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千年古剎龍潭寺的神祕傳說(四)——隆興場的廟堂文化

關羽 清朝 建築 漢朝 咪哥 2017-06-08

因 龍 潭 寺 而 興 起 的 廟 堂 文 化

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大量的客家人移民至龍潭寺旁的隆興場(今龍潭鄉的舊稱)。古龍潭寺又逐漸興旺起來,在其香火鼎盛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一廟四寺”的興起。這“一廟四寺”分別是火神廟、院山寺、寶瓶寺、向龍寺、威靈寺。

火神廟在老龍潭人心中,是除龍潭寺外,第二痤具有深遠意義的廟堂。它的位置就在龍潭老場鎮的正中,規模不大卻遠近聞名,廟中供奉著司主火的神靈——火德真君祝融。

成都千年古剎龍潭寺的神祕傳說(四)——隆興場的廟堂文化

(火德真君祝融 本圖來源於網絡)

據說,火神廟始建於漢代,廟堂不大卻十分精緻,塑造的火神像,身形高大威猛,三頭六臂,手執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類神器,腳踏九條火龍。每逢農曆四月初八,火神誕辰之日,周圍的百姓齊聚火神廟,敬香祈福,祈求火神庇佑。

也許是受其庇護的原故,聽老人講,建於明清時期,以木瓦結構為主的老場鎮從未失過火。火神廟自建成以來,也是一直香火鼎盛。據說,到五六十年代還存有廟堂。而後,逐漸破敗,改為他用。如今,火神廟已不復存在,後人為紀念這座火神廟,把廟旁的小巷命名為火神廟巷(今火神廟路前身)。

一個場鎮因龍潭寺而得名,一條小巷又因火神廟而得名。一寺一鎮、一廟一巷承載了龍潭人對過去老街的一種無盡思念。

記憶中的火神廟巷是一條長不到兩百米,寬不足三米的小巷,走進火神廟巷抬頭望去,在兩旁屋簷的遮擋下,儼然就是龍潭版的“一線天”。每次逢場(趕集)之日,巷子兩旁小商小販雲集,不寬的小巷顯得格外熱鬧,有賣香燭紙錢的;有賣小百貨的;有賣種子農藥的;有賣竹編制品;有剃頭的;有賣“天鵝蛋”(糖油果子)的;有賣燒臘的……如今,火神廟巷早已在城鎮發展的浪潮中拆除掉了,但它的身姿卻一直留存在很多龍潭人內心記憶的深處。

成都千年古剎龍潭寺的神祕傳說(四)——隆興場的廟堂文化

(曾經的火神廟巷巷口——本圖片來源於《龍潭新城》)

剛才說了龍潭寺周邊的“一廟四寺”中的一廟,再簡單的

院山寺建於清代,廟宇建築宏偉壯觀,有近百名和尚,供奉有獄神。五十年代政府曾在此辦農業中學,后土改時期,改作鄉敬老院。而後,鄉敬老院搬離,又挪為他用。至今,荒廢的主殿還尚存。

成都千年古剎龍潭寺的神祕傳說(四)——隆興場的廟堂文化

(荒廢的院山寺正殿至今尚存 本圖由作者攝)

寶瓶寺在龍潭寺西兩公里的保平村內,寺內供奉著觀世音菩薩,一度香火興旺,毀於1963年。

向龍寺位於龍潭寺南1公里的向龍村境內,建於清代,因其面向龍潭寺而得名,現已不在。向龍村也因此寺而得名,今龍潭鄉向龍村村名一直延用至今。

威靈寺原名關帝廟,廟內供奉著關羽,建於清光緒年間,相傳關羽於此顯靈。後更名威靈寺。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供奉一代武聖關羽呢?也許是因為客家人的移民中有一部是從湖南、湖北遷移至此(自古以來兩湖人民就敬之為神),又或許是來自兩廣(廣東、廣西)的客家人為感念關候的仁義美德,保留了敬奉關帝的傳統習俗……

圖文 / 成都老客家咪哥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