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最高的購房成本,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忽視了!

這項最高的購房成本,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忽視了!

上週跟一個大哥聊天,他說他2006年來的北京,如今已經是第13年。

曾經北京房價不到一萬,不限購的時候沒有買,如今眼睜睜看著房價上漲到七八萬,自己只能望房興嘆。

聽完他的故事,有種莫名的難受,因為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

我們身邊經常會有這樣一些人,一直想買房,但一直在等待,問為什麼不買房,說想再等一等,到底在等啥,自己也不知道。

1


時間上輸不起


在購房成本這件事上,首付、貸款利息、中介費等等很多賬都能清晰的算出來,但唯獨有一樣,我們難以清晰的算出來,那就是時間成本。

小學課本上就有---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名句,但人人熟悉的話卻在購房過程中被我們一再忽略。

在買房段子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人在比慘,在這些比慘中我們會發現:

最可悲的人,絕不是在房價上漲時為了孩子讀書、家人可以容身竭盡全力買房,然後揹著房貸一家人過了10年苦日子的那個人。

也不是加槓桿炒房,過了多年紙醉金迷,香車美女寶馬生活,最終因為房價暴跌而傾家蕩產的那個人。

而是在20歲起就通過各種宏觀分析,經濟預測,政策口號推斷,相信房價終有一天要暴跌,並且告訴家人,朋友和周圍所有的一切人陪著他不要上車的人。

我們都堅信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事物,但是我們不能永生。

或許房價真的會有如大蔥一般便宜的一天,但那時或許早已物是人非。

青春已逝,子女已老,最愛的那個人也在30年前嫁給了有房的老王,垂垂老矣時買得起便宜的大平層和學區房還有什麼用?

畢竟以個人之力面對經濟支柱行業的價格走向,本來勝算就不大。

在這裡想說明的是小笙並非勸大家一定要買房,很多人也會說我這是中介的鼓動之語,或者是在為開發商背書,但事實上你買不買房跟我並沒有什麼關係,我也不從中獲利。

2


薪資上跑不過


前段時間王石和馬雲均呼籲年輕人先別買房,一套房子會把自己限定住。

不可否認,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但小笙想說的是概率,他們說出這個話是立足於自己接觸的圈層和認知,他們接觸的大多是潛力巨大的青年才俊。

這些人假以時日大多能成為各自行業的頂尖人才,時間對於這部分而言更多的是事業的助力和抱負的施展,房子對他們而言是遲早都會擁有的東西。

但對我們普通人而言雖然我們小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總有一天會睥睨群雄。

可大部分人的薪資還是需要拿正常值來衡量的,而就平均薪資漲幅來看,據年初發布的《2019最新薪酬報告》顯示如下:


這項最高的購房成本,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忽視了!



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每年漲薪幅度均在10%以下,而預測的2019薪資漲幅更是不容樂觀,跌至1.07%。

看完薪資我們再來看看房價的增長情況,眾所周知,近兩年由於密集的房產調控,房價漲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日趨穩定。

但我們再來看看房價漲幅,以調控嚴厲著稱的北京,其新房住宅成交均價同比上漲達24.91%!

更何談其他調控在年初有所放鬆的一些城市。

可見就算有國家政策加以大力度調控,我們個人通過單一勞動力換取的價值依舊很難跑過資本。

3


沉沒成本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通常會用到“沉沒成本”這一概念。

它通常指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舉個例子:你花了五元錢,買了一個爛蘋果,為了不浪費,還是吃掉了。結果不但損失了五元錢,還吃了一個爛蘋果。

當我們身處沉沒成本局外時,通常會很理性的得出結論,那就是-------立即止損

但當我們身陷沉沒成本中時,往往也談不上有多理性。

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

這在買房這件事上尤為明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當初8000元一平時都沒買,現在你居然讓我買12000元/平米的房子?”。

不可否認,我們都想用最小的成本來獲得自己想要東西。

我們都期望房價在觀望的時間內下跌後再買,但對隨時波動的房價而言,我們的觀望並非沒有成本。

經濟成本:

如果下跌和上漲的概率各50%,但我們仍然要考慮到,等待的風險是隨著我們的等待時間不斷增大的,並且如果上漲後我們也很難徹底選擇不買。

因此我們在等待中不僅需要承擔等待帶來的風險,還可能需要面對房價上漲帶來的經濟成本。

畢竟對於有房者而言,漲上去的可能只是紙面財富,對於沒房的人卻需要拿辛苦積攢的真金白銀來換取房產。

機會成本:

雖然限購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房價,但相對於的購房門檻也在不斷提高,其中常見的就包括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社保年限、戶籍所在地等等。

而隨著等待產生的變數,往往又成為我們繼續等待的理由和藉口。

4


有價值的等待


當然生活也不乏一些打定主意一輩子不買房,且過得瀟灑肆意的人,他們把買房、還貸的錢用來享受生活,充實自己的人生,也很值得尊敬。

再次說明小笙也並非讓大家都去買房,只是我們需要讓自己的等待變得更有意義。

畢竟我能回答你們在房產上遇到的一些問題,能給出一些合適的建議,但對那些漫無目的的等待,我也無能為力。

在買房這條路上,我們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如今的房價也確實讓太多人喘不過氣,總有各種各樣困難成為我們購房路上的絆腳石。

因此很多人在等待時也振振有詞:我錢不夠,沒有資質,沒有合適的房子……。

但接觸了很多長時間猶豫的人,深入瞭解後發現,很多人把漫無目的的等待和謹慎冷靜的分析觀望劃上了等號。

不可否認,如今的網絡信息正在不斷完善,但在調控密集、各類福利性住房越來越普及、因城施策越來越深入的今天,很多信息和實際的房產情況,依舊需要我們張開嘴邁開腿,去了解,並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房子。

在買房這件事上也要相信天道酬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