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人才的因素,這個年代湧現出了太多的有才之士,他們活躍在各個諸侯國的舞臺上,用自己的智慧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一策興邦,失計亡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單從人才的因素看,秦國無疑是最會用人的國家,反觀山東六國,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商鞅、張儀、范雎出自魏國而不被所用,趙國聽信讒言親手殺死了名將李牧,齊國、燕國、楚國在戰國末期已經無人才可用。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人才的因素,這個年代湧現出了太多的有才之士,他們活躍在各個諸侯國的舞臺上,用自己的智慧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一策興邦,失計亡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單從人才的因素看,秦國無疑是最會用人的國家,反觀山東六國,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商鞅、張儀、范雎出自魏國而不被所用,趙國聽信讒言親手殺死了名將李牧,齊國、燕國、楚國在戰國末期已經無人才可用。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你可能會說,怎麼漏掉了一個韓國?別急,因為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韓國不世出的大才,韓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

韓非口吃,卻很能寫。

韓非,是地地道道的韓國貴族出身,由於這個出身,他也就註定不能像那些有才能的布衣平民一樣,可以良禽擇木而棲,他的一生也都被自己的這個出身給禁錮住了,直到死才擺脫韓國帶給他的精神枷鎖。

韓非的一生其實很坎坷,雖然是貴族出身,但卻有一腔想要報國的熱血,富強韓國是他的夢想,所以他在年輕時就周遊列國,汲取百家學說的精華,意圖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人才的因素,這個年代湧現出了太多的有才之士,他們活躍在各個諸侯國的舞臺上,用自己的智慧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一策興邦,失計亡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單從人才的因素看,秦國無疑是最會用人的國家,反觀山東六國,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商鞅、張儀、范雎出自魏國而不被所用,趙國聽信讒言親手殺死了名將李牧,齊國、燕國、楚國在戰國末期已經無人才可用。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你可能會說,怎麼漏掉了一個韓國?別急,因為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韓國不世出的大才,韓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

韓非口吃,卻很能寫。

韓非,是地地道道的韓國貴族出身,由於這個出身,他也就註定不能像那些有才能的布衣平民一樣,可以良禽擇木而棲,他的一生也都被自己的這個出身給禁錮住了,直到死才擺脫韓國帶給他的精神枷鎖。

韓非的一生其實很坎坷,雖然是貴族出身,但卻有一腔想要報國的熱血,富強韓國是他的夢想,所以他在年輕時就周遊列國,汲取百家學說的精華,意圖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不過韓非卻有一個頗為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口吃,說話結結巴巴,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無非影響點交流,但是對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來說,卻是致命的,你想也是,沒有君王願意聽一個結巴說像“話……話……話……說,天……天……天下……下大……大勢”如此,一句話要說半天還說不清中心思想的言論。

韓非口吃猶如上帝給他關上了一扇窗,但是卻給他打開了一道門,這道門就是韓非很能寫(《史記》記載: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也正是這個長處,讓韓非得到了“子”的尊稱。

韓王棄之敝履,秦王視為珍寶。

努力上進的韓非,周遊列國提升自己,最後拜入了荀況的門下,荀況又稱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又和孔孟的思想有所不同,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

韓非也正是基於荀子的這個觀點,有了自己的一套學說,那就是用法來約束所有人,認為作為君主就應該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只會富了小家,窮了國家,這其實也是秦王政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概念的雛形。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人才的因素,這個年代湧現出了太多的有才之士,他們活躍在各個諸侯國的舞臺上,用自己的智慧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一策興邦,失計亡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單從人才的因素看,秦國無疑是最會用人的國家,反觀山東六國,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商鞅、張儀、范雎出自魏國而不被所用,趙國聽信讒言親手殺死了名將李牧,齊國、燕國、楚國在戰國末期已經無人才可用。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你可能會說,怎麼漏掉了一個韓國?別急,因為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韓國不世出的大才,韓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

韓非口吃,卻很能寫。

韓非,是地地道道的韓國貴族出身,由於這個出身,他也就註定不能像那些有才能的布衣平民一樣,可以良禽擇木而棲,他的一生也都被自己的這個出身給禁錮住了,直到死才擺脫韓國帶給他的精神枷鎖。

韓非的一生其實很坎坷,雖然是貴族出身,但卻有一腔想要報國的熱血,富強韓國是他的夢想,所以他在年輕時就周遊列國,汲取百家學說的精華,意圖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不過韓非卻有一個頗為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口吃,說話結結巴巴,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無非影響點交流,但是對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來說,卻是致命的,你想也是,沒有君王願意聽一個結巴說像“話……話……話……說,天……天……天下……下大……大勢”如此,一句話要說半天還說不清中心思想的言論。

韓非口吃猶如上帝給他關上了一扇窗,但是卻給他打開了一道門,這道門就是韓非很能寫(《史記》記載: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也正是這個長處,讓韓非得到了“子”的尊稱。

韓王棄之敝履,秦王視為珍寶。

努力上進的韓非,周遊列國提升自己,最後拜入了荀況的門下,荀況又稱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又和孔孟的思想有所不同,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

韓非也正是基於荀子的這個觀點,有了自己的一套學說,那就是用法來約束所有人,認為作為君主就應該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只會富了小家,窮了國家,這其實也是秦王政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概念的雛形。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看著不斷被秦國打壓,積貧積弱的韓國,韓非屢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韓國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他的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自然也不被韓王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韓非一心便撲在了著書上,從而寫出了《孤憤》等著作,當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之後,秦王政如獲珍寶,並且發出了能見韓非一面,死而無憾的感嘆(史料記載秦王政的原話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韓非存韓,李斯滅韓。

在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大,攻伐六國也以提上了日程,此時秦王政想要見一個人,那是相當容易的,更別說這個人最沒實力的韓國人了,於是秦王政帶著對韓非的仰慕,派人進攻韓國。

此時國土面積大幅度縮水的韓國哪能抵擋得住,韓王也已經習慣了,正在思考這次要割讓哪座城給秦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秦國不要土地,不要城池,點名只要韓非,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也是韓非踏上不歸路的起點。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人才的因素,這個年代湧現出了太多的有才之士,他們活躍在各個諸侯國的舞臺上,用自己的智慧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一策興邦,失計亡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單從人才的因素看,秦國無疑是最會用人的國家,反觀山東六國,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商鞅、張儀、范雎出自魏國而不被所用,趙國聽信讒言親手殺死了名將李牧,齊國、燕國、楚國在戰國末期已經無人才可用。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你可能會說,怎麼漏掉了一個韓國?別急,因為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韓國不世出的大才,韓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

韓非口吃,卻很能寫。

韓非,是地地道道的韓國貴族出身,由於這個出身,他也就註定不能像那些有才能的布衣平民一樣,可以良禽擇木而棲,他的一生也都被自己的這個出身給禁錮住了,直到死才擺脫韓國帶給他的精神枷鎖。

韓非的一生其實很坎坷,雖然是貴族出身,但卻有一腔想要報國的熱血,富強韓國是他的夢想,所以他在年輕時就周遊列國,汲取百家學說的精華,意圖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不過韓非卻有一個頗為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口吃,說話結結巴巴,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無非影響點交流,但是對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來說,卻是致命的,你想也是,沒有君王願意聽一個結巴說像“話……話……話……說,天……天……天下……下大……大勢”如此,一句話要說半天還說不清中心思想的言論。

韓非口吃猶如上帝給他關上了一扇窗,但是卻給他打開了一道門,這道門就是韓非很能寫(《史記》記載: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也正是這個長處,讓韓非得到了“子”的尊稱。

韓王棄之敝履,秦王視為珍寶。

努力上進的韓非,周遊列國提升自己,最後拜入了荀況的門下,荀況又稱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又和孔孟的思想有所不同,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

韓非也正是基於荀子的這個觀點,有了自己的一套學說,那就是用法來約束所有人,認為作為君主就應該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只會富了小家,窮了國家,這其實也是秦王政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概念的雛形。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看著不斷被秦國打壓,積貧積弱的韓國,韓非屢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韓國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他的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自然也不被韓王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韓非一心便撲在了著書上,從而寫出了《孤憤》等著作,當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之後,秦王政如獲珍寶,並且發出了能見韓非一面,死而無憾的感嘆(史料記載秦王政的原話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韓非存韓,李斯滅韓。

在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大,攻伐六國也以提上了日程,此時秦王政想要見一個人,那是相當容易的,更別說這個人最沒實力的韓國人了,於是秦王政帶著對韓非的仰慕,派人進攻韓國。

此時國土面積大幅度縮水的韓國哪能抵擋得住,韓王也已經習慣了,正在思考這次要割讓哪座城給秦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秦國不要土地,不要城池,點名只要韓非,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也是韓非踏上不歸路的起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在秦國猛烈的進攻下,韓王啟用韓非,並讓他出使秦國,韓非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方設法延長韓國為時不多的壽命,到了秦國的韓非,沒有立即去見秦王政,因為自己口吃他選擇了給秦王寫信,這封信就是《韓非子·存韓》,有興趣的話,可以搜搜看看,當真是文采飛揚,令人歎服。

可是,韓非存韓的建議,已經不符合當時秦國的國情了,用自己並不擅長的用兵之道勸說秦王,也註定起不到該有的效果,所以韓非的書信被李斯看到後,就立即上書反駁,直接指出韓非存韓的私心會阻礙秦國的統一大計,秦王政又不是傻子,自然能判斷出李斯和韓非的觀點誰正確。

飛魚說:

如果你以為韓非到這裡就要完蛋了,亦或者認為秦王政覺得李斯說的有道理,就把韓非抓捕入獄然後韓非就被李斯給害死了,那麼就錯了,因為僅憑韓非的存韓,還要不了韓非的命,畢竟秦王政可是韓非的仰慕者,具體韓非是怎麼死的,我們下次再說。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棄人才不用,而一味割地求和,腐敗的貴族政治,已經從內部摧毀了曾被稱為“勁韓”的韓國,即使有十個韓非,也已無力迴天。

"

文|飛魚說史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西漢)司馬遷《史記》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不入流的小國,根本無力維持華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擴張自己的領土,頻繁不斷的戰爭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標誌。

戰爭迭起,攻伐不斷,以強欺弱,以大並小,華夏大地上最終演變成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稱雄爭霸的格局。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諸侯國的強大離不開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人才的因素,這個年代湧現出了太多的有才之士,他們活躍在各個諸侯國的舞臺上,用自己的智慧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一策興邦,失計亡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單從人才的因素看,秦國無疑是最會用人的國家,反觀山東六國,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商鞅、張儀、范雎出自魏國而不被所用,趙國聽信讒言親手殺死了名將李牧,齊國、燕國、楚國在戰國末期已經無人才可用。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你可能會說,怎麼漏掉了一個韓國?別急,因為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韓國不世出的大才,韓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

韓非口吃,卻很能寫。

韓非,是地地道道的韓國貴族出身,由於這個出身,他也就註定不能像那些有才能的布衣平民一樣,可以良禽擇木而棲,他的一生也都被自己的這個出身給禁錮住了,直到死才擺脫韓國帶給他的精神枷鎖。

韓非的一生其實很坎坷,雖然是貴族出身,但卻有一腔想要報國的熱血,富強韓國是他的夢想,所以他在年輕時就周遊列國,汲取百家學說的精華,意圖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不過韓非卻有一個頗為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口吃,說話結結巴巴,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無非影響點交流,但是對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來說,卻是致命的,你想也是,沒有君王願意聽一個結巴說像“話……話……話……說,天……天……天下……下大……大勢”如此,一句話要說半天還說不清中心思想的言論。

韓非口吃猶如上帝給他關上了一扇窗,但是卻給他打開了一道門,這道門就是韓非很能寫(《史記》記載: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也正是這個長處,讓韓非得到了“子”的尊稱。

韓王棄之敝履,秦王視為珍寶。

努力上進的韓非,周遊列國提升自己,最後拜入了荀況的門下,荀況又稱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又和孔孟的思想有所不同,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

韓非也正是基於荀子的這個觀點,有了自己的一套學說,那就是用法來約束所有人,認為作為君主就應該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只會富了小家,窮了國家,這其實也是秦王政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概念的雛形。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看著不斷被秦國打壓,積貧積弱的韓國,韓非屢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韓國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他的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自然也不被韓王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韓非一心便撲在了著書上,從而寫出了《孤憤》等著作,當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之後,秦王政如獲珍寶,並且發出了能見韓非一面,死而無憾的感嘆(史料記載秦王政的原話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韓非存韓,李斯滅韓。

在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大,攻伐六國也以提上了日程,此時秦王政想要見一個人,那是相當容易的,更別說這個人最沒實力的韓國人了,於是秦王政帶著對韓非的仰慕,派人進攻韓國。

此時國土面積大幅度縮水的韓國哪能抵擋得住,韓王也已經習慣了,正在思考這次要割讓哪座城給秦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秦國不要土地,不要城池,點名只要韓非,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也是韓非踏上不歸路的起點。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在秦國猛烈的進攻下,韓王啟用韓非,並讓他出使秦國,韓非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方設法延長韓國為時不多的壽命,到了秦國的韓非,沒有立即去見秦王政,因為自己口吃他選擇了給秦王寫信,這封信就是《韓非子·存韓》,有興趣的話,可以搜搜看看,當真是文采飛揚,令人歎服。

可是,韓非存韓的建議,已經不符合當時秦國的國情了,用自己並不擅長的用兵之道勸說秦王,也註定起不到該有的效果,所以韓非的書信被李斯看到後,就立即上書反駁,直接指出韓非存韓的私心會阻礙秦國的統一大計,秦王政又不是傻子,自然能判斷出李斯和韓非的觀點誰正確。

飛魚說:

如果你以為韓非到這裡就要完蛋了,亦或者認為秦王政覺得李斯說的有道理,就把韓非抓捕入獄然後韓非就被李斯給害死了,那麼就錯了,因為僅憑韓非的存韓,還要不了韓非的命,畢竟秦王政可是韓非的仰慕者,具體韓非是怎麼死的,我們下次再說。

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報國之門,韓非意圖保存韓國終究如南柯一夢,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棄人才不用,而一味割地求和,腐敗的貴族政治,已經從內部摧毀了曾被稱為“勁韓”的韓國,即使有十個韓非,也已無力迴天。

韓非死,韓國亡,縱然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挽救不了內部已腐敗的國家

韓非所擅長其實和李斯一樣,是治理國家,並且韓非的才能要比李斯出眾,也更比李斯對權力看的淡,韓非的治國思想和秦王政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韓非不是出身韓國貴族,而為秦國效力,秦朝的二世而亡或許還會有轉機,只是歷史沒有如果。

韓非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法家實踐理論,這一理論貫穿著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韓非子·揚榷》記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就是對此最恰當的說明。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韓非子》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