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文化公園

村 史

寮廈社區位於厚街東北部,依靠S256省道、廣深高速路、厚街大道,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有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社區、厚街社區相接,南與河田社區相連,總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寮廈社區由一村、二村和竹園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戶籍人口近3000人,戶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倫﹑陳﹑尹﹑張﹑黃﹑林﹑馮﹑吳等,以方姓為主。

○村名來歷

寮廈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當時河田方氏第四代攜帶家眷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寮廈歷任書記

鹹溼、王東來、王旭升、關渠、

方見日、方恆耐、方溼、方泰康、

陳惠成、方賀成、方見光(現任)

大事記

◎1952年9月,鄉辦寮廈小學,設3個班,學生100人,教師2人。

1980年,寮廈開辦第一間來料加工工廠——香港人陳宜投資的毛絨廠。

1989年5月,鎮投資980萬元,開通寮廈路口至石角碼頭長2.3公里,寬32米的厚街大道,並在路口豎起厚街標誌。

1998年4月28日,厚街鎮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級固體廢物處理廠,位於寮廈。

◎2002年,投資300餘萬建成“寮廈廣場”,面積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商貿大樓,成功引進鴻運鞋材鞋業廣場(鴻運一期),開拓社區皮料鞋材產業市場。

◎2006年10月,寮廈在厚街鎮廣場舞蹈大賽中獲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萬改造彩雲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進香港雄信集團投資近億元建設“鴻運二期”工程。“鴻運模式”被市列入“退二進三”的示範單位。

◎200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寮廈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

◎2011年7月,方溼、陳惠成榮獲鎮改革開放突出貢獻獎。

◎2012年,繼續盤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於擴建“鴻運三期”。

◎2016年,啟動社區行政文化片區西邊商住房項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項目認購情況工作,投資約400萬元擴建寮廈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2019年,投資300萬元升級改造彩運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現狀。

文稿:程誠

攝圖:羅志高 謝超均

編輯:陳直

版式:林二汶

"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文化公園

村 史

寮廈社區位於厚街東北部,依靠S256省道、廣深高速路、厚街大道,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有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社區、厚街社區相接,南與河田社區相連,總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寮廈社區由一村、二村和竹園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戶籍人口近3000人,戶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倫﹑陳﹑尹﹑張﹑黃﹑林﹑馮﹑吳等,以方姓為主。

○村名來歷

寮廈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當時河田方氏第四代攜帶家眷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寮廈歷任書記

鹹溼、王東來、王旭升、關渠、

方見日、方恆耐、方溼、方泰康、

陳惠成、方賀成、方見光(現任)

大事記

◎1952年9月,鄉辦寮廈小學,設3個班,學生100人,教師2人。

1980年,寮廈開辦第一間來料加工工廠——香港人陳宜投資的毛絨廠。

1989年5月,鎮投資980萬元,開通寮廈路口至石角碼頭長2.3公里,寬32米的厚街大道,並在路口豎起厚街標誌。

1998年4月28日,厚街鎮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級固體廢物處理廠,位於寮廈。

◎2002年,投資300餘萬建成“寮廈廣場”,面積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商貿大樓,成功引進鴻運鞋材鞋業廣場(鴻運一期),開拓社區皮料鞋材產業市場。

◎2006年10月,寮廈在厚街鎮廣場舞蹈大賽中獲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萬改造彩雲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進香港雄信集團投資近億元建設“鴻運二期”工程。“鴻運模式”被市列入“退二進三”的示範單位。

◎200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寮廈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

◎2011年7月,方溼、陳惠成榮獲鎮改革開放突出貢獻獎。

◎2012年,繼續盤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於擴建“鴻運三期”。

◎2016年,啟動社區行政文化片區西邊商住房項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項目認購情況工作,投資約400萬元擴建寮廈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2019年,投資300萬元升級改造彩運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現狀。

文稿:程誠

攝圖:羅志高 謝超均

編輯:陳直

版式:林二汶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文化公園

村 史

寮廈社區位於厚街東北部,依靠S256省道、廣深高速路、厚街大道,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有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社區、厚街社區相接,南與河田社區相連,總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寮廈社區由一村、二村和竹園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戶籍人口近3000人,戶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倫﹑陳﹑尹﹑張﹑黃﹑林﹑馮﹑吳等,以方姓為主。

○村名來歷

寮廈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當時河田方氏第四代攜帶家眷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寮廈歷任書記

鹹溼、王東來、王旭升、關渠、

方見日、方恆耐、方溼、方泰康、

陳惠成、方賀成、方見光(現任)

大事記

◎1952年9月,鄉辦寮廈小學,設3個班,學生100人,教師2人。

1980年,寮廈開辦第一間來料加工工廠——香港人陳宜投資的毛絨廠。

1989年5月,鎮投資980萬元,開通寮廈路口至石角碼頭長2.3公里,寬32米的厚街大道,並在路口豎起厚街標誌。

1998年4月28日,厚街鎮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級固體廢物處理廠,位於寮廈。

◎2002年,投資300餘萬建成“寮廈廣場”,面積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商貿大樓,成功引進鴻運鞋材鞋業廣場(鴻運一期),開拓社區皮料鞋材產業市場。

◎2006年10月,寮廈在厚街鎮廣場舞蹈大賽中獲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萬改造彩雲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進香港雄信集團投資近億元建設“鴻運二期”工程。“鴻運模式”被市列入“退二進三”的示範單位。

◎200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寮廈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

◎2011年7月,方溼、陳惠成榮獲鎮改革開放突出貢獻獎。

◎2012年,繼續盤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於擴建“鴻運三期”。

◎2016年,啟動社區行政文化片區西邊商住房項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項目認購情況工作,投資約400萬元擴建寮廈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2019年,投資300萬元升級改造彩運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現狀。

文稿:程誠

攝圖:羅志高 謝超均

編輯:陳直

版式:林二汶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文化公園

村 史

寮廈社區位於厚街東北部,依靠S256省道、廣深高速路、厚街大道,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有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社區、厚街社區相接,南與河田社區相連,總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寮廈社區由一村、二村和竹園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戶籍人口近3000人,戶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倫﹑陳﹑尹﹑張﹑黃﹑林﹑馮﹑吳等,以方姓為主。

○村名來歷

寮廈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當時河田方氏第四代攜帶家眷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寮廈歷任書記

鹹溼、王東來、王旭升、關渠、

方見日、方恆耐、方溼、方泰康、

陳惠成、方賀成、方見光(現任)

大事記

◎1952年9月,鄉辦寮廈小學,設3個班,學生100人,教師2人。

1980年,寮廈開辦第一間來料加工工廠——香港人陳宜投資的毛絨廠。

1989年5月,鎮投資980萬元,開通寮廈路口至石角碼頭長2.3公里,寬32米的厚街大道,並在路口豎起厚街標誌。

1998年4月28日,厚街鎮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級固體廢物處理廠,位於寮廈。

◎2002年,投資300餘萬建成“寮廈廣場”,面積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商貿大樓,成功引進鴻運鞋材鞋業廣場(鴻運一期),開拓社區皮料鞋材產業市場。

◎2006年10月,寮廈在厚街鎮廣場舞蹈大賽中獲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萬改造彩雲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進香港雄信集團投資近億元建設“鴻運二期”工程。“鴻運模式”被市列入“退二進三”的示範單位。

◎200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寮廈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

◎2011年7月,方溼、陳惠成榮獲鎮改革開放突出貢獻獎。

◎2012年,繼續盤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於擴建“鴻運三期”。

◎2016年,啟動社區行政文化片區西邊商住房項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項目認購情況工作,投資約400萬元擴建寮廈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2019年,投資300萬元升級改造彩運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現狀。

文稿:程誠

攝圖:羅志高 謝超均

編輯:陳直

版式:林二汶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文化公園

村 史

寮廈社區位於厚街東北部,依靠S256省道、廣深高速路、厚街大道,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有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社區、厚街社區相接,南與河田社區相連,總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寮廈社區由一村、二村和竹園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戶籍人口近3000人,戶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倫﹑陳﹑尹﹑張﹑黃﹑林﹑馮﹑吳等,以方姓為主。

○村名來歷

寮廈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當時河田方氏第四代攜帶家眷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寮廈歷任書記

鹹溼、王東來、王旭升、關渠、

方見日、方恆耐、方溼、方泰康、

陳惠成、方賀成、方見光(現任)

大事記

◎1952年9月,鄉辦寮廈小學,設3個班,學生100人,教師2人。

1980年,寮廈開辦第一間來料加工工廠——香港人陳宜投資的毛絨廠。

1989年5月,鎮投資980萬元,開通寮廈路口至石角碼頭長2.3公里,寬32米的厚街大道,並在路口豎起厚街標誌。

1998年4月28日,厚街鎮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級固體廢物處理廠,位於寮廈。

◎2002年,投資300餘萬建成“寮廈廣場”,面積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商貿大樓,成功引進鴻運鞋材鞋業廣場(鴻運一期),開拓社區皮料鞋材產業市場。

◎2006年10月,寮廈在厚街鎮廣場舞蹈大賽中獲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萬改造彩雲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進香港雄信集團投資近億元建設“鴻運二期”工程。“鴻運模式”被市列入“退二進三”的示範單位。

◎200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寮廈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

◎2011年7月,方溼、陳惠成榮獲鎮改革開放突出貢獻獎。

◎2012年,繼續盤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於擴建“鴻運三期”。

◎2016年,啟動社區行政文化片區西邊商住房項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項目認購情況工作,投資約400萬元擴建寮廈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2019年,投資300萬元升級改造彩運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現狀。

文稿:程誠

攝圖:羅志高 謝超均

編輯:陳直

版式:林二汶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真的想不到,寮廈變化這麼大!”看著今天的寮廈,前不久從香港回鄉探親的王叔感嘆地說。

他去香港之前,寮廈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寮廈這個原本落後的農業村,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城鎮化。集體經濟年年增收、商貿業發展迅速、居住小區整潔靚麗、公園廣場鳥語花香。而村民也順利地由“鄉里人”轉變為“城裡人”。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1999年的寮廈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2019年的寮廈

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在寮廈工作了30多年的老書記陳惠成是寮廈70年來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他回憶說,在改革開放前,寮廈村內工業基本可以說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謀生。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建國後集體首個辦公地點

改革開放後,全鎮都爭先恐後招商引資、開辦工廠。寮廈也逐步由農業向工業、商業轉變,1980年,村內有了第一家港資企業落戶,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80年代末期,寮廈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輻射,逐步實現了發展初期資金的積累,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廠房引進外資企業。

“三來一補”企業的陸續進駐,對於村民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來務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經濟收入上去了,分紅出現了。陳惠成介紹,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舊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裡分紅,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

隨著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三來一補”企業結構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與厚街以及東莞那些早批發展起來的村子一樣,寮廈土地利用空間已近極限。

“轉移低附加值的企業,盤活土地,突破資源瓶頸,化解發展難題。”成了當時寮廈兩委班子的頭條大事。

2007開業的鴻運鞋材廣場是一家大型的鞋材專業市場,它是寮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引落戶的,為此,集體首先投資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六層兩萬多平方米的商貿大樓,這種“築巢引鳳”、優化產業結構的策略,成為寮廈穩定現有優質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又一成功範例。

繼“鴻運一期”後,寮廈更是把“鴻運二期”作為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做強了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優化了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帶動了城市發展,促進了集體和居民收入。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加快實施,寮廈充分利用現有的鞋材皮料市場資源,將產業鏈延伸至成品鞋領域,康美鞋城、龍運鞋城以及社區內大大小小數百家成品鞋店,寮廈商貿業日漸繁榮。相關商鋪租金原來20多塊,現在漲到100多塊。“社區土地收益方面,集體物業以前是幾塊一平米,現在是十幾塊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廈社區資產總額為36495萬元,淨資產為35177萬元,集體資產相比1979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信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對以後的生活,居民大多持樂觀態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強叔說“搞好商貿業,肯定會帶旺寮廈,物業出租容易了很多,物業出租的價錢也會好很多。”

打造鎮中心城市功能區

“錢袋子鼓了,配套設施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多,寮廈也越來越像城市了。”寮廈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區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異。步入投資300萬元打造的寮廈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大的廣場舞臺,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分佈在周圍,廣場中心花園把整個廣場點綴得更加漂亮。廣場上悠閒的老人,戲耍的小孩,讓人真切感覺到寮廈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實惠。

“這裡原來是個魚塘呢,這些年,這裡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廣場附近的老太太笑著說:“環境變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我每天早晨都會到廣場來。幾個老朋友坐在廣場上運動運動,拉拉家常別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級方面,彩雲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廈耗資600多萬將其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全長3公里的彩雲路,全段採用瀝青鋪設,中間還修建了休閒地帶,創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環境。2018年,寮廈又投入約300萬元實施對彩雲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該路段停車困難的現狀,改造後停車位將由原來200多個增至400多個。在彩雲路開設店鋪多年的張女士說,改造過後的彩雲路看起來更漂亮了,停車位增多了,路面也寬敞了許多,更願意在這裡繼續做生意。

近幾年,鎮和社區連續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級項目,全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寮廈在兩輪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中,共計實施了9個項目,鎮和社區兩級共計投入1456萬元。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福神崗公園

目前,寮廈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出,社區上下齊心,扭成一股繩,共同加快社區城市建設,打造鎮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區。

經年記憶

為招商引資去海關吃盒飯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以及靠近鎮中心區的地理優勢,寮廈在上世紀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資的高潮

書記陳惠成回憶,當時很多臺灣老闆來厚街投資開廠,為了吸引他們到寮廈社區來,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條是幫助投資商處理好各種政府關係和“跑”部門。“當時,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多,產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關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飯。”

陳惠成回憶,當時多去深圳海關,“那時的交通哪有今天這麼方便,又是高鐵又是地鐵”,去深圳海關,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幾天。工廠的貨物多,海關查驗起來程序也比較繁瑣。“沒辦法,只能等,到了飯點,就去外面買盒飯吃。現在想起來,盒飯也挺有滋味的。”說完,陳惠成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就戲稱,去海關吃盒飯。”有了良好的服務,招商引資也就有了好口碑,前來投資開廠的老闆也越來越多,集體物業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

良好的服務在寮廈幾代社區幹部中接力。現在還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寮廈社區副書記方日鵬,提起幫助企業對接海關也是熟門熟路。“有一次,企業進口新機器,要從海關驗。當時引進的設備,在國內不常見,海關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來檢驗。機器有幾噸重,而且形狀也不是很規整的,如果拆下檢驗對企業來說既費時又費錢。後來,經過不斷與海關溝通協調,最終得以通關放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省委書記為寮廈轉型升級“撐臺”

進入新世紀,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寮廈早期承接的外資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貿易企業。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力也不強。“長久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當時的社區兩委班子已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廈成功引進了一宗大型的專業鞋材市場——鴻運鞋材鞋機廣場第一期,得到良好反響。當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雙轉型”戰略,這一下子,為寮廈發展指明瞭方向,決定以S256省道、北環路、彩雲路為依託,逐步淘汰以上路段兩邊的低效益、高耗能、汙染大的企業,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計劃。“做熟不做生”,寮廈決定繼續做“鞋”的文章,主動聯繫鴻運鞋業市場的老闆,洽談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資近億元的“鴻運二期”作為寮廈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據悉,寮廈共轉移了6個落後的小型工廠,在整合原廠房、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打造“鴻運二期”,創建一站式鞋機、鞋材、皮料專業市場,被厚街乃至全市稱為“退二進三”、“轉型升級”的典型模式——鴻運模式。

2009年8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考察。當日,汪洋一行實地走訪後點贊寮廈,通過改造舊廠房為專業市場,實現的是土地資源的升級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村級產業的轉型升級。

“班子”問答

本屆社區班子有什麼目標?

方見光:總體目標是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區基本配套設施,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鄉村。具體有兩方面:一是加大推進商住房項目進度,加快完善相關手續;二是加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修進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建設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見光:一是重新規劃社區停車位,對彩雲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停車位,並適時推行停車收費;二繼續做好公廁升級改造項目工程,現對社區竹園小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實施鄉村振興。

寮廈“綠色發展”計劃是什麼?

方見光:為把社區建設成乾淨整潔村,並逐步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廈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乾淨整潔村建設;強化生活垃圾收運源頭管控,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工作,促進大陂河寮廈段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希望社區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能身體力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和諧社區。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文化公園

村 史

寮廈社區位於厚街東北部,依靠S256省道、廣深高速路、厚街大道,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有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社區、厚街社區相接,南與河田社區相連,總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寮廈社區由一村、二村和竹園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戶籍人口近3000人,戶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倫﹑陳﹑尹﹑張﹑黃﹑林﹑馮﹑吳等,以方姓為主。

○村名來歷

寮廈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當時河田方氏第四代攜帶家眷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寮廈歷任書記

鹹溼、王東來、王旭升、關渠、

方見日、方恆耐、方溼、方泰康、

陳惠成、方賀成、方見光(現任)

大事記

◎1952年9月,鄉辦寮廈小學,設3個班,學生100人,教師2人。

1980年,寮廈開辦第一間來料加工工廠——香港人陳宜投資的毛絨廠。

1989年5月,鎮投資980萬元,開通寮廈路口至石角碼頭長2.3公里,寬32米的厚街大道,並在路口豎起厚街標誌。

1998年4月28日,厚街鎮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個鄉鎮級固體廢物處理廠,位於寮廈。

◎2002年,投資300餘萬建成“寮廈廣場”,面積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商貿大樓,成功引進鴻運鞋材鞋業廣場(鴻運一期),開拓社區皮料鞋材產業市場。

◎2006年10月,寮廈在厚街鎮廣場舞蹈大賽中獲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萬改造彩雲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進香港雄信集團投資近億元建設“鴻運二期”工程。“鴻運模式”被市列入“退二進三”的示範單位。

◎200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一行到寮廈鴻運鞋材廣場進行調研。

◎2011年7月,方溼、陳惠成榮獲鎮改革開放突出貢獻獎。

◎2012年,繼續盤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於擴建“鴻運三期”。

◎2016年,啟動社區行政文化片區西邊商住房項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項目認購情況工作,投資約400萬元擴建寮廈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2019年,投資300萬元升級改造彩運路,增設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現狀。

文稿:程誠

攝圖:羅志高 謝超均

編輯:陳直

版式:林二汶

【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壯麗70年•寮廈篇】集體資產40年增長了近2000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