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債券收益率為負,負利率時代撲面而來'

"

1

近日,根據美國CNBC報道,摩根大通表示,過去的這段時間,全球債券收益率快速下跌,當下負收益率債券數量已經佔到全球可交易債券數量的將近三分之一

對於收益率為負的債券,如果投資者買入並持有至到期,那麼會出現實質性虧損。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支剩餘期限為一年的債券,票面金額為100元的債券,該債券票面利率為1%,到期收益率為-1%,根據現金流量貼現模型(DCF) ,投資者買入該債券的市場價格=(票息+票面金額)/(1+到期收益率)=(100*1%+100)/(1-1%)=102.02元。債券到期還本付息後投資者虧損102.02-100=2.02元。

PS:利率對債券而言,有票面利率和到期收益率之分。票面利率是發行時候債券發行人和債券購買人之間約定的付息率,是一級市場的發行利率,確定性強;而到期收益率是投資者之間交易形成的利率,是二級市場的交易利率,波動性大。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理念當中,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今,在一票西方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竟然為負,借出去的錢到期拿回來的還變少了,這在我們傳統的理財觀念當中簡直是匪夷所思

可這偏偏就發生了,並且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

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2

負利率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無論是央行的政策性利率,還是市場上的交易性利率,均出現了負利率的現象。

在市場經濟體中,利率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央行的政策性利率,比如央行的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利率,都是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利率;另外一種則是市場主體之間博弈形成的利率,比如質押式回購利率、債券發行利率、債券到期收益率、貸款利率等等,這些利率央行是無法直接控制的,但可以通過貨幣政策間接影響。

全球前四大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和美國的央行政策利率為正,歐盟和日本的央行政策利率均在零以下。

日本央行自2016年2月16日首次把政策目標降低到0以下至-0.1%以來,負利率已經維持了長達三年半之久。

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11日首次把存款便利利率調整到0以下至-0.1%,隨後一路下調, 2016年3月16日進一步下調至-0.4%,負利率已經維持了長達五年之久。

早在2012年,德國首次以-0.0122%的收益率拍賣發行了6個月的國債;2016年,德國首次以-0.05%的收益率拍賣發行了10年期國債;2019年8月21日,德國更是首次以負的收益率拍賣發行了30年期國債。

目前,德國和日本的所有期限國債收益率全部在零以下。

全球將近佔世界GDP30%比重的經濟體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3

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

我們來回顧下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利率降低,在比較靜態分析的框架下(即保持其他因素不變)會降低借貸成本,從而拉動消費和投資,進而帶動經濟增長。

實行負利率政策的宏觀經濟背景和條件,是經濟增長的乏力,以及物價水平的溫和甚至是通縮。經濟體是“低增長+低通脹(通縮)”的組合。

低增長,則需要降低利率來刺激消費和投資,壓低匯率擴大出口,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而低通脹甚至是通縮,則不用擔心負利率政策會帶來通脹。

在遭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後,歐盟和日本,包括美國在內,經濟環境就是典型的“低增長+低通脹”。

為此,為了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歐盟、日本和美國一方面在降低政策目標的同時,另一方面實行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利率一降再降,最終突破零的底線,向負利率下探。

由此來看,負利率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政策的寬鬆,直接導致了負利率的產生

但負利率並不僅僅是貨幣現象。本質上來看,負利率是經濟潛在增長率的映射,與經濟本身的內生增長能力同為一個硬幣的兩面

同樣是量化寬鬆,為什麼歐盟和日本進入了負利率,而美國則沒有?

答案是美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和能力比歐盟和日本都要強。經濟增長率相對高,則投資回報率也相應走高,利率相應地也會抬升。

短期來看,利率是貨幣現象,是需求端的事兒;長期而言,利率是由經濟體本身的生產能力決定的,是供給端的事兒

4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的負利率,主要還是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標準化批發利率。什麼叫批發利率呢?比如說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上這樣的大宗資金利率,就是標準化批發利率。

機構投資者願意買,是因為還可以博取價格波動的資本利得。在這裡,我們再回顧下債券定價的基本原理:收益率越低,價格越高,如果收益率持續走低,則即使是負的收益率買進,但如果可以以更低的收益率賣出,則賣出的價格會高於買入的價格,差價即是資本利得收益。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當前的存款利率依然是正的。如果針對個人的存款利率也出現了負數,那麼既有的經濟秩序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動盪。所以,對自然人的存款利率為負,還難以發生。

今年以來,債券收益率出現了顯著的下降,德國、日本國債收益在負的方向持續下探,中國、美國的國債收益率也明顯下降。同時,各大央行已經進入降息通道。說明經濟增長在放緩,避免情緒在升溫。

對大類資產而言,債券在利率下行的驅動下依然有走牛的空間;股市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會受到系統性拖累,但下行的利率已經降息的通道又打開了流動性和估值提升的空間,雖然難以出現趨勢性機會,但優質股票資產依然會有較好的空間;大宗商品則並不是優先的投資品種,黃金作為優質的避險資產迎來配置窗口。

"

1

近日,根據美國CNBC報道,摩根大通表示,過去的這段時間,全球債券收益率快速下跌,當下負收益率債券數量已經佔到全球可交易債券數量的將近三分之一

對於收益率為負的債券,如果投資者買入並持有至到期,那麼會出現實質性虧損。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支剩餘期限為一年的債券,票面金額為100元的債券,該債券票面利率為1%,到期收益率為-1%,根據現金流量貼現模型(DCF) ,投資者買入該債券的市場價格=(票息+票面金額)/(1+到期收益率)=(100*1%+100)/(1-1%)=102.02元。債券到期還本付息後投資者虧損102.02-100=2.02元。

PS:利率對債券而言,有票面利率和到期收益率之分。票面利率是發行時候債券發行人和債券購買人之間約定的付息率,是一級市場的發行利率,確定性強;而到期收益率是投資者之間交易形成的利率,是二級市場的交易利率,波動性大。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理念當中,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今,在一票西方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竟然為負,借出去的錢到期拿回來的還變少了,這在我們傳統的理財觀念當中簡直是匪夷所思

可這偏偏就發生了,並且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

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2

負利率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無論是央行的政策性利率,還是市場上的交易性利率,均出現了負利率的現象。

在市場經濟體中,利率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央行的政策性利率,比如央行的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利率,都是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利率;另外一種則是市場主體之間博弈形成的利率,比如質押式回購利率、債券發行利率、債券到期收益率、貸款利率等等,這些利率央行是無法直接控制的,但可以通過貨幣政策間接影響。

全球前四大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和美國的央行政策利率為正,歐盟和日本的央行政策利率均在零以下。

日本央行自2016年2月16日首次把政策目標降低到0以下至-0.1%以來,負利率已經維持了長達三年半之久。

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11日首次把存款便利利率調整到0以下至-0.1%,隨後一路下調, 2016年3月16日進一步下調至-0.4%,負利率已經維持了長達五年之久。

早在2012年,德國首次以-0.0122%的收益率拍賣發行了6個月的國債;2016年,德國首次以-0.05%的收益率拍賣發行了10年期國債;2019年8月21日,德國更是首次以負的收益率拍賣發行了30年期國債。

目前,德國和日本的所有期限國債收益率全部在零以下。

全球將近佔世界GDP30%比重的經濟體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3

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

我們來回顧下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利率降低,在比較靜態分析的框架下(即保持其他因素不變)會降低借貸成本,從而拉動消費和投資,進而帶動經濟增長。

實行負利率政策的宏觀經濟背景和條件,是經濟增長的乏力,以及物價水平的溫和甚至是通縮。經濟體是“低增長+低通脹(通縮)”的組合。

低增長,則需要降低利率來刺激消費和投資,壓低匯率擴大出口,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而低通脹甚至是通縮,則不用擔心負利率政策會帶來通脹。

在遭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後,歐盟和日本,包括美國在內,經濟環境就是典型的“低增長+低通脹”。

為此,為了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歐盟、日本和美國一方面在降低政策目標的同時,另一方面實行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利率一降再降,最終突破零的底線,向負利率下探。

由此來看,負利率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政策的寬鬆,直接導致了負利率的產生

但負利率並不僅僅是貨幣現象。本質上來看,負利率是經濟潛在增長率的映射,與經濟本身的內生增長能力同為一個硬幣的兩面

同樣是量化寬鬆,為什麼歐盟和日本進入了負利率,而美國則沒有?

答案是美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和能力比歐盟和日本都要強。經濟增長率相對高,則投資回報率也相應走高,利率相應地也會抬升。

短期來看,利率是貨幣現象,是需求端的事兒;長期而言,利率是由經濟體本身的生產能力決定的,是供給端的事兒

4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的負利率,主要還是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標準化批發利率。什麼叫批發利率呢?比如說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上這樣的大宗資金利率,就是標準化批發利率。

機構投資者願意買,是因為還可以博取價格波動的資本利得。在這裡,我們再回顧下債券定價的基本原理:收益率越低,價格越高,如果收益率持續走低,則即使是負的收益率買進,但如果可以以更低的收益率賣出,則賣出的價格會高於買入的價格,差價即是資本利得收益。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當前的存款利率依然是正的。如果針對個人的存款利率也出現了負數,那麼既有的經濟秩序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動盪。所以,對自然人的存款利率為負,還難以發生。

今年以來,債券收益率出現了顯著的下降,德國、日本國債收益在負的方向持續下探,中國、美國的國債收益率也明顯下降。同時,各大央行已經進入降息通道。說明經濟增長在放緩,避免情緒在升溫。

對大類資產而言,債券在利率下行的驅動下依然有走牛的空間;股市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會受到系統性拖累,但下行的利率已經降息的通道又打開了流動性和估值提升的空間,雖然難以出現趨勢性機會,但優質股票資產依然會有較好的空間;大宗商品則並不是優先的投資品種,黃金作為優質的避險資產迎來配置窗口。

重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債券收益率為負,負利率時代撲面而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