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文/小城講歷史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劃時代人物,他橫掃六國,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歷史上真實的秦始皇,不僅擁有雄才大略,同時還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秦朝建立後,秦始皇覺得單單只是車同軌、書同文還遠遠不能夠保證後世江山永固,在分析過周朝滅亡的原因後,秦始皇找到了問題的核心點,他決定必須廢除一條周朝舊制,以免日後禍亂帝國。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秦始皇嬴政劇照

秦始皇要廢除這條制度便是周朝實行的分封制。分封制源於周武王克商之後,是周朝為了能夠有效管轄新徵服的土地,而採用的一種“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但沒想到周朝卻恰恰因藩屬而亡。為避免重蹈周朝覆轍,秦始皇下定決心廢除分封制,要用郡縣制取而代之。可是當時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一做法,尤其是一些儒生,更是在背地裡指指點點,吵著要恢復分封制。

儒生們的言論讓秦始皇大為惱火,為了使這些“憤青”們永遠閉上嘴,於是便發生了後來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那麼,秦始皇寧願活埋人、燒古籍也不願意實行分封制,是因為真的過了嗎?事實證明,秦始皇的做法非常正確。下面,我們就一同來看看後世那些偏要實行分封制的皇帝們,看看分封制給其帶來的後果。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焚書坑儒舊址

劉邦偏要用,後世子孫刀兵相見

劉邦是第一個偏要實行分封制的皇帝。他認為正是因為秦始皇沒有實行分封制,才導致秦朝在風雨飄搖之時,無人扶大廈於將傾,所以劉邦一口氣封了八個異姓王。隨後劉邦卻突然發現,自己給自己找了個大麻煩,從此以後,他不是在攻打異姓王,就是走在去攻打異姓王的路上,簡直就是按下葫蘆起了瓢。直到死前他才明白,不能再分封異姓為王,所以留下遺命:“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漢高祖劉邦劇照

事實上劉邦把事情想得太過於簡單了,他以為只封同姓為王便可天下永定,可沒料到,在其死後這些同姓王照樣把他後代禍害的不輕,以至於刀兵相見。隨著分封諸王實力越來越大,到漢景帝時已成氣候,漢景帝打算削藩,卻激起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眾藩王反叛,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漢景帝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叛亂。不過問題並沒有解決,直到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又花了幾十年才徹底解決。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漢武帝劉徹劇照

李隆基偏要用,死了愛妃,也敲響大唐的喪鐘

李隆基在開創了大唐盛世後,覺得自己功比天高,便想要用分封制來彰顯自己的地位,他一口氣封了十個節度使。唐朝節度使跟周朝諸侯王無異,都可擁兵可鑄幣,最後勢力大到朝廷都有所忌憚。在權力慾望的刺激下,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謀反。唐玄宗李隆基無力招架倉惶西逃,在馬嵬驛遭遇兵變,被逼無奈之下,賜死自己的愛妃楊玉環。此次叛亂,致使唐朝由盛轉衰。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唐玄宗李隆基劇照

在這之後,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叛亂,唐朝通過增加節度使數量來使其相互牽制,這一招短期之內確實奏效,為奄奄一息的大唐王朝續命150餘年,可這也是一招致命路數,就如同飲鳩止渴一樣。大量節度使造成了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最終導致唐哀帝被節度使朱溫所廢,大唐滅亡。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唐朝節度使朱溫劇照

朱元璋偏要用,兒孫大戰,血流成河

朱元璋從草根一路逆襲當上皇帝,他自知天下來之不易,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還是決定要分封諸子為藩王,讓他們來共同拱衛大明江山。但是朱元璋只考慮到了分封藩王有利的一面,卻對其帶來的危害認知不夠深刻,而且在措施上也考慮不周。雖然藩王並無實際行政權,但封地很大,且都握有軍權,分封在北方的藩王為防禦蒙古更是手握重兵。

到朱允炆繼位之時,由於畏懼藩王勢力,恐日後尾大不掉,便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削藩。這一舉動致使燕王朱棣聯合其他藩王起兵,並一路南下攻破明朝首都,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不明,江山易主。

秦始皇堅決廢除的制度,後世許多皇帝卻偏要用,結果用一個亡一個

朱允炆劇照

現如今看來,分封同姓宗親為一方諸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拱衛中央的作用,但是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息繁衍,血緣關係越來越遠,再加上權力慾望的驅使,這層表面上的關係又能有幾分可靠呢。可是即便如此,許多帝王卻偏要實行分封制,其造成的悲慘結局也就在預料之中了。筆者認為,大道至簡,只要是家天下,是小部分特權者、既得利益者的天下,最終都逃不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往復,即使手段再高明也難以打破常規,一勞永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