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劉氏來源

光緒 乾隆 康熙 漢朝 天下黎氏 2017-06-19

安化劉氏來源

安化浮青劉氏

始祖駒公,唐朝人,原籍江西泰和縣圳上潼江灣,其子囂公,以功賜爵楚侯王,諡仁忠。傳至五派祖先豪公,因功勅授指揮而官寶慶,遂家焉。先豪公之子玉琦徙居新化,生三子:海、源、崇,海、源同徙安化縣常豐鄉,海公居浮青,源公居慄山秦家衝,清康熙28年(1689)、乾隆9年(1744)二房合修族譜,咸豐間分修,光緒25年(1899)又合修。崇則留守新化。族人多分佈在安化之仙長鄉、十里牌、茅坪段、芙蓉、岐山、樂安橋、一都、四都等鄉,以及陝西、廣東、廣西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在萬人以上。老祠在新化蘇溪關。清光緒14年(1888)安化劉氏子羽、允迪、玉琦三公後裔建祠於邑城南門文曲街。玉琦公裔派語:玉日昌如仕(子),思政彥(德)廷應(承),國正天星(益志元文)大,永安凝世緒,忠孝紹名賢,繼述定光前,道義繩家學,宗功萬代傳。

安化劉氏來源

安化臥龍橋劉氏

始祖唐時駒公,隸籍江西泰和縣圳上潼江灣。三傳至景隆公生四子:先英、先雄、先豪、先進。先進公,字俊,後周進士,居成都,尊之為一世祖。其子玉盛,宋初居新化蘇溪,生政、遠、滔。滔公因徵辰蠻有功而落業漵浦,六傳至日新公,由漵浦遷居安化臥龍橋,子騭公,子三:應祥,其裔遠徙;應信居柘溪;應誠子五:永寧、永洪、永清、永澄、永泰。族譜始修於明萬曆10年(1582),1935年,寧、洪、泰裔八修族譜,生丁2900名。宗祠位於臥龍橋。派語:先玉滔靖椿,暉宗新汝應,永子廷單大,日元有志國,世其昌君立,寬洪昭益豐,克讓文明化,明雍兆睦親,孫謀宜自振,祖武更相繩,忠孝家之本,詩書眾所稱,素修為可繼,美舉會須能,福澤源來遠,嘉祥喜共增。清光緒間玉盛公五十三戶建總祠於新化城內,創修通譜,訂立通派:仁讓興唐化,時雍兆睦親,泰和家政懋,孝友一堂春,有道欣同軌,觀光利用賓,後賢方蔚起,尚勉迪前人,規模傳漢代,繼述守成章,楚國多才俊,詩書世澤長。

安化邊江劉氏

始祖先進公,後周顯德3年(956)進士,授內閣中書,改授成都太守。二世祖玉盛公,宋邵州太守,奉編徙新化茅坪。三世祖滔公,以徵苗功封平服掌管相,授淮南節度使,徙居漵浦。十世祖應通公,明洪武間始遷安化邊江。

安化劉氏來源

安化槳江劉氏

始祖翊公,元進士,官鳳閣學士,由江西泰和縣遷湘,六世祖應琥公,由六甲灣遷躲石團,開三房,世居常安鄉槳江。

安化城北劉氏

始祖先進公,子玉盛,字緒昌,號福裔,宋初以官籍落業邵州,旋遷上梅茅坪,卜葬蘇溪,子三:政、遠、滔。遠裔九派允迪公,字循道,宋時自蘇溪遷居安邑城北。族譜創修於清乾隆23年(1758),道光21年(1841)續修,光緒10年(1885)三修,1947年四修。光緒14年(1888)安化劉氏子羽、允迪、玉琦三公之裔共建宗祠於邑城南門文曲街,三支郡望同稱彭城,始遷同自江西。子羽公裔派語:泰簡萬丹宗,仕大可思鍾,蔭學騰麟鳳,春光起鶴龍,賢能宏世業,俊彥慶時雍,詩禮傳家政,忠良受國封。允迪公裔派語:先玉遠崇泰,世如師允叔,囗之囗囗囗,囗囗廣(詩)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重修光積慶,時雍肇睦親,泰和家政茂,孝友一堂春。玉琦公裔派語:玉日昌如仕(子),思政彥(德)廷應(承),國正天星(益志元文)大,永安凝世緒,忠孝紹名賢,繼述定光前,道義繩家學,宗功萬代傳。

安化劉氏來源

安化猴子巖劉氏

始遷祖介公,宋代自新化遷此。

安化旋塘劉氏

始遷祖夢龍公,明初自寶慶(邵陽)遷此。

安化範溪、坳頭劉氏

始遷祖一新公,元至正年間由漵浦遷此。

安化劉氏來源

安化劉氏

伯讓公長子泰懿公,字春融,號葛庵,原籍江西瑞州府上高縣,建文2年(1400)進士,官衡州太守,因靖難,遂擇地隱居,卜安化縣治南街,旋立業於城西之柳林。有子六:正簡、行簡、榮簡居上高,珍簡、澄簡、貴簡居安化。1930年七修族譜。泰和公,字謙融,原籍江西新昌縣,越三世至萬武公始遷安化縣南蘆茅塘。泰肆公,字公達,明永樂12年(1414)由江西新昌遷居安化縣歸化鄉驛頭鋪。泰通公,字達生,永樂20年(1422)由新昌縣遷居安化縣小橋鋪、驛頭鋪。泰峰公,字念高,正統年間自廬陵縣遷居安化。泰陞公,字位高,永樂11年(1413)自高安縣遷居安化。泰玉公,字禮雲,明洪武初自泰和縣遷居益陽,越四世至丹友公始遷安化。

安化劉氏來源

安化柘溪劉氏

始遷祖顯福公,明天順年間由新化徙居柘溪,今屬冷水江市。至1995年,已傳33代。

安化藍田劉氏

始遷祖思南公,諱添壽,明萬曆間由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潭源遷湘之安化縣藍田市,今屬漣源。族人多分佈在本市區及馬王鄉石馬山等地。至1948年,已傳12代,男女丁口約100人。享堂在藍田南岸。

安化劉氏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