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珍寶,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內掌管營造的機構——造辦處奉旨製作的,還有一些則是逢年節慶典時地方官吏的朝貢品。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在應用上,廣泛涉及宮廷典章禮制、宗教祭祀、日用生活及休閒玩賞等各領域的活動,處處顯示出皇權的至高無上與尊嚴,皇家的雍容華貴與典雅,具體細微地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貌。

清代宮廷珍寶在今天所承載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材質與工藝的價值,它們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是那段歷史的傳神寫照,是民族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凝固的儀軌—禮制文物

封建社會,禮儀制度是關係到“別貴賤序尊卑”和國家興衰的大事。《大清會典》中詳細記載了歷代沿用的吉、嘉、軍、賓、凶等“五禮”,涉及祭祀、登基、頒詔、朝賀、冊封、大婚、筵宴、大閱、巡狩、外交、喪葬等方方面面,規定繁多,程序各異,等級森嚴。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甌永固杯,高12.5cm,口徑8cm

金甌永固杯】杯金質,鼎式,圓形,直口。口沿鏨回紋一週,一面中部鏨篆書“金甌永固”,一面鏨“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滿鏨寶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紅、藍寶石為主。兩側各有一變形龍耳,龍頭上有珠。三足皆為象首式,象耳略小,長牙卷鼻,額頂及雙目間亦嵌珠寶。

乾隆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龍耳作品,且式樣頗多,但這種以象鼻為足的作品卻很少。這件金盃的設計及加工皆屬上乘,是皇帝專用的酒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二十五寶璽

二十五寶璽】二十五寶璽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國家政權的二十五方御用國寶的總稱。

乾隆以前,御寶一般沒有規定確切的數目。乾隆初年,可稱為國家御寶之印璽已達二十九種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關文獻的記載失實,用途不明,認識錯誤甚多,造成混亂狀況。針對這種情況,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對前代皇帝御寶重新考證排次,將其總數定為二十五方,並詳細規定了各自的使用範圍。這二十五方御寶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重新排定後的二十五寶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

乾隆十一年釐定之御寶的寶文,除青玉“皇帝之寶”為滿文篆書外,其餘全部為滿文本字和漢文篆書兩種文字。乾隆十三年,創制滿文篆法。為使御寶上的滿漢文字書體協調,乾隆皇帝特頒旨: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青玉“皇帝之寶”四寶因在清入關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輕易”外,餘二十一寶一律改鐫,將其中的滿文本字全部改用篆書,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二十五寶。

二十五寶璽平時密藏於紫禁城交泰殿的寶盝中,一寶一盝。寶盝為兩重,皆木質,製作精美。寶盝置木几上,外罩繡龍紋的黃緞罩,分列於御座左右。

二十五寶璽質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紐有交龍、盤龍、蹲龍型制,雕制精美,同時也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典章文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立雙鳳盥盆,清,盆邊徑43cm,底徑32.7cm,高9cm。清宮舊藏。

金立雙鳳盥盆】 八成金胎,以錘鍱、鏨鐫之法制成。折沿平底。平沿鉚焊金鍱鏨花隱起的雙角、寶瓶、銀錠、石榴、祥雲、寶珠、法輪、雙卷、雙錢、華蓋、金杵、魚等十二雜寶吉祥圖案。底內後嵌之金錘鍱鏨鐫花紋中立雙鳳和三朵寶相花。

《欽定大清會典》載,皇太后、皇后儀駕、盥盆。範金為之,形圓,十二稜,高三寸九分,口徑一尺二寸九分,邊鐫花紋八寶。底徑一尺一寸,鈒花紋,中立雙鳳。此盥盆形制、花紋與上述記載不同,所以不是乾隆時代的盥盆。細查此光素金盆系明代範鑄,而吉祥圖案、雙立鳳、寶相花應是順治時後嵌,用於皇太后、皇后儀駕。在現存宮帷金器中誠屬罕見,也反映了清初宮內儀駕的不完善及其草創情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編鐘,清乾隆,架高350cm,寬340cm;鍾高23.8cm,徑16.1cm。

金編鐘】編鐘是清代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十六枚為一虡(音巨,指懸掛編鐘的木架),陰陽各八,外型和尺寸均相同。編鐘以鐘壁的厚薄來區分音之高低,以應十二本律及四倍律。鍾名由低至高依次為:倍夷則、倍南呂、倍無射、倍應鐘、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倍夷則(重約4703克)壁薄音最低,而應鐘(重約14,317克)壁厚音最高。

此套編鐘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鑄造的,共用黃金13,600多兩。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碧玉描金編磬,清乾隆,架高350cm,寬340cm,磬短股23.3cm,長股35cm。

碧玉描金編磬】此套編磬為碧玉質,正反兩面均飾描金龍紋。

編磬,清代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16枚為一虡(音巨,指懸掛編磬的木架),外形和尺寸均相同。編磬以磬壁的厚薄來區分音之高低,磬體愈薄發音愈低。其律名與編鐘相同。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奉天之寶”璽,清初,通高17.5cm,邊長12cm。

金“奉天之寶”璽】 此璽為清初皇帝的印信,模製而成。方形,雙龍鈕,並附“奉天之寶”圓形牙牌。

“奉天”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祖訓》“奉天法祖”之典,清入關前制此印璽,有欲與明朝爭天下之意。“奉天之寶”為盛京皇宮收貯的十方寶璽之一,位列第五。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滿漢文成嬪冊,清咸豐,長22.3cm,寬10cm。

金滿漢文成嬪冊】冊為黃金質。共四片,每片為長方形,由金環相連。左為滿文,右鐫漢書。

妃嬪是皇帝妾侍的統稱。清文宗奕詝(1831—1861年)是清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1850年即位,年號咸豐,在位11年。此金冊為咸豐元年(1851年)尊封道光皇帝之成貴人為皇考成嬪時所發。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甪端香薰,清同治,通高49cm。

【金甪端香薰】甪端為一對,以黃金製作。其造型為獨角,雙耳,長方形鼓腹,昂首後仰,四足直立,下置鏨花長方形座。這對甪端內分別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162兩5錢”、“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162兩4錢”,底座分別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70兩7錢4分”、“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兩平重69兩9錢1分”。

甪端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能日行18,000裡,好生惡殺。御座前陳設一對甪端是為彰顯皇帝的聖明。清宮遺存的甪端以金、銅鎏金、碧玉、掐絲琺琅的為主。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亭式香薰,清同治,通高112cm。

金亭式香薰】香薰為一對,以黃金製作。頂部為六角形重簷帽;中部為圓筒,其上鏤空“卍”和團壽字;下連五角形帶欄基座。這對香薰上分別刻“142兩6錢”、“同治十三年二兩平八成金重142兩3錢”,基座分別刻“111兩4錢”、“同治十三年二兩平八成金重109兩8錢”。

香薰一般用金、玉、琺琅等材料製成,為焚香之用。此對香薰應是陳設在皇帝御座之前。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雲鶴紋水瓶,清,高28cm。

金雲鶴紋水瓶】水瓶為黃金質。圓形,有蓋,通體鏨雲鶴紋。水瓶與提爐、啐壺、香盒、盥盆等組成“金八件”,是皇帝、皇后、妃嬪等的鹵簿儀仗中的重要禮儀器物。據檔案記載,此器應為妃嬪鹵簿中的一件。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金雲龍紋提爐,清同治,爐高23cm,口徑17.2cm,杆長103cm。

金雲龍紋提爐】提爐以黃金製作。圓形,帶鏤空蓋,爐身有三獸耳,下置三象首足。三耳繫有三條金鍊,與紫檀木嵌金鏨龍首杆相連。提爐底刻“同治十一年八成金二兩平重112兩9錢”。

提爐為皇帝鹵簿儀仗中陳設的器物。陳設時以皇帝升座處為中心,與啐壺、水瓶、香盒、盥盆等分左右置於紅漆描金托盤和金杌之上。

來源:故宮博物院 珍寶館

致力於傳播國內外傳統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報道傳統文化和陶瓷行業最新資訊和動態。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文化知識,瞭解最新陶瓷行業資訊!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一):凝固的禮法規矩—禮儀制度國寶文物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正品名窯瓷器,請點擊“瞭解更多” 搜索:碗姐說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