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工作這一年 動物 白銀 阿胖讀書 2019-05-09

讓人頭痛的難題

小勇在一家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公司做運營,他最近特別的煩惱。

他與我說:“阿胖,我覺得自從我畢業工作以來,就沒有哪一天開心過,每天總會有各種各樣棘手的事情,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要做各種各樣的選擇。

工作上一產生煩惱,又會影響到我的情緒,導致我在下班後與親戚朋友的交流質量也會受損,然後又激發出了其他的難題,我感到很絕望,不知道要怎樣做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逃脫這樣的循環。”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在我們身邊,像小勇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每天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隨著挑戰的增加,各類難題也應勢而生。

雖然我們每天都很努力的在解決著,但似乎難題並不願意善罷甘休,變得越來越多,最後徹徹底底壓倒了我們心裡最後的那一根草,心中的那片草原,變得荒涼無比,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有陷入這樣循環的人,那自然也會有從這種循環逃脫出來或不會陷入這樣循環的人。

這群人他們的生活同樣會被各種各樣的難題、挑戰所包圍,但他們總是得心應手的解決這些難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那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因為他們都具有第三選擇思維。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一、什麼是第三選擇思維

第三選擇思維是指讓我們擺脫固化的輸或贏、打架或逃跑、成功或失敗的選擇,並以更高層的角度出發,去找出一種對雙方都有好處選擇的思維。

說明白些,具備這種思維的人,每當遇到難題時,腦海中的選擇不再是隻有輸或贏、打架或逃跑、成功或失敗這樣的選擇,而是會考慮去找出一種對方法都有好處的選擇

二、為什麼第三選擇思維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想解決方案,做選擇時,內心裡其實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2選1”原則在限制我們的思考,它讓我們在判斷任何事情所導致的結果時,只會想到輸或者贏、打架或逃跑、成功或失敗這類從天上掉下來,或從地上衝上天的極端化的結果。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會涉及到雙方或三方,而從問題變為難題的過程恰恰是受我們腦海中那個“2選1”原則的影響,讓我們只想在得到或失去重選擇一個。

人又是特別厭惡損失的動物,所以,大家都想得到,都不想失去,最後,一個普通的問題就變為了難題,也就變得像開頭小勇一樣,每天都不開心,難題越來越多。

舉一個與客戶談合作的例子。

你現在是負責市場這一塊的工作,剛剛為公司爭取到了一個合作的可能性,現在在與客戶商討合作事宜。

眼看合作要敲定時,客戶對某一塊的條款產生了疑慮,細細考慮之後,覺得不太合理,並向你表示想在你公司拿到更多的折扣。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這可為難到你了,老闆給自己的底線定得十分明確了,如果應了客戶,老闆那邊肯定是一頓罵,畢竟會給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損失。

不具備第三選擇思維的我們通常只能冒著合作崩盤的風險不斷努力的去增加自己的利益,減少對方的利益。

而客戶也是厭惡損失的,這樣合作往往難以談成,而問題自然也就變成了難題。

但如果我們具備第三選擇思維呢?我們將會找到一個第三選擇,對雙方都有好處的選擇,讓雙方滿意而歸。

比如我們此時可以應允客戶的要求,接著,我們再提出希望客戶可以在他這一行的圈子中宣傳我們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可以事後把宣傳文案准備好發給客戶,讓他發在他的社群裡,這樣的選擇其實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客戶得到了真金白銀,而我們只是花了一些折扣錢,打了一個特別精準的廣告,與老闆彙報,老闆不僅不會罵你,還會變得更加賞識你。

你看,當我們具備了第三選擇思維之後,曾經的難題就被我們順利的解決了,並且也不會延續出更多的難題。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有必要讓自己具備第三選擇思維。

接下來,阿胖與大家說說,我們如何具備第三選擇思維。

三、如何具備第三選擇思維

1.內視化自己

從外往內看,完完全全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完美。

我們人類的運作模式是〔認知-行為-結果〕這樣的。

認識模式支配著我們的行為,行為決定著我們得到的結果,我們得到的結果又會來影響我們的認知。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我們終其一生都一定會在這樣一個循環中,而這樣一個循環的開始是認知,所以,我們需要內視化自己,在增加對外界認知的同時,仍然需要增加對自己的認知。

就比如大家在看了我這篇文章之後,認識到了自己一直在被“2選1”原則所束縛,這其實就是一個增加自我認知的過程。

接著通過文中的一些方法使自己刻意練習,自己也就具備了第三選擇思維,等下次再次遇到難題時,你行為這個點會受到與以往不同認知的影響。

由於在你的認知中多了第三選擇這一模塊,等到行為時自然就更可能做出第三選擇的行動,結果自然也會不一樣。

2.兩個自己

無論你是一位普通人還是有什麼身份與級別的人,請先來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剛上一年級的小孩,試著想象自己面對2選1難題時的那種感覺,並牢牢記住它。

接著再想象出一個現在的自己,出現在一年級的自己面前,並以第三選擇思維的方法告訴一年級的自己這件事應該如何去處理。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比如,想象一年級的自己考試考砸了,當家長問起考試成績時,一年級的自己不想告訴爸媽真實的成績,因為說出真實成績意味著,自己會失去玩具與糖果,自己會有損失。

接著成人化的自己出現,既然是過去的自己,當然不想要他撒謊,但想到說實話會失去些什麼,畢竟那也是曾經的自己,加上近期接觸到了第三選擇思維這樣一個概念,自然而然,第三選擇思維就被激發出來了。

我們仔細思考之後,也會選擇告訴曾經的自己,去勇敢告訴爸媽自己的成績,並勇於承認錯誤,給出一定的承諾,糖果與玩具一點也不會少,甚至會有更多。

經常用這樣的方法去訓練自己,有助於把第三選擇思維深深的印在你的腦海中,形成思維習慣。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這一點的方法可能略微抽象,與大家解釋一下這其中的邏輯關係

a.為什麼是想象成一年級的自己而不是幼兒園或更小?因為一年級大約是意識與記憶剛剛變得清晰,並且生活周圍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2選1的難題,而那時的難題對現在的自己來說,會相對簡單一些,對現在的自己來說,相當於是一個降維思考,也就更容易激發出近期學到的第三選擇思維。

邏輯就是找到一個剛開始、記憶清晰、但又相對現在簡單相對那時困難的難題,阻力較小的激發自己的第三選擇思維。

b.想象成自己而不是別的小孩,面對小時候的自己,人都會產生一種遺憾感與親切感,自然在指導與做選擇時會考慮的更加全面謹慎。

c.在想象中,自己其實已經存在了,並且還存在了兩個,所以現在在看他們的自己,其實是一個上帝視角,從整個全局去看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事情,從當局者成為旁觀者之後會看得更加清楚。

3.內視化他人

在我們通過內視化自己、兩個自己的方法,把第三選擇思維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之後,我們還需要內視化他人。

因為具備第三選擇思維的最終目的是解決難題,你通過前兩步的訓練,確實已經具備了第三選擇思維了,但並不代表就能立即想出共贏的方案。

影響我們想出共贏方案的是“貼標籤”這個因素。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我們與老闆談加薪,每當面臨這樣的事情時,我們心中常常會想很多,如我一定要成功讓自己加薪,不過老闆肯定不會那麼輕易同意的,老闆都是想盡辦法來壓榨員工的人,我還需要想好應對措施才行。

你看,在想象的過程中,不自覺就給老闆貼上了“壓榨者”的標籤,也因此導致我們首先想的是應對措施,而不是共贏措施,所以每次在談加薪時,常常會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難題沒辦法解決。

如果我們丟掉給老闆的標籤,平等的看待對方,專注的去找雙贏的選擇,比如不是開口就是覺得自己累,需要加薪這一類的索取性話語,而是我需要加薪,但同時也會多做一些工作這類雙贏性話語,你會發現通常對方也會更願意與你探討,自然解決方案也就更加容易尋找到。

掌握這種關鍵思維,你將能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方案!

總結: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棘手難題無法解決?通過做到內視化自己、兩個自己、內視化他人這三個點去掌握第三選擇思維,你會發現生活中的難題你都能找到解決方案!

最後以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如果一個人不去拉門而是推門,那麼他永遠會被困在一扇沒有上鎖、向內開的房間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