉老家創辦團練時,是吏部左侍郎的官職。因團練搞得不錯,朝廷賞給了他巡撫的官職,這個官職很大,一切地方官都要聽從巡撫的調遣。

人一旦權大了,就開始飄了,曾國藩也一樣。

他不顧一切的想把湘軍做大做強,於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軍制,改革觸動了地方官員的飯碗,這下地方官不幹了。他們撕破臉皮跟曾國藩硬幹起來,結合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把曾國藩公館包圍起來,要活捉他。

起初曾國藩仗著自己官大,覺得他們不敢把自己怎樣,但是看到這陣勢,嚇得他急忙翻牆逃走。這事驚動了清政府,短短七天,曾國藩的巡撫職位就被革職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老人有言:“吃一塹,長一智”。

經歷此劫的曾國藩 ,反省一番後覺得自己做錯了,帶領湘軍去了“衡陽”練兵。他寫信給弟弟說:“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

為了戒除“傲氣”,曾國藩開始在“進德”和“修業”兩件事上下功夫。“進德”是修品德,“修業”是讀史、記日記的本領。

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不再高傲做事、傲氣待人,而是俯下身來,從內到外修行自己。最終曾國藩戒掉了自己的傲氣,成為晚清最後一位“道德楷模”。

改掉好色的惡習

曾國藩有一句座右銘叫:“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只管耕耘”。

要說到這句話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曾國藩好色的故事。當時曾國藩30歲進京做官,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

有一次,曾國藩聽說好友納了一個小妾,而且相傳這個小妾有沉魚落雁之美貌。於是曾國藩就去朋友家中,想一睹美人的容顏,主人知道他的來意後,雖然萬般無奈,但是又不好駁回,只好叫出來一見。

果然這個小妾美貌驚人,曾國藩眼睛都看呆了,“注視數次,大無禮”,恨不能把小妾拉到手裡。和好友下棋的時候,他也是心不在焉,總是想著小妾的美貌。

令人意外的是,曾國藩回到家後,發現自己失了態,便自責懊悔起來,批評自己“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於是他下定決心開始戒色。

他回到書房,拿出筆,在日記中寫下:“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並把它貼在牆上,時時察看來警醒自己。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對待惡習,曾國用兩個方法來自省。一個是記日記,他說“每日一念一事,皆寫於書,以便觸目克治”。另一個是慎獨,他認為“蓋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

對於寫日記一項,曾國藩立志“誓終身不間斷也”,懂得通過記日記來反省惡習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順利。

改掉浮躁的惡習

“躁”的意思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浮”的意思是“漂流”。

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

浮躁的人就像房頂上生長著的野草,植株高根底淺,無法抵禦風雨的襲擾。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做事常常感情用事,不考慮後果,這便是浮躁的表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年輕的曾國藩在修行上功夫不深。他到了京城後,面對繁華的北京城,內心受不住煎熬,常常在夜晚降臨時,與老鄉同學一起吃喝玩樂。他父親知道後,寫信勸導他。

曾國藩在父親的指責下,開始反省自己,他把自己的惡習記在日記裡,並常常察看是否改掉了。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是“夜不出門”。

他的“日課十二條”裡,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靜坐”,每日不拘時間,靜坐一會,體會極靜時“生陽來複之仁心”,內心裡踏實安穩,如鼎鎮住一般。

現在我們很多的人,在空閒時間裡,都喜歡拿出手機來消磨時間,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所以很難察覺到自己的惡習。

因此,我們不妨學學曾國藩,每天都靜坐一會兒,體會在極靜狀態下內心的真實想法。常懷察己心,人生路上多一份保障。

改掉傲慢的惡習

曾國藩早年很浮躁,可以說是心高氣傲。他30歲就進入了翰林院,並且仗著自己受皇帝提拔,又拜師軍機大臣——穆彰阿,因此他把鼻子翹得高高的。

儒學出身的曾國藩,更是在心底裡瞧不起朝中的達官顯貴們,常對他們擺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在情在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他的老鄉同學和朋友發覺了他的“傲慢”,經常在私底下勸他這樣做會得罪人的,一旦得罪位高權重的人,他的官帽就不保了。

一開始曾國藩還約束著自己,但是當他官越做越大的時候,他的“傲慢”心又生出來了。

曾國藩回到湘鄉老家創辦團練時,是吏部左侍郎的官職。因團練搞得不錯,朝廷賞給了他巡撫的官職,這個官職很大,一切地方官都要聽從巡撫的調遣。

人一旦權大了,就開始飄了,曾國藩也一樣。

他不顧一切的想把湘軍做大做強,於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軍制,改革觸動了地方官員的飯碗,這下地方官不幹了。他們撕破臉皮跟曾國藩硬幹起來,結合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把曾國藩公館包圍起來,要活捉他。

起初曾國藩仗著自己官大,覺得他們不敢把自己怎樣,但是看到這陣勢,嚇得他急忙翻牆逃走。這事驚動了清政府,短短七天,曾國藩的巡撫職位就被革職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老人有言:“吃一塹,長一智”。

經歷此劫的曾國藩 ,反省一番後覺得自己做錯了,帶領湘軍去了“衡陽”練兵。他寫信給弟弟說:“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

為了戒除“傲氣”,曾國藩開始在“進德”和“修業”兩件事上下功夫。“進德”是修品德,“修業”是讀史、記日記的本領。

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不再高傲做事、傲氣待人,而是俯下身來,從內到外修行自己。最終曾國藩戒掉了自己的傲氣,成為晚清最後一位“道德楷模”。

改掉好色的惡習

曾國藩有一句座右銘叫:“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只管耕耘”。

要說到這句話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曾國藩好色的故事。當時曾國藩30歲進京做官,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

有一次,曾國藩聽說好友納了一個小妾,而且相傳這個小妾有沉魚落雁之美貌。於是曾國藩就去朋友家中,想一睹美人的容顏,主人知道他的來意後,雖然萬般無奈,但是又不好駁回,只好叫出來一見。

果然這個小妾美貌驚人,曾國藩眼睛都看呆了,“注視數次,大無禮”,恨不能把小妾拉到手裡。和好友下棋的時候,他也是心不在焉,總是想著小妾的美貌。

令人意外的是,曾國藩回到家後,發現自己失了態,便自責懊悔起來,批評自己“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於是他下定決心開始戒色。

他回到書房,拿出筆,在日記中寫下:“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並把它貼在牆上,時時察看來警醒自己。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是曾國藩的人生哲學。曾國藩對自己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到“制欲”,否則就會敗壞名譽,家庭不和,福報耗損。

曾國藩是個要強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犯這種錯誤。所以他就每天勤奮學習,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進德”和“修業”上。

讓自己忙碌起來,也就沒心思去想別的事情了,就這樣曾國藩戒色成功了。

"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之道】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改掉惡習,仍是最好的人。《左傳》有言:“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樣,身上也有很多的惡習。心浮氣躁、不愛學習、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還極其好色。可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樣不落,樣樣都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對待惡習,曾國用兩個方法來自省。一個是記日記,他說“每日一念一事,皆寫於書,以便觸目克治”。另一個是慎獨,他認為“蓋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

對於寫日記一項,曾國藩立志“誓終身不間斷也”,懂得通過記日記來反省惡習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順利。

改掉浮躁的惡習

“躁”的意思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浮”的意思是“漂流”。

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

浮躁的人就像房頂上生長著的野草,植株高根底淺,無法抵禦風雨的襲擾。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他們做事常常感情用事,不考慮後果,這便是浮躁的表現。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年輕的曾國藩在修行上功夫不深。他到了京城後,面對繁華的北京城,內心受不住煎熬,常常在夜晚降臨時,與老鄉同學一起吃喝玩樂。他父親知道後,寫信勸導他。

曾國藩在父親的指責下,開始反省自己,他把自己的惡習記在日記裡,並常常察看是否改掉了。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是“夜不出門”。

他的“日課十二條”裡,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靜坐”,每日不拘時間,靜坐一會,體會極靜時“生陽來複之仁心”,內心裡踏實安穩,如鼎鎮住一般。

現在我們很多的人,在空閒時間裡,都喜歡拿出手機來消磨時間,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所以很難察覺到自己的惡習。

因此,我們不妨學學曾國藩,每天都靜坐一會兒,體會在極靜狀態下內心的真實想法。常懷察己心,人生路上多一份保障。

改掉傲慢的惡習

曾國藩早年很浮躁,可以說是心高氣傲。他30歲就進入了翰林院,並且仗著自己受皇帝提拔,又拜師軍機大臣——穆彰阿,因此他把鼻子翹得高高的。

儒學出身的曾國藩,更是在心底裡瞧不起朝中的達官顯貴們,常對他們擺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在情在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他的老鄉同學和朋友發覺了他的“傲慢”,經常在私底下勸他這樣做會得罪人的,一旦得罪位高權重的人,他的官帽就不保了。

一開始曾國藩還約束著自己,但是當他官越做越大的時候,他的“傲慢”心又生出來了。

曾國藩回到湘鄉老家創辦團練時,是吏部左侍郎的官職。因團練搞得不錯,朝廷賞給了他巡撫的官職,這個官職很大,一切地方官都要聽從巡撫的調遣。

人一旦權大了,就開始飄了,曾國藩也一樣。

他不顧一切的想把湘軍做大做強,於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軍制,改革觸動了地方官員的飯碗,這下地方官不幹了。他們撕破臉皮跟曾國藩硬幹起來,結合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把曾國藩公館包圍起來,要活捉他。

起初曾國藩仗著自己官大,覺得他們不敢把自己怎樣,但是看到這陣勢,嚇得他急忙翻牆逃走。這事驚動了清政府,短短七天,曾國藩的巡撫職位就被革職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老人有言:“吃一塹,長一智”。

經歷此劫的曾國藩 ,反省一番後覺得自己做錯了,帶領湘軍去了“衡陽”練兵。他寫信給弟弟說:“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

為了戒除“傲氣”,曾國藩開始在“進德”和“修業”兩件事上下功夫。“進德”是修品德,“修業”是讀史、記日記的本領。

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不再高傲做事、傲氣待人,而是俯下身來,從內到外修行自己。最終曾國藩戒掉了自己的傲氣,成為晚清最後一位“道德楷模”。

改掉好色的惡習

曾國藩有一句座右銘叫:“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只管耕耘”。

要說到這句話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曾國藩好色的故事。當時曾國藩30歲進京做官,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

有一次,曾國藩聽說好友納了一個小妾,而且相傳這個小妾有沉魚落雁之美貌。於是曾國藩就去朋友家中,想一睹美人的容顏,主人知道他的來意後,雖然萬般無奈,但是又不好駁回,只好叫出來一見。

果然這個小妾美貌驚人,曾國藩眼睛都看呆了,“注視數次,大無禮”,恨不能把小妾拉到手裡。和好友下棋的時候,他也是心不在焉,總是想著小妾的美貌。

令人意外的是,曾國藩回到家後,發現自己失了態,便自責懊悔起來,批評自己“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於是他下定決心開始戒色。

他回到書房,拿出筆,在日記中寫下:“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並把它貼在牆上,時時察看來警醒自己。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是曾國藩的人生哲學。曾國藩對自己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到“制欲”,否則就會敗壞名譽,家庭不和,福報耗損。

曾國藩是個要強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犯這種錯誤。所以他就每天勤奮學習,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進德”和“修業”上。

讓自己忙碌起來,也就沒心思去想別的事情了,就這樣曾國藩戒色成功了。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精闢

【收藏點贊,每天帶給您更有價值的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