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有人的地方就有權力、利益,有權力、利益的地方就有權、利鬥爭。因為,權力掌控著利益的分配,誰控制了權力,那麼,誰就擁有了利益。所以,圍繞著權力,每個人都會用盡自己的最高的權謀智慧來參與到這場鬥爭之中,這就是所謂的“權謀鬥爭”。

其實,“權謀鬥爭”在任何地方都是無法避免的,最終,就變成了千親萬親不如權錢親。很多時候,鬥爭確實有點變態,也難怪有人曾說道:“想在官場混下去,就真的不能太要臉。”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繼承皇位,開始了他譽滿天下的“永徽之治”。李治勤勉執政,重用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君臣互尊互勉,繼續推行和完善唐太宗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在他統治初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綜合國力一度達到強盛時期。

到了公元652年,長安突然發生了一起匪夷所思的大案,一場政治風暴隨之席捲而來。這一切來的是那麼的讓人防不勝防,於是,當朝宰相長孫無忌以此案為藉口,牽引出歷史上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以此,剷除了大批的異己勢力。

但諷刺的是:這場政治上的瘋狂殺戮,卻僅源於一起最普通不過的“性騷擾案”。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高陽公主,唐太宗最喜歡的女兒,貴為公主,卻不守婦道,淫蕩不羈,令人不齒。這個公主在外面亂搞的男人也頗具特色,那就是大家都認為六根清淨的和尚、道士之流。高陽公主的駙馬就是宰相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房玄齡在的時候,一家人表面上相處的和和氣氣,房玄齡死後,這個刁鑽的高陽公主就鬧騰著要分家,她不僅要爭家產,還要給老公爭封爵,胡攪蠻纏。

於是,房玄齡的大兒子房遺直只好把她告到了唐太宗那兒,唐太宗也為高陽公主的潑辣感到惱怒,就教訓了一頓便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她,漸漸的冷落了她。高陽公主非常氣憤,從此,就對房遺直恨得咬牙切齒,也對曾經疼愛自己的父皇唐太宗產生了一些敵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陽公主與和尚辯機通姦被吵的沸沸揚揚,成了社會上的頭條新聞。

這件事情,最終被人們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更嚼的滋滋有味。唐太宗知道後,更是氣得要命,這麼骯髒的事,竟然,發生在巍巍皇室,而且,還是自己曾經最為疼愛的女兒。這還怎麼有臉面對天下蒼生,但是,又狠不下心來處罰自己的女兒,只好把滿腔怒火發到了有關這事的所有人身上。他用最殘酷的刑罰處死了和尚辯機,還殺死了高陽公主身邊的幾十個奴僕。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這件事讓高陽公主臭名昭著,但是,她一點也沒有收斂,依然我行我素。她不覺得我負天下人,只覺得天下人負我,看著自己的情人被處死,她心中增添的只是無盡的恨。甚至,在唐太宗去世的時候,對這個曾經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父皇,她竟然表現的沒有一點悲傷情懷。唐高宗李治登上皇位後,高陽公主更加無所顧忌。

一個辯機死了,還有更多的辯機,於是,她找了各種各樣的和尚、道士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三從四德在她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這個女人簡直是瘋了。這還不夠,高陽公主又開始一個勁的跟房遺直搶奪封爵,她想:“唐太宗在位的時候還拿我沒轍,你這軟弱的唐高宗李治還能拿我怎麼樣?”於是,就整天和房遺直鬧個沒完,不得逞不罷休。

之後,唐高宗被這房家的雞毛蒜皮的事鬧的心煩氣躁,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房家兄弟倆都貶出了京城,老二房遺愛貶職到了今湖北,老大房遺直貶職到了今山西,這樣就眼不見心不煩。高陽公主沒想到,鬧騰來鬧騰去沒有鬧出結果來,卻把自己的男人鬧出了京城,她氣不打一處來,恨得牙癢癢,她要想辦法把房遺直逼到絕境。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於是,高陽公主想出了一個損招,她認為:這招讓房遺直不死也夠嗆。她暗自竊喜,勝券在握。但是,讓高陽公主死也不會想到的是, 正是這個損招引來了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風暴。唐朝開始了政治大清洗,她的這個舉動最後導致她害死了自己,害死了自己男人房遺愛,給朝廷的許多文武大臣引來了殺身之禍,甚至,遭受了滿門抄斬之禍。

其實,高陽公主想出來的招數其實並不明智:

一天,她把自己弄得頭髮凌亂,一臉委屈地跑到皇宮,向唐高宗告狀,並說道:房遺直調戲她,也就是對她進行性騷擾。高宗李治聽了,不覺得大吃一驚,堂堂的房家怎麼會出這等骯髒之事,再說,高陽公主不管怎麼說還是自己的親姊妹,出了這等事情,我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呀,於是,他下令徹底追查。這時,長孫無忌馬上自薦來審理這個案子。

堂堂一品宰相、國舅老爺來審理一起小小的性騷擾案,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

其實不然,長孫無忌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利用這個案子做出更大的動靜,他是要把所有異己之人徹底剷除。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說起這件事,那這還得從唐太宗的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爭奪皇位說起:李承乾一點也不上進還醜事百出,唐太宗對他很是失望,而李泰聰明好學又胸懷大志,唐太宗對他很是欣賞。李承乾不服就想發動政變來奪取皇位,之後,被唐太宗發現,結果,李承乾被貶流放。

李承乾被貶後,李泰覺得儲君之位非他莫屬,李泰聰明能幹,還擁有一群支持他的文武大臣,繼承皇位他是最合適不過。可是,這時偏偏又一個唐太宗的兒子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他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李治,而在背後一直默默支持李治的就是長孫無忌。

那麼,長孫無忌為什麼會支持李治呢?

說來簡單,李治當時年紀尚輕,軟弱膽小,要是當上皇帝,這個一品宰相就會把李治掌控在手心,獨攬朝政大權,這就是長孫無忌的目的所在。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長孫無忌支持李治,而房玄齡支持的是李泰,所以,長孫無忌就一直以來把房玄齡及其全家當作敵對勢力。李治登上皇位後,他還是對房家耿耿於懷,他暗中窺視,把與房家房遺愛走得近的人一一記在心裡。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首先,映入長孫無忌眼簾的是駙馬薛萬徹。唐太宗時,把妹妹丹陽公主嫁給了薛萬徹,薛萬徹驍勇善戰,屢建戰功,很受唐太宗器重。但後來,卻被自己的部下舉報說:薛萬徹對當朝政治不滿,滿腹牢騷,當場對質時,薛萬徹因為不善言辯,結果,被貶職流放。其實,這並不是被流放的真正原因,其真正的原因是:薛萬徹和房遺愛走得太近。

唐高宗李治登基後,重新任用了薛萬徹,可是,這薛萬徹並沒有從流放中認清政治的陰險,又和那個房遺愛打的火熱,還經常說些對政治不滿的話,而且,矛頭直指長孫無忌。房遺愛的一夥人都是支持魏王李泰的,是長孫無忌最急於剷除的魏王黨,魏王被罷黜後,這些魏王黨一度很失意,如今,又聚在一起興致又高漲起來。他們曾相議國家要有變,就擁立荊王李元景。

公元652年,魏王李泰病死,長孫無忌心中大悅,他感覺收網行動該到時候了,而此時,又出現了一個對他更有利的事情,那就是這個:高陽公主的性騷擾案。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於是,長孫無忌內心狂喜,立馬主動審理此案。他故意把案件主題引導到政治方面,首先,向高陽公主身上扣了個政治罪名,那就是:暗中觀察宮裡的動態並觀察天象的變化。這已經屬於嚴重的謀反罪了,既然謀反,那麼,肯定是與她的老公房遺愛也脫不了關係。在此時,長孫無忌正準備追查房遺愛時,老大房遺直主動來揭發房遺愛夫妻倆的各種圖謀不軌的舉動。

長孫無忌聽到這些,心中自然是大喜非常,一切都在向著於他有利的方向發展,正好抓住這個藉口把房遺愛抓捕歸案。房遺直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報復高陽公主對他的誣告,不過,房遺直心裡明白的很,房家從此也將會家門不幸。

房遺愛一歸案,長孫無忌精神倍增,這樁政治案件被他無形擴大,房遺愛在他的軟磨硬泡,威迫利誘下,把薛萬徹,李元景等人一一招供出來,並且,還招出一大群無辜的文武大臣。彷彿一夜之間,朝廷百官都成了“房遺愛謀反案”的同黨,長孫無忌隨時都會要了這些人的命。

其實,這件事情說到明處,就是因為這些人會威脅到他將來獨攬朝政大權之路。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轉眼到了公元653年,案件也審理的差不多了,“房遺愛謀反案”該卸下帷幕了。在長孫無忌的威力下,唐高宗李治無奈下詔,該斬殺的斬殺,該自盡的自盡,該流放的流放... ...自此,許多功臣都遭到了滅頂之災,房家老小更是無一善終,朝廷震驚天下震驚。

唐高宗李治對此事也是始料未及,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性騷擾案引發了一場這麼大的政治風暴。所以,李治根本不相信這麼多的人都參與了一個“房遺愛謀反案”,但是,迫於長孫無忌的威力,他只能吞聲忍氣照著長孫無忌的意思來做。

之後,李治實在看不過,就向長孫無忌乞求:放過自己的叔叔李元景和哥哥李恪,可是,這時的長孫無忌已經被慾望衝昏了頭腦,他心中只有權利,沒有親情,他想要毀滅的人,一個都不能留,更不能答應李治的乞求,他要對這些人趕盡殺絕。

就因一女撒了一個大謊,結果影響了一個國家,害一家老小無一善終

可以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敵的舉動對唐朝高層產生了重大影響,以至於後來武則天上臺開始殘害李唐宗室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阻止了。

久經沙場何足懼,薛萬徹刑場上的凜然正氣,讓劊子手毛骨悚然,連砍三刀才斬下首級;李恪臨死前大喊:“長孫無忌濫用權威,殘害無辜,祖宗有靈,不久將會遭受滅族之災。”沒有想到,李恪的話很快就被應驗了。

公元659年,距“房遺愛謀反案”僅僅六年, 長孫無忌就遭受了滅門之災。最終,長孫無忌還是被武則天清洗了。當他被流放自殺的時候,是否會想起李恪當年的咒罵,這也正是應驗了那句話:“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

參考資料:

【《舊唐書》、《資治通鑑》、《房遺愛謀反案始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