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鬼谷子 收藏 地理 彙編語言 瘋狂的管理桑 2019-09-06
"

卷中:

飛鉗第五

飛鉗第五,“飛”是指利用恭維的話語,使對方上鉤。“鉗”是指緊緊夾住的意思。飛鉗就是指用各種言辭鉗制住對方,並對他加以控制。其主旨在於強調對被說服者的性情、愛好等的研究,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

君主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首先是把讚揚、引誘的話語傳達給對方,然後再穩穩地控制他。這裡所採取引誘的方法要靈活變通,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應該既有贊同、也有反對,以便更好了解對方的真情。總之,採取相反相成的方法,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和錯誤,進一步鉗制對方。

臣子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一定要揣度君主的計謀和能力,觀察國家命運的發展形勢,考慮諸如地理、人口、財務、外交等因素,此外還要了解君主心中的想法,按照君主所重視的事情逐一進行遊說,牢牢地抓住君主的內心。

普通人在相互打交道時,也要衡量對方的智慧、才能、性格,故意放出讚揚之辭,使對方說出真情,收到實效。

經典佳句:“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意思是要造成一種聲勢,使事情獲得成功,就得先觀察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議論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其真假,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

"

卷中:

飛鉗第五

飛鉗第五,“飛”是指利用恭維的話語,使對方上鉤。“鉗”是指緊緊夾住的意思。飛鉗就是指用各種言辭鉗制住對方,並對他加以控制。其主旨在於強調對被說服者的性情、愛好等的研究,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

君主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首先是把讚揚、引誘的話語傳達給對方,然後再穩穩地控制他。這裡所採取引誘的方法要靈活變通,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應該既有贊同、也有反對,以便更好了解對方的真情。總之,採取相反相成的方法,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和錯誤,進一步鉗制對方。

臣子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一定要揣度君主的計謀和能力,觀察國家命運的發展形勢,考慮諸如地理、人口、財務、外交等因素,此外還要了解君主心中的想法,按照君主所重視的事情逐一進行遊說,牢牢地抓住君主的內心。

普通人在相互打交道時,也要衡量對方的智慧、才能、性格,故意放出讚揚之辭,使對方說出真情,收到實效。

經典佳句:“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意思是要造成一種聲勢,使事情獲得成功,就得先觀察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議論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其真假,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忤”是指與自己心願相違背,相牴觸。“合”是指對方與自己的計謀相符合。忤合就相當於“去就”、“離合”、“背向”。

鬼谷子認為,人立身於社會,對於事物的變化,形式的發展要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和適合所有人的計謀,如對方今天贊成自己、明天也可能反對自己;自己與一方觀點的遇合,往往會背離另一方,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根據“忤合”的整體形勢做出判斷,再製定決策,也就是“反忤之術”了。

經典佳句:“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意思是如果不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過人的智慧,便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勞心苦思,便不能體會事物的本質;如果不能仔細觀察事情,就不能獲得美名;如果天資不聰明,就不能很好的用兵;如果為人老實天真,便不能理解別人。所以,要施行”忤合之道”,首先要衡量自己的智慧才能,量度自身的長短優劣,審視自己在哪一方面趕不上別人。這樣做了,就可以進取、可以退守、可以東西連橫,可以南北合縱,一切都可以在掌握之中。

"

卷中:

飛鉗第五

飛鉗第五,“飛”是指利用恭維的話語,使對方上鉤。“鉗”是指緊緊夾住的意思。飛鉗就是指用各種言辭鉗制住對方,並對他加以控制。其主旨在於強調對被說服者的性情、愛好等的研究,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

君主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首先是把讚揚、引誘的話語傳達給對方,然後再穩穩地控制他。這裡所採取引誘的方法要靈活變通,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應該既有贊同、也有反對,以便更好了解對方的真情。總之,採取相反相成的方法,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和錯誤,進一步鉗制對方。

臣子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一定要揣度君主的計謀和能力,觀察國家命運的發展形勢,考慮諸如地理、人口、財務、外交等因素,此外還要了解君主心中的想法,按照君主所重視的事情逐一進行遊說,牢牢地抓住君主的內心。

普通人在相互打交道時,也要衡量對方的智慧、才能、性格,故意放出讚揚之辭,使對方說出真情,收到實效。

經典佳句:“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意思是要造成一種聲勢,使事情獲得成功,就得先觀察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議論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其真假,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忤”是指與自己心願相違背,相牴觸。“合”是指對方與自己的計謀相符合。忤合就相當於“去就”、“離合”、“背向”。

鬼谷子認為,人立身於社會,對於事物的變化,形式的發展要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和適合所有人的計謀,如對方今天贊成自己、明天也可能反對自己;自己與一方觀點的遇合,往往會背離另一方,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根據“忤合”的整體形勢做出判斷,再製定決策,也就是“反忤之術”了。

經典佳句:“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意思是如果不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過人的智慧,便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勞心苦思,便不能體會事物的本質;如果不能仔細觀察事情,就不能獲得美名;如果天資不聰明,就不能很好的用兵;如果為人老實天真,便不能理解別人。所以,要施行”忤合之道”,首先要衡量自己的智慧才能,量度自身的長短優劣,審視自己在哪一方面趕不上別人。這樣做了,就可以進取、可以退守、可以東西連橫,可以南北合縱,一切都可以在掌握之中。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揣第七

揣第七,“揣”的意思是揣測、探求。本篇是敘述遊說之士如何揣測遊說對象的客觀條件與主觀現象。其內容主要包括“量權”和“揣情”。兩者比較而言,“量權”是衡量客觀條件,即現今各種現狀因素;“揣情”是揣測主觀心理,實施比較困難。

鬼谷子認為在戰亂時期,需要很好地審時度勢以揣測各諸侯的實情,瞭解當中的隱蔽及其變化。諸如人口、地理、天時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任何揣測之術,都是通過對方外部表現的形態進而深入瞭解的。即使再隱蔽,也會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關鍵是需要養成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

經典佳句:“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娟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意思是指因為揣情是相當難以掌握的,所以遊說必須考慮好正確的時機。即便是昆蟲飛行、蠕動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都包含著利害關係,可以影響事物的發展變化。任何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往往都處於微弱變化的狀態。實行揣情之術的人,就必須根據這種細微態勢修飾言辭,使之富於文采,然後再進行遊說。

摩第八

摩第八,“摩”是承接上一章“揣”的後續,是“揣”的方法、手段。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揣,重於揣測對方的主客觀情況;摩,重在通過接觸中試探,盡力順從對方的心意,以求彼此合作無間。

鬼谷子認為臣子在接觸試探君主的同時,要讓對方表露真情,然後還需要言聽計從地主動採取行動,在事業上才會成功。謀略最難的地方在於保持周密,遊說最難得地方在於使得對方聽從,辦事最難是一定要取得成功。所以要想遊說使人聽從,必須與對方思想感情結合。世間萬物都歸向自己的同類,順著這個方向進行試探揣摩,遊說的功力就可以修煉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經典佳句:“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意思是用同類的想法去進行揣摩和試探,哪有不相呼應的呢?順著他的慾望去揣摩試探,哪有不聽從的呢?所以說揣摩試探之術就是遊說之士唯一能通行的方法。那些見到了事物的細微跡象變毫不遲疑地採取行動人,不會坐失良機,事情成功了卻不保守過往,長久地實行這種方法,可以得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

卷中:

飛鉗第五

飛鉗第五,“飛”是指利用恭維的話語,使對方上鉤。“鉗”是指緊緊夾住的意思。飛鉗就是指用各種言辭鉗制住對方,並對他加以控制。其主旨在於強調對被說服者的性情、愛好等的研究,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

君主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首先是把讚揚、引誘的話語傳達給對方,然後再穩穩地控制他。這裡所採取引誘的方法要靈活變通,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應該既有贊同、也有反對,以便更好了解對方的真情。總之,採取相反相成的方法,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和錯誤,進一步鉗制對方。

臣子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一定要揣度君主的計謀和能力,觀察國家命運的發展形勢,考慮諸如地理、人口、財務、外交等因素,此外還要了解君主心中的想法,按照君主所重視的事情逐一進行遊說,牢牢地抓住君主的內心。

普通人在相互打交道時,也要衡量對方的智慧、才能、性格,故意放出讚揚之辭,使對方說出真情,收到實效。

經典佳句:“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意思是要造成一種聲勢,使事情獲得成功,就得先觀察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議論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其真假,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忤”是指與自己心願相違背,相牴觸。“合”是指對方與自己的計謀相符合。忤合就相當於“去就”、“離合”、“背向”。

鬼谷子認為,人立身於社會,對於事物的變化,形式的發展要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和適合所有人的計謀,如對方今天贊成自己、明天也可能反對自己;自己與一方觀點的遇合,往往會背離另一方,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根據“忤合”的整體形勢做出判斷,再製定決策,也就是“反忤之術”了。

經典佳句:“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意思是如果不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過人的智慧,便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勞心苦思,便不能體會事物的本質;如果不能仔細觀察事情,就不能獲得美名;如果天資不聰明,就不能很好的用兵;如果為人老實天真,便不能理解別人。所以,要施行”忤合之道”,首先要衡量自己的智慧才能,量度自身的長短優劣,審視自己在哪一方面趕不上別人。這樣做了,就可以進取、可以退守、可以東西連橫,可以南北合縱,一切都可以在掌握之中。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揣第七

揣第七,“揣”的意思是揣測、探求。本篇是敘述遊說之士如何揣測遊說對象的客觀條件與主觀現象。其內容主要包括“量權”和“揣情”。兩者比較而言,“量權”是衡量客觀條件,即現今各種現狀因素;“揣情”是揣測主觀心理,實施比較困難。

鬼谷子認為在戰亂時期,需要很好地審時度勢以揣測各諸侯的實情,瞭解當中的隱蔽及其變化。諸如人口、地理、天時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任何揣測之術,都是通過對方外部表現的形態進而深入瞭解的。即使再隱蔽,也會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關鍵是需要養成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

經典佳句:“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娟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意思是指因為揣情是相當難以掌握的,所以遊說必須考慮好正確的時機。即便是昆蟲飛行、蠕動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都包含著利害關係,可以影響事物的發展變化。任何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往往都處於微弱變化的狀態。實行揣情之術的人,就必須根據這種細微態勢修飾言辭,使之富於文采,然後再進行遊說。

摩第八

摩第八,“摩”是承接上一章“揣”的後續,是“揣”的方法、手段。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揣,重於揣測對方的主客觀情況;摩,重在通過接觸中試探,盡力順從對方的心意,以求彼此合作無間。

鬼谷子認為臣子在接觸試探君主的同時,要讓對方表露真情,然後還需要言聽計從地主動採取行動,在事業上才會成功。謀略最難的地方在於保持周密,遊說最難得地方在於使得對方聽從,辦事最難是一定要取得成功。所以要想遊說使人聽從,必須與對方思想感情結合。世間萬物都歸向自己的同類,順著這個方向進行試探揣摩,遊說的功力就可以修煉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經典佳句:“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意思是用同類的想法去進行揣摩和試探,哪有不相呼應的呢?順著他的慾望去揣摩試探,哪有不聽從的呢?所以說揣摩試探之術就是遊說之士唯一能通行的方法。那些見到了事物的細微跡象變毫不遲疑地採取行動人,不會坐失良機,事情成功了卻不保守過往,長久地實行這種方法,可以得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權第九

權第九,“權”在本篇中的意義是:對遊說之辭要經過反覆衡量,善於變化。

鬼谷子認為要說服對方,首先必須要藉助言辭;而藉助言辭的力量,必須要對言辭增減剪裁,使語言恰到好處,以迎合對方心理。這樣,應答別人的言辭就必須流利;流利的言辭就是輕便靈活地討論問題。其中需要理據充分,闡述清晰,還要有事實作支撐。詰難的言辭是為了反駁別人的觀點;反駁的目的則是引誘對方說出心中的真實態度。

經典佳句:“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是指一般人的常情,說出話來總希望別人聽從,幹什麼事都想取得成功。因此,聰明人寧可使用愚人的長處、絕不使用自己的短處;寧可用愚人的巧妙處、絕不用自己的笨拙處。這樣他就不會陷入困難的境地。

"

卷中:

飛鉗第五

飛鉗第五,“飛”是指利用恭維的話語,使對方上鉤。“鉗”是指緊緊夾住的意思。飛鉗就是指用各種言辭鉗制住對方,並對他加以控制。其主旨在於強調對被說服者的性情、愛好等的研究,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

君主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首先是把讚揚、引誘的話語傳達給對方,然後再穩穩地控制他。這裡所採取引誘的方法要靈活變通,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應該既有贊同、也有反對,以便更好了解對方的真情。總之,採取相反相成的方法,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和錯誤,進一步鉗制對方。

臣子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一定要揣度君主的計謀和能力,觀察國家命運的發展形勢,考慮諸如地理、人口、財務、外交等因素,此外還要了解君主心中的想法,按照君主所重視的事情逐一進行遊說,牢牢地抓住君主的內心。

普通人在相互打交道時,也要衡量對方的智慧、才能、性格,故意放出讚揚之辭,使對方說出真情,收到實效。

經典佳句:“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意思是要造成一種聲勢,使事情獲得成功,就得先觀察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議論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其真假,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忤”是指與自己心願相違背,相牴觸。“合”是指對方與自己的計謀相符合。忤合就相當於“去就”、“離合”、“背向”。

鬼谷子認為,人立身於社會,對於事物的變化,形式的發展要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和適合所有人的計謀,如對方今天贊成自己、明天也可能反對自己;自己與一方觀點的遇合,往往會背離另一方,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根據“忤合”的整體形勢做出判斷,再製定決策,也就是“反忤之術”了。

經典佳句:“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意思是如果不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過人的智慧,便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勞心苦思,便不能體會事物的本質;如果不能仔細觀察事情,就不能獲得美名;如果天資不聰明,就不能很好的用兵;如果為人老實天真,便不能理解別人。所以,要施行”忤合之道”,首先要衡量自己的智慧才能,量度自身的長短優劣,審視自己在哪一方面趕不上別人。這樣做了,就可以進取、可以退守、可以東西連橫,可以南北合縱,一切都可以在掌握之中。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揣第七

揣第七,“揣”的意思是揣測、探求。本篇是敘述遊說之士如何揣測遊說對象的客觀條件與主觀現象。其內容主要包括“量權”和“揣情”。兩者比較而言,“量權”是衡量客觀條件,即現今各種現狀因素;“揣情”是揣測主觀心理,實施比較困難。

鬼谷子認為在戰亂時期,需要很好地審時度勢以揣測各諸侯的實情,瞭解當中的隱蔽及其變化。諸如人口、地理、天時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任何揣測之術,都是通過對方外部表現的形態進而深入瞭解的。即使再隱蔽,也會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關鍵是需要養成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

經典佳句:“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娟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意思是指因為揣情是相當難以掌握的,所以遊說必須考慮好正確的時機。即便是昆蟲飛行、蠕動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都包含著利害關係,可以影響事物的發展變化。任何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往往都處於微弱變化的狀態。實行揣情之術的人,就必須根據這種細微態勢修飾言辭,使之富於文采,然後再進行遊說。

摩第八

摩第八,“摩”是承接上一章“揣”的後續,是“揣”的方法、手段。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揣,重於揣測對方的主客觀情況;摩,重在通過接觸中試探,盡力順從對方的心意,以求彼此合作無間。

鬼谷子認為臣子在接觸試探君主的同時,要讓對方表露真情,然後還需要言聽計從地主動採取行動,在事業上才會成功。謀略最難的地方在於保持周密,遊說最難得地方在於使得對方聽從,辦事最難是一定要取得成功。所以要想遊說使人聽從,必須與對方思想感情結合。世間萬物都歸向自己的同類,順著這個方向進行試探揣摩,遊說的功力就可以修煉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經典佳句:“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意思是用同類的想法去進行揣摩和試探,哪有不相呼應的呢?順著他的慾望去揣摩試探,哪有不聽從的呢?所以說揣摩試探之術就是遊說之士唯一能通行的方法。那些見到了事物的細微跡象變毫不遲疑地採取行動人,不會坐失良機,事情成功了卻不保守過往,長久地實行這種方法,可以得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權第九

權第九,“權”在本篇中的意義是:對遊說之辭要經過反覆衡量,善於變化。

鬼谷子認為要說服對方,首先必須要藉助言辭;而藉助言辭的力量,必須要對言辭增減剪裁,使語言恰到好處,以迎合對方心理。這樣,應答別人的言辭就必須流利;流利的言辭就是輕便靈活地討論問題。其中需要理據充分,闡述清晰,還要有事實作支撐。詰難的言辭是為了反駁別人的觀點;反駁的目的則是引誘對方說出心中的真實態度。

經典佳句:“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是指一般人的常情,說出話來總希望別人聽從,幹什麼事都想取得成功。因此,聰明人寧可使用愚人的長處、絕不使用自己的短處;寧可用愚人的巧妙處、絕不用自己的笨拙處。這樣他就不會陷入困難的境地。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謀第十

謀第十,“謀”是指遊說之士如何講究謀略,出謀劃策。

鬼谷子認為,出謀劃策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緣由,掌握實情,以便制定不同的標準實施。他簡明分析四種謀劃的結果。第一種是起初慾望相同而最後互相親近的人,那是因為事後雙方都從中獲利;第二種是起初慾望相同而最後互相疏遠的人,那是因為事後只有一方獲利;第三種是開始被人憎惡而最後互相親近的人,那是因為雙方都受到損害;第四種是開始被人憎惡而最後互相疏遠的人,那是因為只有一方受到損害。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得出,如果對方表面親近,而內心疏遠,就要通過遊說改變他的內心想法;對方內心親密,而表面疏遠,就要通過遊說改變他的表面態度。

在商定和使用謀略時,公開商討比不上私下密謀;私下密謀又不如結成盟黨。正常的謀略不如那些變化不定、出人意料的奇謀。最後鬼谷子總結,做事要以控制別人為貴,而不以被別人控制為貴。所謂控制別人,便是自己掌握主動權;所謂被別人控制,是指被別人掌握命運和要害,任人擺佈。

經典佳句:“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意思是事物不斷變化,產生問題;因為要解決問題才需謀劃;只有通過謀劃才會產生計策。研究計策才能產生相應的方法;有了方法才能遊說決策者,使前進,進而不通,再退一步,進退之中形成制度,以此制度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意思是古語說:天地造化在於高深。聖人之道在於隱而不露。不僅是要求忠誠、信守、仁慈、義理,主要是維持內心中和公正的正道。

決第十一

決第十一,“決”是決斷的意思。即如何代替別人而做出決定。

鬼谷子認為,凡是替人決斷事情,一定要從那人心理存在的疑慮為出發點。人們都是希望自己能幸福,害怕自己有傷害。如果善於誘導,最終就可以消除對方的疑慮。個人對謀略的接受會受到觸動個人利益的影響。因此,提供獲得有利益的謀略是關鍵,遊說的重點也在於此。

鬼谷子總結聖人成大事的手段為五種:第一,利用道德公開感化別人。第二,運用計謀暗中傷害別人。第三,使用忠臣的態度收買別人。第四,施用包瞞的辦法欺騙別人。第五,使用公平的方法對待別人。五種手段還需要搭配四種不同的方式:第一,公開辦事。第二,暗中謀劃。第三,慣常的辦法。第四,機巧的手段。總之,決斷事情與消除疑慮,是辦好事情的關鍵,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個人的事業的成敗,必須認真對待才行。

"

卷中:

飛鉗第五

飛鉗第五,“飛”是指利用恭維的話語,使對方上鉤。“鉗”是指緊緊夾住的意思。飛鉗就是指用各種言辭鉗制住對方,並對他加以控制。其主旨在於強調對被說服者的性情、愛好等的研究,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

君主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首先是把讚揚、引誘的話語傳達給對方,然後再穩穩地控制他。這裡所採取引誘的方法要靈活變通,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應該既有贊同、也有反對,以便更好了解對方的真情。總之,採取相反相成的方法,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和錯誤,進一步鉗制對方。

臣子在使用飛鉗之術的時候,一定要揣度君主的計謀和能力,觀察國家命運的發展形勢,考慮諸如地理、人口、財務、外交等因素,此外還要了解君主心中的想法,按照君主所重視的事情逐一進行遊說,牢牢地抓住君主的內心。

普通人在相互打交道時,也要衡量對方的智慧、才能、性格,故意放出讚揚之辭,使對方說出真情,收到實效。

經典佳句:“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意思是要造成一種聲勢,使事情獲得成功,就得先觀察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議論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其真假,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忤”是指與自己心願相違背,相牴觸。“合”是指對方與自己的計謀相符合。忤合就相當於“去就”、“離合”、“背向”。

鬼谷子認為,人立身於社會,對於事物的變化,形式的發展要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和適合所有人的計謀,如對方今天贊成自己、明天也可能反對自己;自己與一方觀點的遇合,往往會背離另一方,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根據“忤合”的整體形勢做出判斷,再製定決策,也就是“反忤之術”了。

經典佳句:“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意思是如果不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過人的智慧,便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勞心苦思,便不能體會事物的本質;如果不能仔細觀察事情,就不能獲得美名;如果天資不聰明,就不能很好的用兵;如果為人老實天真,便不能理解別人。所以,要施行”忤合之道”,首先要衡量自己的智慧才能,量度自身的長短優劣,審視自己在哪一方面趕不上別人。這樣做了,就可以進取、可以退守、可以東西連橫,可以南北合縱,一切都可以在掌握之中。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揣第七

揣第七,“揣”的意思是揣測、探求。本篇是敘述遊說之士如何揣測遊說對象的客觀條件與主觀現象。其內容主要包括“量權”和“揣情”。兩者比較而言,“量權”是衡量客觀條件,即現今各種現狀因素;“揣情”是揣測主觀心理,實施比較困難。

鬼谷子認為在戰亂時期,需要很好地審時度勢以揣測各諸侯的實情,瞭解當中的隱蔽及其變化。諸如人口、地理、天時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任何揣測之術,都是通過對方外部表現的形態進而深入瞭解的。即使再隱蔽,也會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關鍵是需要養成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

經典佳句:“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娟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意思是指因為揣情是相當難以掌握的,所以遊說必須考慮好正確的時機。即便是昆蟲飛行、蠕動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都包含著利害關係,可以影響事物的發展變化。任何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往往都處於微弱變化的狀態。實行揣情之術的人,就必須根據這種細微態勢修飾言辭,使之富於文采,然後再進行遊說。

摩第八

摩第八,“摩”是承接上一章“揣”的後續,是“揣”的方法、手段。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揣,重於揣測對方的主客觀情況;摩,重在通過接觸中試探,盡力順從對方的心意,以求彼此合作無間。

鬼谷子認為臣子在接觸試探君主的同時,要讓對方表露真情,然後還需要言聽計從地主動採取行動,在事業上才會成功。謀略最難的地方在於保持周密,遊說最難得地方在於使得對方聽從,辦事最難是一定要取得成功。所以要想遊說使人聽從,必須與對方思想感情結合。世間萬物都歸向自己的同類,順著這個方向進行試探揣摩,遊說的功力就可以修煉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經典佳句:“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意思是用同類的想法去進行揣摩和試探,哪有不相呼應的呢?順著他的慾望去揣摩試探,哪有不聽從的呢?所以說揣摩試探之術就是遊說之士唯一能通行的方法。那些見到了事物的細微跡象變毫不遲疑地採取行動人,不會坐失良機,事情成功了卻不保守過往,長久地實行這種方法,可以得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權第九

權第九,“權”在本篇中的意義是:對遊說之辭要經過反覆衡量,善於變化。

鬼谷子認為要說服對方,首先必須要藉助言辭;而藉助言辭的力量,必須要對言辭增減剪裁,使語言恰到好處,以迎合對方心理。這樣,應答別人的言辭就必須流利;流利的言辭就是輕便靈活地討論問題。其中需要理據充分,闡述清晰,還要有事實作支撐。詰難的言辭是為了反駁別人的觀點;反駁的目的則是引誘對方說出心中的真實態度。

經典佳句:“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是指一般人的常情,說出話來總希望別人聽從,幹什麼事都想取得成功。因此,聰明人寧可使用愚人的長處、絕不使用自己的短處;寧可用愚人的巧妙處、絕不用自己的笨拙處。這樣他就不會陷入困難的境地。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謀第十

謀第十,“謀”是指遊說之士如何講究謀略,出謀劃策。

鬼谷子認為,出謀劃策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緣由,掌握實情,以便制定不同的標準實施。他簡明分析四種謀劃的結果。第一種是起初慾望相同而最後互相親近的人,那是因為事後雙方都從中獲利;第二種是起初慾望相同而最後互相疏遠的人,那是因為事後只有一方獲利;第三種是開始被人憎惡而最後互相親近的人,那是因為雙方都受到損害;第四種是開始被人憎惡而最後互相疏遠的人,那是因為只有一方受到損害。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得出,如果對方表面親近,而內心疏遠,就要通過遊說改變他的內心想法;對方內心親密,而表面疏遠,就要通過遊說改變他的表面態度。

在商定和使用謀略時,公開商討比不上私下密謀;私下密謀又不如結成盟黨。正常的謀略不如那些變化不定、出人意料的奇謀。最後鬼谷子總結,做事要以控制別人為貴,而不以被別人控制為貴。所謂控制別人,便是自己掌握主動權;所謂被別人控制,是指被別人掌握命運和要害,任人擺佈。

經典佳句:“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意思是事物不斷變化,產生問題;因為要解決問題才需謀劃;只有通過謀劃才會產生計策。研究計策才能產生相應的方法;有了方法才能遊說決策者,使前進,進而不通,再退一步,進退之中形成制度,以此制度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意思是古語說:天地造化在於高深。聖人之道在於隱而不露。不僅是要求忠誠、信守、仁慈、義理,主要是維持內心中和公正的正道。

決第十一

決第十一,“決”是決斷的意思。即如何代替別人而做出決定。

鬼谷子認為,凡是替人決斷事情,一定要從那人心理存在的疑慮為出發點。人們都是希望自己能幸福,害怕自己有傷害。如果善於誘導,最終就可以消除對方的疑慮。個人對謀略的接受會受到觸動個人利益的影響。因此,提供獲得有利益的謀略是關鍵,遊說的重點也在於此。

鬼谷子總結聖人成大事的手段為五種:第一,利用道德公開感化別人。第二,運用計謀暗中傷害別人。第三,使用忠臣的態度收買別人。第四,施用包瞞的辦法欺騙別人。第五,使用公平的方法對待別人。五種手段還需要搭配四種不同的方式:第一,公開辦事。第二,暗中謀劃。第三,慣常的辦法。第四,機巧的手段。總之,決斷事情與消除疑慮,是辦好事情的關鍵,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個人的事業的成敗,必須認真對待才行。

《鬼谷子》精華思想彙編,建議永久收藏,值得終身研讀(卷中)

符言第十二

符言第十二,“符言”是指本篇的言語都經過驗證,符合客觀規律的話語。本篇主要是講君主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君主要做到善守其位。善守其位是指君主要願意給予並且不與人爭利,心意虛靜平定,以此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危機。

第二,君主要做到明察之道。明察之道是指君主需要將各種人才集中起來,並重用他們。

第三,君主要行虛心納諫之道。簡而言之,是多采納旁人的意見,不能堵塞言路。

第四,君主要賞罰之道。賞罰之道是指賞賜以講信用為貴,實行刑罰以公正為貴

第五,君主要懂諮詢之道。諮詢之道是指君主要對自身所處的情況瞭解得清清楚楚,才能不至於被矇蔽。

第六,君主要行遵規循理之道。君主要因順形勢和遵循道理,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第七,君主要遍知物理之道。君主必須遍知一切,及時發現事情的變化和事物的本原。

第八,君主要洞察一切之道。洞察一切之道需要君主有一雙天下之耳、一對天下隻眼、一顆天下之心。

第九,君主要名實相符之道。依照名分去考察時機,根據實際來確定名分。

經典佳句:“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意思是高山再高,抬起頭也能看到它的頂點;深淵再深,也可以測量出它的深度;君主處在最尊貴的位置,只要方法公正沉著,就沒有誰可以測出他的高深。


如果你喜歡國學,並想通過學習國學來提高自己,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這是一款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管理、用人經驗的課,包含30期國學精品課程和150個管理問題解讀,幫你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助你2019,變更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