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思考:什麼是好的大學

導言: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1、考的好更要報的好,志願有時候比考試更重要

過去幾給學生報志願,體會非常深,總的來說,“考的好,更需要報的好”。第一次給人報志願很偶然,一個親戚的孩子高考完來家裡做客,家長順便讓筆者給他選大學。筆者上網收集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發現這孩子當年的成績有機會衝省外的211大學,但志願裡選填的都是省內的普通學校。後來筆者幫他改了志願,也說服了他父母送他去省外,最後壓分進了南京農業大學。再後來,這孩子的一個同學,差本二線5分,筆者瞭解了補錄的政策之後做了一個補錄的計劃,幫他進了閩南理工學院。因為是本科,孩子非常高興。隨後幾年,找筆者報志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筆者主要是給福建的考生進行指導,外省報考也可借鑑。

2、分析過程複雜,總結一下讓更多人都可以學習

今年工作不算太忙,筆者特意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專心幫高考的孩子報志願。這段是時間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一時間很多微信留言來不及回覆,月初就在頭條上發佈文章,提前分享給家長們看,都是真實的心得和方法,希望他們能安心等我答覆。前兩週輪到給二本批的孩子報志願,忙到連發文也顧不上。最近接連收到本一批錄取的好消息,結果都和自己給出的報考建議比較吻合,甚至有小驚喜。

今年有一個學生,福建理科省排950左右,6個志願後5所都採取學校專業穩保的策略,第1個志願則選擇衝刺一下,最後被過往三年至少要排進全省前800名的上海財經大學錄取。

雖然福建不是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但前1000名次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幾乎都是奔著好大學去,衝的概率不算高。

3、省內高校如果不好選,鼓勵多往省外的看一看

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父母偏向希望自己的孩子留省內,這類家長諮詢時就會問到省內具體大學和具體專業。當然,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本一批高分學生家長,會關注大城市或者好大學,比如北上廣、985或者雙一流這些熱門。筆者也傾向於多看看省外,機會更多。省內招生名額多但報考人數也多,本一批中位次的學生如果省內高校不好篩選,不妨多看看省外。

排位上接近或只比福州大學三年平均和最近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稍高,那麼不妨選擇省外南昌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作為備選補充,再配置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為保底。

回顧本一批參考《高考家長看過來:怎麼填報志願最合理?教你三招實用的方法》中的前兩招即可,本文在此不作過多贅述,這裡主要還是分析本二批志願。

4、可適當參考各類排名,但不迷信排名限於排名

和本一批的志願填報相比,本二批次的高考志願並不好填。一方面,可選擇的大學數量一下子多了很多,數據篩選上工作量很大,選擇上的干擾因素和替代方案很多,筆者已經不算是選擇困難症人群,更何況初次經歷志願填報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另一方面,大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大學辦學實力和專業質量度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用這些學校及其專業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和排位高低進行好壞的判斷。

如果沒有方向,可以適當參考不同版本的排名體系,如上交軟科、武書連、校友會等排位。校友會版會選取了1300多所學校,樣本數量充足,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學類型和專業進行有序劃分;武書連版則按照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大因子對大學和專業進行立體式比較;上海軟科根據科研規模(論文數量)、生源質量(生源錄取分)、培養結果(就業率)等指標分別進行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並沒有得到權威機構承認,但筆者認為這些排位數據和專業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輔助作用。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使用這些參考材料的時候,務必要審慎對待,綜合考慮,不可迷信排名和限於排名,以排名為排序也是不對的。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思考:什麼是好的大學

導言: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1、考的好更要報的好,志願有時候比考試更重要

過去幾給學生報志願,體會非常深,總的來說,“考的好,更需要報的好”。第一次給人報志願很偶然,一個親戚的孩子高考完來家裡做客,家長順便讓筆者給他選大學。筆者上網收集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發現這孩子當年的成績有機會衝省外的211大學,但志願裡選填的都是省內的普通學校。後來筆者幫他改了志願,也說服了他父母送他去省外,最後壓分進了南京農業大學。再後來,這孩子的一個同學,差本二線5分,筆者瞭解了補錄的政策之後做了一個補錄的計劃,幫他進了閩南理工學院。因為是本科,孩子非常高興。隨後幾年,找筆者報志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筆者主要是給福建的考生進行指導,外省報考也可借鑑。

2、分析過程複雜,總結一下讓更多人都可以學習

今年工作不算太忙,筆者特意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專心幫高考的孩子報志願。這段是時間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一時間很多微信留言來不及回覆,月初就在頭條上發佈文章,提前分享給家長們看,都是真實的心得和方法,希望他們能安心等我答覆。前兩週輪到給二本批的孩子報志願,忙到連發文也顧不上。最近接連收到本一批錄取的好消息,結果都和自己給出的報考建議比較吻合,甚至有小驚喜。

今年有一個學生,福建理科省排950左右,6個志願後5所都採取學校專業穩保的策略,第1個志願則選擇衝刺一下,最後被過往三年至少要排進全省前800名的上海財經大學錄取。

雖然福建不是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但前1000名次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幾乎都是奔著好大學去,衝的概率不算高。

3、省內高校如果不好選,鼓勵多往省外的看一看

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父母偏向希望自己的孩子留省內,這類家長諮詢時就會問到省內具體大學和具體專業。當然,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本一批高分學生家長,會關注大城市或者好大學,比如北上廣、985或者雙一流這些熱門。筆者也傾向於多看看省外,機會更多。省內招生名額多但報考人數也多,本一批中位次的學生如果省內高校不好篩選,不妨多看看省外。

排位上接近或只比福州大學三年平均和最近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稍高,那麼不妨選擇省外南昌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作為備選補充,再配置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為保底。

回顧本一批參考《高考家長看過來:怎麼填報志願最合理?教你三招實用的方法》中的前兩招即可,本文在此不作過多贅述,這裡主要還是分析本二批志願。

4、可適當參考各類排名,但不迷信排名限於排名

和本一批的志願填報相比,本二批次的高考志願並不好填。一方面,可選擇的大學數量一下子多了很多,數據篩選上工作量很大,選擇上的干擾因素和替代方案很多,筆者已經不算是選擇困難症人群,更何況初次經歷志願填報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另一方面,大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大學辦學實力和專業質量度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用這些學校及其專業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和排位高低進行好壞的判斷。

如果沒有方向,可以適當參考不同版本的排名體系,如上交軟科、武書連、校友會等排位。校友會版會選取了1300多所學校,樣本數量充足,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學類型和專業進行有序劃分;武書連版則按照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大因子對大學和專業進行立體式比較;上海軟科根據科研規模(論文數量)、生源質量(生源錄取分)、培養結果(就業率)等指標分別進行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並沒有得到權威機構承認,但筆者認為這些排位數據和專業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輔助作用。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使用這些參考材料的時候,務必要審慎對待,綜合考慮,不可迷信排名和限於排名,以排名為排序也是不對的。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主流的三大排名機構

此外,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會對獨立學院、民辦大學、校企合作院校在辦學實力、考研升學和找工作上有很多質疑,報考的時候也需要從多個維度進一步解釋,需要優化和拓寬他們的看法。

以上幾點便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大致初衷,主要還是希望可以以自己微薄的見解,幫助到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如果有更多好的方法和建議,也可以主動與筆者多溝通,關注頭條號【思考大學】。我們一起聊高考志願,一起交流和思考未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選填的步驟:

第一步:瞭解情況,注重引導,合理匹配,充分準備

1、瞭解學生分數排名和家長意見

在確定選擇區間前,筆者會了解一下學生分數排名情況,然後綜合考慮家長的意見。目的是避免家長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起衝突,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把報考範圍過多限定。本二批的學校很多,報考上也有10個志願的選擇,可以更仔細一點。本二的報考,準備工作的顆粒度很重要。

家長給孩子報考志願時,筆者在此也建議家長,儘量先徵詢一下孩子的個人意見,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在報考志願時多溝通,不要完全以自己主觀認知來限定報考方向和選擇的數量。

2、與學生溝通時注重興趣的引導

在跟學生溝通的時候,以瞭解學生興趣為主。筆者會詢他們問有沒有想去地方,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將來工作選擇中最堅實的動力來源。如果所學的東西是自己喜歡的,那麼一定可以學的好,這對於大學四年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學生,是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的。由於高考沒有發揮好,家長非常著急,母女二人在復讀還是上大學之間一直徘徊。筆者當時根據這個孩子的成績幫她選定了南京的一所大學和專業。期間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家族人多意見也多,後來家長還是選擇了筆者的建議,孩子最終也被順利錄取了。前幾天和孩子的母親聯繫,聽說這個孩子上大學以來學習一直很刻苦,白天測量晚上畫圖,早早把英語六級過了,也選定了自己的考研大學和專業,考研方向是市政工程,孩子努力父母也上心,暑假給找到實習單位讓她去鍛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裡都有條件可以滿足孩子所需,但多一點對孩子興趣的認同和支持,以及找到恰當的方法對孩子的職業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與家長溝通時注重訴求的匹配

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筆者是以瞭解家長訴求為主。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比如國家電網等電力系統的家長會偏好電氣自動化專業,本二批次重點關注上海電力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長沙理工大學等這類電力系統內部大學。

有的家長則喜歡追熱門,跟筆者探討學科和專業的未來,關心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時下流行的行業。但大多數的家長對專業的不敏感並不高,哪怕很多教師職業的家長,在查分踩點上憑藉經驗和關係可以自己挑出一些學校,但對師範類以外的學校和自己學科以外的專業也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筆者會盡量多問家長一些問題,也從他們的問題和反饋當中,去記錄他們的訴求,幫他們避開常識性的認知誤區。說服家長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既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否定,也不能被家長們固有想法繞進去。

4、報考前多準備好相關參考資料

市面上的志願指導機構很多,選擇上筆者還是建議選大的上市教育公司或者品牌機構提供的服務,相對會有保證一點。另外還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各類志願填報的APP,但以筆者作為多年產品經理的知識維度和經驗來看,目前的APP只能是一個參考,或者說在使用上不能完全依賴。因為報考選擇本身就不是一個標準的過程,感性因素較多且不好量化。所以報考時,筆者也會提醒學生和家長自己要先多翻看報考材料。

重點看《志願填報指南》和《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這兩本書,把自己分數能夠得上的大學和專業都認真看一遍,找到自己喜歡的。也可以上網買一些志願填報相關的指導書籍,比如上面提到的武書連版和校友會版的志願指南,麥可思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也很詳細。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思考:什麼是好的大學

導言: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1、考的好更要報的好,志願有時候比考試更重要

過去幾給學生報志願,體會非常深,總的來說,“考的好,更需要報的好”。第一次給人報志願很偶然,一個親戚的孩子高考完來家裡做客,家長順便讓筆者給他選大學。筆者上網收集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發現這孩子當年的成績有機會衝省外的211大學,但志願裡選填的都是省內的普通學校。後來筆者幫他改了志願,也說服了他父母送他去省外,最後壓分進了南京農業大學。再後來,這孩子的一個同學,差本二線5分,筆者瞭解了補錄的政策之後做了一個補錄的計劃,幫他進了閩南理工學院。因為是本科,孩子非常高興。隨後幾年,找筆者報志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筆者主要是給福建的考生進行指導,外省報考也可借鑑。

2、分析過程複雜,總結一下讓更多人都可以學習

今年工作不算太忙,筆者特意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專心幫高考的孩子報志願。這段是時間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一時間很多微信留言來不及回覆,月初就在頭條上發佈文章,提前分享給家長們看,都是真實的心得和方法,希望他們能安心等我答覆。前兩週輪到給二本批的孩子報志願,忙到連發文也顧不上。最近接連收到本一批錄取的好消息,結果都和自己給出的報考建議比較吻合,甚至有小驚喜。

今年有一個學生,福建理科省排950左右,6個志願後5所都採取學校專業穩保的策略,第1個志願則選擇衝刺一下,最後被過往三年至少要排進全省前800名的上海財經大學錄取。

雖然福建不是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但前1000名次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幾乎都是奔著好大學去,衝的概率不算高。

3、省內高校如果不好選,鼓勵多往省外的看一看

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父母偏向希望自己的孩子留省內,這類家長諮詢時就會問到省內具體大學和具體專業。當然,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本一批高分學生家長,會關注大城市或者好大學,比如北上廣、985或者雙一流這些熱門。筆者也傾向於多看看省外,機會更多。省內招生名額多但報考人數也多,本一批中位次的學生如果省內高校不好篩選,不妨多看看省外。

排位上接近或只比福州大學三年平均和最近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稍高,那麼不妨選擇省外南昌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作為備選補充,再配置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為保底。

回顧本一批參考《高考家長看過來:怎麼填報志願最合理?教你三招實用的方法》中的前兩招即可,本文在此不作過多贅述,這裡主要還是分析本二批志願。

4、可適當參考各類排名,但不迷信排名限於排名

和本一批的志願填報相比,本二批次的高考志願並不好填。一方面,可選擇的大學數量一下子多了很多,數據篩選上工作量很大,選擇上的干擾因素和替代方案很多,筆者已經不算是選擇困難症人群,更何況初次經歷志願填報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另一方面,大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大學辦學實力和專業質量度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用這些學校及其專業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和排位高低進行好壞的判斷。

如果沒有方向,可以適當參考不同版本的排名體系,如上交軟科、武書連、校友會等排位。校友會版會選取了1300多所學校,樣本數量充足,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學類型和專業進行有序劃分;武書連版則按照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大因子對大學和專業進行立體式比較;上海軟科根據科研規模(論文數量)、生源質量(生源錄取分)、培養結果(就業率)等指標分別進行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並沒有得到權威機構承認,但筆者認為這些排位數據和專業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輔助作用。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使用這些參考材料的時候,務必要審慎對待,綜合考慮,不可迷信排名和限於排名,以排名為排序也是不對的。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主流的三大排名機構

此外,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會對獨立學院、民辦大學、校企合作院校在辦學實力、考研升學和找工作上有很多質疑,報考的時候也需要從多個維度進一步解釋,需要優化和拓寬他們的看法。

以上幾點便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大致初衷,主要還是希望可以以自己微薄的見解,幫助到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如果有更多好的方法和建議,也可以主動與筆者多溝通,關注頭條號【思考大學】。我們一起聊高考志願,一起交流和思考未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選填的步驟:

第一步:瞭解情況,注重引導,合理匹配,充分準備

1、瞭解學生分數排名和家長意見

在確定選擇區間前,筆者會了解一下學生分數排名情況,然後綜合考慮家長的意見。目的是避免家長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起衝突,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把報考範圍過多限定。本二批的學校很多,報考上也有10個志願的選擇,可以更仔細一點。本二的報考,準備工作的顆粒度很重要。

家長給孩子報考志願時,筆者在此也建議家長,儘量先徵詢一下孩子的個人意見,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在報考志願時多溝通,不要完全以自己主觀認知來限定報考方向和選擇的數量。

2、與學生溝通時注重興趣的引導

在跟學生溝通的時候,以瞭解學生興趣為主。筆者會詢他們問有沒有想去地方,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將來工作選擇中最堅實的動力來源。如果所學的東西是自己喜歡的,那麼一定可以學的好,這對於大學四年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學生,是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的。由於高考沒有發揮好,家長非常著急,母女二人在復讀還是上大學之間一直徘徊。筆者當時根據這個孩子的成績幫她選定了南京的一所大學和專業。期間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家族人多意見也多,後來家長還是選擇了筆者的建議,孩子最終也被順利錄取了。前幾天和孩子的母親聯繫,聽說這個孩子上大學以來學習一直很刻苦,白天測量晚上畫圖,早早把英語六級過了,也選定了自己的考研大學和專業,考研方向是市政工程,孩子努力父母也上心,暑假給找到實習單位讓她去鍛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裡都有條件可以滿足孩子所需,但多一點對孩子興趣的認同和支持,以及找到恰當的方法對孩子的職業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與家長溝通時注重訴求的匹配

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筆者是以瞭解家長訴求為主。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比如國家電網等電力系統的家長會偏好電氣自動化專業,本二批次重點關注上海電力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長沙理工大學等這類電力系統內部大學。

有的家長則喜歡追熱門,跟筆者探討學科和專業的未來,關心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時下流行的行業。但大多數的家長對專業的不敏感並不高,哪怕很多教師職業的家長,在查分踩點上憑藉經驗和關係可以自己挑出一些學校,但對師範類以外的學校和自己學科以外的專業也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筆者會盡量多問家長一些問題,也從他們的問題和反饋當中,去記錄他們的訴求,幫他們避開常識性的認知誤區。說服家長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既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否定,也不能被家長們固有想法繞進去。

4、報考前多準備好相關參考資料

市面上的志願指導機構很多,選擇上筆者還是建議選大的上市教育公司或者品牌機構提供的服務,相對會有保證一點。另外還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各類志願填報的APP,但以筆者作為多年產品經理的知識維度和經驗來看,目前的APP只能是一個參考,或者說在使用上不能完全依賴。因為報考選擇本身就不是一個標準的過程,感性因素較多且不好量化。所以報考時,筆者也會提醒學生和家長自己要先多翻看報考材料。

重點看《志願填報指南》和《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這兩本書,把自己分數能夠得上的大學和專業都認真看一遍,找到自己喜歡的。也可以上網買一些志願填報相關的指導書籍,比如上面提到的武書連版和校友會版的志願指南,麥可思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也很詳細。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準備好參考書

多上網查詢,現在很多公眾號等教育媒體都會發布很多參考數據,做好蒐集: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思考:什麼是好的大學

導言: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1、考的好更要報的好,志願有時候比考試更重要

過去幾給學生報志願,體會非常深,總的來說,“考的好,更需要報的好”。第一次給人報志願很偶然,一個親戚的孩子高考完來家裡做客,家長順便讓筆者給他選大學。筆者上網收集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發現這孩子當年的成績有機會衝省外的211大學,但志願裡選填的都是省內的普通學校。後來筆者幫他改了志願,也說服了他父母送他去省外,最後壓分進了南京農業大學。再後來,這孩子的一個同學,差本二線5分,筆者瞭解了補錄的政策之後做了一個補錄的計劃,幫他進了閩南理工學院。因為是本科,孩子非常高興。隨後幾年,找筆者報志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筆者主要是給福建的考生進行指導,外省報考也可借鑑。

2、分析過程複雜,總結一下讓更多人都可以學習

今年工作不算太忙,筆者特意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專心幫高考的孩子報志願。這段是時間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一時間很多微信留言來不及回覆,月初就在頭條上發佈文章,提前分享給家長們看,都是真實的心得和方法,希望他們能安心等我答覆。前兩週輪到給二本批的孩子報志願,忙到連發文也顧不上。最近接連收到本一批錄取的好消息,結果都和自己給出的報考建議比較吻合,甚至有小驚喜。

今年有一個學生,福建理科省排950左右,6個志願後5所都採取學校專業穩保的策略,第1個志願則選擇衝刺一下,最後被過往三年至少要排進全省前800名的上海財經大學錄取。

雖然福建不是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但前1000名次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幾乎都是奔著好大學去,衝的概率不算高。

3、省內高校如果不好選,鼓勵多往省外的看一看

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父母偏向希望自己的孩子留省內,這類家長諮詢時就會問到省內具體大學和具體專業。當然,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本一批高分學生家長,會關注大城市或者好大學,比如北上廣、985或者雙一流這些熱門。筆者也傾向於多看看省外,機會更多。省內招生名額多但報考人數也多,本一批中位次的學生如果省內高校不好篩選,不妨多看看省外。

排位上接近或只比福州大學三年平均和最近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稍高,那麼不妨選擇省外南昌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作為備選補充,再配置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為保底。

回顧本一批參考《高考家長看過來:怎麼填報志願最合理?教你三招實用的方法》中的前兩招即可,本文在此不作過多贅述,這裡主要還是分析本二批志願。

4、可適當參考各類排名,但不迷信排名限於排名

和本一批的志願填報相比,本二批次的高考志願並不好填。一方面,可選擇的大學數量一下子多了很多,數據篩選上工作量很大,選擇上的干擾因素和替代方案很多,筆者已經不算是選擇困難症人群,更何況初次經歷志願填報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另一方面,大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大學辦學實力和專業質量度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用這些學校及其專業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和排位高低進行好壞的判斷。

如果沒有方向,可以適當參考不同版本的排名體系,如上交軟科、武書連、校友會等排位。校友會版會選取了1300多所學校,樣本數量充足,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學類型和專業進行有序劃分;武書連版則按照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大因子對大學和專業進行立體式比較;上海軟科根據科研規模(論文數量)、生源質量(生源錄取分)、培養結果(就業率)等指標分別進行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並沒有得到權威機構承認,但筆者認為這些排位數據和專業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輔助作用。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使用這些參考材料的時候,務必要審慎對待,綜合考慮,不可迷信排名和限於排名,以排名為排序也是不對的。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主流的三大排名機構

此外,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會對獨立學院、民辦大學、校企合作院校在辦學實力、考研升學和找工作上有很多質疑,報考的時候也需要從多個維度進一步解釋,需要優化和拓寬他們的看法。

以上幾點便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大致初衷,主要還是希望可以以自己微薄的見解,幫助到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如果有更多好的方法和建議,也可以主動與筆者多溝通,關注頭條號【思考大學】。我們一起聊高考志願,一起交流和思考未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選填的步驟:

第一步:瞭解情況,注重引導,合理匹配,充分準備

1、瞭解學生分數排名和家長意見

在確定選擇區間前,筆者會了解一下學生分數排名情況,然後綜合考慮家長的意見。目的是避免家長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起衝突,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把報考範圍過多限定。本二批的學校很多,報考上也有10個志願的選擇,可以更仔細一點。本二的報考,準備工作的顆粒度很重要。

家長給孩子報考志願時,筆者在此也建議家長,儘量先徵詢一下孩子的個人意見,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在報考志願時多溝通,不要完全以自己主觀認知來限定報考方向和選擇的數量。

2、與學生溝通時注重興趣的引導

在跟學生溝通的時候,以瞭解學生興趣為主。筆者會詢他們問有沒有想去地方,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將來工作選擇中最堅實的動力來源。如果所學的東西是自己喜歡的,那麼一定可以學的好,這對於大學四年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學生,是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的。由於高考沒有發揮好,家長非常著急,母女二人在復讀還是上大學之間一直徘徊。筆者當時根據這個孩子的成績幫她選定了南京的一所大學和專業。期間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家族人多意見也多,後來家長還是選擇了筆者的建議,孩子最終也被順利錄取了。前幾天和孩子的母親聯繫,聽說這個孩子上大學以來學習一直很刻苦,白天測量晚上畫圖,早早把英語六級過了,也選定了自己的考研大學和專業,考研方向是市政工程,孩子努力父母也上心,暑假給找到實習單位讓她去鍛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裡都有條件可以滿足孩子所需,但多一點對孩子興趣的認同和支持,以及找到恰當的方法對孩子的職業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與家長溝通時注重訴求的匹配

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筆者是以瞭解家長訴求為主。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比如國家電網等電力系統的家長會偏好電氣自動化專業,本二批次重點關注上海電力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長沙理工大學等這類電力系統內部大學。

有的家長則喜歡追熱門,跟筆者探討學科和專業的未來,關心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時下流行的行業。但大多數的家長對專業的不敏感並不高,哪怕很多教師職業的家長,在查分踩點上憑藉經驗和關係可以自己挑出一些學校,但對師範類以外的學校和自己學科以外的專業也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筆者會盡量多問家長一些問題,也從他們的問題和反饋當中,去記錄他們的訴求,幫他們避開常識性的認知誤區。說服家長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既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否定,也不能被家長們固有想法繞進去。

4、報考前多準備好相關參考資料

市面上的志願指導機構很多,選擇上筆者還是建議選大的上市教育公司或者品牌機構提供的服務,相對會有保證一點。另外還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各類志願填報的APP,但以筆者作為多年產品經理的知識維度和經驗來看,目前的APP只能是一個參考,或者說在使用上不能完全依賴。因為報考選擇本身就不是一個標準的過程,感性因素較多且不好量化。所以報考時,筆者也會提醒學生和家長自己要先多翻看報考材料。

重點看《志願填報指南》和《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這兩本書,把自己分數能夠得上的大學和專業都認真看一遍,找到自己喜歡的。也可以上網買一些志願填報相關的指導書籍,比如上面提到的武書連版和校友會版的志願指南,麥可思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也很詳細。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準備好參考書

多上網查詢,現在很多公眾號等教育媒體都會發布很多參考數據,做好蒐集: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教育媒體發佈的網絡數據

辛苦一點,把網絡資料整理成Excel表格的學校錄取數據,便於查詢: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思考:什麼是好的大學

導言: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1、考的好更要報的好,志願有時候比考試更重要

過去幾給學生報志願,體會非常深,總的來說,“考的好,更需要報的好”。第一次給人報志願很偶然,一個親戚的孩子高考完來家裡做客,家長順便讓筆者給他選大學。筆者上網收集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發現這孩子當年的成績有機會衝省外的211大學,但志願裡選填的都是省內的普通學校。後來筆者幫他改了志願,也說服了他父母送他去省外,最後壓分進了南京農業大學。再後來,這孩子的一個同學,差本二線5分,筆者瞭解了補錄的政策之後做了一個補錄的計劃,幫他進了閩南理工學院。因為是本科,孩子非常高興。隨後幾年,找筆者報志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筆者主要是給福建的考生進行指導,外省報考也可借鑑。

2、分析過程複雜,總結一下讓更多人都可以學習

今年工作不算太忙,筆者特意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專心幫高考的孩子報志願。這段是時間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一時間很多微信留言來不及回覆,月初就在頭條上發佈文章,提前分享給家長們看,都是真實的心得和方法,希望他們能安心等我答覆。前兩週輪到給二本批的孩子報志願,忙到連發文也顧不上。最近接連收到本一批錄取的好消息,結果都和自己給出的報考建議比較吻合,甚至有小驚喜。

今年有一個學生,福建理科省排950左右,6個志願後5所都採取學校專業穩保的策略,第1個志願則選擇衝刺一下,最後被過往三年至少要排進全省前800名的上海財經大學錄取。

雖然福建不是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但前1000名次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幾乎都是奔著好大學去,衝的概率不算高。

3、省內高校如果不好選,鼓勵多往省外的看一看

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父母偏向希望自己的孩子留省內,這類家長諮詢時就會問到省內具體大學和具體專業。當然,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本一批高分學生家長,會關注大城市或者好大學,比如北上廣、985或者雙一流這些熱門。筆者也傾向於多看看省外,機會更多。省內招生名額多但報考人數也多,本一批中位次的學生如果省內高校不好篩選,不妨多看看省外。

排位上接近或只比福州大學三年平均和最近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稍高,那麼不妨選擇省外南昌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作為備選補充,再配置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為保底。

回顧本一批參考《高考家長看過來:怎麼填報志願最合理?教你三招實用的方法》中的前兩招即可,本文在此不作過多贅述,這裡主要還是分析本二批志願。

4、可適當參考各類排名,但不迷信排名限於排名

和本一批的志願填報相比,本二批次的高考志願並不好填。一方面,可選擇的大學數量一下子多了很多,數據篩選上工作量很大,選擇上的干擾因素和替代方案很多,筆者已經不算是選擇困難症人群,更何況初次經歷志願填報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另一方面,大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大學辦學實力和專業質量度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用這些學校及其專業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和排位高低進行好壞的判斷。

如果沒有方向,可以適當參考不同版本的排名體系,如上交軟科、武書連、校友會等排位。校友會版會選取了1300多所學校,樣本數量充足,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學類型和專業進行有序劃分;武書連版則按照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大因子對大學和專業進行立體式比較;上海軟科根據科研規模(論文數量)、生源質量(生源錄取分)、培養結果(就業率)等指標分別進行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並沒有得到權威機構承認,但筆者認為這些排位數據和專業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輔助作用。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使用這些參考材料的時候,務必要審慎對待,綜合考慮,不可迷信排名和限於排名,以排名為排序也是不對的。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主流的三大排名機構

此外,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會對獨立學院、民辦大學、校企合作院校在辦學實力、考研升學和找工作上有很多質疑,報考的時候也需要從多個維度進一步解釋,需要優化和拓寬他們的看法。

以上幾點便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大致初衷,主要還是希望可以以自己微薄的見解,幫助到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如果有更多好的方法和建議,也可以主動與筆者多溝通,關注頭條號【思考大學】。我們一起聊高考志願,一起交流和思考未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選填的步驟:

第一步:瞭解情況,注重引導,合理匹配,充分準備

1、瞭解學生分數排名和家長意見

在確定選擇區間前,筆者會了解一下學生分數排名情況,然後綜合考慮家長的意見。目的是避免家長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起衝突,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把報考範圍過多限定。本二批的學校很多,報考上也有10個志願的選擇,可以更仔細一點。本二的報考,準備工作的顆粒度很重要。

家長給孩子報考志願時,筆者在此也建議家長,儘量先徵詢一下孩子的個人意見,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在報考志願時多溝通,不要完全以自己主觀認知來限定報考方向和選擇的數量。

2、與學生溝通時注重興趣的引導

在跟學生溝通的時候,以瞭解學生興趣為主。筆者會詢他們問有沒有想去地方,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將來工作選擇中最堅實的動力來源。如果所學的東西是自己喜歡的,那麼一定可以學的好,這對於大學四年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學生,是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的。由於高考沒有發揮好,家長非常著急,母女二人在復讀還是上大學之間一直徘徊。筆者當時根據這個孩子的成績幫她選定了南京的一所大學和專業。期間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家族人多意見也多,後來家長還是選擇了筆者的建議,孩子最終也被順利錄取了。前幾天和孩子的母親聯繫,聽說這個孩子上大學以來學習一直很刻苦,白天測量晚上畫圖,早早把英語六級過了,也選定了自己的考研大學和專業,考研方向是市政工程,孩子努力父母也上心,暑假給找到實習單位讓她去鍛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裡都有條件可以滿足孩子所需,但多一點對孩子興趣的認同和支持,以及找到恰當的方法對孩子的職業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與家長溝通時注重訴求的匹配

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筆者是以瞭解家長訴求為主。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比如國家電網等電力系統的家長會偏好電氣自動化專業,本二批次重點關注上海電力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長沙理工大學等這類電力系統內部大學。

有的家長則喜歡追熱門,跟筆者探討學科和專業的未來,關心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時下流行的行業。但大多數的家長對專業的不敏感並不高,哪怕很多教師職業的家長,在查分踩點上憑藉經驗和關係可以自己挑出一些學校,但對師範類以外的學校和自己學科以外的專業也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筆者會盡量多問家長一些問題,也從他們的問題和反饋當中,去記錄他們的訴求,幫他們避開常識性的認知誤區。說服家長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既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否定,也不能被家長們固有想法繞進去。

4、報考前多準備好相關參考資料

市面上的志願指導機構很多,選擇上筆者還是建議選大的上市教育公司或者品牌機構提供的服務,相對會有保證一點。另外還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各類志願填報的APP,但以筆者作為多年產品經理的知識維度和經驗來看,目前的APP只能是一個參考,或者說在使用上不能完全依賴。因為報考選擇本身就不是一個標準的過程,感性因素較多且不好量化。所以報考時,筆者也會提醒學生和家長自己要先多翻看報考材料。

重點看《志願填報指南》和《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這兩本書,把自己分數能夠得上的大學和專業都認真看一遍,找到自己喜歡的。也可以上網買一些志願填報相關的指導書籍,比如上面提到的武書連版和校友會版的志願指南,麥可思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也很詳細。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準備好參考書

多上網查詢,現在很多公眾號等教育媒體都會發布很多參考數據,做好蒐集: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教育媒體發佈的網絡數據

辛苦一點,把網絡資料整理成Excel表格的學校錄取數據,便於查詢: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2016-2018年在閩招生院校投檔最低分及位次彙總【本二批理工類】

顆粒度更細一點的話,可以把專業數據也作一個整理,例如筆者整理的2018年的專業排位:

"

作者簡介:筆名無骨魚粉”,法學碩士,產品經理,目前擔任多家教育機構的學科及課業管理顧問。曾供職於國內知名上市互聯網公司和K12教育公司,10年職場經歷,專業獵頭出身。對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在線教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獨立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長年為教育公司和身邊朋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思考:什麼是好的大學

導言: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1、考的好更要報的好,志願有時候比考試更重要

過去幾給學生報志願,體會非常深,總的來說,“考的好,更需要報的好”。第一次給人報志願很偶然,一個親戚的孩子高考完來家裡做客,家長順便讓筆者給他選大學。筆者上網收集了一些數據作為參考,發現這孩子當年的成績有機會衝省外的211大學,但志願裡選填的都是省內的普通學校。後來筆者幫他改了志願,也說服了他父母送他去省外,最後壓分進了南京農業大學。再後來,這孩子的一個同學,差本二線5分,筆者瞭解了補錄的政策之後做了一個補錄的計劃,幫他進了閩南理工學院。因為是本科,孩子非常高興。隨後幾年,找筆者報志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筆者主要是給福建的考生進行指導,外省報考也可借鑑。

2、分析過程複雜,總結一下讓更多人都可以學習

今年工作不算太忙,筆者特意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專心幫高考的孩子報志願。這段是時間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一時間很多微信留言來不及回覆,月初就在頭條上發佈文章,提前分享給家長們看,都是真實的心得和方法,希望他們能安心等我答覆。前兩週輪到給二本批的孩子報志願,忙到連發文也顧不上。最近接連收到本一批錄取的好消息,結果都和自己給出的報考建議比較吻合,甚至有小驚喜。

今年有一個學生,福建理科省排950左右,6個志願後5所都採取學校專業穩保的策略,第1個志願則選擇衝刺一下,最後被過往三年至少要排進全省前800名的上海財經大學錄取。

雖然福建不是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但前1000名次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幾乎都是奔著好大學去,衝的概率不算高。

3、省內高校如果不好選,鼓勵多往省外的看一看

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父母偏向希望自己的孩子留省內,這類家長諮詢時就會問到省內具體大學和具體專業。當然,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本一批高分學生家長,會關注大城市或者好大學,比如北上廣、985或者雙一流這些熱門。筆者也傾向於多看看省外,機會更多。省內招生名額多但報考人數也多,本一批中位次的學生如果省內高校不好篩選,不妨多看看省外。

排位上接近或只比福州大學三年平均和最近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稍高,那麼不妨選擇省外南昌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作為備選補充,再配置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為保底。

回顧本一批參考《高考家長看過來:怎麼填報志願最合理?教你三招實用的方法》中的前兩招即可,本文在此不作過多贅述,這裡主要還是分析本二批志願。

4、可適當參考各類排名,但不迷信排名限於排名

和本一批的志願填報相比,本二批次的高考志願並不好填。一方面,可選擇的大學數量一下子多了很多,數據篩選上工作量很大,選擇上的干擾因素和替代方案很多,筆者已經不算是選擇困難症人群,更何況初次經歷志願填報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另一方面,大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大學辦學實力和專業質量度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用這些學校及其專業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和排位高低進行好壞的判斷。

如果沒有方向,可以適當參考不同版本的排名體系,如上交軟科、武書連、校友會等排位。校友會版會選取了1300多所學校,樣本數量充足,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學類型和專業進行有序劃分;武書連版則按照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大因子對大學和專業進行立體式比較;上海軟科根據科研規模(論文數量)、生源質量(生源錄取分)、培養結果(就業率)等指標分別進行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並沒有得到權威機構承認,但筆者認為這些排位數據和專業分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輔助作用。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使用這些參考材料的時候,務必要審慎對待,綜合考慮,不可迷信排名和限於排名,以排名為排序也是不對的。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主流的三大排名機構

此外,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會對獨立學院、民辦大學、校企合作院校在辦學實力、考研升學和找工作上有很多質疑,報考的時候也需要從多個維度進一步解釋,需要優化和拓寬他們的看法。

以上幾點便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大致初衷,主要還是希望可以以自己微薄的見解,幫助到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如果有更多好的方法和建議,也可以主動與筆者多溝通,關注頭條號【思考大學】。我們一起聊高考志願,一起交流和思考未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選填的步驟:

第一步:瞭解情況,注重引導,合理匹配,充分準備

1、瞭解學生分數排名和家長意見

在確定選擇區間前,筆者會了解一下學生分數排名情況,然後綜合考慮家長的意見。目的是避免家長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起衝突,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把報考範圍過多限定。本二批的學校很多,報考上也有10個志願的選擇,可以更仔細一點。本二的報考,準備工作的顆粒度很重要。

家長給孩子報考志願時,筆者在此也建議家長,儘量先徵詢一下孩子的個人意見,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在報考志願時多溝通,不要完全以自己主觀認知來限定報考方向和選擇的數量。

2、與學生溝通時注重興趣的引導

在跟學生溝通的時候,以瞭解學生興趣為主。筆者會詢他們問有沒有想去地方,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將來工作選擇中最堅實的動力來源。如果所學的東西是自己喜歡的,那麼一定可以學的好,這對於大學四年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學生,是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的。由於高考沒有發揮好,家長非常著急,母女二人在復讀還是上大學之間一直徘徊。筆者當時根據這個孩子的成績幫她選定了南京的一所大學和專業。期間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家族人多意見也多,後來家長還是選擇了筆者的建議,孩子最終也被順利錄取了。前幾天和孩子的母親聯繫,聽說這個孩子上大學以來學習一直很刻苦,白天測量晚上畫圖,早早把英語六級過了,也選定了自己的考研大學和專業,考研方向是市政工程,孩子努力父母也上心,暑假給找到實習單位讓她去鍛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裡都有條件可以滿足孩子所需,但多一點對孩子興趣的認同和支持,以及找到恰當的方法對孩子的職業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與家長溝通時注重訴求的匹配

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筆者是以瞭解家長訴求為主。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比如國家電網等電力系統的家長會偏好電氣自動化專業,本二批次重點關注上海電力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長沙理工大學等這類電力系統內部大學。

有的家長則喜歡追熱門,跟筆者探討學科和專業的未來,關心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時下流行的行業。但大多數的家長對專業的不敏感並不高,哪怕很多教師職業的家長,在查分踩點上憑藉經驗和關係可以自己挑出一些學校,但對師範類以外的學校和自己學科以外的專業也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筆者會盡量多問家長一些問題,也從他們的問題和反饋當中,去記錄他們的訴求,幫他們避開常識性的認知誤區。說服家長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既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否定,也不能被家長們固有想法繞進去。

4、報考前多準備好相關參考資料

市面上的志願指導機構很多,選擇上筆者還是建議選大的上市教育公司或者品牌機構提供的服務,相對會有保證一點。另外還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各類志願填報的APP,但以筆者作為多年產品經理的知識維度和經驗來看,目前的APP只能是一個參考,或者說在使用上不能完全依賴。因為報考選擇本身就不是一個標準的過程,感性因素較多且不好量化。所以報考時,筆者也會提醒學生和家長自己要先多翻看報考材料。

重點看《志願填報指南》和《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這兩本書,把自己分數能夠得上的大學和專業都認真看一遍,找到自己喜歡的。也可以上網買一些志願填報相關的指導書籍,比如上面提到的武書連版和校友會版的志願指南,麥可思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也很詳細。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準備好參考書

多上網查詢,現在很多公眾號等教育媒體都會發布很多參考數據,做好蒐集: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教育媒體發佈的網絡數據

辛苦一點,把網絡資料整理成Excel表格的學校錄取數據,便於查詢: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2016-2018年在閩招生院校投檔最低分及位次彙總【本二批理工類】

顆粒度更細一點的話,可以把專業數據也作一個整理,例如筆者整理的2018年的專業排位:

報告解讀:本二批高考志願這樣填,報考成功率會高很多(上篇)

福建2018高考錄取專業分數線及排位

由於頭條寫作的字數有所限制,筆者會將全文拆分成三個篇章來詳述,本文為第一篇章。後面兩篇分別會對《第二步:通過省排位區間挑選大學》和《第三步:通過排位區間挑選專業》進行更為詳細的實操敘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