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近年來,網絡購物發展日益成熟,各大線上購物平臺除了擴充品類、優化服務和加大物流佈局之外,也不忘進行線下的佈局,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模式。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新零售。

如今,18-35歲的新生代和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構成了我國的消費主體,消費者更加關注服務的品質、品牌,以及生活質量與效率,除滿足其購物硬性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愈發重要。零售企業創新轉型,商品及服務不斷升級,實體零售行業回暖趨勢也持續增強,實體零售業回穩向好的態勢基本形成。

本文將探討如下問題:

1、新零售=資金流+信息流+物流

2、新零售3.0時代=新供應鏈+新渠道+新流量

3、用戶與需求:兩個維度剖析新零售帶來的新商機

一、新零售=資金流+信息流+物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萬億元,增長9%。消費者行為日漸成熟,更多人傾向於理性消費,注重消費體驗,同時互聯網零售經過十幾年的高速增長逐漸遇到天花板,進入增速放緩階段。實體零售業回穩向好的態勢基本形成,隨著零售企業創新轉型及不斷升級,實體零售行業回暖趨勢也持續增強。


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本質上,零售業態的迭代升級,是零售效率提升的過程。近幾年,受益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零售行業的整體效率不斷提升。我們將新零售理解為以下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資金流升級:移動支付的普及,使得傳統線下零售商可以通過二維碼、掃碼槍實現資金流的線上化升級。

第二層次——資金流+信息流升級:2010年以後移動互聯網用戶出現快速增長,智能手機的良好體驗使得零售環節中的信息展示、資金支付兩個步驟可以便捷地轉移至線上端,而物流環節仍然需要依靠獨立的B2C物流解決方案完成。

第三層次——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升級:在新零售時代,信息流和資金流已成功實現線上化,線下商品流通環節是零售效率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我們將零售產業鏈劃分為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終端渠道,對後兩個環節的升級改造即為供應鏈和渠道的效率提升。站在零售企業的角度,通過線上線下流量結合,以較低成本獲取流量,也是一種零售效率的提升。

二、新零售3.0時代=新供應鏈+新渠道+新流量


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1、新供應鏈“去中間化”

傳統零售的流通環節存在多級經銷商,往往效率低下,同時層層收費導致每個環節利潤空間被壓縮。零售產業鏈的利潤分佈中,一級經銷商和二級經銷商佔比分別為7%-10%和3%-5%。經銷商如果是三級以上經銷商,貨物在流通環節的週期會更長,每個環節利潤空間也會更低。

“新供應鏈”對環節進行壓縮,“B2B渠道壓縮”整合上游生產商與下游分散的零售渠道,提升自身利潤空間;“自營直採”通過零售渠道向上延伸至品牌商,獲得和一級經銷商同等甚至更低的代理價格,另一方面是延伸至貨物的生產環節,零售終端企業直接與工廠通過OEM/ODM方式合作,經營自有品牌實現產銷一體化。 (來源:物流新聞)


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2018年末,盒馬鮮生已經鋪設門店逾100家。此外,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通過大潤發與歐尚對傳統零售業進行線上線下供應鏈整合。盒馬鮮生通過採用自採直營模式到生產地採購生鮮、水果等產品,在提升企業利潤的同時,也能使得消費者享受到更新鮮、低價的商品。

此外,盒馬鮮生還採用線上線下一體式銷售,通過靈活的線上線下促銷手段,保證商品的銷售週期更短,提高存貨週轉率。


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2、新渠道“去人工化”

近年來,隨著設備硬件及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一些新零售終端出現,主要包含無人便利店和自助售貨機。他們的對應消費場景有社區場景、辦公室場景及公共場景。自助售貨機的優勢是在擁有少量SKU前提下,優先滿足消費者即時消費的需求,主要銷售高頻次消費的產品。無人便利店與傳統便利店類似,藉助自助收銀、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部分新增場景的覆蓋。


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自助售貨機:

自助售貨機主要銷售高頻次消費產品,如食品、飲料,單個點位SKU數量為50-100,目前也出現了許多單一品類的自助售貨機,如咖啡機、椰子機、果汁機等。自助售貨機的優勢在於藉助RFID等識別技術手段,商品貨損率較低。

其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硬件成本居高不下,單點模型成本回收週期較長;二是硬件技術仍存在一定的故障率,運營維護成本較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用戶體驗。

無人貨架:

無人貨架主要出現在辦公室、產業園區等較為封閉的場景,相比自助售貨機,無人貨架的優勢在於成本較低,可以快速鋪設點位。但其劣勢也非常明顯,無技術監控手段下的用戶自覺性較低,儘管無人貨架目前僅出現在辦公室等較為封閉的場景,但仍然會存在較大程度的貨損率。未來,若無人貨架模式不能很好地解決貨損問題,其前景並不樂觀。

無人便利店:

無人便利店與傳統便利店類似,藉助自助收銀、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實現部分社區場景的覆蓋。目前,無人便利店主要以部分高端社區場景為主。在商場、學校、企業園區等公共區域也會有部分無人便利店。無人便利店成本相對較高,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市面上沒有出現大規模鋪設的連鎖無人便利店。

3、新流量“即時到家”

美團外賣、餓了麼平臺的興起,催生了一波新的線上流量增長紅利,即30分鐘到家場景。傳統零售業態種,社區周邊以便利店、中小超市為主,便利店業態的SKU數量約500-1000個,超市業態的SKU數量為500-2000個。以便利店為例,消費者端的人貨距離1000米左右,購物時間為5-30分鐘。

該場景可覆蓋周邊5公里商家,SKU數量更多,配送時間約為30分鐘。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機會之一。該模式下,企業通過前置倉替代門店,優化了一部分房租成本,同時增加末端配送成本。

三、用戶與需求:兩個維度剖析新零售帶來的新商機


如何實現供應鏈和新渠道的完美融合?


1、存量用戶——提高客單價和復購率

零售行業進化發展本質上是零售效率提升的過程。新供應鏈壓縮了中間環節,使用戶能更快以及更高質量的滿足需求,此外,AI等技術的賦能,使企業可以通過用戶個人過往消費記錄以及同群組消費者大數據分析精準推薦產品,產生增量需求提高客單價。

2、增量用戶——提高便利度和消費體驗

無人零售、門店到家等新渠道逐漸增加,使增量用戶產生更多消費,提高用戶轉化率。此外,針對細分市場建立的體驗式消費場景,增加了消費的儀式感,在消費者主權意識崛起的情況下激發了更多消費可能。

線上線下的協作帶來了產業的創新。多方的創新推動了整個新零售商業業態的升級,這也體現在了新零售近些年的行業火爆上。資本的大量湧入,頭部企業的資金及資源支持,傳統零售業者加入新零售業態的創新,使創新業態不斷髮展,湧現出了許多新的物種。這些公司在細分市場上,在一些獨特的商業垂直領域裡崛起,帶來了整個業態的創新變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