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回看瀝滘舊村,無論是村委大樓、宗祠場所等,每個角落,都保留著瀝滘人的獨特回憶。在回憶感傷的同時,瀝滘人又期待著生活環境、經濟條件的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回看瀝滘舊村,無論是村委大樓、宗祠場所等,每個角落,都保留著瀝滘人的獨特回憶。在回憶感傷的同時,瀝滘人又期待著生活環境、經濟條件的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回看瀝滘舊村,無論是村委大樓、宗祠場所等,每個角落,都保留著瀝滘人的獨特回憶。在回憶感傷的同時,瀝滘人又期待著生活環境、經濟條件的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經歷了幾十年的舊改之路,瀝滘終於走出了一步,未來還將走出無數步。改造之後,對於舊村的回憶,也將保留在瀝滘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生生不息。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樂居,用影像記錄城市】

編者按:瀝滘舊村從八十年代計劃改造至今,已歷經近40年。時代滄桑鉅變,如今,瀝滘村迎來初步開拆,樂居用相機記錄下了整體拆遷前的瀝滘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古話說,未有河南(海珠) 先有瀝滘,瀝滘村民在廣州這片熱土上已綿延繁衍近90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舊村也亟待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近日,瀝滘長江百貨交易城完成清拆,並用於復建房的建設。這標誌著瀝滘村的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意味著,充滿瀝滘村民成長回憶的街道、菜市、瓦屋及外地人落腳的出租屋、廠房、食肆都將被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廣州市中心最大舊村#

瀝滘村位於廣州海珠區南部,緊臨珠江後航道,與番禺隔江相望,四周河網密佈,水文化繁盛。村內自古農業發達,種植有荔枝、龍眼等作物。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改革開放之後,瀝滘村又抓住時機興辦倉庫、工廠,憑藉租讓土地和倉庫,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加工製造業業主進駐瀝滘。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村民還大力新建樓房,發展房屋出租業。由於租金較為低廉,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入住。進而,瀝滘村也逐漸演變為廣州市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同時也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舊村之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瀝滘村是一種什麼體驗?#

瀝滘村緊鄰地鐵三號線瀝滘站,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數千名上班族湧入瀝滘地鐵站,其場面十分壯觀。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在瀝滘站的每一個出口,都有顯眼的招租廣告。

地鐵站不遠處,有大量的單車堆疊。由於共享單車數量不足,許多人還購買了私人單車,每日上班騎到地鐵口後,拿出單車鎖鎖上。等下班後,再騎著自己的自行車回家。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會將共享單車鎖上私鎖,以作私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地鐵不遠處,聚集著大量的三輪車。車費不高,但第一次乘坐的人,也難免會被“宰”一次。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舊村的格局是四通八達的,走過這條巷子,就能到達另一個街口。穿過這個街口,又能置身另一個小巷。許多孩子喜歡在巷子玩捉迷藏的遊戲,躲躲藏藏,趣味十足。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村內還保留不少嶺南風格的歷史古建築,這些屋子還都帶有一個庭院。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果有人認為,城中村是陰暗潮溼的,那麼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在瀝滘,生活環境雖差,但在陰暗潮溼的握手樓中間,有些角落還是能撇見一個處光亮。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時在緊密的握手樓中,還能透出一絲禪意十足的光影。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最熟悉瀝滘每一條巷子的,除了本地房東,應該就是環衛工人了。他們穿街過巷,往來數遍。哪條路平坦,哪條路是死巷,他們都心中有數。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村民看到環衛工的三輪車時,還會順手攔住車子,將家中的紙皮箱送給環衛工們。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許多房屋的一樓店面,被小型的製衣廠承包。有時,店鋪的人雖然不在,但他們卻會把貨物隨意零散堆積在店裡,附近的店主也會心照不宣地幫忙看管店鋪。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 人手不夠時,一些男丁會親自上陣,操作起縫紉機來。

雖然瀝滘村四處都充斥了勞動者忙碌的背影,但也不乏閒適的時候。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生活在這裡大半輩子的阿婆,每日都會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與老姊妹談天說地,說著東家長西家短,談論今晚該吃哪種時令蔬菜。說罷,二人看著街邊一處施工地,徑自發呆。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白天,大樹下的菜攤開始營業。村民們習慣穿雙拖鞋,到此地購買今天的食材。村裡的蔬菜水果攤販大多已在村內經營多年,賣出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實惠。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只要是個晴天,村裡的老人還會聚集在瀝滘碼頭的大樹底下。與同伴廝殺棋局,局外人則靜自圍觀戰況。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不喜下棋的人,則會坐在江邊,望珠江潮水連綿,心中泛起思緒萬千。他們或許想著家中瑣事,或許盤算著拆遷之後如何生活,又或者只是望著珠江放放空。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有些人,則是選擇垂釣江邊,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則兩手空空。

江邊的古樹,也是一個沉默的“望江者”,這顆古樹隨著瀝滘開村之初,便一起繁衍生長。也許,每個在瀝滘村土生土長的人,都曾躍躍欲試,想爬上這棵老樹的頂峰。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陪伴著老樹的,還有廣州市界碑。這塊碑受老樹的庇廕,同時又與之相互陪伴,歷經風雨。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迎來新瀝滘#

目前瀝滘周邊有廣州之窗等大樓相繼拔地而起,在瀝滘村內,便能從低矮的自建房眺望到高樓。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在今年海珠創新灣規劃出臺之後,瀝滘村的定位及改造版圖也逐漸清晰。於是,瀝滘村也步入了實質性的改造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瀝滘村的第一個大型清拆項目,是長江百貨交易城。今年,租賃期滿,瀝滘聯社清場收地,便即刻展開拆除工作。周邊居民回憶,長江交易城從整體建築拆遷到拆為平地,僅用了一個多星期。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如今的長江百貨城,已是一片廢墟。但不日之後,瀝滘首批覆建房將在此,拔地而起。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就在原長江交易城的對面,一棟棟高樓也在緊張施工中。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回看瀝滘舊村,無論是村委大樓、宗祠場所等,每個角落,都保留著瀝滘人的獨特回憶。在回憶感傷的同時,瀝滘人又期待著生活環境、經濟條件的改變。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經歷了幾十年的舊改之路,瀝滘終於走出了一步,未來還將走出無數步。改造之後,對於舊村的回憶,也將保留在瀝滘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生生不息。

「最後的照片」等待近40年的海珠瀝滘開拆了

標註:原創圖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撰文:四兒

圖片:四兒、戴志福、張曉翰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