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高考志願這麼填,等於多考20分!趕快收藏吧

俗話說,高考是“七分考,三分報”。其實,高考只是預賽,報志願才是決賽!在各種文體比賽中,只重視預賽而輕視決賽的選手是沒有的。而面對高考,我們的考生和家長中只重視高考,而輕視報志願的卻大有人在,更為嚴重的是如此虎頭蛇尾,考生和家長卻渾然不知自己有問題。這是因為,高考是集體統一行動,特別有儀式感,自然會讓人重視,而報志願則是單兵作戰,分散行動,所以更考驗每個家庭的自覺和智慧。考生和家長對待高考和報志願的這種不同態度,在時間和精力的花費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為了高考拼搏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無怨無悔,但是報志願,只用三週(從高考結束到提交志願表)甚至更短,只有一週(從出分到提交志願表)的時間,還不能全力以赴。

高中班主任:高考志願這麼填,等於多考20分!趕快收藏吧

歡迎您關注去哪學(qunaxue_shanghai),隨時領取中小學學習提分建議與知識考點乾貨資料。

每年都會有高分考生因為志願填報不合理,導致錄取不理想,不得不高分低就,甚至無奈地被複讀;當然,也有家長能夠運籌帷幄,在考分差強人意的情況下,因為志願報得好,使孩子的高考之路事半功倍。

由此可見,高考不僅要考得好,志願還要報得好,即使沒考好,也要報得好。因為,考多少分,代表了考生的實力,報志願與錄取這兩項工作就是讓考生的實力與大學的實力相匹配。從一定意義上講,志願報不好,即使高分也“白考”!

科學填報志願,等於無形中“多考”二三十分

要知道,同一分數可以上不同的大學和專業,報志願難就難在你有很多種選擇。當然,同一大學的同一專業可以錄取不同的分數。

高考錄取時,一般情況下,同一所大學,錄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一般也在30分左右,排除熱門與冷門專業的分差,即使是同一專業,錄取分差常常也在20分左右。

對於同一個考生,在高考分數既定的情況下,能夠報考哪些大學,最終被哪所大學錄取,還是有很大彈性的。雞頭鳳尾之間的距離,可上可下的彈性空間,至少也有二三十分。也就是說,同一大學,同一專業的同班同學錄取分高低相差二三十分。二三十分啊,平時的學習要想提高二三十分,是多麼不易,高考時要想超常發揮,多得二三十分,是何等困難!通過自主招生,獲得二三十分又是何等艱難。但是,報志願,一念之間,稍不留神,已經到手的二三十分,就化為烏有了,等於孩子和家長經過千辛萬苦的奮鬥,最終多得的這二三十分“白考”了。

這就是考生和家長之所以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氣研究高考志願的價值所在,換句話說,志願報得好,等於多加二三十分。如此說來,考生和家長在這最後一週報志願的關鍵時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高考報志願非常難。分數高的,擔心報低了吃虧;分數中等的,擔心報高了落榜;分數較低的,擔心最後沒學上,真是各有各的難處。一般來說,志願報得是否成功,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示來表達:

志願報得好=專業好+學校好+地域好+就業好

如果時至今日,你的志願表上還是一片空白,沒一點眉目的話,此時就刻不容緩了,決賽衝刺的時刻到了,考生和家長都要抓緊啊!

同樣的高考分數,你可以選擇學不同的專業,上不同的大學,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就業前景。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地域應該如何排列組合?特別是當三者不可兼得時,應該如何取捨?哪個優先?這既是報志願的重點,也是報志願的難點。但這又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需要考生和家長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這裡給考生和家長建議以下“四個優先原則”,僅供參考。

職業優先原則——職業理想明確的學生不妨考慮

適合職業理想明確的考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職業理想非常明確的考生。例如就是想當老師、或醫生、或會計、軟件設計師……等等,那麼報志願就應該從這一職業出發。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職業理想是中學英語老師,那麼:

第一步,找出與這個職業直接對口的專業,即英語專業。

第二步,找出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學校太多了,怎麼取捨?

首先是用分數取捨,即重點關注自己的高考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學,除此之外,與自己分數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學校就可以不予考慮了。

其次是分類取捨,開設英語專業的大學很多,類別有師範大學、外國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請按照哪類大學畢業後更容易當上中學老師進行排序取捨。

如果考分足夠高,直接報考提前錄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屬的師範大學的免費師範生,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這樣,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學老師了(具體見各招生大學的免費師範生招生簡章及各省與考生簽訂的具體協議)

或者,分數能上“985”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就選你最喜歡的大學,報考與中學課程相關的專業,再努力考過教師資格證書,提高做教師的綜合素質,畢業後也可以通過應聘的渠道當老師。現在,很多名牌中學也開始面向“985”等名校招聘優秀畢業生,但是,非師範名校畢業生當中小學老師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分數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屬大學,甚至是二本的學校,建議你報師範類,這樣,離教師這個行業會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你所喜歡的未來就業或讀書的城市。

第四步,通過優選,進行排列組合。職業——專業——學校——地域;或者職業——專業——地域——學校。最後,按照高考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每個學校第二、三、四等其他專業的順序填表即可。

——不適合職業理想不明確的考生

其實大多數考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臉譜”,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那就先選擇合適的專業吧。

專業優先原則,最適合以下三類學生

——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歡數學、或物理、或外語、或經濟、計算機……等等。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進行排列組合。如:專業——學校——地域——職業,再根據孩子其他方面的個人喜好,進行優選,最後,按照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專業的順序即可。

——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數只是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特別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二,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的一技之長了。

——按專業平行投檔的考生

也就是新一輪考試改革實行按專業平行投檔的省份的考生。例如先行試點的浙江省,2017年開始,高考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學校”平行志願,按專業平行投檔。其實,這就是“專業優先”,這一高考錄取方式是一項重大改革,因為在此之前的浙江以及現在的其他省份的錄取一律是按學校順序(或平行)投檔的,也就是“學校優先”。

學校優先原則,最適合專業特長不明顯的學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專業特長不明顯,什麼專業都好,或什麼專業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實,這樣的學生是大多數。

——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總分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是有等級標準的,在招聘時,經常會有單位對畢業學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向往的單位,越是如此。

——成績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什麼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強的,也沒有最差的。往往什麼專業都可以,那就把學校放在首位吧。

總之,本科是你的第一齣身,一輩子也無法改變,因此需要倍加重視。當學校與專業不可兼得時,如果能上名校,專業可不必太糾結。因為,學什麼不一定就做什麼,即專業與職業並非一一對應。另外,你打算本科畢業就工作嗎?這一切,上大學和工作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在職業、專業、學校等方面都無特殊要求,那就地域優先吧

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等非省會的如廈門、青島等國內中心城市,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所以,越是熱點的地方,同類的專業和學校錄取的分數就越高。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實在是幸運的,但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究竟該怎樣取捨呢?還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考“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

報志願吧,考生!高考成績只是預賽結果,決定你能上哪些大學,而報志願才是決賽,選擇你要上哪幾所大學,錄取就是最後的唯一。所以,只有報好志願,方能上理想大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