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廣州 珠江 白雲機場 交通 體育 上海 建築 城市戰爭 2019-09-15
"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02.

三號線稱霸廣州地鐵,公園前、海珠廣場負增長

從區域來看,廣州前10大地鐵站有4個在天河(體育西、珠江新城、車陂南、燕塘),3個在越秀(公元前、廣州火車站、海珠廣場),2個在海珠(客村、昌崗)、1個在白雲(嘉禾望崗)。

天河、越秀在廣州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從線路來看,注意看橙色的柱狀圖,一共有5個站,它們全部在三號線上。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共有257個車站,而三號線(主線+北延段)共有30個車站,只佔全市的1/8不到。

僅次於3號線的是2號線,也有5個站進入TOP10,但平均排名沒有三號線高。另外,5號線也有3個站進入TOP10。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廣州的南北客流強度大於東西客流的強度。這可能和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位於南北兩端有關係,再加上有番禺和珠江新城的南北通勤因素。

僅看2018年的數據,只能說明現狀,不能發現趨勢,為此,我們還找到2015年的數據(再往前的數據實在沒找到)。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02.

三號線稱霸廣州地鐵,公園前、海珠廣場負增長

從區域來看,廣州前10大地鐵站有4個在天河(體育西、珠江新城、車陂南、燕塘),3個在越秀(公元前、廣州火車站、海珠廣場),2個在海珠(客村、昌崗)、1個在白雲(嘉禾望崗)。

天河、越秀在廣州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從線路來看,注意看橙色的柱狀圖,一共有5個站,它們全部在三號線上。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共有257個車站,而三號線(主線+北延段)共有30個車站,只佔全市的1/8不到。

僅次於3號線的是2號線,也有5個站進入TOP10,但平均排名沒有三號線高。另外,5號線也有3個站進入TOP10。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廣州的南北客流強度大於東西客流的強度。這可能和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位於南北兩端有關係,再加上有番禺和珠江新城的南北通勤因素。

僅看2018年的數據,只能說明現狀,不能發現趨勢,為此,我們還找到2015年的數據(再往前的數據實在沒找到)。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把2015年和2018年的10大地鐵站對比來看,能發現什麼呢?

首先,四年過去,10大地鐵站,只有楊箕落選了,其他9個仍然在列。新晉TOP10的是燕塘站,這和6號線開通有很大關係。

另外,珠江新城超過公園前,居全市第二名,車陂南從第10上升到第7名,客村從第5名上升到第4名,公園前從第2名下滑到第3名,海珠廣場則從第7名下滑到第10名,廣州火車站的名次保持不變。

下面是9大地鐵站過去4年的客流增長情況,燕塘和楊箕因為缺少數據就不列入了。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02.

三號線稱霸廣州地鐵,公園前、海珠廣場負增長

從區域來看,廣州前10大地鐵站有4個在天河(體育西、珠江新城、車陂南、燕塘),3個在越秀(公元前、廣州火車站、海珠廣場),2個在海珠(客村、昌崗)、1個在白雲(嘉禾望崗)。

天河、越秀在廣州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從線路來看,注意看橙色的柱狀圖,一共有5個站,它們全部在三號線上。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共有257個車站,而三號線(主線+北延段)共有30個車站,只佔全市的1/8不到。

僅次於3號線的是2號線,也有5個站進入TOP10,但平均排名沒有三號線高。另外,5號線也有3個站進入TOP10。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廣州的南北客流強度大於東西客流的強度。這可能和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位於南北兩端有關係,再加上有番禺和珠江新城的南北通勤因素。

僅看2018年的數據,只能說明現狀,不能發現趨勢,為此,我們還找到2015年的數據(再往前的數據實在沒找到)。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把2015年和2018年的10大地鐵站對比來看,能發現什麼呢?

首先,四年過去,10大地鐵站,只有楊箕落選了,其他9個仍然在列。新晉TOP10的是燕塘站,這和6號線開通有很大關係。

另外,珠江新城超過公園前,居全市第二名,車陂南從第10上升到第7名,客村從第5名上升到第4名,公園前從第2名下滑到第3名,海珠廣場則從第7名下滑到第10名,廣州火車站的名次保持不變。

下面是9大地鐵站過去4年的客流增長情況,燕塘和楊箕因為缺少數據就不列入了。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如圖所示,大部分地鐵站的客流量是正增長,增量最大的是珠江新城,日均客流量增加了8.25萬人次,其次是體育西路站,增加了7.59萬人次。可見,體育西路站不僅總量大,增速同樣也很高。

也有站點客流出現負增長的,例如公園前和海珠廣場,分別比2015年減少了0.29萬人和0.95萬人。還有站點客流接近零增長,比如廣州火車站,相比2015年只增加了1.85萬人。值得一說的是,這三個站全部在越秀。

位於海珠的昌崗站,增速也相對較低。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越秀、海珠的地鐵站在客流增速上,大幅度輸給了天河。原因什麼,我們後面會講。

03.

一號線客流負增長,廣佛線翻倍

再來看看2018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02.

三號線稱霸廣州地鐵,公園前、海珠廣場負增長

從區域來看,廣州前10大地鐵站有4個在天河(體育西、珠江新城、車陂南、燕塘),3個在越秀(公元前、廣州火車站、海珠廣場),2個在海珠(客村、昌崗)、1個在白雲(嘉禾望崗)。

天河、越秀在廣州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從線路來看,注意看橙色的柱狀圖,一共有5個站,它們全部在三號線上。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共有257個車站,而三號線(主線+北延段)共有30個車站,只佔全市的1/8不到。

僅次於3號線的是2號線,也有5個站進入TOP10,但平均排名沒有三號線高。另外,5號線也有3個站進入TOP10。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廣州的南北客流強度大於東西客流的強度。這可能和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位於南北兩端有關係,再加上有番禺和珠江新城的南北通勤因素。

僅看2018年的數據,只能說明現狀,不能發現趨勢,為此,我們還找到2015年的數據(再往前的數據實在沒找到)。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把2015年和2018年的10大地鐵站對比來看,能發現什麼呢?

首先,四年過去,10大地鐵站,只有楊箕落選了,其他9個仍然在列。新晉TOP10的是燕塘站,這和6號線開通有很大關係。

另外,珠江新城超過公園前,居全市第二名,車陂南從第10上升到第7名,客村從第5名上升到第4名,公園前從第2名下滑到第3名,海珠廣場則從第7名下滑到第10名,廣州火車站的名次保持不變。

下面是9大地鐵站過去4年的客流增長情況,燕塘和楊箕因為缺少數據就不列入了。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如圖所示,大部分地鐵站的客流量是正增長,增量最大的是珠江新城,日均客流量增加了8.25萬人次,其次是體育西路站,增加了7.59萬人次。可見,體育西路站不僅總量大,增速同樣也很高。

也有站點客流出現負增長的,例如公園前和海珠廣場,分別比2015年減少了0.29萬人和0.95萬人。還有站點客流接近零增長,比如廣州火車站,相比2015年只增加了1.85萬人。值得一說的是,這三個站全部在越秀。

位於海珠的昌崗站,增速也相對較低。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越秀、海珠的地鐵站在客流增速上,大幅度輸給了天河。原因什麼,我們後面會講。

03.

一號線客流負增長,廣佛線翻倍

再來看看2018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

再來看看2015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02.

三號線稱霸廣州地鐵,公園前、海珠廣場負增長

從區域來看,廣州前10大地鐵站有4個在天河(體育西、珠江新城、車陂南、燕塘),3個在越秀(公元前、廣州火車站、海珠廣場),2個在海珠(客村、昌崗)、1個在白雲(嘉禾望崗)。

天河、越秀在廣州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從線路來看,注意看橙色的柱狀圖,一共有5個站,它們全部在三號線上。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共有257個車站,而三號線(主線+北延段)共有30個車站,只佔全市的1/8不到。

僅次於3號線的是2號線,也有5個站進入TOP10,但平均排名沒有三號線高。另外,5號線也有3個站進入TOP10。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廣州的南北客流強度大於東西客流的強度。這可能和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位於南北兩端有關係,再加上有番禺和珠江新城的南北通勤因素。

僅看2018年的數據,只能說明現狀,不能發現趨勢,為此,我們還找到2015年的數據(再往前的數據實在沒找到)。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把2015年和2018年的10大地鐵站對比來看,能發現什麼呢?

首先,四年過去,10大地鐵站,只有楊箕落選了,其他9個仍然在列。新晉TOP10的是燕塘站,這和6號線開通有很大關係。

另外,珠江新城超過公園前,居全市第二名,車陂南從第10上升到第7名,客村從第5名上升到第4名,公園前從第2名下滑到第3名,海珠廣場則從第7名下滑到第10名,廣州火車站的名次保持不變。

下面是9大地鐵站過去4年的客流增長情況,燕塘和楊箕因為缺少數據就不列入了。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如圖所示,大部分地鐵站的客流量是正增長,增量最大的是珠江新城,日均客流量增加了8.25萬人次,其次是體育西路站,增加了7.59萬人次。可見,體育西路站不僅總量大,增速同樣也很高。

也有站點客流出現負增長的,例如公園前和海珠廣場,分別比2015年減少了0.29萬人和0.95萬人。還有站點客流接近零增長,比如廣州火車站,相比2015年只增加了1.85萬人。值得一說的是,這三個站全部在越秀。

位於海珠的昌崗站,增速也相對較低。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越秀、海珠的地鐵站在客流增速上,大幅度輸給了天河。原因什麼,我們後面會講。

03.

一號線客流負增長,廣佛線翻倍

再來看看2018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

再來看看2015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發現,大部分線路的客流是增長的,但也有負增長的,比如一號線,相比4年前,日均客流量減少了6.18萬人。

各線路的增量排名如下:

"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文/孫不熟

此刻,正是熱浪滾滾的下班高峰期,你可能正在廣州地鐵上思考人生,不妨來讀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你正在乘坐的價值過億的奢華交通工具,增強一下城市自豪感。

01.

體育西站日均吞吐量,相當於3個白雲機場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是擠冠全國的存在,日均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三,節假日更是超過北京、上海。

流量之大,令人費解。

可是你知道嗎,過去4年,廣州地鐵並非是無差別的繁榮態勢,有一些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居然是負增長的。

在種種數據變遷的背後,可以窺探出城市格局的劇烈變遷。

來看看這組數據先: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通過這張圖,我們有哪些發現?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宇宙無敵的體育西路站,2018年日均客流量接近55萬人次,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2018年,白雲機場的總客流量是6972萬人次,平均到每天才19萬人次,只相當於體育西路站的1/3。

也就是說,一個體育西站的吞吐量相當於白雲機場的3倍,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體育西路站才多大?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大家都親自感受過。

所以,體育西路的擁擠,可想而知,可以理解。

當然,55萬還只是日均數據,按單日客流來計算,體育西最高超過80萬人次,仍然穩居全國第一。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02.

三號線稱霸廣州地鐵,公園前、海珠廣場負增長

從區域來看,廣州前10大地鐵站有4個在天河(體育西、珠江新城、車陂南、燕塘),3個在越秀(公元前、廣州火車站、海珠廣場),2個在海珠(客村、昌崗)、1個在白雲(嘉禾望崗)。

天河、越秀在廣州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從線路來看,注意看橙色的柱狀圖,一共有5個站,它們全部在三號線上。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共有257個車站,而三號線(主線+北延段)共有30個車站,只佔全市的1/8不到。

僅次於3號線的是2號線,也有5個站進入TOP10,但平均排名沒有三號線高。另外,5號線也有3個站進入TOP10。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廣州的南北客流強度大於東西客流的強度。這可能和白雲機場、廣州南站位於南北兩端有關係,再加上有番禺和珠江新城的南北通勤因素。

僅看2018年的數據,只能說明現狀,不能發現趨勢,為此,我們還找到2015年的數據(再往前的數據實在沒找到)。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把2015年和2018年的10大地鐵站對比來看,能發現什麼呢?

首先,四年過去,10大地鐵站,只有楊箕落選了,其他9個仍然在列。新晉TOP10的是燕塘站,這和6號線開通有很大關係。

另外,珠江新城超過公園前,居全市第二名,車陂南從第10上升到第7名,客村從第5名上升到第4名,公園前從第2名下滑到第3名,海珠廣場則從第7名下滑到第10名,廣州火車站的名次保持不變。

下面是9大地鐵站過去4年的客流增長情況,燕塘和楊箕因為缺少數據就不列入了。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數據來自廣州地鐵的公開數據)

如圖所示,大部分地鐵站的客流量是正增長,增量最大的是珠江新城,日均客流量增加了8.25萬人次,其次是體育西路站,增加了7.59萬人次。可見,體育西路站不僅總量大,增速同樣也很高。

也有站點客流出現負增長的,例如公園前和海珠廣場,分別比2015年減少了0.29萬人和0.95萬人。還有站點客流接近零增長,比如廣州火車站,相比2015年只增加了1.85萬人。值得一說的是,這三個站全部在越秀。

位於海珠的昌崗站,增速也相對較低。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越秀、海珠的地鐵站在客流增速上,大幅度輸給了天河。原因什麼,我們後面會講。

03.

一號線客流負增長,廣佛線翻倍

再來看看2018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單位/萬人次

再來看看2015年廣州地鐵各大線路的客流量排名: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發現,大部分線路的客流是增長的,但也有負增長的,比如一號線,相比4年前,日均客流量減少了6.18萬人。

各線路的增量排名如下:

統計了過去4年的地鐵客流變化,感嘆廣州的“東昇西落”

如上圖所示,客流增量最大的是三號線北延段,其次是三號線,其次是六號線和五號線。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凡是“郊區+天河”的線路,增速都比較迅猛,最顯著的便是三號線,它把南北兩大臥城(番禺、白雲)都接入了珠江新城,二者過去4年承接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再加上機場的因素,所以三號線的客流增長最為顯著。

六號線則是把原蘿崗區接入天河,五號線是把黃埔近郊接入天河,二者的增量同樣顯著。相比而言,一號線雖然也連接了天河,但途徑的是荔灣和越秀兩個老城區,再加上沒有連接外地人扎堆的郊區新城,一號線的客流量出現負增長也就不奇怪了。

二號線北部是越秀老城,缺乏珠江新城這種強勢的就業中心,南部連接了廣州南站和番禺,但廣州南站近幾年的開發幾近停滯,周邊沒有新建多少寫字樓和樓盤,再加上二號線連接的是番禺的西部,南浦、洛溪這些板塊相當於番禺的老城區,最近幾年也沒有新增多少樓盤。

所以,二號線的客流增長緩慢,也就好理解了。

2015到2018,四號線的日均客流增量只有9.02萬人,並不突出,但考慮到四號線的基數低,它的增幅實際上高達30%,估計南沙客流的貢獻不小。記得10年前去南沙,四號線一過亞運城,車廂基本是空的,但現在,即使過了亞運城,也非常擁擠。

至於APM線,這是天河CBD(主要連接廣州塔、珠江新城和天河北)的內部循環線,日均客流增量雖然只有1.39萬人,但增幅高達39.6%,超過三號線。

八號線的表現中規中矩,日均客流相比2015年新增了11.26萬人,估計主要受益於四號線和廣佛線的新增客流,但因為八號線沒有直接接入天河,而且延長線遲遲沒有完工,增幅也就表現平平了。

值得一說的還有廣佛線,2018年的日均客流量達32.92萬人次,相比2015年的15.98萬人次,整整翻了一倍。

廣佛線也因為成為全市增幅最大的一條線。原因我認為有兩個,一是廣佛線去年全部貫通,新接入了海珠區的客流。

二是廣佛同城提速,這兩年很多廣州人到佛山買房,兩地通勤的需求大幅提升。

04.

地鐵客流“東昇西落”,天河還將“統治”廣州50年

說說本文的結論,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廣州地鐵客流的“東昇西落”現象頗為明顯。

過去幾年,凡是和天河相關的地鐵站、線路,客流增長都非常迅猛,凡是和越秀、荔灣相關的站點、線路,客流增速普遍較慢。而且,本文還只統計了2015年到2018年的數據,如果能統計到最近10年的數據,估計這個結論會更明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東昇西落”的現象?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天河巨大的虹吸效應重塑了廣州的空間結構。過去4年,天河作為全市的就業中心首位度,不僅沒有因為新區開發而下降,反而進一步提升。越秀、荔灣由於基礎設施老化、缺乏集中建設的甲級寫字樓,在這方面和天河的差距仍在拉大。

另一方面,看廣州地鐵的最新規劃圖,還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外圍區的地鐵,都是朝著天河區的方向修建,天河作為廣州地鐵網線的絕對中心越來越明顯。

例如,18號線(南沙快線)的目的地是廣州東站,21號線(增城線)的目的地是天河公園,13號線(新塘線)的目的地是珠江新城,14號線(從化線)的目的地是緊鄰天河的嘉禾望崗,6號線(蘿崗線)也從天河區穿越而過。

另外,開通已十年之久的4號線(南沙慢線)的目的地是天河東的黃村,3號線(番禺線)的目的地是天河客運站,機場線(花都線)的目的地是體育西,而APM線則直接是天河CBD的專線。

之前,我還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做《天河還將“統治”廣州50年》,專門論述過天河在廣州的“統治力“。

隨著這些郊區地鐵的陸續開通,廣州地鐵以及產業經濟、人口分佈的“東昇西落“現象會更加明顯。

現在,你感受到“東進”這兩個字的力量了嗎?很多時候,城市戰略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因為它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方向,也就決定了財富分配的空間邏輯。

大家知道,政府手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像胡椒麵一樣均衡發力,必須集中大量才能辦大事。在此意義上,論述“城市戰略”的每一字,都是一字千金。

廣州早在本世紀初就提出“東進、南拓、西聯、 北抑“戰略,那個時候的人們,有多少人把這句話聽進去了呢?又有多少人錯失了一次順勢而為的財富機遇呢?

05.

廣州大力推動“老城市、新活力”

當然,寫到這裡,必須提醒各位的是,今天的廣州正在大力推動“老城市、新活力”,政府對老城區的資源投入和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以前。這將對過去多年的“東昇西落”慣性,形成一個對衝效應,廣州老城也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造提升機遇。

今天談的大多是實然的東西,但是站在應然的角度,我從來都認為,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廣州可以階段性地放棄老城區,但不能真的放棄老城區、不能任其自生自滅,畢竟那是廣州城幾千年的根與魂。

對新廣州人來說,你可以選擇不去老城區,但都應該對那片土地保持一點敬畏感。

在此意義上,當城市擴張到一定階段之後,把注意力適當地放回到老城,重振老城活力,保證老城區的體面,是為應有之義。

編者注: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地鐵公司公開發布的數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